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解放军女中将聂力回忆她的父亲——聂荣臻元帅光辉一生的纪实文学作品。
作品以女儿独特的视角,叙述父亲戎马倥偬的战斗岁月,为国防科技事业特别是“两弹一星”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此外本书还展现了聂帅作为一个体贴爱人的丈夫、牵挂女儿的慈父、疼爱孙女的祖父的普通人的情感侧面,充分展示了他开国元勋、科技主帅、厚道长者的形象。
聂帅的许多故事,人们已是耳熟能详。但在本书中,我们还是能够读到许多新鲜的内容,譬如他早期在上海、香港从事地下工作的秘密岁月;与林彪的数度合作;以及建国前后担任北京市市长;担任开国大典阅兵总指挥;主持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的谈判;在决策与领导“两弹一星”中的重大贡献;与林彪、“四人帮”的斗争,以及他与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的密切交往等等,这些鲜为人知的事情的披露,丰富了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解读聂帅、认识聂帅,而这也是本书的亮点。
本书求真尚实,经过作者长期的生活积累和广泛的搜集资料,大量采访事件的当事人,还原了历史及人物的真实性。鲜活感人的细节、震撼人心的场面,层出不穷,为本书增添了极大感染力。
本书还收入聂帅及家人照片九十多幅,其中不少系首次公开发表,弥足珍贵。
本书是解放军女中将聂力回忆她的父亲——聂荣臻元帅光辉一生的纪实文学作品。作品以女儿独特的视角,叙述父亲戎马倥偬的战斗岁月,为国防科技事业特别是“两弹一星”殚精竭虑、鞠躬尽瘁。聂帅的许多故事,人们已是耳熟能详。但在本书中,我们还是能够读到许多新鲜的内容,譬如他早期在上海、香港从事地下工作的秘密岁月;与林彪的数度合作;以及建国前后担任北京市市长;担任开国大典阅兵总指挥;主持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的谈判;在决策与领导“两弹一星”中的重大贡献;与林彪、“四人帮”的斗争,以及他与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的密切交往等等,这些鲜为人知的事情的披露,丰富了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解读聂帅、认识聂帅,而这也是本书的亮点。
后记
父亲逝世后,许多同志热情地鼓励我,要求我讲讲有关父亲的故事。
我却迟迟没有动笔。我一岁多离开父亲,十六岁才回到父亲身边;后来又去苏联学习,回国后到国防科技战线工作。几十年中,与父亲聚少离多。
我担心自己对父亲了解不够、理解不够,有负同志们的期望和重托。
父亲离开我们十几年了,我总觉得父亲并没有离去,他仍然和我们在一起。当我来到国防科研试验基地,当我来到科研院所,当我来到晋察冀革命老区,当我来到故乡重庆江津,从科技战线老一辈领导者、科学家的回忆中,从广大指战员的怀念中,从老区乡亲们的讲述中,从故乡父老的思念中,总能听到父亲那么多的事迹,总能听到人们那么亲切地说起“聂帅”、“聂总”…… 记得父亲逝世前对我说:“你的童年受了许多磨难,你能有今天,完全是由于党对你的教育和培养。你的成长历史应该写下来,很有意义。同时我也非常感谢你的母亲,没有你母亲,就没有我们全家今天的团圆。你要好好照顾母亲啊!” 三年后的1995年,母亲也逝世了。
在绵绵不断的缅怀和思念中,我终于下定决心,讲讲父亲的故事。
这是我的心愿,更是我的责任。
作为女儿,他是我亲爱的爸爸;作为军人,他是我敬爱的元帅;作为科技工作者,他是我尊敬的领导者。父亲不仅仅属于我自己,他属于我们伟大的祖国,属于那个伟大的时代,属于那一段轰轰烈烈的历史,属于我们广大的科技工作者和部队官兵。
于是,从2002年寻访晋察冀老区开始,我着手对父亲的经历和故事进行全面收集和整理。
是回忆,是怀念,是寻找,是发现,在一次次的采访、座谈中,在一次次的阅读、思考中,父亲的足迹越来越清晰,父亲的形象越来越亲切。
我想说,父亲是一座山,无论从哪个角度走近,都能发现美好的风景; 我想说,父亲是一本书,无论从哪一页阅读,都能受到启迪和激励; 我想说,父亲是一双明澈的眼睛,无论走多远的路,他都在深情地注视着你、祝福着你; 我更想说,父亲就是父亲。他是一个厚道的人、高尚的人…… 如果我的这些感受能够传达给读者朋友们,那将是我极大的欣慰。
谨以此书献给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献给我的父亲诞辰110周年、母亲诞辰100周年。
父亲的一生波澜壮阔、丰富多彩,我在这本书中讲的只是自己经历和后来了解的故事。限于篇幅,还有许多事情未能一一详述,难免有不足之处,衷心希望前辈、同志和读者批评指正。
感谢李继耐、陈炳德和迟万春同志对于我写作本书的热情鼓励;感谢总装备部政治部和北京军区政治部的领导同志给予的积极支持;感谢我的爱人丁衡高同志,他对本书的写作一直热情支持,全力帮助;感谢原聂帅办公室、聂帅传记组工作人员周均伦、陈克勤、王红云同志,他们帮助我搜集、整理了大量资料;感谢父亲的老秘书范济生、刘长明、甘子玉同志和聂勋材、周继强等同志,他们认真审稿,核实史实,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感谢总装备部宣传部有关同志和常红同志,他们积极协调、联络,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感谢作家彭继超、陶纯同志,为资料和文字的整理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协助我完成了本书的写作;感谢所有为本书的写作给予支持和帮助的同志们。
聂力,汉族,重庆江津市人,1930年生于上海。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参加工作,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学文化,留学苏联,高级工程师。原人大常委、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中将。
1960年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工程组组长;1965年任七机部十三所仪器室主任;1972年在海军科装部科研处工作;1974年在国务院、中央军委“09、718”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后任副主任;1982年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党委常委;1985年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兼秘书长,党委常委。曾任第六、七、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九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六、七届全国妇联副主席;第四、五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常委;第一、二、三、四届中国发明协会副会长。
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3年晋升为中将军衔。
前辈写真 本书特色 《前辈写真》是学者傅杰先生为自己所尊敬的,且在人文学术领域德高望重的数位老师所作的传记,这些大师包括姜亮夫、蒋礼鸿、沈文倬、郭在贻、王元化、...
