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说礼:礼体现孝悌之义
戊子年四月天气 今日心情
朋友死,无所归,日:“于我殡。”
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论语·乡党篇》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学而》
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几个人能有机会与国君接触,所以许多人都不知
道与国君相处的礼节,更不用说怎么处置国君赏赐的食物了。如果有国君
赐予食物或邀请一同吃饭,应该怎么做呢?
如果国君赐给熟食,我就摆正座席先尝一尝,以示敬重。如果国君赐
给的是生肉,我会将它煮熟了先给祖宗上供,以慰其在天之灵。如果国君
赐给活物,比如鸡鸭鹅之类的,我就把它们饲养起来。
如果有幸同国君一道吃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重要的是在国君
举行饭前祭礼的时候,我一定会先尝一尝,看看咸淡是否合适,这也叫“侍
食”。这是表达对国君尊重,以示敬意。同时这些举动带有强烈的仪式感,
表现对礼的尊崇。
这段时间我的身体一直不是很好,国君很关心我的健康,前天特意御
驾亲自来探望。我当时躺在床上不便起身,头朝东躺着,右侧卧,自己面
北,好让国君面南。身上盖着朝服,拖上束朝服的大带子。自己卧病不能
穿朝服,为了尊君之礼,想出这个办法不违礼制,以示如穿朝服的意思。
今天身体感觉好些了,可以行动了,所以上午国君召见我的时候,不等
车马驾好我就先步行前往了,与国君相处是大事,进人太庙也是大事,君子
学无止境嘛,只希望我多向人请教,在太庙中不至于失礼。
生死也是人生的大事。有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死了,没有亲属敛埋,我
便说:“丧事交由我来办吧。”朋友相交一辈子,去给他操办丧事,也算*后
一次为他尽一点儿力,都是情谊的分内之事。见死不救不道德,见死不埋
同样也是不道德的。
而对于那些活着的朋友,当他们馈赠物品给我时,即使是车马等贵重
之物,只要不是祭肉,我接受时也是不行拜礼的。为什么我把祭肉看得比车
马还重要呢?因为祭肉关系到“孝”的问题。用肉祭祀祖先之后,这块肉就
不仅仅是一块可以食用的东西了,而是对祖先尽孝的一个载体,所以要敬
拜。车马是财富,我是不拜财富的。财富可以选择,但祖先却不能选择。
也许有人觉得我在许多时候都太苛刻了,但只要在礼的范围,我就不
觉得是苛刻。当然,睡觉时我决不像死尸一样挺着,平日家居也不像做客
或接待客人时那样庄重严肃,而是与家人和谐相处。
有子曾说,礼至高无上,但是在实际运用当中,应当以和为贵。周代先
王为政之道,制礼用和,以和为美。这些话是指什么呢?礼不是空泛的东
西,它的作用是为人服务,促进和谐。如果只早单一追求形式,就成了面子
工程,毫无意义。无论大事小事,都用礼制从事,而不讲和谐的原则,可能
劳民伤财,成了不安定因素。反过来说,为了促进和谐,言行不加控制,不
用礼的规范去制约,就会使无政府主义蔓延,社会也会乱。我完全赞同。
所以依照周礼的原则,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环境,应该有相
应的规定,不应该粗枝大叶,笼统处置。这才为君子之道提供了可行的方案。
下午病情好转了,子路带着我去山谷间散步。天空蓝得那么安静,像一
块剔透的美玉,阳光清脆地洒在叶片上,水面上闪烁着粼粼波光。纯净的空
气里纤尘全无,山谷里的动物随处可见。中途看见一群野鸡在飞,我不禁神
色一动。它们飞了一阵便落在树上。我感叹道:“这些山梁上的母野鸡,也
懂得时宜呀!”为何这样感叹呢?因为山谷里的野鸡懂得审视周围的环境,
抓住飞翔和落下的时机,这就是“懂时宜”,而我自己似乎还做不到呢。
相关评论
博厄斯①:孔先生那个时代不可能有无神论的,他说“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又
说“如果遇见迅雷大风,应该怎么做呢?我是一定要用庄重的神色表达对上
天的敬畏”。说明他骨子里其实是个有神论者,至少是个不彻底的无神论者。
怀疑论者:儒家的这个“天”虽然与“鬼神”相似,在孔夫子的文字中甚至可以
互换,但是这个“天”并不是人格化的,可以说它是儒家在脱离原始信仰中保
留下来的“文化残留”,也可以说是儒家在不由自主地回望与精英文化相对的
民间文化时,所表露出来的“症候”。也正因为“天”不是人格化的,所以儒家
没有发展成为一种宗教——宗教是唯一神论的一个人格神作为世界的**
推动力。儒家没有这个**推动力,也就不可能发展成宗教。
●《老子博客》
以景王变法、辞官归隐、孔子问礼、老子出关等几个有据可考的事件
为线索,以博客自述形式表达了老子在周朝末年对各种历史事件的看法和
形成过程
●《孔子博客》
按照《论语》的篇目顺序推出博客,融入孔子及其弟子的日常生活对
话和生平事迹,还原孔子以及他的弟子平和、朴实的描述风格,展现了儒
家学说创立之始的核心思想、个人修养的各种方式方法和教育理念…
●《庄子博客》
以论自由、谈大道、看生死、讲修炼、笑孔儒等五个版块,让庄子在
博客中讲述自己的故事,以看似虚幻的寓言故事切进生命与生命的本质,
吸引人们去思索命运与生活的真谛…
●《孟子博客》
把孟子的个人经历分成邹国的岁月、初入齐国、漂泊在诸国之间、我
在魏国的日子、二入齐国、走在人生的末尾六大版块,重点描写了孟子嘻
笑怒骂的有趣故事,从博客中不难窥见孟子的个性和独特思想…
卢梭.康德.歌德 本书特色 伟大的心灵总是相通的,正因乎此,一位大哲学家和一位大诗人之间的距离,就比他与一位蹩脚的哲学家之间的距离为小。卡西尔的《卢梭康德歌德》...
