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竹的国度”。举目所见,到处都是幽篁绰约挺拔的风姿,到处都有着竹文化的痕迹。而作为竹子密集地和原生地之一的巴蜀地域,这种痕迹则更加集中、鲜明、博大精深,五彩纷呈。可以这样说,竹从洪荒时代起就与巴蜀先民结下了不解之缘;而随着历史的发展与进步,它几乎覆盖了巴蜀人民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蔚成巴蜀竹文化的洋洋大观。
如果说巴蜀文人的活动来源于强烈的竹文化心态的话,那么这种心态的根则深植于巴蜀民间热烈的竹图腾活动与浓郁的竹崇拜意识之中。汉晋以降直迄清代的大量古籍证明,这一时期巴蜀各地都有祭祀名目不一的众多的竹王祠,流传着关于竹王、竹祖灵和竹母神的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这些传说凝聚着巴蜀人民在数千年间的历史活动中所成就的大智慧和勤劳、能力的品质以及追求自由、幸福、肖明、不屈不挠、一往无前的斗争精神。
这是《巴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丛书的一种。全书分五个部分,分别对巴蜀先民的竹涂腾活动、巴蜀民间的竹崇拜意识、巴蜀文人的竹化心态、竹崇拜氛围下的巴蜀竹文艺以及竹与巴蜀人民的物质生活等内容展开叙说。其中,间或插放几个神话故事,语言通俗,故事生动形象,适合广大普通读者阅读。
竹荪又名竹松、竹菌、竹笙、竹蕈,是大山区竹类根部上的一种隐花菌类植物。未成熟前呈卵形,赤褐色;成熟后高约12~26厘米,呈网眼雪白裙衫状,亭亭玉立,潇洒飘逸,因而有“竹女”、“面纱女郎”和“真菌皇后”的美誉,一向被国内外视作“山珍之王”,属世界稀有菌种。竹荪按外形区分,入肴者主要有长裙竹荪、短裙竹荪、红托竹荪和棘托竹荪等。竹荪的产地主要集中于西南地区,而以川渝著称。宜宾、绵阳、乐山、涪陵等地和凉山州山区均产(4~9月),其中则以宜宾蜀南竹海的长宁、兴文两县苦竹林下的长裙竹荪有名,称“川竹荪”。
在云、贵、川、渝一带的低海拔山地,从阴深的峡谷到雾气弥漫的坡地,到处都生长着慈竹、毛竹(楠竹)、苦竹(刚竹)、淡竹(白夹竹)和金竹等。每年端午过后,西南山地进入雨季;在气温高时,常常会骤然降下一阵倾盆大雨,把大片竹林笼罩在一派烟云空蒙中。由于雨量充足,虽然是雨过天晴,但竹林里却依旧云锁雾封,湿度很大。每当这时候,竹林下被雨水濡湿的草地上,便会出现许多白色的、粉红色的、紫红色的像鸟蛋似的小球;因为在西南山地的竹林里生存着一种“竹鸡”(即川、渝人称呼的“山菌子”),而雨季正是它们幽鸣婉转、求配交偶之际,人们因此把这种小球叫做“竹鸡蛋”。其实它就是竹荪的幼蕾。竹荪成熟后即须及时采摘加工,否则一两天后就会自行萎谢。加工后的竹荪,以体壮、肉厚、色白者为上品。当然,竹荪并非川、渝或西南或中国所独有;但是,将竹荪入肴,却应是川、渝人民的发明。据说1911年有日本人将“川竹荪”带回东瀛,经著名菌蕈学家松浦勇鉴定,才知道这种川宴上的高级美肴也产于日本竹林。这样,在日本人的高级料理中,方才出现竹荪。以后,中国竹荪菜又传到欧美,征服了“世界上许多地方的饕餮之徒”。
竹荪含有多种氨基酸、蛋氨酸、赖氨酸和维生素,营养丰富,脆嫩爽口,香气浓郁;既是珍稀的菜料,亦可充作佐料,且具有防腐之妙用,一直是古代巴蜀特产的高级调味品、保鲜品及营养品。在炎夏时节,只需在菜肴中加入少许竹荪,即可数日不馊不腐;用竹荪淋在肉食品上,也可使其保持几天的鲜美。
