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世纪老人的经历:一个洋车夫的女儿,被迫沦为青楼卖唱女,结识革命党人跳出火坑,成为督军夫人。不堪忍受封建家庭和夫权统治,再度冲出樊笼。历尽艰难险阻,创立上海锦江饭店。连任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堪称女权运动的先驱。
自序 童年及青少年时期第一章 童年的家庭生活 一 贫困 二 读书才有出路第二章 初识人世艰辛 一 借贷无门 二 我的新年第三章 迫入青楼 一 只有这条出路 二 顶用别人的姓名 三 卖唱生涯 四 孟阿姨谈底层女人惨事第四章 新见闻 一 爱听国事 二 观察来客 三 夏之时简述身世第五章 梦寻出路 一 苦恼 二 怕玷污,求归宿 三 犹豫 四 我也喜欢他了逃出火坑第六章 求学日本 一 逃跑 二 结婚 三 在日本读书时 四 当年我眼里的日本第七章 国事如斯 一 国内外形势 二 扩大了革命视野第八章 从日本去四川 一 师友饯行 二 听双亲叙别情 三 到达四川重庆 四 在重庆打抱不平 五 丫头叙述夏家情况在封建大家庭中第九章 如此老家 一 回家准备 二 轿夫如牛马 三 拜见家人 四 丈夫的职位 五 复杂而沉重的生活 六 再次婚礼第十章 四川局势与家庭状况 一 丈夫失兵权·川局的紊乱 二 幸福的幻想·东胜街住宅 三 一副重担在一身 四 将军街住宅 五 使女骊琼的遭遇第十一章 夫妇思想对立 一 “五四”运动启发了我 二 丈夫意志消沉·戴季陶投长江得救 三 裂痕日深第十二章 我还想齐家立业 一 官场太太谈官场 二 办女子织袜厂与黄包车公司 三 四川春节的耍龙灯脱离深渊第十三章 出走 一 苦劝丈夫 二 国内形势概述 三 丈夫携侄东下 四 营救文兴哲脱险 五 川局紊乱、暂时离川第十四章 决裂 一 忍无可忍 二 分居 三 在沪正式离婚摒弃荣华甘自奋斗第十五章 困境 一 进当铺 二 紧跟真理走 三 上海的“打花会” 四 上海的“”号总会 五 上海的鸦片烟馆第十六章 创办群益纱管工厂 一 苦筹资本 二 艰辛经营 三 在“九·一八”事件时 四 在“一·二八”事件时第十七章 上海监狱内外 一 被捕 二 赴杭州避风 三 火车开了,急哑琼女 四 对女儿教育点滴第十八章 山穷水尽 一 遇翻戏党 二 失业、母亡、债逼、父病第十九章 绝路逢生 一 继续奋斗 二 信心百倍岁月苦度 三 父亲逝世义士临门风雨中创业第二十章 锦江川菜馆诞生 一 创办动机和目的 二 “锦江”命名与店徽 三 “锦江”开幕 四 扩大发展 五 装修设计、室内布置 六 菜肴改革、菜价 七 培训人员与检查工作 八 职工福利 九 一张A字执照 十 治病第二十一章 分设锦江茶室 一 动机、装修布置 二 女招待员 三 “锦江”的社会影响第二十二章 遭波折、遇名人 一 执照问题 二 厨师问题 三 杨虎来锦江·田淑君 四 当时的局势 五 局票、胡琴 六 红人郑毓秀 七 可气、可笑的诬蔑 八 房东敲竹杠 九 忆刘良律师 十 艰苦挣持 十一 两颗炸弹 十二 突然的一件事第二十三章 革命活动 一 资助、掩护 二 捐献抗日前线 三 独资创办《上海妇女》杂志 四 支援、启发 五 女作家白薇的两三事第二十四章 在敌伪时期的上海一 汉奸潘三省二 被迫离沪战火中飘泊异国第二十五章 流亡菲律宾 一 到达马尼拉: 二 美丽的菲律宾 三 当年我所知的菲人和华侨 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二三事第二十六章 战火笼罩菲律宾 一 日军侵占马尼拉: 二 我母女逃难 三 困菲日子里第二十七章 一个机会返国 一 乘所谓难民船离菲 二 在苏门答腊险遭鱼吞 三 困在日本九州 四 险渡朝鲜海峡 五 朝鲜——东北——天津 六 南京——上海 七 