传世·经典国学集了凡四训 本书特色 锁线精装,国风大美始于此。文白对照,零门槛深入国学。精准翻译,体会袁了凡内心所思所感。全本收入,阅读时再无缺漏之憾。收录名画...
冲突 本书特色 横跨人文、科学、艺术的年度盛宴,全球8位*前沿专家汇聚剑桥,大卫·海格/哈佛大学进化遗传学家和理论家,西蒙·巴伦-科恩/剑桥大学自闭症研究中心主...
改变世界的人文大师们 内容简介 这是一次人类从没有经历过的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
天.人.际:对王船山的形而上学阐明 内容简介 “际”是王船山哲学的一个核心范畴。在船山那里,际首先包含了分际、相际与交际三重意蕴。际进一步展开为天人之际。从天上...
辜鸿铭讲论语 本书特色 **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国混战,找不到出路,辜鸿铭此时提出欧洲各国应向中国传统文化吸取精华,于是写了《中国人的精神》,并开始把《论语》...
本书原名Japan:AnAttemptatInterpretation,是小泉八云研究日本文化的集大成之作,他亦自称为研究日本的最后一份答卷。作者以令人
李泽厚对话集·中国哲学登场 本书特色该中国哲学登场世界了!该什么样的中国哲学登场? 李泽厚提出“情本体”思想,作为走进世界的中国哲学形态,能否引领西方哲学“走出...
康德三大批判精粹 内容简介 康德“三大批判”原著深奥难懂。本书编选者力求通过认真比较、借鉴和独立取舍的选文,以不太大的篇幅反映出康德里程碑式的“批判哲学”的精神...
易经说什么 本书特色 1、本书37万多字,用通俗的语言逐字解读只有3万字的《周易》周易。2、作者是四川大学的教师,本书是他将3年多的课堂讲记整理而写成的。3、解...
《解读敦煌·法华经故事》根据贺世哲著《敦煌石窟全集·法华经画卷》,由《解读敦煌》编辑部改编而成。此次出版的“解读敦煌”系
重读《周易》智慧 本书特色 树再高也不会告别根本,水再长也不会告别源头;告别根本,不可能有参天之大树,告别源头,不可能有滚滚之江河。《重读周易智慧》从对中华元典...
骈拇.外物-禅说庄子 本书特色 骈拇:斩断精神上的第六指外物:道家修行的大圆满程序冯学成先生解读《庄子》的著作与别人不同。《禅说庄子》把庄子与禅宗一起讲,庄子思...
五十知天命 本书特色 爱因斯坦五十岁时有什么样的惊喜?居里夫人的奖金哪里去了?五十岁的康德已取得了哪些成就?……著名的《时代》周刊《谈天说地》专栏主笔格哈德·普...
黑格尔历史哲学 本书特色本书以“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为主题,选编了《历史哲学》、《历史中的理性》、《哲学史讲演录》和《精神现象学》中的相关...
希腊哲学史(第三卷 上下) 内容简介 《希腊哲学史》原定为四卷本,**卷论述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主要是古代希腊的自然哲学思想,第二卷论述智者、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
生活禅 本书特色 其间,似乎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或异于见、或奇之闻,或感之怪、或觉之趣……是所谓民俗、民情,风土、风光之者!纵观人类,是非彼此,取舍得失,反成...
公孙龙子应解 本书特色 新诸子集成收入先秦到唐五代的子书,着重选收与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关系较密切的。个别是不属于子部的书如班固的白虎通义,因与哲学、思想史的研究...
为神性加注-唐宋叶法善崇拜的造成史 本书特色 为神性加注:唐宋叶法善崇拜的造成史》是对于唐代道士从宗教社会学角度加以详细分析的开拓性著作。作者将文献跟田野结合起...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特惠品)本书特色 书和人一样,是要讲缘分的。一本好书,一本深入浅出、精简而全面的佛教通论……作者是一位出色的老师,秉承藏传佛教里*优良的传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