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经营幸福人生》讲述中华民族有5000年的悠久灿烂的文明史,中华民族能维系几千年不衰,而未被世界淘汰,无疑是其传统文化教育产生的巨大力量。古人早在《礼记?学记》开篇就有精辟的论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可惜的是,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遭到了史无前例的破坏,亟需靠我们在中华大地上恢复挽救。因为,经过几千年的社会实践,证明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确实是维系社会安定和谐的强大力量,是国家繁荣兴盛的基石。在物质文明发展的今天,古老的东西并不意味着过时。因为真理是永恒的,历久弥新的。就像太阳,虽然古老,但每天都是新的。她不仅赋予人类生命,又带来光明和希望。古圣先贤的教育,就像和煦的阳光,普照圜宇,带给人类幸福、美满。中国传统的圣贤教育,可以追溯到4500年前,代代相传。在汉武帝时代,正是将儒家学说确立为教育政策。这个教育政策一直保持到二十世纪上半叶均未改变。直到七十年前,才逐渐把它废除掉。这一直占主导地位、美好的传统教育,究竟教给我们什么呢?它教给我们什么是道?认识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此之谓道。它教给我们什么是德?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越的做人,此之谓德。它也让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不论贫富贵贱,都会自然产生五种关系:父子——-父慈子孝。君臣——-领导与被领导之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夫妇——-男女有别,男主外,女主内,夫妻能各尽分。兄弟——-长幼有序,兄弟姐妹和睦友爱。朋友——-人与人之间交往,守信用,讲道义。这些不是谈玄说妙,是人伦大道。“人无伦外之人,学无伦外之学”,人的一生都离不开这五种关系。我们要明白,顺应五伦之道是做人的根基,如果违背了五伦的自然关系,人就难以立身处世;家庭不和;社会秩序混乱、道德沦丧;国家失去了安定兴盛的人道根本。这五种关系正常运转的自然法则,是永恒不变的,是每个人都应该明了的安身立命之学,也是维系社会安定常态的世间大学问。
第一讲 人生幸福的根源在于正确的思想观念
第二讲 孝道是家庭幸福,社会安定,世界和谐的根本
第三讲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第四讲 中华传统伦理道德教育——五伦的纲要
第五讲 父子关系——认识宠的危害
第六讲 父子关系——如何长善救失
第七讲 父子关系——如何教孝
第八讲 师生关系——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第九讲 师生关系——择师与师承之道
第十讲 君臣关系——君仁臣忠
第十一讲 夫妇关系——如何择偶
第十二讲 夫妇关系——家庭分工
第十三讲 夫妇关系——夫义妇德
第十四讲 夫妇关系——相处艺术
第十五讲 兄弟关系——兄友弟恭
第十六讲 朋友关系——朋友有信
第十七讲 朋友关系——交友的学问(一)
第十八讲 朋友关系——交友的学问(二)
第十九讲 如何学习圣贤教诲
第二十讲 博学——生活教育
第二十一讲 博学——生活礼仪
第二十二讲 审问——学困而后问
第二十三讲 慎思——抉择的关键,智慧与理智
第二十四讲 慎思——关系社会安定的三种职业
第二十五讲 慎思——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第二十六讲 善心利人利己,智慧明辨真善
第二十七讲 明辨——善与美
第二十八讲 明辨——明辨是非之法
第二十九讲 笃行——修身之言忠信
第三十讲 笃行——修身之行笃敬
第三十一讲 对人恭敬,从家庭开始落实
第三十二讲 惩忿——掌握情绪,才能掌握未来
第三十三讲 窒欲——欲是深渊
第三十四讲 改过——改过之法
第三十五讲 迁善——积善之方
第三十六讲 迁善——如何行善
第三十七讲 修身为本以身作则
第三十八讲 处事的态度和方法
第三十九讲 掌握人生方向洞悉处世根本
第四十讲 善学圣贤教诲成就幸福人生
后记
吕澂大德文汇 本书特色 《吕澂大德文汇/百年佛教高僧大德丛书》编著者王志远。 觉光法师宣读礼赞文今乃礼赞现代高僧者,寄禅、虚云、太虚、谛闲、印光、弘一、倓虚、来...
