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有两部名著在文化上具有卓越的贡献。一部属于史学方面的,即司马光历经十九年时间所编撰的《资治通鉴》,另一部为哲学的著作,即永明延寿禅师( 904~ 975)所撰写的《宗镜录》。
《资治通鉴》为大众所熟知的,《宗镜录》则不然,因此想对它作一番研究,这是我们这次开讲《宗镜录》的第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大家不管学显、学密,对于佛学理论还是搞不清楚,都在这盲修瞎炼,因此必须加强研究,而《宗镜录》概括了整个大、小乘经典的精华,是六十部大经论与三百多部显密思想的集中,非常应机。
第一卷 第01-10章
研究《宗镜录》,也为了研究中国文化的根,就要懂得如何讲古书、作古文。没有办法写作古文,就没有办法看古书,虽然也有人能够看懂,到底不够深入。
第一章 一部伟大的哲学巨构
第二章 坦坦觉路作迷途
第三章 如幻似真情何堪
第四章 莫教幻识误明月
第五章 万象森森一眼明
第六章 月色如水人如波
第七章 按部就班五阶学
第八章 牛马道上话前因
第九章 古镜坦坦轮回长
第十章 命河推出因果浪
第二卷 第11-20章
由习气增上力故,故行得生。又脱定障心清净者,一切诸行随心转变。由彼意解自在力故,种种转变。
第十一章 心中自有黄金屋
第十二章 随缘了缘成佛缘
第十三章 弹指圆成八万门
第十四章 法尔如是水同云
第十五章 不费一字三藏全
第十六章 尽乾坤是个眼
第十七章 多闻如烛助道明
第十八章 多闻方许叩禅关
第十九章 天意但随凡心转
第二十章 忍教哀乐作主翁
第三卷 第21-30章
法相宗唯识所讲的三自性,是指一般形而下万有的性质,是刹那变化无常的,因此万有一切现象不能永恒存在,没有自性所以叫无自性,只有一个都属于阿赖耶识会变的缘起,并不是说与佛法基本形而上本体这个性空的自性观念两样,这一点希望大家注意!
第二十一章 天水潺潺谁解饮
第二十二章 张口辟洞庭
第二十三章 生死两幻命何寄
第二十四章 命如电影生已灭
第二十五章 转身不踏来时路
第二十六章 欲舟总向魔域航
第二十七章 春去引得千春来
第二十八章 空心具足八万门
第二十九章 朗朗空中罪福明
第三十章 巍巍大人法
第四卷 第31-40章
有情无情皆悉同体,入此三昧所感业故,令一切众生及以树木涌泉悉皆归流,悉皆低枝,悉皆稽首。
第三十一章 遥兮飞天凤
第三十二章 空中好翻身
第三十三章 伸脚就在缩脚里
第三十四章 幻境不栖无住心
第三十五章 尽虚空是莲座
第三十六章 了无寄处堪大用
第三十七章 只眼胜千日
第三十八章 明暗还天地
第三十九章 观花眼 流水心
第四十章无言处 千口说
第五卷 第41-50章
古人“三际托空”这名词用得好,手托之托。大家学佛,尤其中国人学佛,很容易搞错,总觉得自己是中国人,哪里不懂中文?三际托空嘛!下意识认为是三际“按”空,硬把它“按”下去,你要硬求一个空,不是“按”空吗!古人用字用得好,是我们自己读书不留意!
第四十一章 大化不曾留一人
第四十二章 龟迹能卜空有迷
第四十三章 身是泡沫心同海
第四十四章 梦醒梦还真
第四十五章 天地一耳听无尽
第四十六章 帝都繁华犹谷响
第四十七章 心海潮屏音回吼
第四十八章 万籁还天观音耳
第四十九章 夜来千诗由病禅
第五十章寻物多害丧心病
第六卷 第51-60章
对于教理不通,光是做功夫,也是一种偏差。并非修禅不对,而是没有智慧的禅,很可能发生鬼定。鬼定就是五阴境界的定,我们对《楞严经》所言五阴境界要搞清楚。再来讲第六种病。
第五十一章 大千眼开好识尘
第五十二章 谁堪与佛共指弹
第五十三章 面目悔向镜底讨
第五十四章 无花休怨春
第五十五章 一瞬光衣送夜穿
第五十六章 远峰不近看
第五十七章 诸仙犹羡凡里闲
第五十八章 落红偏爱作痴泥
第五十九章 光去千里留灯在
第六十章睛彩吓朦胧
第七卷 第61-70章
乐寂者,知妄从心出,息心则众妄皆静。若欲照知,须知心原,心原不二,则一切诸法皆同虚空,是为随乐欲自行安心。
第六十一章 境来不劳眼
第六十二章 黄土让花红
第六十三章 止观丰佛宴
第六十四章 修行与阴阳的关系
第六十五章 红尘送色涤眼青
第六十六章 动心禅天遥
第六十七章 佛国随俗世还真
第六十八章 道人挑大担
第六十九章 眼外青山心底峰
第七十章爱网为卿挂梦帐
第八卷 第71-80章
《华严经》颂云:“众生惑见恒随缚,无始稠林未除翦;与志共俱心并生,常相羁系不断绝。”
第七十一章 天叹情路绕地长
第七十二章 大好山水误禅心
第七十三章 千功输一骂
第七十四章 跨鹤出银笼
第七十五章 开掌大千小
第七十六章 性情烹造化
第七十七章 无心好像照天镜
第七十八章 有心鬼神看透你
第七十九章 秦镜照影两重虚
第八十章月眉弧下别点睛
第九卷 第81-92章
如经云:若有众生能观一切妄念无相,则为证得如来智慧。又且无心者,不得作有无情见之解,若将心作无,此即成有,若一切处无心如土木瓦砾,此成断灭。皆属意根强,知妄识边事,是以称不思议定者,以有无情见不及故。又澄湛是事,当体是理,事有显理之功,亦有覆理之义。
第八十一章 大道消在无言里
第八十二章 泥牛入海怎么了
第八十三章 意密造山河
第八十四章 长生殿上空王仙
第八十五章 吉乐一事无
第八十六章 自命超圣反落邪
第八十七章 刹海繁兴孤零里
第八十八章 善行能发本明耀
第八十九章 万象拈作一毛看
第九十章道眼由见瞎
第九十一章 言行一如水同云
第九十二章 大士由来是童军
笛卡尔的人类哲学 本书特色 《笛卡尔的人类哲学》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笛卡尔的人类哲学 内容简介 《外国哲学名家丛书:笛卡尔的人类哲学》将对笛卡尔在哲...
