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原理与案例教程

法理学原理与案例教程

作者:朱力宇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7-01-01

评分:5分

ISBN:7300078168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法理学原理与案例教程 目录

**章 法理学原理及其案例【引例】恩格斯论“职业法学家阶层”**节 法律职业与法律职业教育第二节 法理学及其原理【案例1-1】奥斯丁与《法理学范围之确定》【案例1-2】黑格尔的“法哲学”与穗积陈重的“法理学第三节 法律方法与法学方法【案例1-3】海瑞如何断案第四节 法理学的案例分析【案例1-4】威尼斯历史上的“华立罗案”**编 法的一般原理第二章 法的概念【引例】法国民法典的产生、特点和原则**节 法的特征第二节 法的本质【案例2-1】《十二铜表法》所体现的法的本质【案例2-2】美国的“谢尔曼法案”第三节 当代中国法律的本质和特征【案例2-3】马德“卖官鬻爵案”第三章 法的要素【引例】里格斯诉帕尔默案**节 法律规则【案例3-1】第二节 法律原则【案例3-2】泸州遗赠纠纷案第三节 法律概念【案例3-3】《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案例3-4】原中央电视台文艺部主任赵安受贿案第四章 法的渊源【引例】上海南极星公司非法经营案**节 法的渊源及其分类第二节 法的渊源的效力等级【案例4-1】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法的渊源【案例4-2】钱定安遗产继承纠纷案第五章 法的效力【引例】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节 法律效力及其效力范围【案例5-1】日本游客珠海集体嫖娼案【案例5-2】世纪大劫案第二节 法的效力等级【案例5-3】从强制性婚检的争议看法的效力冲突问题第六章 法律意识和法律行为【引例】四川“见死不救案”**节 法律意识【案例6-1】苏格拉底为什么不越狱【案例6-2】中国的“普法”教育【案例6-3】村秘书人选谁说了算——全国首例镇政府因越权指定村秘书成被告案第二节 法律行为【案例6-4】浙江首例不作为故意杀人案【案例6-5】马加爵故意杀人案【案例6-6】五岁儿童承担侵权责任吗【案例6-7】全国首例地域歧视案中的法律行为第七章 法律关系【引例】杭州小保姆受百万遗赠案中的法律关系**节 法律关系释义第二节 法律关系的主体【案例7-1】我国首例对“胎儿”的人身权利予以法律保护的案例【案例7-2】天津荷花女案第三节 法律关系的客体第四节 法律关系的分类【案例7-3】孙志刚案中的宪法关系【案例7-4】四川宪法平等权案第五节 法律事实【案例7-5】死刑未决犯的生育权案【案例7-6】全国首例转让赡养义务案第八章 权利、义务和责任【引例】邱满囤诉汪诚信等名誉侵权案**节 法律权利和人权【案例8-1】要健康还是要生命——钱婉玲医患纠纷案【案例8-2】黑龙江北安农场输血感染艾滋病案第二节 法律义务【案例8-3】李伟与女儿李艳梅教育费纠纷案【案例8-4】建设银行大庆分行诉姚丽案第三节 法律责任【案例8-5】在校学生成植物人诉学校案第九章 法律体系【引例】“中国宪法司法化**案**节 法律体系概述第二节 法律部门及其划分【案例】经济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吗第二编 法的作用和价值第十章 法的作用【引例】野生动物伤人案**节 法的作用概述第二节 法的规范作用【案例10-1】霍姆斯论法的预测作用【案例10-2】妨害民事调解执行被罚款、拘留案第三节 法律的社会作用【案例10-3】北京郭某不服电子警察违章认定案第四节 正确认识法的作用

法理学原理与案例教程 本书特色

《法理学原理与案例教程》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法律硕士研究生用书2l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包括本科生用书、法学研究生用书、法律硕士研究生用书和司法考试用书。这套大型法学系列教材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组织编写,由曾宪义教授、王利明教授担任总主编。法律硕士研究生用书依据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规定课程设置安排科目,包括必修课教材、选修课教材和案例分析课程教材。1.必修课和选修课教材以“×××原理与案例教程”为书名,理论与案例紧密结合,在案例中讲原理,在原理中谈实务,以适应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的需要。体例与内容开拓创新。正文之外设立了“参考文献”、“参考法规”、“引例”、“问题与思考”、“索引”等栏目,以案例引出正文叙述,并为学生提供规范的研究路径指引。2.案例分析课程教材以“×××案例研习教程”为书名,以典型案例串联学科基本法律制度,通过案例研讨法律实务。全书从对整个学科有贯穿作用的综合性案例开始,讲授本学科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激发读者学习本课程的兴趣。每章以若干案例讲解基本法律制度,并附若干探讨案例和司考案例。

法理学原理与案例教程 节选

《法理学原理与案例教程》有以下特点:**,法学教材是传授法学基本知识的工具。第二,法学教材是传播法律价值理论的载体。好的法学教材不仅要传授法学知识,更要传播法律的精神和法治的理念,例如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新生权利的观念。第三,法学教材是形成职业共同体的主要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赖于法律职业共同体的生成。一套好的法学教材,向法律研习传授共同的知识,这对于培养一个接受共同的价值理念、共同的法律思维、共同的话语体系的法律共同体,具有重要的作用。第四,法学教材是所有法律研习者的良师益友。没有好的教材,一个好的教师或可弥补教材的欠缺和不足,但对那些没有老师指导的自学者而言,教材就是老师,其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