《中国历代战争史18:太平天国》讲述太平天国从兴起到失败全般时期之战争。具体包括:金田起义、奠都金陵诸战役,内乱及天京解围诸战役,安庆争夺战,及太平天国最终覆亡诸战役。《中国历代战争史》是蒋介石亲自下令台湾三军大学编撰的一部以战争为中心的中国通史。1955年,台湾三军大学奉蒋介石手令,成立“中国历代战争史编纂委员会”,开始着手编纂工作。16年间,一批实战经验和学养兼具的将校军官捉刀执笔,多位各学科造诣一流的教授亲预审校,《中国历代战争史》于1972年面市。后来,台湾各研究机构和多所大学,还包括美国华盛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胡佛研究所等,纷纷致函索求。为满足广泛的社会需要,该书于1975年开始修订,析为18分册,于1979再版。整个修订工作,由钱穆、王云五、陶希圣、蒋复璁、黄季陆、方豪、屈万里、宋晞等学术名家担任指导委员,成就了这部中国战争史的扛鼎之作。
《中国历代战争史》全书结构依历史朝代顺序,分为上古至西周、春秋、战国、秦、楚汉战争、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夏、元、明、清、太平天国十八个时代,上起黄帝败蚩尤之涿鹿之战,下终八国联军入北京,前后共四千六百多年,分立十八卷。
对每一朝代,先是综合论述,包括地理位置、政治情况、社会状况、国防措施、外交与谋略决策、战略与战术的运用、主要人物的影响等。然后,对每一朝代的重要战役或会战,各以专章论述。先论述战役或会战前的一般形式,战争起因、战场地理形势等,然后详述双方战略指导、作战经过、战略与战术的运用、战后情况等,最后是综合评论。
《中国历代战争史》叙述史实与战事评说相结合,态度严谨,文字典雅,是一部优秀的中国古代战争史的总结之作、一部前所未有的中国军事史鸿篇巨制。至今在汉语文化圈中,还没有出现能出其右的战史著作。
自《中国历代战争史》问世以来,海内外评议纷然,大陆军方得悉后,即令军事译文出版社翻印成书,即大陆1983年版。印成后,只分发军中师级以上将领及军方研究机构。学人偶有得之,或传观,或口述,一时风糜。军事译文翻印之时,将前后附文及蒋介石题签,尽数去除,大陆读者至今未知此书前缘今世。本次引进出版,除将黎明版繁体竖排改为简体横排外,其余尽复旧观,读者将无复疑惑。
《中国历代战争史》亮点:
一、专业视野,评论精彩
军方专家的全面届入,使战争检讨有了全新的视野对战争的检讨,讲述每场战争时,最后部分即“申论”,是书中最精彩的部分。比如牧野之战的申论:编纂者经周密论证,认为姜尚助周王训练使用新武器——战车,阵法上亦有中央突破与两翼策应配合。战车速度快极,虽是堂堂之阵,而致有突袭的效果,做战之时,周军以寡敌众,当然志在杀伤,终致敌方前军崩溃。这种解读,既避免了“至仁”与“至不仁”这种无法穷究的论争,也给“流血漂橹”以崭新的解释。这种精彩解读俯拾皆是。
二、重视地理,手绘地图:
军方专家的参预,使《中国历代战争史》对军事地理有一空前的重视:一是讲论战前形势时,必将双方地理地形做相当论述;二是绘制了近800幅完密的战争地图。历史是活动的流体,皆依附于凝固的山川大地,前人讲究“左图右史”,即意在不割裂这一体两面。离开地理地形讨论统帅和战将的高下智愚,既失公允,亦失凭据。《中国历代战争史》地图,全系手绘,脱胎于军事地图,精确详密,自不待言,亦使此书成为一部让历史真正落到地上的大著。
此书看点
一、对于普通读者而言:
这是一个史迹斑斓、意气纵横的史学天地;一部承载得动中国绵长历史、完美展现先人“故智”的煌煌巨作。
蒋介石手令编纂此书时,初衷是分发军中校官,以提高他们的军事素养。军中校官,学识当然有限,故此书除开学术上的求真求善外,在结构上力求层层展开,语言则务求明晰如话。因史事浩繁,非精炼典雅之文字,难控篇幅,事实上,这种文白相杂的典雅之作,极为精彩,文风略与《红楼梦》《儒林外史》等作品相当,绝无难读之虞。
此书号为“历代战争史”,但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历代有作为的君臣良将,皆在战场和政治上扬名立万,此书自始至终,皆以这两把手术刀解剖他们,而不以这六十年来大家所熟知的,以阶级论来划分政治正确或不正确,或以忠奸智愚来将他们分门别类。编纂者抛弃意识形态和标签,务求将他们的政治智慧、军事天才和决然勇气,展示于读者目前。这种极务实的态度,延续了中国历代史家的真正传统。拨开云雾,朗月分外清洁;抛开浮荡,先人的智慧和勇气才显出分外的光芒。
此书编篡者皆民族战争、国内战争的亲历者,亲见本民族濒于绝境,深知立国成事之艰难,对民族感情尤深,对战争的思考尤为痛切,形与笔底,则处处可见这种情怀。此书开卷即指明我先民之苦境,赞赏其战斗精神、手创之灿烂文化。全书之中,对先人均有极大尊敬,排列形势,让读者明了,他们智或有所不及,力或有所不逮,或深陷形势之绝境,失败者当中,不乏真英雄。读者藉此获得对先人的温情、对本民族的认同,获得人生的信心,懂得时时处处宽容他人。
中国历史绵长,史事浩繁,非有大作,无以展现。此书作者名家云集,正是撰写宏大历史的最佳人选。要求得“故智”,却又拒绝大历史著作者,终难以如愿。这种悖论,表现于人生的时时处处——没有人能轻易获得知识,或是成功。