宗教与印度社会 内容简介 《宗教与印度社会》从宗教角度审视、分析了印度社会文化,让读者了解印度社会的另一个侧面。在绘画艺术方面,阿旃陀石窟壁画当首屈一指。该石窟...
此书作者为五十达来喇嘛,作于明末,较详细地介绍了吐蕃王朝历史及文明时期西藏出现的萨迦政权和帕木竹巴政权的历史。他用文学手
诸子概论 本书特色 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争鸣,是中国思想史上极为重要的黄金时期。十余派学者带着各不相同的思想活跃在这个时代;他们彼此论战,同时吸取对方理论中的...
从制度变迁到思想革命:辛亥革命前后的哲学论辩 本书特色 韩强、周德丰、陆信礼编著的《从制度变迁到思想革命--辛亥革命前后的哲学论辩(精)》是《二十世纪中国哲学大...
尼采与柏拉图主义 本书特色 尼采与柏拉图可能是西方*为人所知的哲学家。他们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小说巧妙的把俩人联系在了一起,本书通过对尼采的哲学基理及其内在...
翻译与语言哲学(修订本):刘宓庆翻译论著全集之六 本书特色 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中国的理论——哲学的、文学的、心理学的、社会学的、当然还有翻译学的——必将伴随地球...
亚里土多德的宇宙哲学 本书特色 罗素的伤口对人类道德文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书正是这一贡献的总结,其内容包括:道德的准则、自由之路,不幸之源、幸福之路、爱情与婚...
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焚书续焚书 内容简介 《焚书》和《续焚书》是明代思想家李簧的重要著作。李簧(一五二七——一六○二年》号卓吾,福建泉州人。做过二十余年小官...
理与人 内容简介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BR)帕菲特是当代著名哲学家和伦理学家,其代表作《理与人》一书被誉为自西季威克的《伦理学方法》问世一个世纪以来*伟大的...
世纪前沿-重构美学 本书特色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包涵“世纪文库”、“世纪前沿”、“袖珍经典”、“大学经典”及“开放人文”五个界面,各成系列,相得益彰。“厘清西方思...
逻辑学十五讲 本书特色 《逻辑学十五讲》中作为一门科学的逻辑学,是既古老又年轻。说它古老,是说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说它年轻,是说它朝气蓬勃,充满生机与活力,正...
道德教育的哲学 本书特色 道德哲学和道德心理学是研究道德教育的两个基本领域。道德心理学研究道德发展是什么的问题,道德哲学探讨道德发展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在我们为道...
槐轩概述:川西夫子刘沅与槐轩学说 本书特色 刘沅先生理论与实践并重,知行合一,终身实践大学之道,教书育人,悉心裁成后学;遍注群经,务求当于经义;会通三教,尽除门...
拉纳先验哲学研究 本书特色卡尔·拉纳早年致力于托马斯知识论的先验形而上学研究,把自己的先验哲学规定为“关于对启示之顺从能力的本体论”。其先验哲学的基本论题是“上...
《大学》是儒家经典,也是四书之一,全书以人为中心,旨在提高人的修养,造就高尚的人格,成就人的德行功业。本书对《大学》注析
本书收集了西蒙娜·薇依八篇早其著作,对全面了解西蒙娜·薇依不无禅益。作者简介 西蒙娜·薇依(SimoneWeil,1909-1943)是20世
美的历程(修订插图版)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凝聚了作者李泽厚先生多年研究,他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玲珑剔透地展现在大家眼前如斯感性、如斯亲切...
《黄元御医学全书》收录了《四库全书》著录的黄氏存世医书11种,即《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
禅思与诗情(增订本) 内容简介 本书以“描述”的方法集中探讨中国禅宗与文学相互影响的一个侧面:禅与诗歌相互影响的关系。 这是中国文化史上宗教与文学相互交涉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