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朱光潜先生阐发人生修养途径的经典著作,是其旅欧期间写给国内青年朋友的信,文中对青少年关心的话题,读书、升学、作文、做人、修身、谈情、爱恋等话题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探讨,告诫青年人要树立远大理想,眼光要深远,思想要明澈,夯实基础,勿贪图世俗名利。这些书信读来却仍发人深省、引人入胜,长期以来深受广大青年的欢迎。
美学泰斗朱光潜晤谈人生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与青年谈心洞察明理,言真意切,看透人生的迷茫与暗伤执笔随想,给青年指点迷津,犹如一记清凉 “兴味要在青年时设法培养,过了正常时节,便会萎谢
☆美学大师朱光潜成名作,文字优美,情真意切☆青少年成长必读的经典☆如暗夜之中的灯盏,照亮人生的征途。
☆该书出版以来,一直受到各界读者的喜爱,畅销不衰。
这十二封信是朱孟实先生从海外寄来分期在我们同人杂志《一般》上登载过的。《一般》的目的,原思以一般人为对象,从实际生活出发来介绍些学术思想。数年以来,同人都曾依了
这目标分头努力。可是如今看来,*好的收获**要算这十二封信。
这十二封信以有中学程度的青年为对象。并未曾指定某一受信人的姓名,只要是中学程度的青年,就谁都是受信人,谁都应该一读这十二封信。这十二封信,实是作者远从海外送给国内青年的很好的礼物。作者曾在国内担任中等教师有年,他那笃热的情感,温文的态度,丰富的学殖,无一不使和他接近的青年感服。他的赴欧洲,目的也就在谋中等教育的改进。作者实是一个终身愿与青年为友的志士。信中首称“朋友”,末署“你的朋友”,在深知作者的性行的我看来,这称呼是有真实的感情的,决不只是通常的习用套语。
各信以青年们所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话题,作者虽随了各话题抒述其意见,统观全体,却似乎也有一贯的出发点可寻。就是劝青年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做功夫,要顾到自己,勿随了世俗图近利。作者用了这态度谈读书,谈作文,谈社会运动,谈爱恋,谈升学选科等等。无论在哪一封信上,字里行间,都可看出这忠告来。其中如在《谈在卢佛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一信里,作者且郑重地把这态度特别标出了说:“假如我的十二封信对于现代青年能发生毫末的影响,我尤其虔心默祝这封信所宣传的超‘效率’的估定价值的标准能印入个个读者的心孔里去。因为我所知道的学生们,学者们和革命家们都太贪容易,太浮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太类似美国旅行家看《蒙娜·丽莎》了。”
“超效率!”这话在急于近利的世人看来,也许要惊为太高踏的论调了。但一味亟于效率,结果就会流于浅薄粗疏,无可救药。中国人在全世界是被推为*重实用的民族的,凡事都怀一个极近视的目标:娶妻是为了生子,养儿是为了防老,行善是为了福报,读书是为了做官,不称入基督教的为基督教信者而称为“吃基督教”的,不称投身国事的军士为军人而称为“吃粮”的,流弊所至,在中国,什么都只是吃饭的工具,什么都实用,因之,就什么都浅薄。试就学校教育的现状看吧:坏的呢,教师目的但在地位、薪水,学生目的但在文凭资格;较好的呢,教师想把学生嵌入某种预定的铸型去,学生想怎样揣摩世尚毕业后去问世谋事。在真正的教育面前,总之都免不掉浅薄粗疏。效率原是要顾的,但只顾效率,究竟是蠢事。青年为国家社会的生力军,如果不从根本上培养能力,凡事近视,贪浮浅的近利,一味袭踏时下陋习,结果纵不至于“一蟹不如一蟹”,亦只是一蟹仍如一蟹而已。国家社会还有什么希望可说。
“太贪容易,太浮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作者对于现代青年的毛病,曾这样慨乎言之。征之现状,不禁同感。作者去国已好几年了,依据消息,尚能分明地记得起青年的病象,则青年的受病之重,也就可知。
这十二封信啊,愿对于现在的青年,有些力量!
他写过为什么要研究美学,美无形无迹,但是“它伸展同情,扩充想象,增加对于人情物理的深广真确的认识。这三件事是一切真正道德的基础”。
——记者 柴静
即便是阐述艰深费解的美学问题和哲学问题,也都是以极其晓畅通俗的笔调在和读者谈心。接触过他的人也同样感到,在生活中,他喜爱和朋友、学生随意交谈。亲切随和的谈心,汩汩地流入他露珠似的深邃思想和为人为文的品格。
——散文家 吴泰昌
我时常想,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桩事。人生头一桩事是生活。我所谓“生活”是“享受”,是“领略”,是“培养生机”。假若为学问为事业而忘却生活,那种学问事业在人生中便失其真正意义与价值。
——朱光潜
朱光潜(1897—1986),字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中国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1925年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致力于文学、心理学与哲学的学习与研究,后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1946年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讲授美学与西方文学。主要著作有《谈美》《谈美书简》《谈修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悲剧心理学》《西方美学史》等。
民国风情-乱世里的桃花源 本书特色 这是一个乱世,却依然有花开,有月圆……民国,适合缓步漫游,细细品咂。把目光放到陈旧的文字里或黑白的照片里你会发现很多动感的满...