二、对于军迷和军方人士:
这是一部独一无二的旷世巨作,一堂饕餮盛宴。
这套书,填补了《剑桥战争史》当中中国部分的空白,是一部沟通中国历代史作的大通史,因久历实战的将校的参预而精彩无伦。中国历代史家,绝少知兵者,对于战争,常怀有悲悯,不愿对战争做详密介绍,导致有关战争史迹,流散于各种典籍当中,而无专门史著。此书编纂者,将这些史迹,从典籍当中,细细搜选,一丝一缕,详加校订以期至当。21年艰苦卓绝,终沟通前史,成就这一绝无仅有之战争通史。是军迷和军界人士的不二之选。
三、对于政界:
此书堪称政治智慧的源泉。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军事,是一股力量,力量使用与否,在何处使用,却是政治家面临的问题。军事与政治,犹如双手和神经中枢。
全书当中,对政治的重视,一在国际,一在国内。这是此书当中极为赞赏的“蓄虎在山”之政略——以实力压制敌方,而不轻试锋锐,正是求得国际和平、谋取国家利益的无上方略。今日国际,谙于此者屡得大利,眛于此者,屡见催败。
国内政治始终是此书重视的一点。优秀统帅,始终能与豪杰同休戚,政令简而不繁,以公心推于万姓。文景因之大治,元代因之速朽,历代典籍皆屡见不鲜,只不如此书这样明确提出政治战略,而又解读得如此透彻。
书中政治人物,或参预国际纷争,或以上御下,或以下侍上,或平级相处,成功失败的例子不胜枚举。而此书当中对政治人物的品评,极重视政治理想。政界人士细细揣摩历代政治人物的临事机变和政治理想,即可获得相当的政治智慧,和前行的勇气,从而成就自己,为国家谋得福祉。
四、对于商界:
这是一座充满财富的绵延群山。
商场如战场,实非虚言。一公司和一国家,面临同样的问题:同行之间的竞争,人才的获取,人才的驾驭。
春秋战国、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为中国国际竞争较为透彻之时。春秋时齐桓公在管仲的指引下,透过纷繁芜杂的国际纷争,看到了华夏集团的命运,提出“尊王攘夷”的政治主张,从而联合诸夏,外抗夷狄,内息本集团内纷争,开启了春秋五霸的局面,本国所取得的利益,远超其他霸主。管仲堪比行业内极成功的先行者。他的成功之处,还在于他的国家道德:不临驾与诸夏之上,不取诸夏之财富。透视时势和追求道德,是集团取得财富的最捷径。
求得人才,礼遇和金钱不是唯一的利器。马援到公孙述那里,公孙述极尽礼遇,许以高官,马援断然离去;见到刘秀,刘秀便装接待,马援却决意追随。刘秀的长处,一在于自身的见事明彻,一在于屡申国家大义,极有担当。商界并非单纯的利场,以造福众人之心,以公道之心,贯彻于公司经营,或有意外的收获。
人才的使用,是经营管理的大事。三国时钟会是一代名将,司马昭明知他野心炽烈,仍然用他伐蜀。他认为钟会不但才气过人,且在伐蜀的议论当中,态度最为坚决,有必胜之心。至于平蜀之后,如有反心,则归意甚坚的本国士兵必不为所用,蜀国沮丧之师必不堪用,料无成功可能。管理者在使用人才,不必执着于德才兼备。另外除本身才能外,其信心、决心也应考量。
在商学兴起之前,世上本无商学,大家从事商学,无外对时事的观察分析,或是用前人“故智”。对时世的明彻可称“当下之智”,是横向的广度;后者则是纵向的深度。大敌当前之时,前沿广大、纵深厚实者,腾挪的余地越大。同理,同时拥有“当下之智”和“故智”,当有更宽广的视野和更多的角度用以观察问题。此书叙论的战场和政治场,正是我们先人最为精彩的表演场,商业者行走其中,悉心留意,商业“故智”随处皆是。
五、对于专家学者
《中国历代战争史》是极可靠的资料库,有专业的著史方法和史学观点。
《中国历代战争史》材料的采取,取法于《资治通鉴》。编纂者搜罗540余种典籍,然后漫行其中,将有关战史者尽行采撷,经军事专家和史家的共同认证后,才用于撰写之资。故此书不但资料丰宏,且史料均经仔细认证。
此书当中,极重视时代形势和战前形势的叙论,战争的触发、决胜皆以此为依凭。每一论点的展开,皆以论据的铺开为前提。每一史学观点的得出,皆以强大论据为基础,并以战争原理相照映。论据、论点、史观层层相因,丝毫不爽,让读者感觉清晰如绘。
《中国历代战争史》史观,未受纤毫意识形态和标签化的影响,尽显军事家的专业性和一流史家的底韵,专家学者可将这些史观与自身的观点对照、碰撞,对史识史才当有良好的助益。
海报: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18册)目录:
第十八卷 太平天国
第一章 太平天国全般大势
第二章 金田起义至奠都金陵诸战役
第三章 太平军北伐与西征诸战役
第四章 杨韦事变前后天京解围诸战役
第五章 安庆争夺战及苏浙诸战役
第六章 太平天国覆亡诸战役
主要参考书(资料)目录
修订版跋一
修订版跋二
附录一:本书前版编后志略
附录二:为“战略”正名释义
修订委员会人员简介
索 引
伟人的征程(中苏关系曲折发展中的毛泽东) 内容简介 本书依据翔实的史料,以毛泽东革命的一生征程为轨迹,集通俗性、学术性于一体,阐述毛泽东处理同共产国际、苏联的曲...
