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與《國家地理》雜誌報導,科學證明他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
以禪修克服恐慌症的科學解答。
藏傳佛教史上最年輕閉關上師的禪修經驗與方法。
本書是當代禪修大師詠給•明就仁波切與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大腦造像與行為科學實驗室合作,透過大量的科學實驗研究數據證明,心的禪定功夫「為什麼」與「如何」對大腦神經元活動產生變化。
九歲就接觸到生物學、心理學、化學和物理學的詠給•明就仁波切,同時接受了現代科學和佛法的養成,不僅精通藏傳佛教傳統的實修訓練與哲學訓練,對於以客觀實驗結果進行比較分析的現代科學方法也毫不陌生;明就仁波切以科學觀點學習到自己大腦裡發生了什麼轉變,讓他從一個驚惶失措的孩子,轉而成為在全球到處旅行,且能夠從容不迫,毫不恐懼地坐在幾百個人面前闡述佛法精要的人,更讓他成為一位隨喜自在,幽默而笑口常開的禪修大師。
詠給•明就仁波切以自身為試驗,結合佛法心要與科學原理,以最尖端的實驗研究成果證明,恐懼、不安、迷惑等大腦神經元之間的訊息交流,可以透過心的禪定修持加以轉化;禪定的心,不僅是走出苦痛、絕望迷宮的指引,更是面對生活難題、享受快樂人生的鎖鑰!
在本書中,幽默的明就仁波切以說故事的方式,將深奧抽象的佛教名相與科學術語,用簡單卻清晰、淺顯但豐富的文字和比喻完整表達,更將禪修的初始與進程狀態,用自己切身的經驗描述分享。即使非佛教徒,即使是從未接觸過佛法相關書籍的讀者,也能深切領會這位「世界上最快樂的人」所要傳達介紹給社會大眾,追求快樂的根本之道。
本書目錄導讀:艾瑞克‧史旺森
第一部:根-理論基礎
1.旅程的起點
2.內在的交響樂
3.超越心,超越腦
4.超越實相的實相
5.感知相對性
6.天賦明性
7.悲心︰善者生存
8.我們為何不快樂?
第二部︰道-修持的方法
9.找到平衡點
10.第一步︰單純地安住
11.第二步︰安住在對境上
12.面對念頭與情緒
13.慈悲
14.修持的方法、時間與地點
第三部︰果-成果
15.問題與可能性
16.內部作業
17.快樂的生物學
18.向前邁進
名辭解釋
致謝辭
詠給.明就仁波切(Yongey Mingyur Rinpoche)
1976年生於尼泊爾努布理的詠給明就仁波切,父親是廿世紀禪修大師祖古烏金仁波切。十六世大寶法王認證他為第六世詠給明就多傑的轉世,賜名為「噶瑪鳩美殿津秋及多傑」,頂果欽哲仁波切則認證他為噶舉派龍千耶謝多傑仁波切的轉世,也就是兩位上師的同一轉世。
詠給明就仁波切是藏傳佛教新生起的一顆晨星,也是公認的禪修大師;不僅精通藏傳佛教傳統的實修訓練與哲學訓練,對現代文化議題與細節也極為熟悉。至今已在全球巡迴講學近十年,並廣泛與各階層人士實際接觸並交談,包括國際知名的科學家、搖滾歌手、電影明星,以及所有想要超越與生俱來的痛苦,而獲得恆常喜樂的人。
聰敏、機靈的仁波切常以真誠又幽默的方式,描述自己所親身經歷的困境,深受全球無數佛教與非佛教學生喜愛。
艾瑞克‧史旺森(Eric Swanson)
畢業於耶...
(展开全部)
来到西方世界之后,我听到许多心理学家将“心”或“自我”的经验比喻为看电影。他们解释道,看电影的时候,一连串的单个画面透过投影机而显现,但我们感受到的似乎是相续不断的声音与动作。然而,假如我们有机会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地看,我们的体验就会截然不同。这就是父亲如何开始教我观看自心。只要单纯地观看每一个通过自心的念头、情绪和感官知觉,那个有限的自我幻相就会消融,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比较平静、宽广、安详的觉知。而我从其他科学家身上学到的则是,由于经验会改变脑部的神经元结构,因此以这种方式观看自心时,就能改变那些让我们不断感到“自我”的神经元对话。
——引自第38页
只要一天没有认出自己的真实本性,就会一直受苦:认出自己的真实本性之后,就能够从痛苦中解脱。无论认清真实本性与否,真实本性的特质一直都是不变的。但开始认出自身具有的真实本性之后,我们就开始转变了,生命的品质也会眼着改变,你以往梦想不到的事都会跟着发生。
——引自第50页
普洱茶源 内容简介 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普洱茶以其悠久的历史,特殊的工艺、优良的品质、陈香的滋味、精邃的文化,为世人所公认。远古木兰化石,千年古茶树,香飘四...
