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学通论(繁体竖排版)》内容简介:清代皮锡瑞著的经学通论,从今文经学家的立场出发,对易经、尚书、诗经、三礼(周礼、仪礼、礼让)及春秋等儒家经典的撰著流传、内容要义,以及历代考订注疏的得失、读者治学研究的门径等问题,作了扼要的阐述。《经学通论(繁体竖排版)》与经学历史同为皮锡瑞的代表性著作,无论对学者和专门研究者都有参考价值。
三
三禮
論漢初無三禮之名,儀禮在漢時但稱禮經,今注疏本儀禮大題非鄭君自名其學
論鄭君分別今之儀禮及大戴禮小戴禮甚明,無小戴刪大戴之說
論三禮之分自鄭君始,鄭於儀禮十七篇自序皆依劉向別錄,禮記四十九篇皆引別錄,已有月令、明堂位、樂記三篇非馬融所增甚明
論鄭注儀禮以周禮為經禮、儀禮為曲禮有誤,臣瓚注漢志不誤
論鄭注三禮有功於聖經甚大,注極簡妙,並不失之於繁
論漢立二戴博士是儀禮非禮記,後世說者多誤,毛奇齡始辨正之
論段玉裁謂漢稱禮不稱儀禮甚確,而回護鄭注,未免強辭
論禮所以復性節情,十七篇於人心世道大有關係
論禮十七篇為孔子所定,邵懿辰之說最通,訂正禮運射御之誤當作射鄉,尤為精確
論邵懿辰以儀禮為偽,古文書同十七篇並非殘闕不完,能發前人之所未發
論古禮情義兼盡,即不能復而禮不可廢
論禮雖繁而不可省,即昏喪二禮可證
論古冠、昏、喪、祭之禮,士以上有同有異
論后倉等推士禮以致於天子,乃禮家之通例,鄭注、孔疏是其明證
論儀禮為經,禮記為傳,當從朱子採用臣瓚之說,儀禮經傳通解分節尤明
論言理不如言禮為可據,朱子以此推服鄭君,而鄭君之說亦由推致而得
論鄭樵辨儀禮皆誤,毛奇齡駮鄭樵而攻儀禮之說多本鄭樵
論熊朋來於三禮獨推重儀禮,其說甚通
論聘禮與鄉黨文合,可證禮經為孔子作
論讀儀禮重在釋例,尤重在繪圖,合以分節,三者備則不苦其難
論宋儒掊擊鄭學,實本王肅而襲為己說,以別於注疏
論王肅有意難鄭,近儒辨正已詳,五禮通考舍鄭從王,俞正燮譏之甚是
論古人行李有一定之例,九拜分別,不厭其繁
論古禮多不近人情,後儒以俗情疑古禮,所見皆謬
論古禮最重喪服,六朝人尤精此學,為後世所莫逮
論王朝之禮與古異者,可以變通;民間通行之禮,宜定畫一之制
論明堂、辟雍、封禪當從阮元之言為定論
論古制不明,由於說者多誤,小學大學皆不知在何處
論三禮皆周時之禮,不必聚訟,當觀其通
論周官改稱周禮,始於劉歆,武帝盡罷諸儒,即其不信周官之證
論周官當從何休之說出於六國時人,非必出於周公,亦非劉歆偽作
論毛奇齡謂周官不出周公,並謂儀禮不出周公,而不知儀禮十七篇乃孔子所定,不可詆毀
論周禮為古說,戴禮有古有今,當分別觀之,不可合併為一
論鄭君和同古今文,於周官古文、王制今文力求疏通,有得有失
論鄭君以周禮為經禮,禮記為記,其別異處,皆以周禮為正;而周禮自相矛盾者,仍不能彌縫
論周禮在周時初未舉行,亦難行於後世
論周官之法不可行於後世,馬端臨文獻通考言之最晰
論鄭樵解釋周禮疑義,未可信為確據
論周官並非周公未行之書,宋元人強補周官,更不足辨
論禮記始撰於叔孫通
論王制、月令、樂記非秦漢之書
論王制為今文大宗,即春秋素王之制
論禮記所說之義,古今可以通行
論禮記記文多不次,若以類從,尤便學著,惜孫炎、魏徵之書不傳
論鄭注引漢事引讖緯,皆不得不然;習禮者當熟玩注疏,其餘可緩
論宋明人疑經之失,明人又甚於宋人
論古宮室、衣冠、飲食不與今同,習禮者宜先考其大略,焦循習禮格最善
論禮記義之精者本可單行,王制與禮運,亦可分篇別出
論六經之義,禮為尤重,其所關繫,為尤切要
論大戴禮記
論經學糾纏不明,由專據左傳、周禮二書輕疑妄駮
論禮經止於十七篇,並及群經,當求簡明有用,不當繁雜無用
丁福保大德文汇 本书特色 《丁福保大德文汇/百年佛教高僧大德丛书》编著者王志远。 觉光法师宣读礼赞文今乃礼赞现代高僧者,寄禅、虚云、太虚、谛闲、印光、弘一、倓虚...
