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2月4日,星期四晚上,汉娜·阿伦特突然去世。当时,她正在款待一些朋友。在上星期六,她完成了《精神生活》的第二卷:《意志》。和她的前一部著作《人类状况》一样,《精神生活》也被设想为三个部分。副标题为“论现实生活”的《人类状况》分为“劳动”、“工作”和“行动”三个部分。根据计划,《精神生活》分为“思维”、“意志”和“判断”三个部分,她认为,它们是精神生活的三种基本活动。显然,她想到了中世纪关于人在世界上的现实生活和孤独的沉思生活之间作出的区分,虽然在她心目中的思维者、意愿者和判断者并不是仅限于僧侣职业的沉思者,而是一个普通人,因为普通人也运用这种人类特有的能力,经常离开现实,进入不可见的精神领域。
精神生活是否比所谓的现实生活更优越(正如古代和中世纪所认为的),是一个她从来没有加以详尽论述的问题。恰如其分地说,在其生命的*后几年里,阿伦特把本书的写作当做一项作为像她那样思维活跃的人应肩负的任务——要求她去完成的*高任务。在她承担的各种教学和讲课工作中,她穿梭于圆桌、专题小组讨论和咨询台之间(在普通人和知名人士的现实生活中,她始终是一个新手,尽管不是一个自愿者),与此同时,她致力于《精神生活》的写作。但是,该书的完成似乎不会使她如释重负,她好像跟它签署了一个协定。所有的次要活动,不管她有意向还是没有意向从事的日常教学工作,都*终归结到本书的写作。
1972年6月,阿伦特应邀来到阿伯丁大学的吉福德讲座授课,她利用这个机会试讲已在酝酿之中的各卷著作。吉福德讲座也是一个刺激。1885年,在亚当·吉福德——一位苏格兰司法和法律界头面人物的资助下,吉福德讲座创立,“其目的是在爱丁堡、格拉斯哥、阿伯丁和圣安德鲁斯四个城市……设立*广泛意义上的自然神学讲座”,曾经在该讲座讲过课的有:约西亚·罗伊斯、威廉·詹姆斯、柏格森、J.G.弗雷泽、怀特海、爱丁顿、约翰·杜威、维纳-耶格尔、卡尔·巴特、艾蒂安-吉尔松、加布里埃尔·马塞尔——能进入该讲座是一个荣誉,她为此感到自豪。即使她通常小心谨慎,她也必然把吉福德讲座视为机会之门:《各种宗教体验》、怀特海的《过程与实在》、杜威的《寻求确定性》、马塞尔的《存在的奥秘》、吉尔松的《中世纪哲学的精神》被当做吉福德讲座的亮点……在接受邀请后,阿伦特全力以赴,她必须在可支配的时间内作好准备。1973年春季,她进行了关于《思维》的**次系列讲课。1974年春季,她重返讲座,进行了关于《意志》的第二次系列讲课,但在**堂讲课后,因心脏病发作而停止。她准备在1976年春季重返讲座,以便完成系列讲课。其间,在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的讲课中,她讲述了《思维》和《意志》中的大部分内容。她没有开始撰写《判断》,尽管她在芝加哥大学和社会研究新学院关于康德政治哲学的讲课中已经使用了关于《判断》的材料。阿伦特逝世后,我们在她的打字机里发现了一页纸,除了标题“判断”和两句引语,其他地方为空白。在完成《意志》的上星期六和她去世的星期四之间的时间里,她一定坐下来看过*后的部分。
她的计划是撰写一部两卷本的著作。篇幅*大的**卷是《思维》,第二卷包括《意志》和《判断》。她告诉她的朋友,她计划撰写的《判断》比其他部分的篇幅要小得多。她也曾经说过,她认为这一部分是*容易处理的,*难处理的是关于意志的部分。《判断》的篇幅比较小,她给出的理由是缺乏原始资料:只有康德撰写了关于判断力的著作,除了在判断力被称为审美力的美学领域,康德之前的哲学家都没有提到过判断力。她之所以认为该卷的撰写是容易的,可能是因为她关于康德政治哲学的讲课已经详细地分析了《判断力批判》,为该部分的撰写奠定了基础。人们可能猜测,事情出乎她的意料,《判断》*终应成为独立的一卷。无论如何,为了提供给读者在*后部分论述的内容的某些概念,我们在第二卷之后添加了一个附录,内容是她的讲课节录。除了未包括在其中的一篇讨论会论文《想象》(因为它主要涉及想象在意志过程中的作用)外,这些东西是我们现在所能找到的所有她关于这个主题的思想材料(虽然当我们在编辑的时候,我们指望能在她的信件中发现其他材料)。不幸的是,我们没有发现其他材料。任何了解她思想倾向的人都相信,附录中的内容并没有全部涵盖当她在打字机里放人新的一页时已经在她的脑海里酝酿的思想。
