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解放军女中将聂力回忆她的父亲——聂荣臻元帅光辉一生的纪实文学作品。
作品以女儿独特的视角,叙述父亲戎马倥偬的战斗岁月,为国防科技事业特别是“两弹一星”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此外本书还展现了聂帅作为一个体贴爱人的丈夫、牵挂女儿的慈父、疼爱孙女的祖父的普通人的情感侧面,充分展示了他开国元勋、科技主帅、厚道长者的形象。
聂帅的许多故事,人们已是耳熟能详。但在本书中,我们还是能够读到许多新鲜的内容,譬如他早期在上海、香港从事地下工作的秘密岁月;与林彪的数度合作;以及建国前后担任北京市市长;担任开国大典阅兵总指挥;主持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的谈判;在决策与领导“两弹一星”中的重大贡献;与林彪、“四人帮”的斗争,以及他与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的密切交往等等,这些鲜为人知的事情的披露,丰富了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解读聂帅、认识聂帅,而这也是本书的亮点。
本书求真尚实,经过作者长期的生活积累和广泛的搜集资料,大量采访事件的当事人,还原了历史及人物的真实性。鲜活感人的细节、震撼人心的场面,层出不穷,为本书增添了极大感染力。
本书还收入聂帅及家人照片九十多幅,其中不少系首次公开发表,弥足珍贵。
本书是解放军女中将聂力回忆她的父亲——聂荣臻元帅光辉一生的纪实文学作品。作品以女儿独特的视角,叙述父亲戎马倥偬的战斗岁月,为国防科技事业特别是“两弹一星”殚精竭虑、鞠躬尽瘁。聂帅的许多故事,人们已是耳熟能详。但在本书中,我们还是能够读到许多新鲜的内容,譬如他早期在上海、香港从事地下工作的秘密岁月;与林彪的数度合作;以及建国前后担任北京市市长;担任开国大典阅兵总指挥;主持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的谈判;在决策与领导“两弹一星”中的重大贡献;与林彪、“四人帮”的斗争,以及他与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的密切交往等等,这些鲜为人知的事情的披露,丰富了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解读聂帅、认识聂帅,而这也是本书的亮点。
后记
父亲逝世后,许多同志热情地鼓励我,要求我讲讲有关父亲的故事。
我却迟迟没有动笔。我一岁多离开父亲,十六岁才回到父亲身边;后来又去苏联学习,回国后到国防科技战线工作。几十年中,与父亲聚少离多。
我担心自己对父亲了解不够、理解不够,有负同志们的期望和重托。
父亲离开我们十几年了,我总觉得父亲并没有离去,他仍然和我们在一起。当我来到国防科研试验基地,当我来到科研院所,当我来到晋察冀革命老区,当我来到故乡重庆江津,从科技战线老一辈领导者、科学家的回忆中,从广大指战员的怀念中,从老区乡亲们的讲述中,从故乡父老的思念中,总能听到父亲那么多的事迹,总能听到人们那么亲切地说起“聂帅”、“聂总”…… 记得父亲逝世前对我说:“你的童年受了许多磨难,你能有今天,完全是由于党对你的教育和培养。你的成长历史应该写下来,很有意义。同时我也非常感谢你的母亲,没有你母亲,就没有我们全家今天的团圆。你要好好照顾母亲啊!” 三年后的1995年,母亲也逝世了。
在绵绵不断的缅怀和思念中,我终于下定决心,讲讲父亲的故事。
这是我的心愿,更是我的责任。
作为女儿,他是我亲爱的爸爸;作为军人,他是我敬爱的元帅;作为科技工作者,他是我尊敬的领导者。父亲不仅仅属于我自己,他属于我们伟大的祖国,属于那个伟大的时代,属于那一段轰轰烈烈的历史,属于我们广大的科技工作者和部队官兵。
于是,从2002年寻访晋察冀老区开始,我着手对父亲的经历和故事进行全面收集和整理。
是回忆,是怀念,是寻找,是发现,在一次次的采访、座谈中,在一次次的阅读、思考中,父亲的足迹越来越清晰,父亲的形象越来越亲切。
我想说,父亲是一座山,无论从哪个角度走近,都能发现美好的风景; 我想说,父亲是一本书,无论从哪一页阅读,都能受到启迪和激励; 我想说,父亲是一双明澈的眼睛,无论走多远的路,他都在深情地注视着你、祝福着你; 我更想说,父亲就是父亲。他是一个厚道的人、高尚的人…… 如果我的这些感受能够传达给读者朋友们,那将是我极大的欣慰。
谨以此书献给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献给我的父亲诞辰110周年、母亲诞辰100周年。
父亲的一生波澜壮阔、丰富多彩,我在这本书中讲的只是自己经历和后来了解的故事。限于篇幅,还有许多事情未能一一详述,难免有不足之处,衷心希望前辈、同志和读者批评指正。
感谢李继耐、陈炳德和迟万春同志对于我写作本书的热情鼓励;感谢总装备部政治部和北京军区政治部的领导同志给予的积极支持;感谢我的爱人丁衡高同志,他对本书的写作一直热情支持,全力帮助;感谢原聂帅办公室、聂帅传记组工作人员周均伦、陈克勤、王红云同志,他们帮助我搜集、整理了大量资料;感谢父亲的老秘书范济生、刘长明、甘子玉同志和聂勋材、周继强等同志,他们认真审稿,核实史实,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感谢总装备部宣传部有关同志和常红同志,他们积极协调、联络,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感谢作家彭继超、陶纯同志,为资料和文字的整理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协助我完成了本书的写作;感谢所有为本书的写作给予支持和帮助的同志们。
聂力,汉族,重庆江津市人,1930年生于上海。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参加工作,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学文化,留学苏联,高级工程师。原人大常委、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中将。
1960年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工程组组长;1965年任七机部十三所仪器室主任;1972年在海军科装部科研处工作;1974年在国务院、中央军委“09、718”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后任副主任;1982年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党委常委;1985年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兼秘书长,党委常委。曾任第六、七、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九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六、七届全国妇联副主席;第四、五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常委;第一、二、三、四届中国发明协会副会长。
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3年晋升为中将军衔。
萧劲光回忆录 本书特色 《萧劲光回忆录》本书是萧劲光生前所写回忆录。书中记述了萧劲光自1903年出生到1980年近80年的人生历程。全书共28章,约48万字。该...
