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近以来的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时段,包含着多重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内容,不仅具有历史的意义,更因其与现实密切关联,而引起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代史研究一向是中国史学研究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自1930年代初期中国学者明确提出“中国近代史”的概念及开展相关研究,至今已近百年,其间有关研究成果数量丰硕,涉及的主题包括了中国近代史的方方面面,成绩斐然。1980年代以来,随着大量过去深藏不露的档案文献的开放,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及学术潮流的衍变,随着学术交流的广泛进行和研究的深入及认知的变化,海内外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亦在不断发展、深化、创新,成果迭出。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近代史研究,尤其是促进海峡两岸学者对中国近代史的共同研究,2010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发起“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研究计划,约请大陆及海峡对岸的台湾各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同仁共同参与,并得到他们的积极回应。其后,该项计划进入实质性研究阶段,其研究宗旨为:
1、以专题研究的框架,展现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尤其着重展现198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史研究在史料运用、研究方法、个案解读、历史诠释等方面的新进展与新趋向,注重其学术性与前沿性。
2、面向学界同行,具有国际视野,体现全球化时代学术研究的新特点。同时,亦考虑到大学本科以上学生及社会大众读者的学习需要和阅读兴趣,力求有更广大的读者面。
3、在注重学界过往比较重视的政治、经济、外交史研究的同时,也注重体现近年来学术研究的新视角与新趋向,在思想、文化、社会史研究等方面,亦有充分的写作与讨论空间。
4、各章节以专题和专论为中心,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有感而发,内容详略得当,文字通畅可读,书后附参考文献和人名索引。
考虑到学术研究的百家争鸣特性,以及本研究计划的参加者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机构,具有或同或异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历,我们不要求以同一视角和话语系统从事研究与写作,而是充分尊重作者个人的研究兴趣、学术见解与表述方式,本着文责自负的原则,在自由讨论切磋的基础上,以客观真实、实事求是为本,既凸显学术共识,又保留表述差异,最终形成在中国近代史各个不同论述主题之下的异彩纷呈的学术研究精品。
参加本研究计划的学者共有57位,其中大陆学者34位、台湾学者21位、香港学者2位,每位学者就其所擅长之研究主题各撰写一章。北京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王建朗研究员统筹主持研究计划,台北近代史研究所时任所长黄克武研究员在联络台湾学者参与研究并提出撰写意见方面贡献良多。王建朗、黄克武研究员慨允共同主编本书并为序。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完成出版,是两岸学者合作共同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良好开端,并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在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未来两岸合作研究具有无限广阔的空间。我们期待两岸学者有更多的合作,在全球化的时代,建立我们对中国历史的主体性诠释,留下我们这一代学者的学术印迹!
民国卷上
第1章 辛亥革命:“低烈度”与大业绩(廖大伟)
第2章 北洋政治的“乱”与“治”(杨天宏)
第3章 北洋外交的成败(唐启华)
第4章 训政框架下的国民政府(刘维开)
第5章 国民党的派系与内争(金以林)
第6章 国民革命军的制度与战力(张瑞德)
第7章 革命的底层动员:中共早期农民运动的动员·参与机制(王奇生)
第8章 中国苏维埃革命的源流(黄道炫)
第9章 国共分合的背景、经过与原因(杨奎松)
第10章 战前蒋介石与中共、日本之间的三角关系(黄自进)
第11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步平)
第12章 战时外交:从苦撑待变到大国擘画(王建朗)
第13章 汪精卫政权登场与落幕(邵铭煌)
第14章 国民党统治的衰颓(汪朝光)
第15章 国民党大陆统治的瓦解及其退台(林桶法)
民国卷下
第16章 善后大借款析论:民国财政的奠基与民族主义的激荡(林美莉)
第17章 从银元到法币:民国币制演进(卓遵宏)
第18章 近代中国银行业的变迁:以官商互动为中心(吴景平)
第19章 阶级和职业:1930—1940年代上海银行界的政治和经济动态(李培德)
第20章 官僚资本与“官办商行”(郑会欣)
第21章 南京政府十年中美经济关系的考察(吴翎君)
第22章 党国体制肇建与商民运动之兴衰(冯筱才)
第23章 民国乡村建设运动(郑大华)
第24章 寻找富强之路:近代中国教育发展的观察(陈进金)
第25章 由“学战”到“思想战”:民国时期的思想与学术(章清)
第26章 信仰与社会:民国时期的宗教变动(陶飞亚)
第27章 现代性与民国城市日常生活(忻平)
第28章 民国时期的边海疆交涉(陈谦平)
第29章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双重奏——以云南为例(杨维真)
第30章 祖国去来:日本统治与光复初期台湾人的两岸往来(谢国兴、林欣宜)
《从诸侯到帝国》内容简介:继《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之后,作者王伟将他独特的视角放回中国。本书细数从诸侯争霸到秦帝国统一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6:东汉·读书人的本领——西晋·八王与七贤 本书特色 1.专业的插画:网罗经验丰富的插画家,经过严谨的考据,加上写实技法表现历史事件与人物装...