汉娜·阿伦特,20世纪*伟大、*具原创性的思想家之一。她在马堡和弗莱堡大学攻读哲学、神学和古希腊语,后转至海德堡大学雅斯贝尔斯的门下,获哲学博士学位。其主要著作有:《极权主义的起源》《人的条件》《黑暗时代的人们》《康德哲学讲座》等。本书被公认为汉娜·阿伦特*伟大的著作,也是她生命之火即将熄灭前的遗世之作。这本书探索了沉思生活中的思维本身。标志着一种转向,它以“思维”、“意志”和“判断”三卷的篇幅,对在阿伦特看来具有基石作用的精神活动作了深入的探索。
如果人们考察由宗教和世俗的理论和传统所揭示的这个历史记录,那么结论是不可避免的:哲学家始终不能解释某种精神现象及其在世界中的位置,我们相信思想家能对身体作出公正的评价,但不相信思想家能对意志作出公正的评价。但是,哲学家对身体的敌意是众所周知的,至少自柏拉图以来是有记录的。其主要原因不是由于感官经验的不可靠——因为这些错误能被纠正,也不是由于激情难以驾驭——因为激情能被理性制服,而仅仅是由于我们的身体需要和欲望的不可救药的本质。正如柏拉图正确强调的,身体始终“想得到照料”,即使在*有利的环境中——健康和空闲,以及秩序井然的国家——身体也因其反复无常的要求而打断思维的我的活动。根据洞穴比喻,身体迫使哲学家从理念世界回到人间事务的洞穴。(人们通常把这种敌意归咎于基督教对肉体的敌意。这种敌意不仅仅是古老的;人们甚至认为,基督教信条之一,即不同于古代关于灵魂不死的思想的肉体复活,不仅仅与神秘主义的一般信念,而且也与古典哲学的一般概念形成鲜明的对比。)
当然,思维的我对意志的敌意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敌意。在这里,冲突发生在两种不能共存的心理活动之间。当我们形成一种意志力的时候,也就是当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个将来计划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像我们关注一系列思想那样,离开现象世界。就思维和意志影响我们的心理状态而言,它们是不相容的;确实,思维和意志都把目前不在场的东西呈现给我们的精神,不过,思维使存在的东西或至少曾经存在的东西进入绵延的现在,而意志延伸到将来,在一个不存在这种确定性的领域里活动。我们的心理器官——不同于精神的灵魂——凭借预期,能处理从未知事物的领域进人其中的东西,而预期的主要方式是希望和恐惧。这两种感情形式有内在的联系,其中的每一个感情都倾向于转变为其表面上的对立面,由于范围的不确定性,这些转变几乎是自动的。任何一种希望本身都包含恐惧,任何一种恐惧都因转变成一种相应的希望而得到解除。由于它们的转变及其不稳定的和令人不安的性质,古典时代把它们列为潘多拉盒子里的有害礼物。
汉娜· 阿伦特(Hannah Arendt)1906年出身于德国汉诺威一个犹太人家庭,在马堡和弗莱堡大学读哲学、神学和古希腊语;后转至海德堡大学雅斯贝尔斯的门下,获哲学博士学位。1933年先是流亡巴黎,1941年到了美国,1951年成为美国公民。同年,《极权主义的起源》一书出版,为她奠定了作为一个政治理论家的国际声望。
流亡之前,阿伦特以一个犹太人的身份协助犹太组织工作,为此曾被纳粹政府关押过。去美国之后,她为流亡者杂志《建设》撰写评论等;做过肯舍出版社的编辑;1952年担任过“犹太文化重建委员会”的负责人。自1954年开始,阿伦特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社会研究新学院、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开办讲座;后担任过芝加哥大学教授、社会研究新学院教授。随着《人的状况》、《在过去与未来之间》、《论革命》等著作的出版,使她成为二十世纪政治思想史上的瞩目人物,近年来声誉日隆。1975年12月阿伦特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时间与自由意志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曾对法国哲学及文学产生过广泛影响。他用文学家的笔调写出优美的哲学著作。我们今天处在来自过去而又常常是相互敌意的各种各样倾向的包...