国士无双-北京大学的龙虎象 本书特色 ? 图书特色及卖点1.本书选取北京大学*有影响力的13位大师:蔡元培、陈独秀、胡适、蒋梦麟、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辜鸿铭...
同行-苦难与荣耀的旋转舞台-金大中夫人李姬镐自传 本书特色 韩国**夫人李姬镐首次讲述,陪伴丈夫从死刑犯到总统的46年记忆。“这本书记载了我一路走来,在每个转折...
比尔.布兰特 本书特色 摄影史不长,但摄影却在这相对短暂的历程中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本套丛书以翔实的资料和生动的叙述,为读者介绍摄影史上留下烙印的摄影大...
《研发质量保障与工程效率》内容简介:这是一部从实践角度探讨企业如何保障研发质量和提升工程效率的著作,它将帮助企业打造一个强
陈纳德与陈香梅 本书特色 几十年过去了,陈纳德与陈香梅的跨国婚姻,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他们不仅来自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文化背景,而且年龄相差33岁……陈纳德与陈...
追寻普鲁斯特 本书特色 《追寻普鲁斯特(莫洛亚文学传记)》是莫洛亚众多传记作品中的杰出代表,不但是讲述普鲁斯特一声经历的传记,更是深入探讨与评析《寻找失去的时间...
李鸿章传 本书特色 一个乘承儒家文化传统的文人,一个深谙中国封建官场之道的官僚,一个外国人眼中的“东方俾斯麦”,一个国人心中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李鸿章传 内容简...
《Vue.js前端开发基础与项目实战》内容简介:本书以项目实战的方式引导读者渐进式学习Vue.js。本书从Vue.js的基础语法讲起,然后介
我的祖父马连良-(附赠碟) 本书特色 重现京剧大师马连良轰轰烈烈的艺术成就,坎坎坷坷的生活历程,附赠碟:马连良经典唱段。自有清三百年以来直至今天,从整个民族文化...
《会计学基础(第四版)》内容简介:本书在第三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本书以最新会计准则和规章为依据,对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Fromtheformersecretaryofdefense,astrikinglycandid,vividlywrittenaccountofhisexpe...
《柏拉图对话集》内容简介:《柏拉图对话集》选译了古希腊圣哲柏拉图的对话七篇,柏拉图的对话文笔生动、富有戏剧性,不仅是优美的
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亲历者说原子弹摇篮 本书特色 “十七号工地”是中国原子弹爆轰试验场地,被几代研制核武器人称之为“摇篮”。在新中国艰难的六十年代,苏联撕毁...
《记者眼中的“理想教育小镇”》内容简介:西善桥岱山保障房地区以教育作为突破口,2018年起启动“理想教育小镇”建设,通过以“向
前联邦调查局局长的自传体回忆录。美国空军基地霍巴塔遇袭,在政治、执法与生命之间,他会如何抉择?比萨帮,西西里黑手党,拉•科
马季、文兴宇、唐德刚、萨缪尔•亨廷顿、罗京、范用臼井仪人、王世襄、埃里克•侯麦、柏杨、萨马兰奇——《南方人物周刊》“逝者”
美丽与哀愁:一个真实的林徽因 本书特色 徽因的美丽,在她的外貌。两条小辫,颇具神采的清亮的双眸,有雕琢之美的精致的五官,左颊上的笑靥,浅色半袖短衫,长仅及膝的黑...
他们的国度--名人的图书馆情节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从名人与图书馆关系的角度,集中整理了中外数十位名人对图书馆的热爱之情,以及在图书馆中学习工作的奋斗历程。...
林书豪!从哈佛到全明星 本书特色 哈佛才子客串篮球巨星!史上*励志,尚未被模仿! 《体坛周报》资深记者独家揭秘“零输豪”凡人奋斗史!《蚁族的奋斗》、《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