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零,祖籍山西武乡县。1948年6月12日生于河北邢台市,从小在北京长大。中学毕业后,曾在山西和内蒙插队7年。1975年底回到北京。1977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参加金文资料的整理和研究。1979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师从张政烺先生作殷周铜器研究。1982年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82—1983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系西队从事考古发掘。1983—1985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从事先秦土地制度史的研究。1985年至现在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李零教授的研究方向主要是:简帛文献和学术源流,《孙子兵法》研究,中国方术研究,海外汉学研究,中国古代兵法等多个方面。著有《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放虎归山》、《中国方术考》、《中国方术续考》、《孙子古本研究》、《吴孙子发微》、《郭店楚简校读记》、《上博楚简三篇校读记》。
(始)计第一
作战第二
谋攻第三
(军)形第四
(兵)势第五
虚实第六
军争第七
九变第八
行军第九
地形第十
九地第十一
火攻第十二
用间第十三
《孙子》原文速览
西化-现代化丛书:科学与人生观 内容简介 人生观不受科学的支配,科学解决不了人生观的问题,这是1923年2月张君劢在清华大学的讲演《人生观》的基本观点。同年4月...
有意义的行为 本书特色 本书是“西方哲学理论与实践书系”之一,全书共分4个章节,主要对有意义的行为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人文研究、作为文化工具的通俗心理学、...
本书是对海德格尔思想的一个总体介绍。从最早期的实际性的解释学到最晚期的四合思想(Geviert),作者都基于海德格尔文本做了深入
《周易》三读 本书特色 《<周易>三读》对作为国学群经之首、古籍**奇书的《周易》进行原古通今、探奇归常、全面精深、雅俗共赏的多维解读,堪称奇书新读的力作。作者...
明治时期日本进化论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 进化论在同一时期也被作为欧美先进思想的代表介绍到日本,其影响波及到明治思想界的各个领域,并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为日本构建近...
曼荼罗主尊具德恩师功德名称极难赞说昂旺朗吉大师(一八九九-一九六九)(有译为阿旺南吉和昂旺朗嘉者)拉萨色拉寺附近贫农家子也。
经典与解释-米诺斯 本书特色 《米诺斯》:“盛世必修典”——或者说,太平盛世得乘机抓紧时日修典。对于现代之后的中国学术来说,修典的历史使命当不仅是续修中国古代典...
汉化佛教与佛寺-白化文文集 本书特色 白化文编著的《汉化佛教与佛寺》内容包括:佛光的折射、释尊的生涯、佛像与佛寺、山门与天王殿、大雄宝殿、菩萨、观世音菩萨、中国...
自己当风水大师 本书特色 风水,是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秘密;风水,源于生存的需要。风水的根本——阴阳风水的核心——生气风水的条件——藏风得水风水的着眼点——寻找理想...
四书五经(上下) 内容简介 “四书五经”者何?书名也,四书与五经之合集也。何谓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也。《大学》、《中庸》本属于《礼记》...
顾炎武全集(全二十二册) 本书特色 顾炎武留下了大量著述,后世托名之作也很多。《顾炎武全集》是经专家考订后确定的顾炎武存世全部著作总集,收录了各类著作34种,其...
境由心生:熊十力精选集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熊十力的学术专论、随笔、短论、讲词、语录等,涉及到中国学术领域的方方面面,其所讨论的问题,如哲学与科学对象的界定、中...
自传性反思 本书特色 翻译西方学界诠释西学经典的论著,充分利用西方学界整理旧故的稳妥成就,於庚续清末以来学界理解西方思想传统的未尽之业意义重大。设计这套&ld...
浪漫与幽默 内容简介 本书为边缘丛书之一。本书以加缪《局外人》中的默尔索和索尔.贝娄《赫索格》中的赫索格两个人物形象为基础,就“浪漫与幽默”这个文学主题进行哲学...
道教与明清文学 本书特色 国家“985工程”四川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人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项目,四川大学“211工程...
境由心生 本书特色 《境由心生(精)/大家写给大家》收录了熊十力的学术专论、随笔、短论、讲词、语录等,涉及到中国学术领域的方方面面,其所讨论的问题,如哲学与科学...
三字经 千字文 孝经-大中华文库-汉英对照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国学爱好者,英语读者,英语学习者,翻译专业相关人员,汉学家《大中华文库》工程是我国历史上首次系...
智者的思路-禅门公案精解百则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精心编著的禅宗文化普及读物。该书从数以万计的历代禅门公案中,精选*有代表性,且流传广远的一百则,辑录原文,详加...
伦理与存在:道德哲学研究 内容简介 以史与思的交融为进路,《具体的形上学》既基于中国哲学的历史发展,又以世界哲学背景下的多重哲学智慧为理论之源,其内在的旨...
本书在大量文献尤其是敦煌文献的基础上,论证了北宋禅在中日早期禅宗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尤其是作者对神秀历史地位的评价,一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