三萬人親身實證!日本身體矯正專家告訴你舒展腳掌,是最好的復健釋放痛症.骨架回正.消除腰痠背痛◎為什麼要「練腳掌」?腳掌是穩定全身的力量穿高跟鞋、運動傷害、老化等...
艾妮塔.穆札尼 (Anita Moorjani),在新加坡出生、香港長大並接受英式教育的印度裔,會講一口流利的廣東話。跨文化的特殊成長背景,使她精通英語、粵話和...
《从前的先生:盟史零札(1939—1950)》内容简介:《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1941—1949》有言:“今天中国正站在十字路头,我们看得
留住老传统:美食的百味故事 本书特色 味道是一种奇妙的东西,你是否也曾因为面包的香气而寻路走到某家小店?你是否也曾因为在异乡人家吃到一道菜,突然想起小时候妈妈做...
木犁书系/我思文丛:文化史的视野 本书特色 文化史的视野是应该极为广阔的。它不仅要烛照文化发展的方方面面。还须透视文化与社会、文化与政治经济的互动关系。换言之,...
女子之不朽-明清时期的女教观念 本书特色 人生的意义何在?虽然明清妇女不能在庙堂之上建功立业,但她们同样也关注着人生的不朽。《女子之不朽:明清时期的女教...
品读经典系列:四库全书 (精选) 本书特色 纪昀著孔庆东主编的《四库全书(精选)/品读经典》是清乾隆时期编纂的中国历史上规模非常大的一部丛书,分经、史、子、集四...
模糊语义学(当代语言学理论丛书) 本书特色 《当代语言学理论丛书:模糊语义学》介绍和评述了模糊语义学的各种学派,讨论了模糊语义和适用性理论的问题,勾画了此学科发...
中华典故(4本套装) 本书特色 ★ 16开硬精装,团结出版社2017年7月出版★ 内容丰富,分为言志、情感、形貌、经济、世态、闲趣、言语、为政、国家、司法、品行...
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全2册)论文卷 调查资料卷 本书特色 白马人民俗文化问卷调查工作用了半年多时间,**阶段任务才告基本完成。待资料汇集整理的初稿完...
会诊-攻克语用的难关 内容简介 毛泽东早就说过,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在学习的过程中,你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疑难杂症。“苏联”要不要加个“前”字?“跷大拇...
学术薪火:三十年代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科毕业论文选 本书特色 本书所选的是30年代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科毕业生论文,共11篇,皆选自1935~1937年间。学术薪火...
民国卷-中国文化发展史 本书特色 ★16开精装,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国文化发展史》 所论述的文化,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
北大教授与《新青年》 本书特色 1918年1月,在陈独秀、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四大台柱”的推动下,《新青年》杂志从四卷一号起转型“复活”为六名北大同事轮值编...
文学江湖-回忆录四部曲之四 本书特色 多少人都写自传,因为人*关心他自己;可是大部分读者并不爱看别人的自传,因为读者*关心的也是他自己。王鼎钧先生的回忆录不是写...
菊与刀(插图典藏本) 内容简介 “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用《菊与刀》来揭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双...
艺舟双楫-丹青与墨韵 本书特色 本书介绍中国书法(篆刻)与绘画(美术)艺术的源流与主要成就、重要作家作品。引导欣赏中国古代书画的兴趣与门径。毛笔是中国造型艺术独...
《日本妖怪博物馆Ⅱ·一千年间妖魔》内容简介:本书是日本知名妖怪研究家、收藏家汤本豪一的代表作品。书中汇集了日本第一家暨最大
中国数文化 本书特色 《中国数文化》通过中国人对数量和数字的观念、表述和运用所显示出来的价值判断、思维特征、情感倾向和审美趣味,并联系古今承续变化和中外文化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