琼、瑗女归国叙别情 八 唯一的团圆照 九 空军送狗 十 德国犹太人由菲回国之后第二十八章 整顿两店 一 代理人的贪污 二 五子登科·房东的麻烦 三 交易所的滋味 四 锦江险遭金圆券的吞没 五 所谓“应变费”第二十九章 回国后的地下工作 一 和杨虎的一次谈话 二 送青年参加新四军 三 启发林有泉医生 四 虎口救出革命同志第三十章 抗战胜利后的地下工作 一 营救儿子大明回家 二 独资创办永业印刷所、协森印刷局 三 田云樵、张执一同志先后到沪 四 租房掩护工作与革命同志 五 邓大姐的关怀、鼓励 六 增资开办美文印刷厂 七 上海发电厂“索夫团”事件 八 独资开办美化纸品厂 九 印《告上海市市民书》 十 合资开办锦华进出口公司 十一 设台湾锦华分公司 十二 营救任百尊同志脱险 十三 “美文”、“锦华”先后停业 十四 投资中国文化投资公司及美化服装公司 十五 营救孟秋江、谢雪红同志脱险 十六 策反工作点滴全国解放前后第三十一章 迎来了解放一 黎明之前二 上海解放三 终于迎来了全国解放四 劳资纠纷五 任职六 夏述禹来信七 百思不解的诬告八 两店奉公,扩为锦江饭店九 突然被排挤 十 割断锦江前身历史·上海市委的三条决议第三十二章 到北京看看一 周总理、邓大姐招宴二 杨虎离婚、复婚三 杨虎自投罗网四 迁居北京五 上海招商局陈天骏先生六 上海商务印书馆黄警顽先生牢狱五年话沧桑第三十三章 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一 运动前夕二 一封上海来信三 上海红卫兵起来了四 在上海的遭遇五 仓皇返京第三十四章 回到北京一 回到家中二 骇人听闻的消息三 避居和平里四 大祸临头五 被押去公安部第三十五章 秦城监狱四个月 一 秦城监狱的“号子”里 二 隔离审查罪何来? 三 残暴逼供 四 暖情一丝重泰山第三十六章 功德林监狱九个月 一 功德林印象 二 笑寒无薪火 三 梦寻自慰 四 狱中新友第三十七章 “半步桥”监狱四年 一 押往“半步桥”监狱 二 新“号子”与大演习 三 频繁换“号子” 四 我的七十岁生日 五 学习、劳动、难友情第三十八章 又悲又喜 一 泪贺我国入联合国 二 忧国事——大哭 三 出了什么事 四 悲喜交集 五 回家监外就医 六 家人受害友人受株连 七 正式释放、平反结论 八 难以理解的政治学习 九 美国和平战士历尽忧患祖国重光第三十九章 难忘的一九七六年 一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 二 七件大事. 三 “四五”运动大悲剧 四 大快人心第四十章 春回大地 一 鼓舞人心的大游行 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三 出席公审“四人帮” 四 见锦江新老职工有感 五 赴美探亲 六 祝贺国庆三十五周年 七 有意义的音乐会吃手板心里煎的鱼第四十一章 兴奋的眼泪 一 国琼钢琴演奏成功 二 国琼在四川学琴情况 三 普希金音乐会国琼钢琴伴奏 四 国琼解放前参加开封市救灾音乐会 五 我的第三、第四代孩子们 六 国璋贺年片中的附言尾声第四十二章 感想 一 哀悼邓颖超大姐 二 诗六首 三 接受“东方时空”采访 四 结束语后记附录送董竹君远行范用 我和董竹君女士一起经历的狱中生活川边爱子
957年加缪因“热情而冷静地阐明了当代向人类良知提出的种种问题”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奖作家之一。加缪在他的
吴佩孚传(上下) 内容简介 北洋吴佩孚(1874-1939),以其独具个性的政治表演和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颇具影响和受中外瞩目的历史人物。...
