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史概说
野村博士序
野村耀昌
在亚洲世界的历史上,佛教占的比重很大,尤其在悠久的东亚方面,佛教不但在长时间中,支持着许多人的精神生活,且及于文化之各方面,不用说,政治及经济,也直接或间接地,受了不少的影响。可是,我们不能忘了,「中国之佛教」,是盛行于东亚的佛教主干。
中国,是以自身的语文,将起源于印度的佛教,传译和容受过来。这是借着来自西方的胡僧,以及汉人之中的佛教徒们,共同协力,长期苦心的结晶,便是汉译《大藏经》的成立。出生于中国与日本的各宗祖师们,均将这些汉译的佛典,信奉为佛陀的亲口之言,个别组织成独特的教义,终于,完成了以「中国之佛教」为基础的大乘佛教。
以此,我们把握了这一东亚佛教的母体,将「中国之佛教」的历史之开展和演变,介绍出来。各章分由野上俊静、小川贯弌、牧田谛亮、野村耀昌、佐藤达玄等五人执笔,然后将草稿集中阅读,统理成为一书,当然,责任乃由执笔者共同负担。我们五人,现均于各大学中教授「中国佛教史」,所以,根据教育经验的考察,采取最新的研究成果,愿其作为大学里的概说教科书,对于一般的知识分子,则为理解中国佛教史的参考书。
恰巧,作为本书作者之一的我,奉职于立正大学,前来日本留学的圣严法师,目前正在本校大学院,攻读博士课程,是一位笃学的求法之士,他将本书用现代的中国语译了出来,闻将付梓出版。那么,本书的流布行将更广,接触的读者也将更多。在将理解作正确的弘布上说,也是极可欣慰的事,故应译者之请,作此序文,并对他的努力,用表深深的谢意。
一九七一年十一月野村耀昌识
中国佛教史概说
野村博士序
译者序
原序
第一章 序说
第一节 佛教的性格
第二节 佛教史的地域区分
第三节 佛教传播的路线
第四节 佛教史的时代区分
第二章 后汉的佛教──传来与容受
第一节 传来的年代
第二节 明帝求法
第三节 《魏略》的记载
第四节 楚王英的奉佛
第五节 东西的交通
第六节 经典的成立
第三章 魏晋的佛教──经典之翻译与研究
第一节 魏‧吴的翻译家
第二节 竺法护
第三节 胡族的佛教
第四节 汉人之出家
第五节 道安
第六节 鸠摩罗什
第七节 涅槃宗
第八节 庐山的慧远
第四章 南北朝的佛教──教团的发展与儒道二教
第一节 法社‧义邑‧僧祇户‧佛图户
第二节 佛寺及僧尼数字
第三节 南朝的佛教
第四节 齐
第五节 梁武帝
第六节 真谛
第七节 陈
第八节 道教之成立
第九节 北魏太武帝之废佛
第十节 文成帝复兴佛教
第十一节 北周武帝之废佛
第五章 佛教艺术的发达
第一节 建筑
第二节 雕刻与绘画
第三节 敦煌
第四节 云冈
第五节 龙门
第六节 麦积山
第七节 炳灵寺
第八节 巩县‧天龙山‧响堂山‧陀山‧云门山
第六章 隋之佛教──国家之统一与佛教
第一节 国家佛教
第二节 五众与四方馆
第三节 天台宗
第四节 三论宗
第五节 末法思想
第六节 三阶教
第七节 房山石经
第七章 唐代的佛教(一)──佛教和国家性质与社会活动
第一节 国家和佛教
第二节 沙门的礼敬问题
第三节 州立的官寺和内道场
第四节 僧尼的簿籍以及度牒和戒牒
第五节 僧尼的管理制度
第六节 僧尼的社会活动
第七节 会昌法难
第八章 唐代的佛教(二)──末法佛教与戒律
第一节 正像末法的三时思想
第二节 净土教的兴起
第三节 道绰和善导的净土教
第四节 慈愍‧法照‧少康
第五节 律学的勃兴
第六节 《四分律》的三派
第九章 唐代的佛教(三)──华严宗与禅宗
