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风》编辑推荐:但如果凡鲁迅所写,的确是冷的呢?则它的生命原来就没有,更谈不到中国的病证究竟如何。然而,无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讽刺相去本不及一张纸,对于周围的感受和反应,又大概是所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鲁迅自己却觉得周围的空气太寒冽了,所以反而称之曰《热风》。
本书收作者1918年至1924年所作杂文四十一篇。1925年11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初版。作者生前共印行十版次。
鲁迅在《新青年》的《随感录》中做些短评,还在这前一年,因为所评论的多是小问题,所以无可道,原因也大都忘却了。但就现在的文字看起来,除几条泛沦之外,有的是对于扶乩,静坐,打拳而发的;有的是对于所谓“保存国粹”而发的;有的是对于那时旧官僚的以经验自豪而发的;有的是对于上海《时报》的讽刺画而发的。记得当时的《新青年》是正在四面受敌之中,鲁迅所对付的不过一小部分。
但如果凡鲁迅所写,的确是冷的呢?则它的生命原来就没有,更谈不到中国的病证究竟如何。然而,无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讽刺相去本不及一张纸,对于周围的感受和反应,又大概是所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鲁迅自己却觉得周围的空气太寒冽了,所以反而称之曰《热风》。
《热风》编辑推荐:但如果凡鲁迅所写,的确是冷的呢?则它的生命原来就没有,更谈不到中国的病证究竟如何。然而,无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讽刺相去本不及一张纸,对于周围的感受和反应,又大概是所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鲁迅自己却觉得周围的空气太寒冽了,所以反而称之曰《热风》。
鲁迅(1881—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先驱。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母亲鲁瑞,农民的女儿,品格高尚,对鲁迅影响很大。七岁入私塾“三味书屋”,读诗书经传,但他更喜欢野史、杂记,同时又喜欢美术和民间文艺。十三岁时,祖父因科场案被捕入狱,父亲又患了重病,家庭由小康而坠入困顿。十六岁那年,父亲去世,家里“几乎什么也没有了”。家庭经济地位的变化,使鲁迅饱尝了世态炎凉的况味,看到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封建道德的虚伪。鲁迅幼年及祖父下狱后常住外婆家,使他有机会接触农民的孩子,了解农民的痛苦生活和勤劳朴素的品质。所有这些,对鲁迅后来的思想和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1898年5月鲁迅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转入江南矿务铁路学堂。在南京四年,鲁迅从维新派变法中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和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使他接受了达尔文的进化论,相信“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的社会发展观。1901年12月鲁迅从矿路学堂毕业,怀着“救国救民”的信念决定去日本留学。次年1月入东京弘文书院学习。为了表示与满清统治斗争到底、献身祖国解放事业的决心,鲁迅毅然剪掉象征种族压迫的辫子,并存照题诗,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庄严誓言。1904年鲁迅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以为“日本维新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想借此走“科学救国”的道路。但严酷的现实使他醒悟到改变“愚弱的国民”的精神尤为重要。于是弃医从文,立志以文艺来唤起民众。1906年6月,鲁迅回到东京,积极参加反清爱国的革命活动,翻译与介绍了具有反抗精神的外国小说。1907年,他写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文章,站在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以进化论为主要武器,对形形色色的反动思潮进行猛烈的批判,提出改革中国社会的政治主张。
1909年夏,离日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教书。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鲁迅非常兴奋,热情地欢迎、支持这一革命。1912年1月,孙中山领导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请,赴南京教育部任职,后随部迁往北京,先后任社会教育司科长、佥事。他亲眼看到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的丑剧,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他在寂寞和苦闷的心情中抄写碑帖,整理古籍;同时考察中国的历史,思索中国的前途。《唐宋传奇集》和《嵇康集》等大多是这个时期辑录整理的。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正在沉思、探索的鲁迅以强烈的震动,使他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和人民革命的希望。“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使鲁迅的革命精神更加振奋。从1918年起,鲁迅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这一年四月,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揭露封建制度和孔孟之道的吃人本质,发出“救救孩子”和推翻这个社会的号召。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鲁迅“一发而不可收”,接连发表了《孔乙己》、《药》等优秀短篇小说和大量匕首投枪式的杂文,以彻底反封建的思想和犀利冷峻的艺术风格,显示文学革命的实绩。
1920年秋天开始,鲁迅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教中国古典文学,并坚持文学创作。《中国小说史略》就是根据教课讲义整理成的文学史专著。1921年12月鲁迅写成著名小说《阿Q正传》。作品通过雇农阿Q这个典型,鞭挞封建制度对农民的残酷压迫和精神奴役,深刻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这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现代文学史上一座丰碑。1923年和1926年相继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呐喊》和《彷徨》,展示了辛亥革命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广阔的生活画面。散文诗集《野草》也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1925年,围绕“女师大风潮”,鲁迅同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自由派进行尖锐的斗争。1926年1月,在大革命高潮声中发表著名杂文《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提出“打落水狗”彻底革命的口号。在“三·一八”惨案中,面对反动军阀的血腥暴行,鲁迅愤慨地指出:“血债必须用同物来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同年八月,因受反动军阀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执教,著有《汉文学史纲要》和优秀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五篇。这些散文笔调优美、含蓄,感情深沉、激宕,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1927年1月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发表了著名文章《庆祝沪宁克服的那一边》,热烈赞颂革命,发出“永远进击”的号召。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血腥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学生,鲁迅因营救中山大学学生无效,愤而辞去该校一切职务。血的事实使鲁迅“轰毁”了进化论思想,认识到“青年必胜于老人”的偏颇,向共产主义的思想飞跃。
1927年9月底,鲁迅到上海定居。从此专门从事文学创作和文艺运动。在1928年文学论争中,鲁迅比较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深刻地进行自我解剖,确信“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长期阶级斗争的磨炼和艰苦的自我教育,使鲁迅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
鲁迅最后的十年,在党的领导下,在新文学的战场上,冲锋陷阵,浴血奋战。他参加“左联”的领导工作,并先后参加了革命互济会、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他还主编和与人合编过《语丝》、《奔流》、《前哨》等革命刊物,倡导过文艺大众化运动和新兴木刻运动,培养了不少革命作家。他以杂文为武器,同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文人进行英勇、坚决的斗争,揭露他们充当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走狗的丑恶嘴脸。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鲁迅怀着极大的喜悦,向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发了贺电,表达了对党和毛主席的崇敬和热爱。
鲁迅为革命为人民鞠躬尽瘁,积劳成疾,但谢绝到国外就医。“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坚持在中国战斗到最后一息。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逝世,终年五十六岁。鲁迅的“治丧委员会”由毛泽东、蔡元培、宋庆龄、茅盾等人组成。上海各界敬献的“民族魂”旗帜,覆盖着他的遗体。中共中央从延安发来唁电,谨表哀悼。当鲁迅遗体在虹桥公墓安葬时,成千上万的群众赶来送殡。解放后,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主席亲书“鲁迅先生之墓”六个大字,出版了《鲁迅全集》二十卷,《鲁迅书信集》和《鲁迅日记》各两卷。鲁迅著作已被译成五十多种文字广为传颂,为世界各国人民所热爱。
2011-中国高校文学作品排行榜-(全2册) 本书特色 漓江版年选,一年一度的文学盛宴!源自十四年如一日的品质守护!文学走进大学校园,打造高校文学历史。徐尽逸、...
