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有两部名著在文化上具有卓越的贡献。一部属于史学方面的,即司马光历经十九年时间所编撰的《资治通鉴》,另一部为哲学的著作,即永明延寿禅师( 904~ 975)所撰写的《宗镜录》。
《资治通鉴》为大众所熟知的,《宗镜录》则不然,因此想对它作一番研究,这是我们这次开讲《宗镜录》的第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大家不管学显、学密,对于佛学理论还是搞不清楚,都在这盲修瞎炼,因此必须加强研究,而《宗镜录》概括了整个大、小乘经典的精华,是六十部大经论与三百多部显密思想的集中,非常应机。
第一卷 第01-10章
研究《宗镜录》,也为了研究中国文化的根,就要懂得如何讲古书、作古文。没有办法写作古文,就没有办法看古书,虽然也有人能够看懂,到底不够深入。
第一章 一部伟大的哲学巨构
第二章 坦坦觉路作迷途
第三章 如幻似真情何堪
第四章 莫教幻识误明月
第五章 万象森森一眼明
第六章 月色如水人如波
第七章 按部就班五阶学
第八章 牛马道上话前因
第九章 古镜坦坦轮回长
第十章 命河推出因果浪
第二卷 第11-20章
由习气增上力故,故行得生。又脱定障心清净者,一切诸行随心转变。由彼意解自在力故,种种转变。
第十一章 心中自有黄金屋
第十二章 随缘了缘成佛缘
第十三章 弹指圆成八万门
第十四章 法尔如是水同云
第十五章 不费一字三藏全
第十六章 尽乾坤是个眼
第十七章 多闻如烛助道明
第十八章 多闻方许叩禅关
第十九章 天意但随凡心转
第二十章 忍教哀乐作主翁
第三卷 第21-30章
法相宗唯识所讲的三自性,是指一般形而下万有的性质,是刹那变化无常的,因此万有一切现象不能永恒存在,没有自性所以叫无自性,只有一个都属于阿赖耶识会变的缘起,并不是说与佛法基本形而上本体这个性空的自性观念两样,这一点希望大家注意!
第二十一章 天水潺潺谁解饮
第二十二章 张口辟洞庭
第二十三章 生死两幻命何寄
第二十四章 命如电影生已灭
第二十五章 转身不踏来时路
第二十六章 欲舟总向魔域航
第二十七章 春去引得千春来
第二十八章 空心具足八万门
第二十九章 朗朗空中罪福明
第三十章 巍巍大人法
第四卷 第31-40章
有情无情皆悉同体,入此三昧所感业故,令一切众生及以树木涌泉悉皆归流,悉皆低枝,悉皆稽首。
第三十一章 遥兮飞天凤
第三十二章 空中好翻身
第三十三章 伸脚就在缩脚里
第三十四章 幻境不栖无住心
第三十五章 尽虚空是莲座
第三十六章 了无寄处堪大用
第三十七章 只眼胜千日
第三十八章 明暗还天地
第三十九章 观花眼 流水心
第四十章无言处 千口说
第五卷 第41-50章
古人“三际托空”这名词用得好,手托之托。大家学佛,尤其中国人学佛,很容易搞错,总觉得自己是中国人,哪里不懂中文?三际托空嘛!下意识认为是三际“按”空,硬把它“按”下去,你要硬求一个空,不是“按”空吗!古人用字用得好,是我们自己读书不留意!
第四十一章 大化不曾留一人
第四十二章 龟迹能卜空有迷
第四十三章 身是泡沫心同海
第四十四章 梦醒梦还真
第四十五章 天地一耳听无尽
第四十六章 帝都繁华犹谷响
第四十七章 心海潮屏音回吼
第四十八章 万籁还天观音耳
第四十九章 夜来千诗由病禅
第五十章寻物多害丧心病
第六卷 第51-60章
对于教理不通,光是做功夫,也是一种偏差。并非修禅不对,而是没有智慧的禅,很可能发生鬼定。鬼定就是五阴境界的定,我们对《楞严经》所言五阴境界要搞清楚。再来讲第六种病。
第五十一章 大千眼开好识尘
第五十二章 谁堪与佛共指弹
第五十三章 面目悔向镜底讨
第五十四章 无花休怨春
第五十五章 一瞬光衣送夜穿
第五十六章 远峰不近看
第五十七章 诸仙犹羡凡里闲
第五十八章 落红偏爱作痴泥
第五十九章 光去千里留灯在
第六十章睛彩吓朦胧
第七卷 第61-70章
乐寂者,知妄从心出,息心则众妄皆静。若欲照知,须知心原,心原不二,则一切诸法皆同虚空,是为随乐欲自行安心。
第六十一章 境来不劳眼
第六十二章 黄土让花红
第六十三章 止观丰佛宴
第六十四章 修行与阴阳的关系
第六十五章 红尘送色涤眼青
第六十六章 动心禅天遥
第六十七章 佛国随俗世还真
第六十八章 道人挑大担
第六十九章 眼外青山心底峰
第七十章爱网为卿挂梦帐
第八卷 第71-80章
《华严经》颂云:“众生惑见恒随缚,无始稠林未除翦;与志共俱心并生,常相羁系不断绝。”
第七十一章 天叹情路绕地长
第七十二章 大好山水误禅心
第七十三章 千功输一骂
第七十四章 跨鹤出银笼
第七十五章 开掌大千小
第七十六章 性情烹造化
第七十七章 无心好像照天镜
第七十八章 有心鬼神看透你
第七十九章 秦镜照影两重虚
第八十章月眉弧下别点睛
第九卷 第81-92章
如经云:若有众生能观一切妄念无相,则为证得如来智慧。又且无心者,不得作有无情见之解,若将心作无,此即成有,若一切处无心如土木瓦砾,此成断灭。皆属意根强,知妄识边事,是以称不思议定者,以有无情见不及故。又澄湛是事,当体是理,事有显理之功,亦有覆理之义。
第八十一章 大道消在无言里
第八十二章 泥牛入海怎么了
第八十三章 意密造山河
第八十四章 长生殿上空王仙
第八十五章 吉乐一事无
第八十六章 自命超圣反落邪
第八十七章 刹海繁兴孤零里
第八十八章 善行能发本明耀
第八十九章 万象拈作一毛看
第九十章道眼由见瞎
第九十一章 言行一如水同云
第九十二章 大士由来是童军
本书是我国著名哲学家严群先生文集之二,由两部专著构成:其一为《亚里士多德》,其二为《亚里士多德及其思想》,他们是我国研究
时间性:a study to the key words of aesthetics 本书特色 刘彦顺编著的《时间性--美学关键词研究》对中西方美学史中典型个案...
