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前 言
**章 绪 论
**节 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第二节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语言
**节 语 言
第二节 语言与文化
第三章 语言学习
**节 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
第二节 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第三节 **语言学习和第二语言学习
第四章 语言教学
**节 语言能力的社会效应与语言教育
第二节 语言教学的性质和特点
第三节 第二语言教学的结构
第四节 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类型和课程类型
第五节 教学原则、教学路子、教学方法、教学技巧
第五章 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
**节 总体设计
第二节 教材编写
第三节 课堂教学
第四节 语言测试
第六章 语言要素教学(上)
**节 语音和语音教学
第二节 汉字和汉字教学
第七章 语言要素教学(下)
**节 语汇和语汇教学
第二节 语法和语法教学
第八章 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训练
**节 听力训练
第二节 说话训练
第三节 阅读训练
第四节 写话和写作训练
参考文献
采访本上的城市-(增订版) 本书特色 《采访本上的城市》,取这样的书名,是因为它代表了作者王军的一种生存状态——拿着采访本到城市里去。就这样,作者在现实中寻找着...
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导论 本书特色 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拥有四五千年连续不断的文明发展史的国家,文化积累之丰富,传统价值观念之持久稳定,都是世界文明史上少见的。在...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术研究领域的扛鼎之作 本书特色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梁启超的史学代表作,原为其任教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校时所编撰的讲义,充分阐述了...
◎2013年出版即登上文學類暢銷書◎《東亞日報》2013年度好書◎改編同名電影2017年上映,影帝薛耿求主演◎日文版獲得2018年第四屆翻譯大獎◆人類是關在名為...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荟萃--中华名言警句精粹 本书特色 本书共收中华名言警句1.2万余条,按人、事、物、社会、自然分类,小的分类达224项,内容全面,编排合理,检索...
图说骑士世界 本书特色 《魔戒》《冰与火之歌》《Fate/Stay Night》纷纷致敬的文化母题——骑士精神?一百六十余幅图片、八大主题,全面呈现历史现实中骑...
中华典故 内容简介 典故,就是古书中的经典故事。每一个典故大致由出处、故事、含义三部分组成。每一个典故的背后,都有一个激动人心引人思索的历史故事。典故这个名称,...
《共创对话:从头脑风暴到决策共识》内容简介:本书主要介绍了共创对话的理念体系和重要实践应用。共创对话基于企业的重要问题而产
经典常谈 本书特色 民国大师朱自清写的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入门指南它是一些古书的“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古书的来历,其中的大要,历来对于该书有什么问题,直...
格林童话 内容简介 《格林童话》自一八一五年问世以来,在近两百年的时间里,已被译成世界上一百四十余种文字,其中《青蛙王子》、《灰姑娘》、《白雪公主》、《不来梅城...
历史符号学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当下学界前沿领域“历史符号学”的探讨,论及了当代世界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基本问题,从跨学科和跨文化理论角度,重新思考中西学术比较研究...
2004语录 本书特色 本年度1000条惊人之语全记录*具品牌号召力的年度大盘点《新周刊》发起,40位知道分子联手编选、点评2004语录 内容简介 每一年都是一...
汉语的位序变换形容词点儿状补换位专题研究 本书特色 “形容词+点儿”的状补换位是汉语位序变换中的一种。本书采用历时与现时相结合,句法、语义与语用相结合的多维立体...
中国文化常识·2 本书特色 《中国文化常识2》全面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包括思想、艺术、文学、日常生活、传说故事、典章制度等各个方面。文风通俗易懂,知识...
茗茶品韵-中华茶文化大观 本书特色 李丹编著的《茗茶品韵--中华茶文化大观》是记述茶文化的专著,在介绍茶史、茶道、茶文、茶俗、茶具等专业知识的同时,还介绍了制茶...
蒙以养正泽后世:王阳明与王氏家风 本书特色 本书为“名人家风丛书”之一本,重点介绍了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的家族历史以及形成了的王氏家风,重点介绍心学大师王阳明在家...
启功-谈中国名画 本书特色 1、 首次集中收录启功谈中国画的文章,引导读者赏析中国名画。通过细致的讲解,使普通读者也能看出门道。2、 附大量精美插图,尤其是特意...
读库0603 内容简介 1999年,中国指挥家李博伦抱病完成了与美国小提琴家斯特恩的世纪之约,那场音乐会由大病初愈的英若诚主持。其后,三位大师相继辞世,这场“从...
读库0804 本书特色 《读库》是一本综合性人文社科读物,取“大型阅读仓库”之意,一般每两月推出一期。丛书侧重对当今社会影响很大的文化事件、人物做深入报道,回忆...
缠足史话 本书特色 冈本隆三编著的《缠足史话》的目的在于试图探明缠足这种奇异风俗产生的社会因素。这是**次尝试从男女关系的角度来考察中国缠足习俗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