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原名栅寿。字星杓,后改名奎缓,自号起孟、启明(又作岂明)、知堂等,笔名仲密、药堂、周遐寿等。浙江绍兴人。鲁迅二弟。1901年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1906年东渡日本留学。1911年回国后在绍兴任中学英文教员。1917年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五四”时期任新潮社主任编辑,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发表了《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重要理论文章,并从事散文、新诗创作和译介外国文学作品。他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五四”以后,周作人作为《语丝》周刊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之一,写了大量散文,风格平和冲淡,清隽幽雅。在他的影响下, 20年代形成了包括俞平伯、废名等作家在内的散文创作流派,一个被阿英称作为“很有权威的流派”(《现代十六家小品・〈俞平伯小品〉序》)。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思想渐离时代主流,主张“闭户读书”。30年代提倡闲适幽默的小品文,沉溺于“草木虫鱼”的狭小天地。此时直至40年代所写的散文,格调“一变而为枯涩苍老,炉火纯青,归入古雅遒劲的一途”(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影响日益缩小。 抗日战争爆发后,居留沦陷后的北平,出任南京国民政府委员、华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教育总署督办等伪职。1945年以叛国罪被判刑入狱,1949年出狱,后定居北京,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事日本、希腊文学作品的翻译和写作有关回忆鲁迅的著述。主要著作有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永日集》、《看云集》、《夜读抄》、《苦茶随笔》、《风雨谈》、《瓜豆集》、《秉烛谈》、《苦口甘口》、《过去的工作》、《知堂文集》,诗集《过去的生命》,小说集《孤儿记》,论文集《艺术与生活》、《中国新文学的源流》,论著《欧洲文学史》,文学史料集《鲁迅的故家》、《鲁迅小说里的人物》、《鲁迅的青年时代》,回忆录《知堂回想录》,另有多种译作。
《冰眼看日本》是一个中国人在日本15年的观察与思考。“无能”的日本警察,连自己也“卫”不了的自卫队,可怕的日本制造,只重团
回忆岁月往事,和着那些被曾经日夜与之相伴的歌,为青春抒写的暖心故事。旧瓶装新酒可以喝出不同的味道,旧时的青春记忆像万千萤
本书是《回望鲁迅丛书》系列之一。与鲁迅有过交往的女性特别是女作家,在回忆文字中对鲁迅的描绘和评论,笔触往往比较细腻,观察
《心理动机:激发行动力的底层逻辑》内容简介:我们需要意识到自身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对行为的底层逻辑了解得越深,越容易
《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续刊(第十四卷)》内容简介:《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续刊》,是《萃编》的后续配套产品,是一
《幸福了吗》是白岩松写下那本著名的《痛并快乐着》十年之后的最新随笔作品。是他从“三十而立”到“四十不惑”期间的心灵成长全
“LongbeforeImethim,Iwasafanofhiswriting,andhismercilesswit.He’sbiggerthanfood.”—...
黄集伟,书评家,语词收藏人,有《审美社会学》(美学笔记)、《孤岛访谈录》(采访笔记)、《纸上的后花园》(阅读笔记)、《晚
《后人口转变迎来新改革机遇》内容简介:本书在把握“后人口转变”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变动基础上,就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
故事都因一座老房子而起。三层楼的老房子,三户人家租住,就像一个微型社会,有人欢喜有人愁。几经易主,在这所老房子里发生了很
《活在民国也不错》内容简介:民国范儿是怎样的一种范儿?看这样一本书,足以满足您对民国生活、民国人物的了解欲。原来民国人买
文艺当以平民的精神为基调,再加以贵族的洗礼。作者不仅看到社会心理或群众心理庸俗的一面,更发觉了其危险的一面。他说:“君师
《上海文学的都市性(1990—2015)》内容简介:走进90年代的上海文学 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文学的主角 纪实与虚构、日常与传奇、自我与
《听吴晗讲史:明史简述》内容简介: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明史简述”,下编“明代社会的细节”。上编为吴晗在中央高级党校所
宣永光(1886-1960)河北省滦县城内南街人。乳名和尚,学名金寿。世人常呼为“老宣”。1886年生于河北滦县。笔名“疯话老宣”;北
《OKR教练实战手册》内容简介:本书关于OKR实施的“实践手册”是由著名的OKR教练本·拉莫尔特写给OKR教练的书。为客户提供OKR教练服
《声在树间》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亲近乡村的散文集。村庄的每一个地方、每一种动植物、每一个人物、每一则故事都是作者描写的对象
这是对古之山水诗境的一次回拜。在《空灵》里,简媜尝试撷取中国山水诗的悠然旷远意境,铺叙一趟心灵之旅。全书以篇幅精短的散文
《无聊斋》内容简介:《无聊斋》为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张绍刚随笔类作品处女作。《无聊斋》包括60篇小短文,以《聊斋志异》60篇故
《这也是生活》就是想和读者诸君一道暂时放下当代作家太多的惺惺作态,太多的自以为是的“杰作”,也暂时躲开书商、评论家和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