飞虎队的“老头子”陈纳德 本书特色 他是世界*优秀的空军将领之一。他是令日寇闻风丧胆的飞虎队队长。他与一位中国少女,演绎一段浪漫战争传奇。飞虎队的“老头子”陈纳...
自由报人:曹聚仁传 本书特色 浙江是一块人杰地灵的宝地,在这里,它诞生了无数个文化界名流,曹聚仁就是其中之一。本书是大陆**部较完整的曹聚仁传记,展示了曹聚仁这...
打开《我的童话人生》吧,走进我的世界——我这一生称得上是一部美丽动人的童话,情节曲折变幻,引人入胜……。我一定读过我的童
《桑塔格传:人生与作品》内容简介:○2020年普利策奖获奖巨著 ○《卫报》《纽约时报》《泰晤士报文学副刊》《大西洋月刊》《奥普拉
基辛格传-他为美国利益代言 本书特色 想要了解中美关系,必须了解基辛格!基辛格,是为数不多的见过新中国五代领导人的外国人,在美苏冷战的关键时刻,正是基辛格提出的...
《王羲之兰亭序四种》内容简介:东晋永和九年(三五三)春,王羲之与谢安、支遁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兰亭,举行上巳修禊之会,王
建筑是什么?个人的作品?时代的映射?权力的集合体?功能美学的极致?设计的风向标?也许在这本书中,当代最举足轻重的建筑大师
皇帝 本书特色 核心卖点解剖独裁政权的*佳标本从夺权到倾覆,从“雄狮之主”到“狱中废帝”,埃塞俄比亚末代皇帝海尔·塞拉西 堕入“政变”循环的一生 作者雷沙德·卡...
石挥的艺术世界 本书特色 本书共分四部分,部分是我讲授“电影艺术家石挥研究”专题课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为配合教学,附上了石挥自己写的两篇重要创作手记,石挥与蓝...
国民党军机大臣陈布雷 内容简介 本书系杨者圣民国人物系列之一。陈布雷是民国史上一个极具个性、神秘性和争议性的人物。作者在大量参考**手资料,包括相关人员的日记、...
院士世家-冯友兰 冯景兰 本书特色 《院士世家——冯友兰·冯景兰》是“院士世家”丛书之一,是以拥有两个院士的科学世家为宣传对象的科普读物。哥哥冯友兰,中国*早的...
《心理疏导:助人与自助之路》内容简介:本书重点讲解了心理疏导的理论与技术,以及心理疏导在自我成长、家庭生活、组织发展、社会
岁月(曹开镛传奇) 内容简介 曹开镛这个名字经常在报章杂志上看到,电视上也经常见到他的身影,不少人知道他是一位著名的中医男科医生。但更多了解他个人情况的人恐怕不...
《潜台词》内容简介:每个人“问题行为”的背后,都有着更深层的原因,那些叛逆、对抗、逃避、成瘾的行为,或许并没有恶意的动机。
以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再现弗里达•卡罗传奇人生附赠墨西哥经典菜谱明信片墨西哥奇女子弗里达•卡罗从小特立独行、古怪不羁,原本对生
瞧,这个人-尼采自传 本书特色 《瞧!这个人》是尼采的自述,它代表着尼采后期的思想。作者本人认为:“这本书具有*的重要性,它为我本人和我的著作提供了...
此生名为李香兰 本书特色 你听过张学友的同名歌曲,却不知道她是谁。她是川岛芳子的密友;张爱玲眼中的“精灵”;《夜来香》的原唱者……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美丽的女...
本书是《曼德施塔姆夫人回忆录》的续篇,曼夫人的笔触依旧聚焦于曼德施塔姆,但也大幅扩展自阿赫马托娃以及自身。笔锋依然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