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感觉、情感、心态、体验等无法量化的概念入手,研究中国人在社会转型、体制改革、经济发展、观念变迁的宏观背景下如何应对全球化、现代化,如何定义个体与国家、个体与全球化的关系,如何顺应潮流而又创造潮流。总体而言,社会心态虽然难以测量,但并不是毫无规律可循,同时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社会发展,尤其是人们的权利意识、价值观念以及现代网络技术发展催生出的崭新的大众舆论行为,影响着全社会的稳定。
30多年的巨变,在整个社会发生结构转型的同时,中国人的价值观、生活态度和社会行为,或人们通常所说的更为变动不居的社会心态,同样也发生了令人惊异的转型。像社会结构的转型一样,中国人社会心态的变化不仅范围之广、影响之深,而且因其前所未有的创造性和独特性在给中国人民五千年的精神嬗变历史打上鲜明烙印的同时,也为世界各地的发展中国家从传统向现代的迈进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心理范本。从这样的意义上说,我们可以将30多年来中国人民经历的这场社会心态的巨大变革视为现在越来越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中国经验”(China Experiences)的一部分,或者干脆将其称之为“中国体验”(China Feelings)。以价值观和社会心态的嬗变及其感受为核心的中国体验,是30多年的改革开放带给13亿中国人民的主观感受和心理积淀,它在精神层面上赋予中国经验以完整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体验,是一个与中国经验相对应的全新概念,它指的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这个迅疾的社会变迁时代,13亿中国人精神世界所经历的巨大震荡,以及他们在价值观、生活态度和社会行为模式上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本书从变迁的视角,对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嬗变进行了全方位的检视。由此认为,中国经验与中国体验作为1978年开始的这场史无前例的社会大变迁及其结果的一体两面,赋予我们这个独特的时代以完整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也自然构成了我们理解这场大变迁的双重视角。
如果单单总结“中国经验”而忽视“中国体验”,我们就不可能发现在这场涉及13亿人口的现代化过程中,作为现代化之主体的中国人的精神起了何种作用,他们的欲求、愿望和人格在改变中国的同时又发生了何种改变,表现他们喜怒哀乐的社会心态如何随着社会的变迁而潮起潮落,他们的精神世界遭遇过、现在又在面临着何种困窘和茫然。
第一章中国体验:精神嬗变的观景之窗
一中国经验与中国体验:理解社会变迁的双重视角
二中国人价值观与社会心态的嬗变轨迹
三边际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群像
四中国体验的独特意义与普适价值
五理解变迁,或中国社会科学的历史使命
第二章传统中国人及其近代以来的嬗变
一传统中国人的日常伦理生活与意义世界
二从臣民心理到国民意识:历史转型中的身份认同
三从黜奢崇俭到消费实践:社会变迁中的生活方式
四传统与现代性:中国人价值观的现代转换
第三章中国人价值观的当代变迁
一传统价值观念的坚守、变迁与当代转型
二西方价值观念的流行、冲突与本土适应
三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变化
四多元与小众:主流价值观念的分化
五凝聚,或形成一个新的价值共识
第四章中国人的幸福感
一解读幸福的维度:个体、社会与变迁
二从苦中作乐到物质追求:第一次嬗变
三从个体感受到指标量化:第二次嬗变
四“话语”与“失语”:当代幸福感与幸福观
五幸福体验三十年:解读改革开放的一种视角
第五章转型中的消费行为、观念变迁与社会体验
一消费主义形成的动力机制
二消费观念:演进•迭代•反哺
三消费行为:符码化•全球化•两栖化
四消费体验:动力•位置•重塑
五共生:一种新的消费文化的崛起
第六章情感与人际关系的新趋势
一从激情到利益:集体情感基调的转变
二从嫉妒到怨恨:社会情绪氛围的转变
三从“单相思”到“一夜情”:亲密关系的转型
四“加为好友”,抑或“一起孤独”?
五无情抑或有爱?个体化的趋势与社会性的重构
第七章信任: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
一何为信任,信任何为?
