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包括:跟毛泽东学夏史,跟毛泽东学商周史,跟毛泽东学春秋战国史,跟毛泽东学秦史,跟毛泽东学汉史,跟毛泽东学三国史,跟毛泽东学南北朝史等。
沧海桑田,岁月如歌。回眸历经风雨而依然雄伟的岁月河山,回味世纪伟人毛泽东对这岁月河山的指点、思索,学习毛泽东从容历史真智慧。跟毛泽东学史,不要企及达到他所达到的高度;跟毛泽东学史,在读史明智的过程中会少走很多弯路。本书集各朝代简史、毛泽东读史经过与评点、学习参考材料于一体,是学史不可多得的入门书。
本书是对毛泽东史学思想的研究。本书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理解历史,重新理解毛泽东。其中包括对夏史、商周史、春秋战国史、秦史、汉史、三国史、晋史、南北朝史、隋史、唐史、五代史、宋史、元史、明史以及清史的讲评,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作品的评述批注及毛泽东的史论。
老子有辩证法思想,但不是唯物论者毛泽东评述批注原文我们必须学会全面地看问题,不但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它的反面。在一定的条件下,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的东西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老子在二千多年以前就说过:“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日本打到中国,日本人叫胜利。中国大片土地被侵占,中国人叫失败。但是在中国的失败里面包含着胜利,在日本的胜利里面包含着失败。历史难道不是这样证明了吗?——摘自毛泽东1957年2月27日《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任继愈讲老子是唯物论者,我是不那么赞成的。得到了天津有个叫杨柳桥的教授的书《老子今译》,他说老子是唯心主义者,客观唯心论者。——摘自陈晋:《毛泽东之魂》,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5页。老子传略老子,著名哲学家。字聃,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曾当过“周守藏室之史”(相当今国家图书馆馆长)。他和孔子是同时代的人,较孔子年辈稍长。《史记》记载,“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著书称《老子》(又称《道德经》),约五千字。可能成书于战国时代,为老子后学根据老子的学说加以发挥补充而成。学习参考1917年暑假毛泽东和他的同学萧子升“游学”途中,曾在宁乡境内拜访了一位刘翰林。刘翰林问他俩读过什么书,毛泽东告诉他读过《十三经》、《老子》和《庄子》,并说:“*好的《老子》注是王弼作的,*好的《庄子》注是郭象作的。”后来他们还拜访了沩山寺,方丈和他们侃侃而谈。萧子升在《我和毛泽东的一段曲折经历》中回忆说:“*后谈及孔子和老子,我们觉得这是自己熟悉的问题,于是便表白了自己的意见。”可见毛泽东对老子是很熟悉的。在读书笔记中毛泽东也提到过老子。如在《讲堂录》中便记有:“《老子》天下莫柔弱干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在读泡尔生的《伦理学原理》时,毛泽东批注道:“老庄绝学弃智、老死不相往来之社会,徒为理想之社会而已。”老子的理想社会,脱离社会发展进步的实际,摒弃人类文明的创造,以一种近干世外桃源的空洞想象,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隔绝、对人类历史的隔绝。这样一种主张,和青年毛泽东立志要改造社会,学习西方的文明,强调人的主观意志的积极力量的主张显然相差较远,所以毛泽东认为其“徒为理想之社会”,这种空洞的幻想,既是无法实现的,也是不切实际的。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还常读《老子》一书,他在外出时,曾指名带上《老子》。毛泽东对老子的社会主张不感兴趣,他*欣赏的是其中的辩证法。春秋末年到战国初年,社会处于巨大的变革之中,个人的富贵贫贱,国家的安危兴亡,都像自然界的“高峰为谷,深谷为陵”一样变动不居。作为史官的老子,从“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的自然、历史与现实中,认识到运动变化是世界的永恒主题。这种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宇宙间万事万物都存在着相互矛盾的两个对立面。因此,《老子》中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立范畴。如:阴阳、有无、刚柔、强弱、大小、高下、前后、美丑、祸福、难易、荣辱、贵贱、损益、生死、智愚、巧拙、胜败、攻守、进退、曲直、轻重等等。这些对立面,既有矛盾对立的一面,也有互相依存和转化的一面,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等。前面引的毛泽东谈老子的福祸相互倚伏的观点,是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题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讲话中评述的。在这里,毛泽东教导人们要全面地看问题。所谓全面地看问题,就是对一件事情不光看它有利的一面,还要看到它不利的一面,以增强危机感,保持头脑清醒。同理,既要看其不利的一面,还要看到它有利的一面,以增强信心,鼓舞斗志。毛泽东在这里举老子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话,来证明这一点。毛泽东发表这个讲话时,国内曾发生过一部分群众闹事;在国际上发生了匈牙利事件。这两件事都不是好事,但毛泽东却认为坏事可变成好事。群众闹事“可以促使我们接受教训,克服官僚主义”;匈牙利事件由于匈牙利的同志们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间处理得正确,“匈牙利现在比过去更巩固了”。明白了矛盾着的事物的两端相互转化的道理后,接着就是如何促进这种转化了。据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孙老韩合说》一文中说,据传毛泽东曾认为《老子》是一部兵书,这种说法是否属实姑且不论,但《老子》中充满着以退为进、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韬略智谋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些矛盾转化的原则,这些韬略智谋毛泽东高度重视,并将之应用于革命之中。在毛泽东1936年12月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里在谈到战略退却时写道:“关于丧失土地的问题,常有这样的情形,就是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失,这是‘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原则。如果我们丧失的是土地,而取得的是战胜敌人,加恢复土地,再扩大土地,还是赚钱生意的。”这里,毛泽东就是运用了老子“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策略,不计较一城一池的暂时得失,着眼于*终的获取、*终的胜利。丧失是为了取得,退却是为了前进。毛泽东对老子辩证法的运用臻于化境。当然,智谋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阴谋,毛泽东对这一点看得比较透。1964年8月3日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明确地指明这一点。他说:我看老子比较老实,他说“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要打倒你,先把你抬起来,搞阴谋,写在了书上。这一坦白和径直的分析,值得人们思考与回味。五六十年代,我国哲学界对老子到底是属于唯物主义还是属于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又分主观唯心和客观唯心)的问题开展了广泛的讨论,毛泽东对这场讨论也很感兴趣。他在提交给他的一份学术界讨论老子思想的综述材料上批示道:“印10份交我为盼。毛泽东廿七日上午六时”。毛泽东对这场讨论中所涉及的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前面引的第二段话,是毛泽东1968年10月31日在中共中央八届十二中全会闭幕会上的一段讲话。毛泽东说:“任继愈讲老子是唯物论者,我是不那么赞成的。得到了天津有个叫杨柳桥的教授的书《老子今译》,他说老子是唯心主义者,客观唯心论者。我就很注意这个人。后头一调查,糟糕,这个人是个什么右派嘛。”据分析,毛泽东比较赞同的观点是老子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者,这种观点现在已成哲学界关于这个问题的主流观点。P33-P35
唐五代名家词选讲 本书特色 《唐五代名家词选讲》是唐五代词的选讲,其主要内容盖大多取自于台湾大安出版社1989年所出版的作者的4册一系列《唐宋名家词欣赏》,书中...
