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部从城市形成和发展与人类生活互动视角切入的另类的文化史著作。作者打破传统史学研究框架,独辟蹊径,聚焦于人类身体和城市这两大要素,考察了人类文明演进,确立了复原人类文明史的架构。
在桑内特的架构中,人类自希腊以来的城市发展史被浓缩概括为三种身体形象,分别以身体的不同器官来命名,相应再现了三个重要时段的身体体验与城市形象的相互关系。第一种类型命名为“声音与眼睛的力量”:以具体社会生活的事例,向我们展示了希腊和罗马的古典时代人们如何以声音和眼睛来参与城市生活、塑造城市形象,以及城市的形态如何规训f着人们的身体行为;这些身体行为在城市空间的展示,从具体的角度反映了希腊和罗马的意识形态和文化风尚。第二种类型称作“心脏的运动”,主要是探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理念和身体的体验,以及这两对矛盾如何体现在城市空间方面。第三种类型称为“动脉与静脉”。作者认为,哈维对人类身体血液循环理论的发现,极大地影响了城市理念的改变。四通八达、畅通无阻的道路犹如人身体中的血液的动脉和静脉,而循环系统成为城市结构中最中心的设计。强调畅通、迅速和舒适构成了迄今为止的现代城市设计的模式,而这种设计给生活提供了便利,同时也排斥了人的身体对城市的参与和在公共空间的停留。过去的公共空间不存在了,个人主义取代了集体意识,人们的感觉和感受的能力越来越弱,舒适和快速是以麻木人的心灵和同情心为代价的。
通过这三种类型的描述,桑内特试图告诉我们,文化在创建和利用城市空间方面曾经起到过重要的影响,但现在的城市理念却在造成文化的缺失和人们心灵的麻木。人类只有重新回归身体,回归感觉,才能真正恢复被现代城市文明所排挤掉的人的身体和文化,这是本书写作的目的,也是本书所得出的结论。
本书出于对现代文明的忧思,从另类视角阐述了历史和现代发展,涵盖历史学和社会学,视野开阔,观点新颖,颇具参考和借鉴价值。
忧思现代文明的另类视角
——读理查德·桑内特的《肉体与石头》 赵立行/1
谢辞/1
导论 身体与城市/1
1.被动的身体/2
2.本书的计划/8
3.个人的注记/13
第一部分 声音与眼睛的力量/1
第1章 裸体伯里克利时代雅典公民的身体/3
1.公民的身体/7
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 体热
2.公民的声音/27
说话的空间 言语的热
第2章 黑暗的披风雅典的仪式守护/44
1.冷身体的力量/46
妇女节 阿都尼亚节 理性与神话
2.受苦的身体/61
第3章 萦绕的图像 哈德良时代罗马的空间与时间/67
1.注视与相信/72
皇帝的恐惧 哈德良谋杀阿波洛道鲁斯 世界舞台
2.观看与遵守/84
身体的几何学 罗马城市的创造 罗马广场
罗马住宅
3.不可能的执念/105
第4章 身体的时间早期罗马基督徒/108
1.基督的不同身体/109
安提诺乌斯与基督 道是光
2.基督教的空间/120
基督徒的住宅 最初的教会
3.尼采的鹰与羔羊/133
第二部分 心脏的运动/137
第5章 社团 让·德·谢勒的巴黎/139
1.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139
2.同情的身体/148
盖伦的医学 亨利·德·孟德维尔发现晕厥
3.基督教社团/161
宫殿、主教座堂和修道院 忏悔者、救济者和园丁
基督教的劳动
第6章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魔鬼 修姆伯特·德·罗曼斯的巴黎/177
1.经济空间/179
城、镇、公社 街道 市集与市场
2.经济时间/192
行会与法人 经济时间与基督教时间 经纪人
3.伊卡鲁斯之死/200
第7章 触摸的恐惧文艺复兴时代威尼斯的犹太区/206
1.磁铁般的威尼斯/211
2.犹太区的墙/217
腐化的身体 都市保险套 犹太人与高级妓女
3.盾牌,而非利剑/238
分别 场所的重量
4.自由不可思议之轻/247
第三部分 动脉与静脉/251
第8章 移动中的身体哈维的革命/253
1.循环与呼吸/253
血液的鼓动 城市呼吸
2.流动的个人/270
斯密的别针工厂 歌德南逃
3.群众移动/275
第9章 释放身体布雷的巴黎/283
1.身体与空间的自由/285
玛丽安的胸部 自由的空间
2.死亡空间/297
3.节庆的身体/306
消除抵抗 社会性的触摸
第10章 都市个人主义福斯特的伦敦/319
1.新罗马/319
2.现代动脉与静脉/326
摄政公园 霍斯曼的3个网络 伦敦地铁
3.舒适/340
椅子与马车 咖啡馆与酒吧 密封的空间
4.移置的功效/353
结论 市民身体多元文化的纽约/360
1.差异与冷漠/360
格林威治村中心与边陲
2.市民身体/376
参考书目/384
Inevercancatchmyselfatanytimewithoutaperception,andnevercanobserveanythingbutthe...