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 本书特色 1995年11月29日是个吉祥的日子,曙光初照的拉萨古城美丽宁静,坐落在市中心的大昭寺香烟缭绕,佛灯齐明,彩幡飘舞,一...
马上沉思录 内容简介 前言:一本写给自己的书0l品质闪耀在良好的传承中02父辈的教诲使我保持了青春之美03来自命运的东西并不脱离本性04唯一能从人那里夺走的只是...
中国古代气功与先秦哲学-第二版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气功与先秦哲学(第2版)》通过原始部落图腾、远古神话以及地理、气候、精神、生理等各种原因,多角度、多层次地探...
六祖坛经笺注 内容简介 《六祖坛经》,是中国佛教禅宗的重要经典。禅宗六祖惠能述,弟子法海集录。内容主要为惠能生平及语录。《坛经》在流传过程中经过历代的修订与补充...
周易通解 本书特色 一、 "题解"部分 概述一卦之大义,以简明的解释,勾勒出卦象及卦爻辞的主要内容。二、 "注释"部分 在标明疑难字音、字义和分析句式前提下,主...
沉思录 本书特色 国内**本根据古希腊文原版翻译出版的《沉思录》我国著名古希腊语学家王焕生先生历经两年译成一本源自古罗马帝王的人生自我修养读本。沉思录 内容简介...
分析学后编-明证法之分析 本书特色 吕穆迪先生译亚里斯多德逻辑著作集之一——这套书还包括《形上学(附〈范畴集〉〈句解》、《分析学前编》、《亚里斯多德〈分析学前编...
中华圣贤经-中华经典藏书 本书特色《中华圣贤经》虽然内容博大,但力求句句经典,有的寓意深刻,饱含人生哲理,读之启人心智;有的慷慨陈词,忧国忧民,读之令人振奋;有...
死亡哲学十二讲 本书特色 很多人害怕死、恐惧死,觉得死亡是晦气的事情,敬而远之、闭口不谈。其实,死亡本身并不可怕,是我们对死亡的认知让其变得可怕。本书作者杨足仪...
大学精神档案:古代卷 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了古今中外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思想、哲学等方面的经典著作,是一套致力于关注大学生精神成长的文化读本。古代卷包括“希腊文明...
开卷伊始,首先要向读者表明的是:这是一部哲学书。而在说到“哲学”时,笔者每每会感受到两种不同的情绪:在很大程度上,笔者认
向道而思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了作者的二十篇文章,主题分为三大类:一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认识论、方法论相关问题;二是儒学的天人观、价值观、人学等;三是有关中国古代...
思潮研究百年反思 本书特色 《中国思潮评论(第1辑):思潮研究百年反思》:思潮研究百年反思:历史、理沦与方法高瑞泉、中国大陆25年来思想论域之演变林同奇、百年变...
一切都在孤独里成全:叔本华的人生智慧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帕斯卡是一个只活了39年的天才。但这短短的一生中,他在物理学,数学,哲学等领域均有突出贡献。其身...
中国哲学十二讲 内容简介 哲学作为本源意义上的“爱智之学”,是人对于更好存在的追求,我们以此“哲学观”来讲中国哲学。本书围绕中国哲学在各个历史时期讨论的主要问题...
存在与在 内容简介 本书是德国大哲学家海德格尔继《存在与时间》之后,又一部力作,收录了作者的四篇论文,首次以汉语形式出版,将为进一步研究海德格尔的思想奠定了基础...
周易易解 本书特色 风水大师沈竹礽 象数学观点解读周易民国国学大师章炳麟、唐文治、金天羽作序推荐民国国学大师马一浮作跋易学的象数,决不是单纯的迷信。对易学的...
唐卡中的西方极乐世界-(全彩插图珍藏本) 本书特色 西方极乐世界 净土是佛教中特有的美妙世界,那里环境优美,生活富足,没有丝毫痛苦,这类似于天堂。但实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