审美教育书简 本书特色 《审美教育书简》是德国诗人席勒经典理论名著,现代美学批判的**部著作《审美教育书简》一书由美学家周宪教授倾情导读《审美教育书简》为译林品...
丝绸之路上的佛光塔影 本书特色 李树泽编著的《丝绸之路上的佛光塔影》以简洁优美的笔调,生动有趣的故事,描述和展现了敦煌对华夏文明的历史影响,尤其是对甘肃地域在政...
1472-1509-青年王阳明-行动中的儒家思想 本书特色 在各个时期,杜维明的思想和著述重点有所不同。1966-1978年,他诠释儒家传统,确立了对儒家精神价...
美国的智慧-(全2册)-精装典藏新善本 本书特色 《美国的智慧》(on the wisdom of america)是一本通俗哲学巨著,语言清新恬淡,思辨缜密,...
秘密之书 内容简介 埃及,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作为世界古国之一,今天的人们除了知道埃及留给世人金字塔这一伟大的世界遗产外,并不知道古老的埃及先民还留给人类一...
雪域梵宫布拉宫和大昭寺 内容简介 布达拉宫位于拉萨市中心的红山之上,为的世界文化遗产。它初建于7世纪,是西藏现存大、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群,曾是西藏政教合一权利的...
苏教文库-人的问题 本书特色 没有生活方式站着不动或能够站着不动;它或者往前走,或者往后退,往后退的结果就是死亡。作为生活方式的民主主义不能站着不动。如果它要继...
尸子译注 本书特色 《尸子译注》一书兼合儒、道、名、法诸家思想于一炉,内容丰富多彩,思想多元,独具特色,反映出战国时代的学术精神。尸子译注 内容简介 尸子,名尸...
《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为南京大学哲学系洪修平教授的代表作,《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是改革开放以后国内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禅
每天读一点:梦的解析 本书特色 《梦的解析》是世界上首次以科学方法来分析研究“梦”的涵义的书,引入本我概念,阐释人的潜意识理论,包含了许多对文学、神话、教育等领...
古籍举要 本书特色 一、丛书着力于“学术”与“文化”两方面,所收著作或为学术上开新之作,或为文化上奠基之作。二、丛书之收书范围,原则上起于民国建立,迄于中华人民...
庄子浅注(修订重排版46.00) 内容简介 《庄子》基本上是庄周(公元前369—前286年)及其后学所作的。全书现存三十三篇,分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内篇...
中国近代社会思潮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专论的方式,对中国近代社会之思潮进行了探讨、研究。每个专论由各领域资深研究学者撰写。全书共分十二章,内容涉及导论、人的尊严—...
汉魏兰陵经学研究 本书特色 汉魏时期,兰陵地区经学兴盛,兰陵儒者在经学的传承、阐释、研究、弘扬及运用等方面成就斐然,影响深远,为学术文化的繁荣和经学的发展作出了...
六祖慧能研究 本书特色 《六祖慧能研究(第三届黄梅禅宗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编著者黄夏年。唐代禅宗六祖慧能,本是一介山野樵夫,出身寒微,目不识丁,与学识渊深、兼...
宗教慈善与社会发展 内容简介 《宗教慈善与社会发展(中国社会科学论坛文集)》是卓新平所长、郑筱筠副所长主编的由34篇文章构成的论文集,主要围绕宗教慈善与发展社会...
传习录校释 本书特色 《传习录》集中反映了王阳明的心性之学,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直到今天,王阳明的思想在当代新儒家中仍有其深刻的影响。《传习录》是...
上将收尾于宗教文化学有“双重的综合意味”。首先,这个晚近最受注目的研究方向,几乎把宗教学的交叉性推向了极致,以致可看做所
《世界宗教艺术图典》以浩瀚的篇幅容纳世界种种宗教艺术作品,3000余幅全彩图片精彩呈现了人类的宗教文化及其影响力。以期便于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