第一节 华严宗的开创
第二节 法藏‧澄观‧宗密
第三节 华严之教判
第四节 禅宗
第五节 《百丈清规》
第十章 唐代的佛教(四)──法相宗与密教
第一节 法相宗
第二节 玄奘三藏
第三节 窥基
第四节 法相宗的教义
第五节 俱舍宗
第六节 密教
第七节 唐代密教的三位大师
第八节 密教的教义
第十一章 五代的佛教
第一节 华北的佛教
第二节 周世宗废佛
第三节 五代的佛教学
第四节 吴越和南唐的佛教
第五节 禅宗的五派分张
第六节 临济宗及沩仰宗
第七节 洞山及云门的宗风
第八节 法眼宗与临济宗
第十二章 北宋的佛教
第一节 复兴佛教的政策
第二节 宋代的译经事业
第三节 印经院的事业
第四节 戒坛的设立与受戒制度
第五节 佛教史学的发达
第十三章 南宋的佛教
第一节 禅宗的开展
第二节 语录及公案
第三节 看话禅与默照禅
第四节 宋儒与佛教
第五节 净土教与念佛结社
第十四章 辽金的佛教
第一节 辽之帝室与佛教
第二节 补刻房山石经
第三节 《契丹大藏经》
第四节 辽代的佛教学
第五节 二税户
第六节 佛教信仰的普及
第七节 金之帝室与佛教
第八节 度牒的公卖
第九节 教团的统制
第十节 金代佛教的特色
第十一节 全真教
第十二节 《金刻大藏经》
第十五章 元朝的佛教
第一节 元代帝室与佛教
第二节 喇嘛教与八思巴
第三节 佛教的渗透
第四节 元朝对于佛教的统制
第五节 道教及佛教二教的争执
第六节 元朝的佛教各宗派
第七节 教团的膨胀
第十六章 明代的佛教
第一节 明代佛教的本质
第二节 明太祖对佛教的统制
第三节 黑衣宰相道衍
第四节 明代佛教的实况和卖牒
第五节 道教的功过格
第六节 砧基道人
第七节 奏请整肃佛教
第八节 明代的喇嘛教
第九节 各宗互融
第十节 四大师
第十一节 三教融合与居士佛教
第十二节 《大藏经》之出版
第十三节 明代的佛教典籍
第十七章 清代的佛教
第一节 清朝对于佛教的统制
第二节 清朝的民众教化
第三节 教团的实况
第四节 清代佛教的各宗派
第五节 居士佛教
第六节 太平天国与清末佛教的崩溃
第七节 杨仁山
第八节 《大藏经》之出版
第十八章 民国以来的中国佛教
第一节 庙产兴学
第二节 打倒迷信及反宗教运动
第三节 佛教界的组织化与僧教育
第四节 中国现代佛教的导师太虚
第五节 佛书的刊行
第六节 中国佛教的现况
中国佛教史年表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后汉的佛教──传来与容受
第三章 魏晋的佛教──经典之翻译与研究
第四章 南北朝的佛教──教团的发展与儒道二教
第五章 佛教艺术的发达
第六章 隋之佛教──国家之统一与佛教
第七章 唐代的佛教(一)──佛教和国家性质与社会活动
第八章 唐代的佛教(二)──末法佛教与戒律
第九章 唐代的佛教(三)──华严宗与禅宗
第十章 唐代的佛教(四)──法相宗与密教
第十一章 五代的佛教
第十二章 北宋的佛教
第十三章 南宋的佛教
第十四章 辽金的佛教
第十五章 元朝的佛教
第十六章 明代的佛教
第十七章 清代的佛教
第十八章 民国以来的中国佛教
辩证法随谈:精装 内容简介 本书定名为《辩证法随谈》,并不是专门谈论辩证法的,而是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应用于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上,既有立场、观点、方法...
