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自由的阶梯》展示,美国的自由并非“开国之父”们的“创造”,而是从17世纪的清教徒到今天的美国民众共同耕耘的结果。钱满素老师不但对美国历史如数家珍,而且对美国精神的理解入木三分。她说理清明、文笔生动,刻画了自由如何在秩序与抗争、精英主义与平等、法治与民主惊险的平衡中诞生。 ——刘瑜
无论赞颂美国还是斥责美国,首先应当客观了解美国。新中国第一批留美学生钱满素,在哈佛大学专攻美国史,获得博士学位。本书对美国历史的介绍与分析客观、冷静、理性,深刻厚重却又娓娓道来,确是厚积薄发之作。
――雷颐
作者是一个认真的美国学研究者。她把自己广泛的美国阅读、独特视角的观察、学者的体会,和读者分享。我是这样的幸运读者中的一个。从她流畅的写作中,读者可以更深了解美国的不同方面和层面。
——林达
内容提示:
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年来发表的有关美国文明的文章。内容涉及美国作为英国殖民地创立至今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社会文化现象,贯穿于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美国人的思维习惯和政治理念,及其来龙去脉。正是这些思想和信念决定了美国人在历史关键时刻作出何种选择,并影响这个国家的发展方向。
I
治者与被治者的对弈
别了,上帝
清教神权的“半约”
新英格兰清教中的民主基因
滥用权力的堤防
美国革命――一个半世纪的前期准备
II
美国宪法:分权·制衡·民主化修正
尊重反对派
美国司法复审权的确立
林肯:“属于一切时代的人物”
林肯的噩梦
对罗斯福新政的几点回顾
炉边谈话和群众集会
回味美国大选
选举的别样功能
III
信念的传承
爱默生从神学走向自立
梭罗的账单
守法与犯法
一个奴隶主对资本主义的抨击
布克尔·华盛顿的教育自救
黑人赔偿运动的是是非非
作为美国民族精神的实用主义
IV
一个大众社会的诞生
“托管”――私产公用背后的玄机
《屠场》和美国食品安全法的通过
从哈佛女校看美国的妇女解放
觉醒之后
V
李普曼议政,世界倾听
《党派评论》的一波三折
聚焦公共知识分子
克里斯托和新保守主义
沃勒斯坦诠释新左派
亨廷顿vs福山
价值中立的两难
多元背后的共识
《我读 3》内容简介:《我读3》基于凤凰卫视中文台《开卷八分钟》而来,该节目由学者梁文道主持,何亮亮、吕宁思、马鼎盛等主持人侧
这本《“骂”人与被“骂”——鲁迅生前身后事》,是房向东为鲁迅写出的第三部专著。本书跟《鲁迅与他“骂”过的人》和《鲁迅:最
《小规模荡气回肠》是继《请读我唇》和《媚俗通行证》《习惯性八卦》之后的又一本语词笔记,收录在这本语词笔记的语词,大多数是
《岛上花园》内容简介:本书是自然文学经典之作,是“岛屿诗人”西莉亚·莱顿·撒克斯特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作品。她耐心地讲述自己
《图说中国工艺美术》内容简介:原始先祖的彩陶黑陶,质朴厚重而美妙;奴隶血汗铸就的青铜器,威严、神秘,独领风骚;春秋战国的玉
《中国盗墓图志》内容简介:一座座帝王将相墓葬,自建成之日起,就有无数双眼睛虎视眈眈。铁锹、镐头、洛阳铲……盗墓贼十八般兵器
《孤岛过客(鲁迅在厦门的135天)》是一部颇具史料价值和鲜明个性的有关鲁迅在厦门135天的论述、研究著作。鲁迅是应林语堂之邀来到
《意大利的黄昏》内容简介:《意大利的黄昏》是英国作家D.H.劳伦斯的一部域外游记,也是其最知名的一部游记作品。劳伦斯的一生虽然
《蔡澜品女人》之中,蔡澜将为我们品读女人。当一个美女,需要时间浸淫。蔡澜笔下的女人,千姿百态,美和丑跃然纸上,令人捧腹之
《过去现在,一并深爱》内容简介:文艺女神祝小兔寻味英国,将沿途的风景、陌生人的温柔、不期而遇的惊喜细细收藏,这是一场远离家
百年前,怀着改造国民精神的启蒙主义理想走上文学之路历经了五四的呐喊与彷徨,目睹了血的屠戮与“暗暗的死”坚守中质疑,质疑中
本书不是一本博客集,出自松鼠会网站的文章只占了1/3。全书54篇文章,精选自百位松鼠近三年创作的上千篇文章,从口腔溃疡到国际空
《我虚度的那部分世界》借回忆里的各种事物、心理事件,叙述出一个平凡脆弱的生命,所能感受到的爱、忧、痛、怕。当我探寻这些情
《中国资本市场:第三种模式》内容简介:中国在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正在形成有别于美德模式的第三种模式。中国资本市场的第三种
《办事方与圆》内容简介:一位成功学家曾说:世上的好事并非都是留给幸运儿,而是留给那些懂得方圆之道、精于办事技巧的智者。确实
《如何一开口就赢》内容简介:在职场中,谈判可谓家常便饭,因其直接关系谈判双方的利益以及接下来的合作进展,所以在谈判过程中,
《花事》是法国著名作家科莱特的杂文作品集,也是一本关于人生感悟的作品集。作者说:我从没和诗人马拉美本人有过交往。他长满络
《中国鲁迅学通史——20世纪中国一种精神文化现象的宏观描述、微观透视与理性反思》包括以下三卷:上卷主要界定鲁迅学和鲁迅学史
《我还是向往波士顿》内容简介:本书是“感受世界名城细部丛书”之一。全书近四百张图片,从历史、教育、艺术、博物、商业、城市交
本书从第一手资料出发,以鲁迅同时代人的记述和其他文化名人的传记资料为参照,按照时间顺序,把传主个人生活经历与中国社会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