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第三章西方自然主义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下)
一、自然主义与张资平的小说创作
张资平曾留学日本,其时自然主义文学正风行日本文坛。正是从这时起,张
资平开始对自然主义作家作品发生了浓厚兴趣:“我在《朝日新闻》上,发现了
一篇杰作,那便是岛崎藤村氏的《新生》。我逐日把这篇小说剪下来,反复细
读,因是,对于日本小说,更感兴趣了。此外,在福冈《日日新闻》上,看见
了田山花袋的《弓子》。这篇小说是自然主义的作品,描写性爱生活…”①不
仅如此,他还翻译了一些自然主义理论文章和作品,如平林初之辅的《文艺本质
新论》、金子洋文的《女人》、松田解子的《矿坑姑娘》、藏原伸二的《草丛中》
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然主义文艺观。他认为,自然主义文学的要素是:第
一,“科学的描写”,“只写人的心理还不够,还要写人的生理”,“不单要描写常
态的生理和心理,并要向病态的现象方面着眼”,还要“注意其遗传性”;第二,
要描写得“精细与准确”,“真”是自然主义的目标;第三,要向“暗面描写”,
“暗面即人生的黑暗污丑的方面”,“在这暗面中描写*盛的就是性欲”,“人类生
活是肉的生活”;第四,要描写“断片的”人类生活,既不注重故事情节的构
思,也不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所注重的只是生活中的日常琐事②。张资平对自
然主义的热衷不仅限于文学观念,而且在创作中付诸实践。
受孔德实证主义及克洛德·贝尔纳医学试验方法启发,自然主义文学代表人
物左拉提出把试验方法应用于文学创作,他认为试验小说家应该“像生理学家对
有生命的物体所做的那样,对性格、情感、人类以及社会的事实进行分析。”①
因此,自然主义文学多从生物学、生理学乃至试验遗传学、医学的角度观察、挖
掘人的“自然性”,强调人的生物本能。对此,张资平颇为认同。他认为“人类
是一种生物,其思想行为多受生理状态支配。所以观察人类先要由生理的方面描
写”②。他把科学精神引入小说,像科学工作者那样,把人当作研究和试验的对
象,以客观、冷静的科学主义态度,对其生理特征和心理过程作精细描绘,力图
逼近对象的真实。《冲积期化石》描述主人公内心膨胀的情欲,作者俨然一位试
验室中的生理学家:
我从她的肩背后,早握住了她的双手,她不知是没有气力站不住倒在我的胸
里呢,还是故意把头枕在我的胸膛上,我此刻昏迷,并不明白。我只觉得我把脸
凑近她脸旁边说话的时候,声音也颤了,身体也轻了,两颊也发起热来了;心房
的血,像得了加速度,由大动脉窦奔腾出来;吸进去的空气,再也达不到气管
支,给海风一吹,肺叶激动过度,胸前隐隐发痛。陈-k--t-J比刻的态度,完全和我
一样,只紧紧地握着我的手,我乘势在她桃红颊上,接了一个吻。
在描写两性关系时,作者着意强调的是人的生物性,是作为生物的人的性本
能。各种稀奇古怪的两性关系,诸如叔侄乱伦(《梅岭之春》)、兄妹乱伦(《上
帝的儿女们》)、师生通奸(《性的等分线》)、叔嫂通奸(《性的屈服者》)、姨母
同甥女争夺情人(《飞絮》)、母亲与女儿共一奸夫(《上帝的儿女们》)等均被
阐释为性欲的驱使。而性欲的产生,也可以从生理、生物或遗传等方面找到原
因:或是春夏之交季节性的诱发(刘囗霞《飞絮》),或是气候寒冷、衣裳单薄
使人兴奋(美瑛《*后的幸福》),或是看到动物交配引起冲动(明端《性的等
分线》)。这些沉溺于性诱惑的男男女女虽然强调“爱是由两方的相互同情和肉
感构成的”,但实际上*终促使其弃世俗伦理于不顾的却是生理的需求。不仅如
此,张资平还特别注意描写遗传性,如《冲积期化石》中的韦鹤鸣传承了父系
的刚毅和母系沉静的胆汁气质,《上帝的儿女们》中的阿呙“身上有他生身父母
遗传的毒血”,《青春》中的奕芳由于母系的遗传生下一个黄发女儿,《圣诞节前
夜》中的吴萍初因父亲的遗传得了咯血症等。他还有意通过叙述人物的身世来暗
示遗传对命运的决定性作用。《*后的幸福》中的美瑛之所以多次追求婚外的性
满足,也基于遗传:她“仔细的思考一回,又觉得自己的沉溺的原因是一种不良
的遗传性——性欲的发作过强烈的遗传性”①。在张资平看来,人物性格的形成,
似乎与社会环境、个人经历并无多大关系,而只是一种先天的遗传。因此,只需
从生理学、遗传学角度人手,即可寻绎出人生遭际的根据。
自然主义者之所以要求作家像自然科学家一样以科学试验的态度从事创作,
是因为他们极为关注艺术的真实性和作家创作时的客观态度——一种几乎可以通
过科学测定的精确态度。左拉指出:“真实是*泞要的,真实应该不是现实主义
的,更确切地说就是实证主义的”。②在门然主义的作品巾,“不再是抽象的人
物,不再是谎言式的发明,不再是绝对的事物,而只有真正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和
日常生活中的相对事物。”③对于真实性的极端追求,必然导致文学描写的精细
与琐碎。他们事无巨细地描摹“真实中的人物和自然”,还原生活的原汁原味,
对人的生理、自然属性及一些粗俗不堪的场面、细节着力渲染,务求“真实自
然”、“客观展示。”这一特征在张资平的小说中也有充分体现。他着意对人生事
象作认真细致的观察,去除一切伪装和粉饰,以冷静客观的“实写”手法,将
生活的真实无所顾忌地裸露出来。为了追求描写的“精细与准确”,他不仅对那
些冗长琐碎的细节精雕细刻,(如《飞絮》、《*后的幸福》、《冲积期化石》对家
乡景物和风土人情的描写),而且不厌其烦地对女性肉体作二[笔描绘:
馨儿只穿一件淡红色的贴肉衬衣懒懒地躺在一张梭化椅上。她像才喂了乳,