2004-2006-南怀瑾讲演录 本书特色 本书整理自南怀瑾先生2004年至2006年间在上海的五次讲演记录。讲演的听众包括学者、官员、工商界人士、新闻传媒界人...
道家与中国哲学:宋代卷 内容简介 该书内含道家与两宋道教哲学、道家与宋代佛教哲学、道家与宋初儒学、道家思想在理学中的体现、道家与心学、道家与实学等九章内容。道家...
戴震学的形成(知识论述在近代中国的诞生) 本书特色 戴震,是集启蒙先驱和乾嘉考据学于一身的代表人物。本书旨在探讨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与清代思想主流考证学间的关系。...
物性论 本书特色 《物性论》是卢克莱修的哲学长诗,于1473年整理出版。全书依据德谟克利特开创的原子唯物论,以大量事例阐明了伊壁鸠鲁的学说,批判了灵魂不死和灵魂...
佛教生死学 内容简介 佛教在生死学上不仅自成体系,且非常独特,不刻意追求生死,但也不反对生死,而是要以有形的生命去证悟无限的生命,要以修持来化解人的无明愚痴,熄...
中国哲学简史 本书特色 《中国哲学简史》原名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是冯友兰先生于1947至1947年在美国...
诸相非相:二:画禅 本书特色 放下,为禅家之身影;无心,是宗门之立基。以凡圣皆遣,遂无法为法,到此,有佛处不坐,无佛处称尊。禅家之啐啄原生杀一事;禅画之应机亦杀...
本书是梁漱溟先生对山东乡村建设研究历届(自民国二十一年至二十五年)研究部同学,在朝会时讲话的笔录所集成。但只是笔录中的一
《不可能的存在之真》是国内第一本从哲学文本学的视角出发,系统解读法国当代精神分析学思想大师拉康哲学思想的学术专著。作者以
邵雍评传(78) 内容简介 邵雍是北宋时代著名思想家、易学家、史学家和诗人。隐居洛阳,创立“易外别传”的先天易学,影响深远。《皇极经世》是其代表作。本书是作者总...
这套小说经典是日本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精选集,也是我社首次将他的小说结集出版。它不仅收录了作者早期的成名之
张三丰全集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内容是元明时丹道修炼的代表性人物张三丰的丹道修习及太极、内家拳的集成。在我国历史上张三丰是一个颇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其修道有成但大多...
洪水神话的文化阐释 本书特色 洪水神话流传的广泛,现在几乎是无人不知了,对洪水神话的研究,也早已是国际学术界的热点,不仅神话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神学家、文...
近思录 本书特色 四子,六经之阶梯;《近思录》,四子之阶梯。……看《近思录》,若于**卷未晓得,且从第二、第三卷看起。久久后看**卷,则渐晓得。——朱熹《朱子语...
《今日如何读旧约:希伯来圣经导论》是美国大学中经典的希伯来圣经教科书,已更新至第4版,中译本即据此历时6年迻译。本书的主要
《论语》的哲学诠释:比较哲学的视域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阐述了哲学和语言学的基础问题,对《论语》这本儒家著作进行了哲学层面的解析与释义,并收录了英文的《论语》全文...
国学原典导读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国学中的经典原文,进行简要注释,并从思想、文化、哲学的角度分析原文,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国学。国学原典导读 目录 绪论《尚书》导读洪...
致死的疾病 本书特色 克尔凯郭尔本人十分看重它,认为《致死的疾病》与《基督教中的实践》都是“极有价值的”。而且,前者还占有一个特殊的地位,“它使我能够在一个比我...
仓央嘉措:不负如来不负卿 本书特色 1、内容:融传记、诗歌;史实、想象于一体的文学经典范本。2、版本:**部全景展现仓央嘉措传奇生命、动人诗篇和佛学精神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