《新编现代西方哲学》是在《现代西方哲学》1981年初版、特别是1990年修订本的基础上再次修订而成的,可以看做是该书的第三版。这
抱朴子内篇做为道教史和科学技术史的研究资料,无疑是重要的。前人和近人先后做了不少校勘工作,这次把它们汇合起来,加上我个人
《这个世界的真相》内容简介:继克里希那穆提、奥修之后,又一位智者之书为我们点亮人生的智慧之灯。作为风靡全球的伟大禅师,阿
中国神话的文化密码 本书特色 周非所著的《中国神话的文化密码》以建构中国神话体系为核心,抛砖引玉地对中国神话进行了文化解读,探索性地对中国神话进行了文学...
乔布斯:苹果禅 本书特色 苹果何以成为苹果?乔布斯何以成为乔布斯?其背后有怎样的禅意与禅境?《史蒂夫·乔布斯传》522页里只有2页提到乔布斯与禅。本书以漫画的方...
证道秘书-道教济一子傅金铨内丹修炼典籍-(上.下册) 内容简介 傅金铨,字鼎云,号济一子,清代著名道士和内丹修炼家。其著述甚多,本书收录了其《道书杯溪录》《赤水...
古老的普罗米修斯神话如何缓解历代思想者生存的基本焦虑?20世纪德国思想巨匠布鲁门伯格隐喻学经典之作超越启蒙运动与浪漫主义的
道教史 内容简介 “道”的内容及其复杂,上至老庄的高尚思想,下至房中术。但大体来说,可以分为思想道和宗教方面的道。思想方面的道就是道家,饱含阴阳五行的玄理;宗教...
中国伦理学史 内容简介 学无涯也,而人之知有涯。积无量数之有涯者,以与彼无涯者相逐,而后此有涯者亦庶几与之为无涯,此即学术界不能不有学术史之原理也。苟无学术史,...
从审美形而上学到美学谱系学-论尼采晚期美学思想中的反形而上学维度 目录 导言**节 形而上学第二节 审美形而上学**章 审美形而上学**节 悲剧的诞生:...
宽容 本书特色 《宽容》是一本畅销近百年的通俗历史读本,作者房龙以深厚的人文关照及倡导思想自由的精神解析了人类为寻求思想的权利所走过的艰辛历程。勾勒了一幅波澜壮...
神义论语境中的社会契约论传统 内容简介 关于“自然状态”,社会契约论传统中的霍布斯、洛克、卢梭、康德都没有给出过任何明确的解释和说明。他们似乎没有必要这样做?或...
关怀伦理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致力于把关怀伦理从女性主义视域中解脱出来,从伦理思想史中挖掘关怀伦理的丰厚思想资源,将仁慈、仁爱、博爱、人道、奉献等思想纳入关怀伦理...
中国人的命运哲学 内容简介 《中国人的命运哲学》对中国传统的命运哲学予以研究和整合,进而探讨哲学与人的命运之间的相互关系。书中提出了如下观点:天是中国哲...
原始社会结构与功能 本书特色 本书是结构—功能主义人类学的经典作品,作者反对用简单的因果关系来解释文化的起源,主张用较复杂的“函数”、“变量”或“功能关系”来解...
冰鉴:中国识人第一书:典藏版 本书特色 中国识人**书。《冰鉴》原文仅2269字,本书对每篇加以详细的注释、翻译,并对其中的精华部分给以详尽的解析,以便读者更好...
中国美学十五讲 本书特色 中国哲学是一种生命哲学,它将宇宙和人生视为一大生命,一流动欢畅之大全体,生命超过是中国哲学的核心。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美学具有突出的重视生...
懒人懒办法 本书特色 “懒之为乐,一如接吻,只有偷来的,才会甘甜无比。” 此书我已经重读过无数遍,在我曾经读过的东西中,它无疑是*富有洞见、*妙趣横生的读物。如...
大悲如幻三昧禅观-修行一切菩萨三昧的根本 本书特色 《大悲如幻三昧禅观:修行一切菩萨三昧的根本》:如幻三昧是一切菩萨三昧的根本,是诸佛菩萨示现无边妙身救度一切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