本书是阿尔都塞写于1976年的重要哲学遗稿,可以看作是《论再生产》的哲学续篇。在这部遗稿中,阿尔都塞以得到他本人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为基础,批判性总结了此前...
“现代人不屑于想象”,马拉美如是说。诗人、画家、戏剧家或工程师们都想用形式与行为的统一去取代现实与图像的古老二元性。生活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内容简介:这回彻底读懂《孙子兵法》!通俗通透解读经典战例,逐字逐句讲透兵法原意。《孙子兵法》6111字
AgroundbreakingexaminationofthegrowinginequalitygapfromthebestsellingauthorofBow...
《权力意志与永恒轮回》内容简介:尼采是一个在中国广为人知而又知之不多、颇具争议性的哲学家,有着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特点。他
由华裔人类学家许烺光撰写的《祖荫下》出版后在西方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书中以西镇“民家人”的家与亲属制度作为代表,分析整
《沪剧与海派文化》内容简介:作为海派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沪剧的发展始终和申城的历史变迁紧密相关。当上海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江
《古代哲学的智慧》内容简介:哲学首先是一种活动,而不是静态的知识;哲学是对智慧的爱,而不是智慧本身;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
▎编辑推荐◎ 广阔的思想史视野本书以其详尽的内容在哲学史界占据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力图破除哲学简史类书籍对哲学家、哲学思想漫画式的理解,不仅细致地描述了哲学史上...
勒内·笛卡尔(1596—1650),17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哲学家、数学家、科学家,西方近现代科学和哲学之父。哲学方面的代表作有《论方法》《第一哲学沉思》《指导心智...
一本不得不读的政治史学作品:读懂本书,读懂中国4000年政治史。本书义理、词章、考据三者并重,为近三十年难得一见的政治(史)
科拉柯夫斯基这三卷书是目前全世界公认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权威书籍。全书三卷于1978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洋洋130万言。
《哲学有什么用?(日常人文课)》内容简介:有没有想过叔本华可以治愈你的心灵?如果丢失了手机,赫拉克利特如何为你提供帮助?亚
《东方学术概观》内容简介:《东方学术概观》是著名学者梁漱溟先生生前出版的最后一本著作,可谓“最后的儒家”的最后定论。作者晚
《Zabbix企业级分布式监控系统(第2版)》内容简介:本书基于稳定版本Zabbix 4.0,对Zabbix的各项功能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讲解,包括
《说服:沟通中的认知偏见与群体认同》内容简介:说服的力量之所以起作用,是因为其背后的一系列心理机制使我们倾向于对某些事情深
《文学概论讲义》内容简介:20世纪30年代初,老舍在齐鲁大学任教时编写出《文学概论讲义》一书。此书几乎算是老舍的一本专门的理论
《什么是主体性?》内容简介:《什么是主体性?》由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让-保罗·萨特1961年12月在罗马应葛兰西学院之邀讲学的记录整
本书辑选詹氏的九篇重要论文及三篇附录,反映了詹氏理论的框架和中心思想,在后结构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这两个似乎互相排斥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