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能解语:美丽寓意的天机神会》:民俗是玩出来的,民俗是世界的色彩,是装饰世界的红花和绿叶。古人暇伴诗书通世晓,闲看花鸟会天机,古人逍遥山水,天人合一,植物寄情,动物寓意;古人节庆狂欢,讲吉祥的话儿:古人拜神祈祷,烧纸马贴年画,皆为无益之事:古人『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花能解语:美丽寓意的天机神会》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要的花品寓意进行解读,如牡丹花,不仅对其植物学的生长特点进行介绍,还对其在民间传说和经典文学中的相关情节进行描述,对其在民间绘画中的表现进行描绘,对其从美学、民俗学、心理学、艺术学、社会学等诸多视角进行立体透视。
插图:古代赏花文化谈到中国花文化,不能不谈及中国古代的赏花理论。中国古代的赏花理论认为,花有韵味,有情感,有风骨,有精神。可赏之花或淡雅、清秀,或富丽、凝重,或端庄、典雅,或潇洒、飘逸,或含蓄、温婉,或豪放、雄奇,不同的花各有其独具的风韵。如荷花清丽秀雅,牡丹雍容华贵、富丽典雅。文竹体态轻盈,给人以文雅潇洒的感觉。含笑花花苞含而不放,予人以含蓄蕴藉的印象。梅花疏枝横斜者清雅,老干遒曲刚劲者古雅。菊花性耐霜寒,清芬宜人,可谓坚贞高雅。水仙,青葱挺秀,幽芳四溢,极为娟丽素雅。在赏花文化者的眼中,每一种花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活色生香、灵秀妩媚,有的娇姿丽色、风度翩翩。就是同一种花,不同时间也有不同的风韵,随环境、季节、天气的变化而变化。而花所处的环境不同,也有不同的风姿,根据烟云、雾霭、朝暮、阴晴、风雨、霜雪、虹霓等自然条件和环境的不同,可以呈现出不同的风采,给人新鲜奇妙的美感。中国古代赏花文化往往体现在古代诗词中,如宋代郑刚中《题异香花俗呼指甲花》中写道:“小比木犀无蕴藉,轻黄碎蕊乱交加。邦人不解听谁说,一地再为指甲花。”可以说,每一首咏花的古诗都是一个赏花的审美角度。在中国古代的赏花理论著作中,《梅品》代表了中国赏花理论的精髓。《梅品》将人们观赏的梅著大致分为村梅、园梅、盆梅、瓶梅四类。村梅是山村野外零星独生的梅树,它崖头俯探,水畔横倚,自然生发未经修剪,具有一种纯天然的美。古人踏雪寻梅,多数寻觅的是这种梅树。陆游《卜算子》词中有“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所写的正是这种意境。园梅是花园中之梅。人们辟地建园,逶迤数里,繁花千树,花开时如霞似雾,远近飘香,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香雪海”。《梅品》中所论的梅应为园梅。作者在序言中说:他先得荒圃一处,内有古梅数十株,后又辟地10亩,陆续移栽了江梅、缃梅、红梅共三百余株,并构堂、建轩、筑径、开涧,在堂轩之上缀以楹联、匾额,使小艇游巡于溪涧……这当然是一所经过精心策划而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梅园了。清朝康熙帝有“缤纷开万树,相对惬良辰”诗句咏邓尉之梅,近代文人林纾有一篇散文《记超山梅花》,写得情景交融,都是描述园梅的。植于盆景之中的梅花盆景,就是盆梅。这种盆梅,全按人的意愿,修剪捆扎成型,虽百年老桩亦可缩龙成寸,陈列于几案之上,供人朝夕赏玩。但往往有人为造作、尽失天真的弊病。清人龚自珍的《病梅馆记》,描写因匠人之过分造作而成病梅的情况,虽属托物喻人、借梅讽世,然而其见解用之于艺梅,也正合复归自然之道。围绕瓶梅,中国古人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花卉审美经验,如梅花插瓶宜古、宜拙、宜疏、宜斜,当选单一品种,如能与瓶及放置之环境调和尤妙。瓶梅为插花艺术的一类,瓶梅插花有其特定的审美要求。梅品有两个寓意,一是品梅,二是表示梅的品位。品字,是品味、品赏的意思。既是品赏,必有高下优劣的评判,也有品者的主观审美趣味和素养。《梅品》首先指出最适合参与赏梅活动的人有:林间吹笛者、膝上横琴者、石枰下棋者、扫雪煎茶者、美人淡妆簪戴者等,可以看出,上述这一人群,多属知识阶层,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在品者中,作者嘉许的人和事是:王公旦夕留盼,诗人搁笔评量,妙伎淡妆雅歌等,王公显贵是社会上层,诗人是名士文人,歌伎是有一定技艺的艺人。而憎嫉的人有:丑妇、俗子、庸僧、猥妓、奸鄙的主人、暴发户等,这是一群粗俗的下等人,或为附庸风雅的有钱人,他们往往在赏花时张挂上红色的帷幕,在花径里喝道行车,使乐人吹拉弹唱,这类人自然不能真正去欣赏梅花的高雅风韵。作者还描绘了花树之巅缀以铃索,微风徐来之际,铃声叮叮作响,有如闻天乐之妙趣。反之,生长在简陋巷陌和污浊水沟边的梅,树下有动物粪便,枝上晾晒衣物,这一类梅树便失去了品赏的意义了。《梅品》对审美环境尤为注重,从天到地一一列举。《梅品》认为,淡淡的阴、微微的雪、轻轻的烟、薄薄的寒、细细的雨和清晨的旭日、傍晚的落霞还有明朗的夜月,这些才是赏梅的最佳环境因素。反之,如狂风暴雨、烈日苦寒就绝非赏梅的适宜环境了。对梅林周边的环境事物也十分讲究,如清溪畔、小桥边、竹旁松下、明窗疏篱,这些都给赏梅配上了优美的环境烘托。作者厌恶赏花时在树头张挂起有色的屏幕,随便在树枝上晾晒衣物,树下堆有污秽之物等,认为这只能有损人们的审美情绪。《梅品》中要求梅树的品种丰富多样,花色红白相间,深浅有变化,栽植得疏密有致,成行者有序列之美,散植者有自然之趣。树龄上讲求有绿苔纷披的古树,也要有烟尘不染的新株,这样能使人在领略到苍老古拙的韵味的同时,又能感受到一种健壮清新、蓬勃向上的精神。
沈泓,曾是军人,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作协会员。在海内外200多家报刊发表作品1000多万字,5篇报告文学在全国性评奖中获一二等奖,出版过长篇小说《深圳闲人》、长篇报告文学《沈泓婚恋书系》5部、《寻找逝去的年画丛书》9部、《中国民俗文化丛书》6部、《收藏创富丛书》7部、《中国民间收藏智库丛书》4部、《宝石鉴赏与收藏丛书》5部、《新收藏品投资指导丛书》10部等系列丛书和个人专著50多部,著作入选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博览会等国际书展。
文史工具书应用基础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工具书的查检法、查字词的途径、查典故出处和语句出处、查诗文和专题资料的途径、查书籍和刊物的途径、查年代和事件的途径、...