近人薛宝辰(1850—1926)在他的《素食说略》卷二里说:“竹松或作竹荪,出四川。滚水淬过,酌加盐、料酒,以高汤煨之。清脆腴美,得未曾有。或与嫩豆腐、玉兰片、色白之菜同煨尚可,不宜夹杂别物。”另据早于《素食说略》的程某人的手抄本《筵款丰馐依样调鼎新录》(1866年)以及某厨师的家传抄本《四时菜谱摘录》,清季川菜发展的高峰时期,也是竹荪入肴的全盛期——诸如竹荪鸭子、酿竹荪、清烩竹荪、凉拌竹荪之类,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据民间故老相传,当时四川寺院斋菜席面上若无竹荪,便算缺典,不能算作高级宴席。而除川菜以外的中国其他菜系,也相继引竹荪入宴,使之成为不可或缺的常肴。至于竹荪的应用烹制其时也达到精美完备的程度:烧、炒、焖、扒、酿、烩、涮乃至作汤,或荤或素,无不咸宜。(参见陈士瑜:《竹苑仙妹——竹荪》)川渝地区多将竹荪制成干品,以做菜肴或汤羹。如金钱竹荪、如意竹荪、竹荪鸽蛋、竹荪芙蓉、推纱望月、竹荪烩鱼片、竹荪肝膏汤等,多是享誉已久的传统名菜。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前国务卿基辛格、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等访华,就曾在国宴上亲口领略过川人创造的竹荪菜风味;特别是基辛格对竹荪芙蓉赞不绝口,在他尔后的回忆录里专门进行了记载。
川渝竹荪菜中*为驰名的还当数竹荪肝膏汤与推纱望月。前者以历史悠久而为人推重,后者则以造型精致俊美而蜚声海内。不过,竹荪肝膏汤的驰名还跟它本身的一段充满睿智和风趣的传说有关。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位厨师替一个体弱多病的阔佬,用鸡、鸭肝蒸熟做肝汁汤。有一天厨师太忙,笼蒸太久,原本该成汁状的肝汤已浓缩成膏状;而此时用餐时间迫切,重做来不及了。厨师急中生智,临时抓过几片已发涨准备他用的干竹荪,片制成蝴蝶状投入盛肝膏的大碗,再冲以鲜开水捧上进呈老爷。老爷看见碗里的蝶形竹荪活灵活现,浮而不沉,且汤色又清亮诱人,先就有了精神;一尝,其汤滋味鲜美悠长,而渗入竹荪味的肝膏更滑嫩细腻,不禁连声叫好。从此,竹荪肝膏汤名声大噪,很快进入高级宴席之上,成为川菜一大绝汤(制作工艺则不断改进)。1984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四川特产风味指南》,将竹荪肝膏汤列为34种川味名菜之一,而且亦是竹笋—竹荪一菌类系列菜中所推出的惟一代表。
推纱望月是重庆特级厨师张国栋从传统川菜——竹荪鸽蛋演变而来。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里有过一联脍炙人口的名对:“闭门推出窗前月,投石冲开水底天。”张国栋将此意境运用于竹荪所独有的菌裙上。他以南充竹荪为窗纱,宜宾鸽蛋为明月,以鸡、鸭、猪排、火腿熬制的清汤为清澈宁静的湖面。食客倘若举箸向盘,这玲珑剔透的造型便会荡然无存,真个是“投石冲开水底天”了——因而令食客们爱怜之余,多迟迟不忍下箸。可是一旦动了真格,却保管使食客们回味不止,拍案称奇。这是因为张国栋设计的这道竹荪菜集中了传统竹荪工艺菜的各类优点,使之艳而不俗,雅而不冷,浓而不腻,淡而不薄,且余香袅袅,具有绕鼻三日的功力。20世纪70年代中,张国栋曾以此品献技于香港,一时倾倒众多饱食天下的老饕。尔后,推纱望月即被收人中日合编的《中国名菜集锦·四川卷》,引起东瀛同道的关注。1982年,张国栋又在华盛顿川菜馆——“会仙楼”以此大展绝技,令大洋彼岸的朋友们大开眼界,啧啧称羡不已。
本领高强的间谍“黄昏”为了能潜入名门贵校,而受命必须在七天内组建一个“家庭”。而他所找到的“女儿”竟是个会读心的超能力者!机缘巧合找到的“妻子”却又是个杀手?互...