《国宝猎手》内容简介:专奏帝王之音的十二编钟 关乎王朝命脉的墓葬图册 述说千年绝恋的黄金虎符 寄托权力斗争的金翅鸟 消失的古蜀
悦读澳门 本书特色 本书为“澳门文学丛书”之一。全书以“读·澳门”“品·澳门”“缘·澳门”三部分收录作者散文随笔近八十篇:《澳门,美丽的化身》《一个没有悲情的...
蒋捷词校注 内容简介 蒋捷《竹山词》现存九十三首又一阙,从内容角度可以大致分为漂泊词、节令词、题咏词、记梦词、惜春词、赠答词、言情词几类。比兴手法的妙用,语言的...
周作人散文精选 本书特色 周作人,浙江绍兴人。原名櫆寿,字星杓,又名启明、启孟、起孟,笔名遐寿、仲密、岂明,号知堂、药堂、独应等。历任国立北京大学教授、东方文学...
边做环保边撒谎:写给公众的环保内参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光明日报记者冯永锋撰写的第五本环保时事作品。几乎每一次,他都把笔探到了许多人关注,却往往关注不到位的地方。从...
《内向超越与多元文化》内容简介:在古今中西相互激荡的全球化时代中,不同的文明系统中在面对全球化背景各自的生命形态如何。中国
该书收入了作者对当代海内外数位著名诗人的访谈,访谈对象包括杨炼、北岛、欧阳江河、谷川俊太郎(日本)、张清华、陈超等人。还
梦见未来的男孩: 本书特色 生活在19世纪60年代的男孩布雷兹身世凄惨,母亲去世之后孤身一人、无依无靠。他继承了母亲的医术,在小镇居民急需帮助时靠为人治病勉强糊...
历史的驴友 本书特色 熊召政散文《烟花三月下扬州》入选了2010年湖北高考语文阅读赏析题,《饮一口汨罗江》入选了2010年江西高考语文阅读赏析题。他的散文融历史...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作品选 本书特色 《天国春秋》;《清官怨》;《一个日本兵》;《平原手记(选二)》;《在土尔池哈小镇上》;《王贵与李香香(节选)》……《二十世纪中...
徐志摩代表作系列--爱眉琐语 内容简介 他的文字——徐志摩的多血质的人格,浸透在他的书信和散文中。有人说他是[浓得化不开],褒耶,贬耶?总之,爱之者大呼过瘾,恨...
我的家 本书特色 巴金的长篇小说《家》,已成为描写中国封建家庭制度和生活的文学经典长久留存,《我的家》则是现实生活中的巴金关于自己家庭生活的生动叙述。童年的爱与...
《罗密欧与朱丽叶》内容简介:莎士比亚的杰作是公认的人类文化瑰宝,本书堪称莎士比亚最著名的爱情悲剧作品,是人类文学史乃至文明
猎熊记 本书特色 《猎熊记》:罗斯福名言词语都不能述说荒野的那种隐藏的精神,也无法展现荒野的神秘、忧郁和魅力。猎熊记 内容简介 简介《猎熊记》:罗斯福名言词语都...
废名选集 本书特色 废名被认为是周作人的弟子,在文学史上被视为京派代表作家。废名文学创作的实绩,主要体现在小说方面。同时,在新诗、散文和文学批评领域,也各有建树...
《狐说》内容简介:银狐狄南美隐匿人间三十年,与出身卑微的养母相依为命。她为亲情收敛法力,以平凡人类的身份存在,事实上却身负
心里有数的人生 本书特色 两位数学狂人的心灵分享人生从此得到*清澈的照亮史上*令人潸然泪下的师生故事一部温馨、真实的人生故事用*坦诚与温暖的文字打动每个人在含着...
《赫尔曼·黑塞与托马斯·曼书信集》内容简介:★两位诺奖得主的对话 ★黑塞与托马斯·曼书信集国内首译 ★收录多张珍贵历史图片,
民国名刊简金-清秋风露 内容简介 严格地讲,《万象》并不是一份单纯的文学刊物,尽管它的编辑人员、主要撰稿人都是著名作家,尽管它每期都以相当大的篇幅刊载小说等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