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销不衰的社会学理论经典教材
社会学专业必备参考书
中文版首次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畅销美国的社会学理论经典教材。自1992年出版以来,已修订至第6版,并被译成十几种文字广泛采用。作者将其在社会学专业领域所拥有的多年丰富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相结合,摆脱了枯燥理论的简单叙 述。内容全面系统,通俗易懂且简明扼要。不仅涵盖古典社会学家和早期女性社会学家的理论,而且也将米德、舒茨和帕森斯等被认为与古典社会学理论有着深厚渊源关系的非古典社会学家们的理论纳入书中。本书特别增加社会学史中最重要思想家的小传,使读者更好的理解这些理论观点产生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推荐语
我感到该书突出的特点是把一些艰深晦涩的理论概念解释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一反某些翻译的学术著作充满了冗长的注释和杂多的旁征博引,使人读时有目不暇接、不胜其繁的感觉。瑞泽尔的这本书把理论阐发与思想史论述两条线索交织一起,然而却条理清晰、目的明确、行文简约,适合作高校社会学专业的参考书和向一般读者普及社会学知识的读物。
——苏国勋
序言
前言
人物小传
第一部分 古典社会学理论导论
第1章 社会学理论的历史图景:早期岁月
第2章 社会学理论的历史图景:晚近岁月
第二部分 古典社会学理论
第3章 阿列克西·托克维尔
第4章 奥古斯特·孔德
第5章 赫伯特·斯宾塞
第6章 卡尔·马克思
第7章 埃米尔·涂尔干
第8章 马克斯·韦伯
第9章 格奥尔格·齐美尔
第10章 早期女性社会学家与古典社会学理论:1830—1930
第11章 杜波依斯
第12章 索尔斯坦·凡勃伦
第13章 约瑟夫·熊彼特
第14章 卡尔·曼海姆
第15章 乔治·赫伯特·米德
第16章 阿尔弗雷德·舒茨
第17章 塔尔科特·帕森斯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译后记
出版后记
本书里着重强调了中世纪哲学在形而上学、自然哲学、知识论、伦理学和社会政治学说等方面的特殊贡献。比如,中世纪对亚里士多德“存在”概念意义的辨析演化为关于实体、本质...
《世界钢琴名曲220首·教学版(第一册)》内容简介:韦尔编辑的这本钢琴名曲大全,于90年前出版,是一本享誉世界的经典曲谱,如今已
《现代性的隐忧》内容简介:◆“成为你自己!”——用个人主义的本真性追求,对抗现代社会的忧虑 查尔斯·泰勒在本书中探讨了当代文
《与本科生谈:论文与治学》分为八讲,所讲授的内容是郑也夫教授几十年来读书、写作、做学问的心得体会,行文风格类似讲座,感情真
《看图学八段锦(视频学习版)》内容简介:本书是上海体育学院教育学博士牛爱军老师,为帮助八段锦爱好者更好地了解并掌握八段锦,
《中国人的一天》:一日,一人,一世界。正能量爆棚的速读图片故事:用他人的故事印刻你自己的时光,让生活坦然呈现。你会发现,
「要改變社會,首先你要先改變自己,要改變自己,你就要動起來!」──小熊英二福澤諭吉之後,日本重量級社會思想家中央公論新社
本書以現代性的概念為引導主軸,是專門為社會理論所量身定作的教科書。從古典社會學家包括馬克思、韋伯、涂爾幹、齊默爾開始,作
《理学纲要》内容简介:理学兴起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与元明清时代,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可以说是唐代以来儒学思想的主流,它的影响
社会学不仅是个名词,更是个动词。它不是我们拥有的东西,而是我们要去傲的东西。我们对个人主义模型的过于信赖及对社会力量的低
作品目录序言导言上编第一章 公案颂古与本原心性第二章 公案颂古与不二法门第三章 公案颂古与禅门机锋第四章 公案颂古与禅悟境界
ArlieHochschildisbestknownforhercontributionstothedomesticdivisionoflabor(TheSec...
《人类残酷进化史》内容简介:一本全新观念的生物学入门书:人类是进化的不良品?如何站上了地球物种的顶端? 我们人类的心脏病、腰
作品目录讲稿第一讲一引言:最 艰深的与最 简单的二哲学的开端:爱智慧三爱智慧与爱知识四为什么叫“哲学博士”?五两个“R”与
十一岁的少年默,遇见了伊博罕先生,两个完全不同的年龄,不同世界的人,改变了彼此的一生。这是一本感人的书,关于父子关系的新
本书是首部全面、清晰且令人易于理解地阐述复杂适应社会系统的著作,由该领域两位权威学者联袂完成。复杂适应社会系统——不论是
克里希那穆提卓而不群的空性,孕育出了无人可以取代的洞见。有幸能阅读他辞世前两年记录下来的这本《最后的日记》,我的心仍然被
《携死而生》内容简介:史蒂夫·戈登和艾琳·卡肯德斯以电子邮件交流的形式,坦诚地分享了他们两人之间关于死亡和临终问题的讨论。
《工具论》内容简介:《工具论》是亚里士多德的重要著作之一。本书是亚里士多德关于三段论等逻辑推理论述的汇编,集中阐述了三段论
谢林的《艺术哲学》(1802/03)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艺术哲学”的概念,第一次对这个领域进行了系统而深入地阐述。不同于康德以来的偏重于主观审美意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