二作为中国问题的信任危机
三信任的转向:从“亲而信”到“利相关”
四通过信任重建社会
第八章从有线广播到移动终端:传播心理的嬗变
一媒介变迁与中国人现代性的增长
二互联网的兴盛:阅听人是如何卷入的
三网络依赖与人际疏离
四网络群体性事件:民意宣泄与社会监督
五媒介共享,或“中国梦”的塑造
第九章代际关系的再变动
一从革命“接班人”到家庭“小皇帝”
二社会转型与价值变迁:代际变动的双重视角
三望子成龙与“孝而不顺”:两代人的“推手”
四从“代沟”到“代差”:借道“文化反哺”
五理解与尊重,或成代际关系发展新走向
第十章情爱的嬗变
一婚姻自由:女性解放和“政治第一”
二赋权爱情:从《庐山恋》到《一个冬天的童话》
三择偶观的变迁:“高富帅”和“白富美”
四爱情的变奏:都市“剩女”和乡村“剩男”
第十一章压抑与放纵:中国人性观念的变迁
一中国人的传统性爱观念
二浪漫之爱:20世纪80年代性爱观念的启蒙
三市场逻辑的介入:性观念的商品化
四传播媒介与性观念话语的变迁
第十二章阶级意识的消弭与重生
一亲不亲,阶级分:政治想象中的阶级营垒
二“先富”与“仇富”:阶层差别的拉大与阶级意识的重生
三底层社会的固化与草根阶层攀升的“天花板”
四向上流动还是向下沉沦:中产阶层的焦虑与疲惫
第十三章集体行动的逻辑
一集体主义时代的集体行动
二中国社会的个体化和去政治化
三个体化时代的大众行为:时尚、谣言与恐慌
四个体化时代的集体抗争:“群体性事件”
第十四章公民意识与社会参与感
一从人民到公民:无意识的建构
二公民视角下的社会参与嬗变
三参与式治理:公民意识孕育的路径依赖
四公民意识与乡村治理
五公民意识与人的现代化
第十五章面向未来,或中国人精神世界的重塑
一中国体验:现实抑或虚幻?
二从只此一地到只此一次:中国体验的独特意义
三中国人价值观和社会心态变化的新趋势
四走向,或中国人精神世界的重塑
参考文献
汉英人名对照
后记
这是一本对新兴国家的成长动力进行精彩绝伦的分析,并大胆预测了决定国家未来成败的趋势与因素的权威著作。对于中国读者而言,这
《新疆塔城草原丝绸之路贸易史》内容简介:本书坚持用世界眼光和全球视野开展塔城草原丝绸之路贸易史的研究,把塔城的草原丝绸之路
《经济与社会》原著共两卷,英文本由多位韦伯研究专家合作翻译,并加有长篇导言和注释,于1968年出版,这使韦伯的理论在全世界得
“半小时漫画”是一个致力于用漫画普及通识教育的国民级品牌,问世至今已获得数千万中国读者,尤其是中小学生及老师的欢迎。主创陈磊和他的混知团队,致力于用漫画这种视觉...
《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是他“死亡三部曲”的第一部,他直接依从德波的理论逻辑,从已经出现唯心主义片面超越的“景观社会存在”
《电脑组装与维修实战》内容简介:本书由资深计算机硬件工程师精心编写,重点讲解了电脑的结构、电脑配件的选购、电脑组装实战、最
《幽灵塔》内容简介:新华先锋『江户川乱步推理小说集』第六卷 宫崎骏动画长片处女作灵感来源 试图追寻秘密的人成为秘密的一部分 复
ThisbookbyWallaceWattlesisaMetaphysicalBombshell.WhenWattlesabruptlypassedaway,t...
书中记录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初入社会,愿望美好,经验单薄,在各自选择的工作和生活中磕磕碰碰,虽一直被生活怠慢,却始终都
福柯认为“不正常的人”有三个源头,他们由历史上的三种人转变而来:“畸形人”、“需要改造的个人”和“手淫的儿童”。这三种人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系列:古里镇》内容简介:古里镇,位于常熟市东部。古里,素有“仁风古里”之美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作者小川仁志出生于1970年。京都大学法学系毕业,名古屋市立大学研究所博士后学程毕业。是一位研究人类文化的博士和哲学家,担任过山口大学靠前综合科副教授、德山工业...
《道德经心释》(上下册)中一位智者说,唯有当一个人能够爱他自己,他才能够爱别人。喰有当一个有东西可以分享,他才能够跟别人
《易中天中华史:百家争鸣》内容简介:人性是善还是恶?王要仁慈还是法治?社会公平能够实现吗? 孔子说:这世界有救吗?最后根本没
这是袁越进行科学采访报道文章的合集,发表在《三联生活周刊》上。环境污染、乙肝歧视、气候变化与国家利益之争、核电复兴与核电
安・兰德(AynRand,1905一1982)全世界有史以来最畅销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美国最为知名、小说和论著卖出册数最多的作家、思想家
《从黑格尔到尼采》是思想史论著,关注的是思想的历史事情,如此思想的动因却出于现实的历史——即我们早就听说过的问题:为什么
瑞恩·布林厄姆供职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一家专为其他公司提供裁员服务的公司,一年有300多天辗转于全国各地解雇他人,几乎
当我们遇到生死抉择的时候,为什么我们常常违背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而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可是,当我们口口声声说生命至上时,为什么
《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是一本经济社会学文集。收录了十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以深刻的理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