源場,才是我們的來處,也是終將回歸的地方。所有的證據顯示,有一股看不見卻無所不在的力量,正在帶領人類意識的提升,以便與宇宙意識接軌,其實人類早就知曉這個秘密旋轉...
蓝色的国度-外国人看中国 本书特色 《蓝色的国度》出版于1901年,立德夫人在这本书里为我们讲述了她在中国10多个省市的经历,以及外国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
《孙子兵法》内容简介:《孙子兵法》成书于两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末年,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战略思
八大处传说 本书特色 如今人们对八大处的地域概念,主要集中在了“三山八刹十二景”的旅游景点。实际上,八大处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是宗教文化、寺庙建筑文化,使得许多传说...
中西方语言学史之比较 修订本(2009/8) 本书特色 《中西方语言学史之比较(修订本)》是由黄山书社出版的。中西方语言学史之比较 修订本(2009/8) 目录...
孝经大义 本书特色 本书疏通《孝经》大义,以推明圣人立孝为教之大义。其间以西方神教、哲学相对照,以见圣人之教之易简而广大,无所不通,欲知人类普适的教化之道,其唯...
楠木鄂伦春语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七章,内容包括:语音结构体系;词汇分类及其结构体系;语法形态变化及其结构体系;句子结构体系;楠木鄂伦春语会话资料等。楠木鄂伦...
中国农历养生法 本书特色 国内首部将传统历法与大众健康相融合的中国日历式养生保健全书! 由中国权威中医学术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养生保健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中...
自己的世界--法国的生活与艺术 本书特色 对于这样一本书,我们无法称它为游记,虽然它有着大幅的图片与介绍。陈侗承认他对法国的考察被限制在一个已知的范围内。他们属...
慈宁花园:艳与寂 本书特色 '故宫秘境丛书'描写了故宫的七处'隐秘角落':武英殿、慈宁花园、昭仁殿、寿安宫、文渊阁、倦勤斋、景阳宫。 所谓的'秘境'是对大多数人...
具足證量的禪修大師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從浩瀚經典與論說中,萃取出「空性」教法的精華,這是一套循序漸進的禪修練習,拾級而上,卻又直擊要點,引領我們親身體驗空性智...
边际族群:远离帝国庇佑的客人 内容简介 为台海历史文化研究丛书之一,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成果。 全书共分十章,内容包括:帝国边陲、边陲社会的要理、草根力量...
法国文化史(1-4卷) 内容简介 这部文化史是试图对人类进化的过程进行追踪寻迹,亦即我们的祖先为了更好地顺应或扭转这一进程而锤炼出的反映人类进货的种种表现形式的...
读库1904 本书特色 从2018年10月到2019年6月,郑猛采访了将近三十位相声前辈和中青年演员,请前辈回忆自己的艺术过往,对时下的相声发展进行评价,并展望...
学诗百法 本书特色 《学诗百法》系为初学者指示作诗门径而作,全书文字浅显,体例完备,作者对不同体裁的诗的作法条分缕析,举例详尽,学诗者如能按照书中所示门径去做,...
章开沅文集-第十卷 本书特色 章开沅先生在诸多研究领域均有开创性的学术贡献,造诣精深,著作等身。《章开沅文集(第十卷 访谈录)》即涵盖其在辛亥革命研究、张謇研究...
和而不同 内容简介 《和而不同》由张茂泽撰写。“和而不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它由孔子明确提出。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和而不同”理念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
中医文化对谈录(23.80) 内容简介 作者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问题,就是医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答案应该是很简单,就是要保障人类的健康,延年益寿。因此在这个大前提下...
厄瓜多尔的丛林游牧部落:瓦奥拉尼人 本书特色 瓦奥拉尼人是世界上*孤独的民族,他们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瓦奥拉尼人的世界虽不是天堂,却是一片没有被外界做作的行为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