不畏将来.来念过去-读者精品文摘 本书特色 在人生的旅途中,糟糕的境遇往往不是贫困,不是厄运,而是精神和心境处于一种无知无觉的疲惫状态。也许,繁忙的生活节奏让我...
有苦有甜过生活 本书特色 《有苦有甜过生活》所描绘的都是寻常事物,以对生活的敬重为核心,传递豁达俊逸的人生心境。人生不过一段来了又走的旅程,有喜有悲才是人生,有...
《越界言论:许子东讲稿(第3卷)》平时神马浮云只言片语闲谈聊天也不觉得,突然从网页上抄下来集中放在一起,真的使我后怕……子东何德何能,如何有这般知识能力,怎么有...
文字还能感人的时代 内容简介 《文字还能感人的时代》大部分的稿件,是作者这两年来先后发表在报章上的文章。其余散篇,见《香港文学》和《文学世纪》。在文字身价贬值“...
古文鉴赏辞典--中华诗文鉴赏典丛(平装) 本书特色 中华诗文鉴赏辞典类图书是一套重在普及、雅俗共赏的图书。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古典诗词源远流长,荟萃了中华民族...
茶人茶话 内容简介 “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位列开门七件事之一,既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又在文人墨客笔下逸兴遄飞。本书由北京大学中文系陈平原教授联手凌去岚博士合编,...
第六届老舍散文奖获奖作品集 本书特色 北京文学月刊社编著的《第六届老舍散文奖获奖作品集》收录了阎纲、陈奕纯、王十月等作家的老舍散文奖获奖作品。内容包括《孤魂无主...
《在绝望之巅》内容简介:◎“二十世纪的尼采”、现代欧洲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 ◎E.M.齐奥朗初试啼声之作 中文简体版首次译介 在绝望
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修订版) 本书特色 《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汇集了作者近100篇充满爱和哲理的智慧箴言。所选文章的特点是弘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真、善、美,能给...
天下才子必读书-金圣叹全集 本书特色 《古文观止》的本来面目,第三才子书《史记》的珍贵样本,先秦著名史传文学名篇、汉晋唐宋古文名篇基本全部选录,尤其选录了《史记...
自得其乐-汪曾祺散文-故人故事\卷 本书特色 本书为汪曾祺经典散文之故事故人卷,以忆旧为主题。其中“一束时光”讲述作者的童年生活往事和少年求学生涯,“一辈古人”...
Only Me蓝盾的私生活 本书特色 有时候会为了一些很小很小的事情感伤或窃喜:有时候会自己让自己悲伤或找乐——真是人类的怪现象。而这种很奇怪的的反应到了一个孤...
思想录 本书特色 三百年来从未绝版,西方的《道德经》,科学家老子向你讲述思考之道,你看的不是一本书,是让生命开花的维生素,他是天才科学家,他追寻真理与爱,他在科...
中国先锋作家。曾留学日本,现任教于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主要作品有小说《我们的苟且》《抓痒》《冒犯书》《大势》《移民》,随笔集《真日本》等...
郁达夫 自叙小说新文艺/中国现代文学大师读本 本书特色 自叙传抒情小说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初体式,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以郁达夫和倪贻德为代表。高云编的《郁达夫...
《热情的去向》内容简介:本书是日本芥川龙之介奖得主、“战后派文学”代表作家堀田善卫依据其旅居西班牙近十年的亲身经历创作的文
培根论说文集(外国名家散文丛书) 内容简介 《培根论说文集》是英国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培根的散文名著,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该文集荟萃了培根在政治、经济、文...
那里有一方心灵的净土 内容简介 本书命名为《那里有一方心灵的净土》,分为四卷,分别题为《心灵净土》、《情系教育》、《脚踏大地》和《搅动灵魂》。这显然是要呈现退休...
七部名著读伦敦-寻找狄更斯 本书特色《七部名著读伦敦:寻找狄更斯》是《三联生活周刊》主笔王星,图文并茂,通过狄更斯作品来认识伦敦。伦敦创造了狄更斯,狄更斯创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