《HR共享服务:整体架构与数智技术下的升级》内容简介: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冲击下,速度和效率是企业取得竞争
山中白云词/传统文化书系 本书特色 张炎的创作和词论对后世均有深远影响,清代许多词人都尊崇张炎,把他和姜夔并称。《山中白云词》,存词约三百首。他的词多写个人哀怨...
我们都不是完美的人 本书特色 生活的平淡,日子的庸常,细碎的事物,身处其中的我们往往会有迷茫、困惑,需要找人倾述。《我们都不是完美的人》以女性独有的细腻与温暖、...
曹雪芹是“胖”是“瘦”?《石头记》还是《红楼梦》?“雪芹”“梦阮”别号从何而来?王熙凤“一从二令三人木”的判词应作何解?
《半小时漫画《史记》5》内容简介:史记本来就是故事会,读起来一点都不累!翻开本书,在欢声笑语中读完史记。陈磊(笔名:混子哥)
周有光百岁隽语 本书特色 周有光先生一生工作有三个阶段:五十岁前是金融工作,期间也教书;五十岁后,是语言文字工作;八十五岁之后是研究人类史、文化史、文明史。三个...
中国散文诗90年(1918-2007)(上下册) 本书特色 作为献给中国散文诗90年的一份厚重礼品,河南文艺出版社倾情推出《中国散文诗90年(1918—2007...
鲁迅哲理小品 本书特色 深刻的哲理性,是鲁迅散文小品的鲜明风格。《鲁迅哲理小品/大师小品》收入的都是鲁迅小品文中富有哲理的名篇,充满了鲁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对人...
五年文集-韩寒文集-典藏版 本书特色 韩寒文集系列,精装典藏版,装帧精美,值得收藏!收录韩寒早期的四部代表之作:《三重门》《零下一度》《像少年啦飞驰》《通稿20...
鲁迅评点外国作家 内容简介 鲁迅先生一生,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介绍外国文艺,先后翻译出版了《月界旅行》等一批外国文学书籍,编辑了《未明丛刊》译文丛书,在文艺刊物...
傅斯年讲诗经 本书特色 《傅斯年讲诗经》涵盖了诗经研究史、诗经研究方法、诗经的艺术性等多方面内容,显示出一个具有深厚国学积淀和系统西学思想素养的年轻学者的学术...
2010中国最佳随笔 本书特色 在社会生活日趋商业化的今天,文学作为一种精神财富,开始越来越多的远离了大多数人的生活,现在的文学领域在商业经济的感染下,鱼龙混杂...
民国名刊简金 啸傲霜天 本书特色 王国绶选编的这本《啸傲霜天》是《鲁迅风》《杂文》散文随笔选萃,分刺世寸铁;四海采风;人生感悟;故人缅怀;文艺摭谭5部分编辑。所...
李贺诗-唐宋名家诗词 本书特色 李贺诗多精品,黄世中评注的这本《李贺诗》选录了一百零八首,约占全诗百分之四十五,比例较大。本书选诗主要以作品的传诵度为主要依据,...
沉浮人生-作家文摘20周年珍藏本 本书特色 ★畅销中国20年、读者突破100万的时政文史类文摘;★《作家文摘20周年珍藏本》——精选创刊21年*有影响力的文章,...
迦陵说诗(平装)叶嘉莹说中晚唐诗(附音频)/迦陵说诗(平装) 本书特色 ☆ 94岁叶嘉莹先生倾毕生之功的古典诗歌国民读物: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全面、系统的古典诗歌...
《常识与通识》内容简介:☆出版二十周年纪念版,阿城先生散文经典,带我们回归常识世界——十二篇刺激脑啡的散文,打通文学、心理
《青春之歌》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塑造革命知识分子形象的优秀长篇小说。作者杨沫,出生于北京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曾在河北省定县等地教书,后又在北京...
熊召政,湖北英山县人。曾任《长江文艺》副主编,湖北作协副主席。现为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湖北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著有长篇小说《张居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