意大利人 目录 序言**章 民族起源与民族性格 **节 姗姗来迟的时代宠儿--意大利民族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亚平宁半岛上成长起来的天之骄子--意大利人溯...
走近大家:我访过的文化名人 本书特色 李树平先生在三十多年的图书编辑生涯里,曾深度访问了一批国内的名人大家。本书中作者选择撰写了几十位人物,他们或是小说家、散文...
家 本书特色 《家》是《激流三部曲》的**部,通过一个封建大家庭的没落与分化描写了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的激荡。这部作品奠定了巴金在中国文坛中...
经典随行中国文化丛书:中国文化史(套装上中下册) 本书特色 《中国文化史(套装共3册)》是中国文化丛书之一。《中国文化史(套装共3册)》依据历史演进的顺序,讲述...
《春琴抄》内容简介:《春琴抄》是日本唯美大师谷崎润一郎最著名的中篇小说。大阪药材商之女春琴幼年双目失明,她美貌聪颖,天赋过
中国古代名相-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人物系列 本书特色 为了让读者能够对中国的历代名相都有所了解,《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人物系列:中国古代名相》精选了中国历史上从夏商...
国史十六讲 本书特色 《国史十六讲》精选著名史家张荫麟、吕思勉的著作中的经典内容,分十六讲叙述了从上古时代直到近代的中国历史。文笔洗练,生动活泼,在述事的同时重...
国学与中国人文-余英时文集-第十二卷 本书特色 《余英时文集》第十二卷《国学与中国人文》,收录了余英时近年来有关中国人文研究的发展的文章,包括对近年来中...
实用殡葬礼仪及哀祭文书 内容简介 本书不仅讲述了传统殡葬礼仪的一些知识供读者了解,而且详细介绍了现代殡葬礼仪的程序和相关知识,同时介绍了各种殡葬文书的书写...
天下大同 内容简介 这本由宋玉波撰写的《天下大同》是张岂之先生主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理念读本”系列丛书*后一本。天下大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
大家文丛-探索人的生命世界 内容简介 跨文化研究学者,中国比较文学大师乐黛云人生感悟精粹,沟通中外,融汇东西,回味坎坷而充满诗意的生命旅程,诠释浪漫人生的文化内...
生育与村落文化·一爷之孙 内容简介 本卷收入的两本书是作者在家庭社会学领域的一点探索心得。 《生育与村落文化》写于20世纪90年代初。该书以我国南方与北方各一个...
荒文野字 本书特色 李有成学贯东西,对萨义德、鲁西迪、周梦蝶、余光中、齐邦媛、张大春、苏童、张贵兴等文化名家有别出心裁的评论。《荒文野字》中的书评与文学评论,反...
如果生命可以重新選擇,你想怎麼度過?潮生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或許,她最大的希望,是可以回到當年的宜秋宮,那時候他只是無權無勢的四皇子,而她是他身邊一個安靜的小宮...
国学大纲 本书特色 《国学大纲》是学者汪震和王正己合著的一部国学论著。《国学大纲》原为民国中学生经典国学教材,其中所含国学常识,条理清晰,不甚艰深,又不失偏颇。...
作品目录第四一折 思见身中,照蜮冥途第四二折 神令役鬼,投名血书第四三折 此间少年,三才一晤第四四折 迷踪梵宇,天降佛图第四
生肖文化 本书特色 1.1995年,“雅俗文化书系”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赵朴初题字,季羡林作序;2011年,新版“雅俗文化书系”重装推出,延续经典。2.作者以...
中国玉文化玉学论丛-续编 内容简介 本文集系《中国玉文化玉学论丛》的续集,收录中国文物学会玉器研究委员会第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20篇。文集以“玉礼”、“玉殓”、“...
网络游戏生态系统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通过应用产业经济学理论、企业生态理论、传播理论、企业管理理论、心理学理论、媒介生态学理论等,系统分析影响网络游戏生态系统的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