传统典籍中汉文西夏文献研究 本书特色 在西夏学研究中,文献资料是重要基础,汉文西夏文献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汉文西夏文献的研究较为薄弱。这项成果以...
拳民形象在美国-义和团运动的跨国影响 本书特色 《拳民形象在美国:义和团运动的跨国影响》:北京外国语大学2008年度博士文库系列拳民形象在美国-义和团运动的跨国...
《质量员上岗必修课》内容简介:本书以建筑工程领域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合同为依据,本着现场适用的原则,以现场实际操作
清朝其实很有趣儿-修订版 本书特色 清朝是一个饱受争议的王朝。其前期入关,扬州七日、嘉定三屠,汉人纷纷抗争,历经三朝方才平息;其后期,外敌入侵、丧权辱国,将中国...
麻风:一种疾病的医疗社会史 本书特色 《麻风:一种疾病的医疗社会史》是对被现代研究者称为“麻风病”的这种令人恐怖、被污名化的疾病所做的细致研究与探讨。首先从包括...
晚清笔记 本书特色 《晚清笔记》为“百家小集”系列的其中一种。本书是著名近代史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的一部全新历史随...
名家评说中国著名皇帝(图文本) 目录 前言/001千古一帝秦始皇赢政柳维本/001白手起家的平民皇帝汉高祖刘邦李桂海/019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臧嵘/059旷世...
【一部填补民国宪制演变空白的历史著作】民国像雅典和弗洛伦萨一样,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宪法实验室。这一时期的政治、军事行动大多
经典的批判(西汉文学思想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侧重于对西汉士人的思想观念与价值追求以及共同心态的挖掘。在书中,作者把目光主要集中在西汉文学思想的四个*为重要的组...
中国历史从头读到尾 本书特色 超高人气的历史学者和国民党“立委”的孙女,持续一年半的两岸话题讨论,原汁原味的台湾式解读对大陆人来说,这本书是了解台湾人、台湾社会...
《通典》专叙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变迁,从远古时代的黄帝起,到唐玄宗天宝末年止(肃宗、代宗以后的变革,有时也附载于注中),分
纵横十六国 内容简介 凡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脍炙人口、英雄辈出的《三国演义》,以“三国归晋”的雄壮篇章收场了,然而“归晋”之后的历史,分合大势,却少有...
剑桥拉丁美洲史 第六卷 上 本书特色 世界上有居民的几大洲中,中国人*不熟悉的可能就是拉丁美洲了,而在将要到来的二十一世纪恐怕这个洲机会*多——投资、开发、移民...
战国策 本书特色 《战国策(白话插图)》由著名古典文献和文学研究专家傅璇琮教授作序特别推荐。国学经典沧海一粟,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全方位白话精细解读,消除今人阅读...
飞虎奇兵-建川博物馆之 本书特色 建川博物馆飞虎奇兵馆是为纪念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援助,特别是美国空军援华而建。该馆由美国国家建筑师协会前主席切斯特·怀东担纲设计...
商代甲金文时间范畴研究 本书特色 《商代甲金文时间范畴研究》作者以殷商时期的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材料为基础,考查了商代人们对时间的认识,取得了许多有历史学和语言学...
《帝国落日》内容简介:本书作者阿尔伯特·凯塞林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26名元帅之一,曾在德国军队长期服役,对德国空军的建立和
托洛茨基论反法西斯斗争 本书特色 《托洛茨基论反法西斯斗争》编辑推荐:托洛茨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战略家;托洛茨基——红军的缔造者和统帅、第三国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