权力腐败与权力制约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权力的本质、权力的分化、权力的交换、权力的腐败、腐败的领域及其形式、腐败的根源、市场经济的二重性、权力的制约、反腐败...
民主浅说-民国学术文化名著 本书特色 《民国学术文化名著:民主浅说》共分为十七篇,简要概述民主的含义、政治上的民主、民族关系上的民主、经济上的民主以及我国的民主...
职业道德理论与实践 本书特色 本书结构呈现为三个部分:一是基础理论,包括*章“职业道德总论”和第二章“职业道德优良传统&rd...
封建-华夏治理秩序史-第二卷(全二册) 本书特色 秦晖: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姚中秋先生学史出身,入世弘道,则于经济政治无不博览,厚积而发,乃出...
毛泽东的美国观 内容简介 毛泽东作为青年知识分子,曾经受到美国的文化和精神的影响;作为一位有修改的政治家,他结交过大量美国朋友;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他甚至...
我们在阅兵村的日子 本书特色 本书由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外国方队的保障队伍——武警总医院医护保保障的18名医护人员撰写...
中国抗日战争战场全景画卷:1942滇缅大会战远征将士碑影像全纪录 本书特色 沈铁、黑马编*的《远征将士碑(1942滇缅大会战影像全纪录)》全方位、多视角、全景式...
中国抗日战争战场全景画卷:1938武汉大会战江汉保卫战影像全纪录 本书特色姜晓德编*的这本《江汉保卫战(1938武汉大会 战影像全纪录)》全方位、多视角、全景式...
隋唐帝国与东亚 节选 《隋唐帝国与东亚》所称“欧亚”(Eurasia)是指内陆欧亚,这是一个地理概念。其范围大致东起黑龙江、松花江流域,西抵多瑙河、伏尔加河流域...
《爱默生随笔》内容简介:《爱默生随笔》中,作者以一个超验主义者的视角,积极热忱地思考着人生,平静地叙述着他对于命运的看法。
二战战役——法西斯的覆灭:攻克柏林 本书特色 诺曼底战役后,反法西斯同盟东西対进,逐步逼近德国本土,纳粹的*终败亡已经不可避免,但是法西斯头子希特勒却不愿投降,...
大国游戏-看中国如何磕赢世界 本书特色 一本书偷窥世界,一本书看透中国;大国血酬游戏,中国逐鹿地球。这是一本被40多家出版社谢绝出版,*终由外交部原新闻发言人沈...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 内容简介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点项目,旨在为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译文更准确、资料更翔实的...
加拿大政府与政治 本书特色 本书译自英文第七版,该版本维持了前六版的原貌,并反映了加拿大不断变化的政治环境,为读者近距离地观察加拿大政治制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
政策执行:权力运作与社会过程 本书特色 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发展必须同时驱动的两艘巨轮。2005年底,新农村建设成为了一项基本国策,备受政界和学界的重视。本...
政治学原理(第二版)(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本套教材涉及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选修课三部分的20多门课程。本套教材立足本科教学的需要,从本科教...
中国古代火药火器史 本书特色 我国古代的火药,是一千多年前炼丹过程中发明的,与我国的传统医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发明,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本书探讨了各类火药、火...
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时代的军事后勤转轨:晚清军事后勤近代化研究:1840-1911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清代前期传统军事后勤概论;晚清西洋新式武器装备的...
C形包围-内忧外患下的中国突围 本书特色 中国周边环绕着一条连续的“破碎地带”!美国为什么包围中国?一旦中国被肢解,中国庞大的人口将被美国当做炮灰,与俄罗斯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