淡红色的乳嘴和凝脂般的乳房尚微微的露出来。…
…馨儿的微泛桃花的白脸,露出襟外的乳房,腰部,腮部,没有一处不显
出她的-k-4'生美的。④
【作者简介】
张冠华,男(1949 ),武汉大学毕业,郑州大学
文学院教授,从事文学理论研究。1984年以来,出版著
作《创造方法形态研究》、《自然主义的美学思考》等19
部(包括合著),发表论文81篇。
张鸿声,男(1963 ),文学博士,郑州大学文学
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
中青年骨干教师。迄今出版个人学术专著3部,合著3部,
合作出版教材3部,主编《河南老城市》、《新人文》等
丛书2种;发表论文80余
),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从
事中国当代文学、台港文学研究。著有《当代台湾女性
小说史论》等5部,合著《台湾新文学思潮吏纲》等10
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
上古时期,海神重晶和火神墨羽争相统御人间,天火降世、生灵涂炭。千年之后,人类统治了辽阔山海,八荒神州进入群雄争霸的战国时
摇落的风情-第一奇书《金瓶梅》绎解 本书特色 一说到《金瓶梅》,多数人都会联想到“爱欲”、“淫秽”等词汇。但实际上,这只不过是它的表面现象。《金瓶梅》只是想通过...
比较文学高等原理 修订版 本书特色 《比较文学高等原理(修订版)》是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教材系列之一。比较文学高等原理 修订版 内容简介 ...
影像文化志通论 内容简介 该书围绕着影像文化志的实践,既有历史的追溯,吸收了文化人类学的学理和方法论知识,又有从文化志的高度出发对具体实践过程的分析,更难得的是...
中国文学思想史合璧 内容简介 《中国文学思想史合璧》是十年以前,我和几个朋友,曾经计划遇编纂中国社会发达史的工作,并曾利用一个出版机关,用重酬征求遗类的着作。但...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初版于1983年,是伊格尔顿向英国普通读者系统介绍和评论西方世纪文学理论的一本专著。作者将起自俄国形
苏诗研究史稿-(修订版) 目录 序**章 引论**节 有关选题的几个问题第二节 本课题的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第三节 苏诗研究史分期第四节 方法论第二章 宋人对苏诗...
顾随讲《文选》 本书特色 本书讲说魏晋文,依据叶嘉莹女士与刘在昭女士听课笔记整理而成,并以此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包括《答苏武书》、《为幽州牧与彭宠书》、《报孙会...
中国针灸学术史大纲 内容简介 本书是首部研究中国针灸学术发展史的专著,全书由“引论”、“经络部”、“腧穴部”、“刺灸法部”、“治疗部”五部分组成,全面阐述了中国...
还原指砚斋(二十世纪红学最大公案的全面清点)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深入细致的考证,揭示了有关脂观斋的两份“证言”——《枣窗闲笔》与刘铨福题跋,都不具备台法性和有效...
毛泽东诗词修改始末与修改艺术 内容简介 毛泽东诗词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毛泽东诗词修改艺术是毛泽东诗词研究的重要课题。本书是目前**本比...
弗兰肯斯坦 本书特色 “书虫”是牛津大学出版社奉献给世界英语学习者的一大精品。书虫在英语中大约是颇可爱的形象,试想想如痴如醉沉迷于书卷,孜孜不倦咀嚼着字母的那一...
《天行者》内容简介:本书以中国20世纪90年代贫乏的乡村教育为背景,讲述了一群在贫苦生活中无私为乡村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民办教师
元代地方精英与基层社会:以江南地区为中心 本书特色 《元代地方精英与基层社会:以江南地区为中心》:基层社会与国家权力研究丛书。元代地方精英与基层社会:以江南地区...
中国现代文学的多维阐释 本书特色 《中国现代文学的多维阐释》是刘勇教授多年研究现当代文学的成果展示,全书共有二十七章,其中有对鲁迅、胡适、郭沫若、巴金、老舍、曹...
【內容】己で刻んだ印を背負い、愛を求め続ける男たちの物語―――刺青を持つ三人の男たち(牡丹の潟木、ラナンキュラスの武藤、狂
趣说红楼人物 本书特色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它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创作的巅峰,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整个人类...
鲁迅与陈西滢 内容简介 本书以议叙相融的方式,追述并评议了20世纪20年代鲁迅与陈西滢之间的一场文学论战(围绕刘和珍事件展开,范围越来越大,主要是现代文坛上的)...
《四海为仙1:鄱阳斗凶妖》内容简介:《仙剑奇侠传》官方作者管平潮长篇仙侠奇幻力作。“四海为仙”系列围绕少年张小言和居盈、灵漪
我的目光凝视着故都南京的一九三七年,已经有许多年头。故都南京像一艘装饰华丽的破船,早就淹没在历史的故纸堆里,事过境迁、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