秦始皇传-外国人眼中的秦始皇 本书特色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位皇帝,素有千古一帝之誉。但关于他的争议从未停止过。他究竟是统一中国的伟人,还是罪恶滔天的 罪人?...
1912-1945-希特勒夫人-爱娃.布劳恩画传 本书特色 2012年是爱娃布劳恩出生100周年。她的私人相册和其他被截获的德国档案资料详实反映了她奇特而又真实...
曾国藩家族(上下) 本书特色 像曾国潘家族这样有用的人才之多,分布行业之广,影响之大,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值得后人加以梳理、考察和总结。曾国藩家族(上下) 内...
乞丐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内容简介 朱元璋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在位期间廷杖大臣、废相、设锦衣卫、大杀功臣等诸多辣腕功过难断,也立下了明朝君王极权及高压...
中国红色记者-(全2册)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人民出版社出版★ 主编柳斌杰,时任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副主编李东东,时任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编委会成员包括中国...
逝不去的彩云-我与父亲孙犁 本书特色 《逝不去的彩云:我与父亲孙犁》中作为女儿、学生、读者,孙晓玲女士对作为父亲、导师、作家的孙犁先生的无距离接触、记述、揭秘,...
理学宗师-朱熹传 本书特色 《理学宗师——朱熹传》是一部传写历史人物的传记。作者对传主朱熹的生平与家世,学问与思想等,基本做到成竹在胸,...
萧红自述 本书特色 《萧红自述》为“二十世纪名人自述系列”的一 种,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的自述文集。本书分 为七编,精选了作者的自述、散文和书信等二十余篇 ...
《我生有涯愿无尽》内容简介:幼年不学四书五经,而入洋学堂,念《英文初阶》《地球韵言》,身后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儒家”“国学
蔡元培自述:1868-1940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五编,主要内容包括:自写年谱与传略;我在教育界的经历;交游与怀念;教育与学术;政治主张。蔡元培自述:1868...
顾准的后半生 本书特色 对当下多数年轻人来说,“顾准”或许是一个陌生冷僻的名字。上世纪90年代**波顾准热时,他们不过是10来岁的学童。如今,这个名字在他们的生...
乔布斯:活着就为改变世界-非常男人-英汉对照 本书特色 如何提升英语阅读能力,一直是困扰着广大学习者的难题。英语教育专家指出,*好的方法就是选择一套浅显...
本书是英语界四十年来第一次对让·科克托——毁誉参半的越界奇才的全面考察。著者将科克托的生活与艺术置于充分发掘的历史背景和
1868-1943-林森年谱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林森,中华民国参议院首任议长,膺任国民政府主席十二年。毛泽东赞之:国府主席林公领导...
韩愈:南粤先贤 内容简介 《韩愈(南粤先贤)》为该书系之一。《岭南文化知识书系》是由《岭南文库》编辑委员会和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合编的一套全面介绍岭南文化的知...
张舜徽学术论著阐释 本书特色 戴建业主编的《张舜徽学术论著阐释》中的三十来篇文章,涉及张先生经、史、子、集各方面的论著,以某一本书或某一类书为例,具体而...
温莎夫人传 本书特色 ★ 英国皇室权威的传记作家格雷格·金撰写★ 温莎夫人的故事2012被搬上大银幕!《温莎公爵夫人》由美国乐坛天后麦当娜执导,由安德丽亚·瑞斯...
绣口一吐就是个盛唐李白诗传 本书特色 他一开口,整个大唐都为之沉默!聆听千年前的*强音谨以此书,献给诗国里*豪壮、*潇洒的英雄。李白是独一无二的,他的诗一如他的...
令狐楚年谱.令狐绹年谱 内容简介 令狐楚、令狐绹父子在唐代政治和文学方面都是具有很大影响的人物,令狐楚是中唐重要的政治人物,与当时许多重大的政治事件有着密切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