朱光潜谈美 本书特色 朱光潜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也是蜚声国际的教育家、翻译家和文艺理论家。在《朱光潜谈美》中,作者以明白晓畅的文字探讨美的范畴、...
儒学在青藏地区的传播与影响 本书特色 《儒学在青藏地区的传播与影响》由李健胜、赵荽贞、俄琼卓玛著。青藏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多民族聚居区,自古以来就呈现着“五...
中国哲学与文化:第十一辑-人文与宗教:儒学的现代发展 本书特色 本书编选了海内外*有影响的中国哲学研究专家如高瑞泉、杨儒宾、王汎森等人的重要文章。其中高瑞全的文...
本书专为讨论庄、老两家之思想,而辩订其先后。其在于庄、老两家之生卒年世,及历史传说之种种考订,则均详见于拙著《先秦诸子系
南怀瑾选集-禅宗与道家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第五卷-[典藏版] 本书特色 《南怀瑾选集(第5卷)(典藏版)(套装全12卷)》是国学泰斗南...
精英的兴衰 本书特色 从西方思想史的角度看,由帕雷托(Vilfredo Pareto)、莫斯卡(Gaetano Mosca)和拉斯韦尔(Harold D. la...
中国哲学十讲 内容简介 《中国哲学十讲》这是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在福建教育厅暑期讲学会的讲演稿,承林声甫、黄君扬两君为我当场速记,后又经过一番整理,邮寄上...
ThismoderntranslationoftheAbhidhammatthaSangaha(ManualofAbhidhamma)offersanintro...
中国古典美学丛编 内容简介 由我主编的《中国古典美学丛编》三卷,原本乃为北京大学的文艺学硕士研究生所准备的入门导读参考资料。没有料到,此书在二十年前由中华书局出...
老子的智慧-精装典藏新善本 本书特色 老庄思想,博大深邃,是中华智慧的根基之一;林语堂幽默睿智,文若流水;这两者的结合就是我们所看到的《老子的智慧》。林语堂突...
律宗大义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制戒因缘、律藏的结集和形成、戒律在中国的弘传和发展、佛教戒律概述、佛教戒律原理、重戒守律振兴佛教六章。律宗大义 目录 总序**章 制...
宋代佛教政策论稿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宋代佛教管理政策的探讨。全书共七章,包括宋太祖受禅的佛教谶言与宋初政教关系的重建、宋代僧尼隶属机构的变迁及其意义、宋代的僧官...
认知动力主义的哲学问题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首先对认知科学的重要研究范式的发展线索和内在脉络进行了探索和描述,试图勾勒一幅西方认知科学发展的历史“地图”。从行为主...
菜根谭-中国处世第一书-典藏版 本书特色 此版本性价比很高,适合买来收自用、收藏或者送人之用相关必买:冰鉴(典藏全译本)(中国识人**书)中国画报出版社定价22...
本书内容包括:形意拳源流,形意拳基本理法,五行、十二行名称、具体锻炼方法、用法、点穴,拳经解释,等等。目录 上编形意拳术
《国学知识大全》是吕思勉先生为指导青年学子阅读国学的开示门径之作,写就于先生的学术盛年期,在民国时期一经出版,即受到当时
佛学研究十八篇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对佛学认识论的因缘观、生死不灭的业力和轮回观、无常与无我的变化观、解脱与涅槃的智慧修养观都有精深的研究,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他...
孔子语录 本书特色 太史公曰: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何也?盖生民欲善其身而致君子之国矣!近世以降,斯文难继,然仁...
道德真经注 本书特色 《道德真经注(繁体竖排版)》:历代文史要籍注释选刊·老子道德真经注 内容简介 本书是宋代大文豪苏辙所作老子注释。又名:《老子新解》、《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