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能解语:美丽寓意的天机神会》:民俗是玩出来的,民俗是世界的色彩,是装饰世界的红花和绿叶。古人暇伴诗书通世晓,闲看花鸟会天机,古人逍遥山水,天人合一,植物寄情,动物寓意;古人节庆狂欢,讲吉祥的话儿:古人拜神祈祷,烧纸马贴年画,皆为无益之事:古人『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花能解语:美丽寓意的天机神会》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要的花品寓意进行解读,如牡丹花,不仅对其植物学的生长特点进行介绍,还对其在民间传说和经典文学中的相关情节进行描述,对其在民间绘画中的表现进行描绘,对其从美学、民俗学、心理学、艺术学、社会学等诸多视角进行立体透视。
插图:古代赏花文化谈到中国花文化,不能不谈及中国古代的赏花理论。中国古代的赏花理论认为,花有韵味,有情感,有风骨,有精神。可赏之花或淡雅、清秀,或富丽、凝重,或端庄、典雅,或潇洒、飘逸,或含蓄、温婉,或豪放、雄奇,不同的花各有其独具的风韵。如荷花清丽秀雅,牡丹雍容华贵、富丽典雅。文竹体态轻盈,给人以文雅潇洒的感觉。含笑花花苞含而不放,予人以含蓄蕴藉的印象。梅花疏枝横斜者清雅,老干遒曲刚劲者古雅。菊花性耐霜寒,清芬宜人,可谓坚贞高雅。水仙,青葱挺秀,幽芳四溢,极为娟丽素雅。在赏花文化者的眼中,每一种花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活色生香、灵秀妩媚,有的娇姿丽色、风度翩翩。就是同一种花,不同时间也有不同的风韵,随环境、季节、天气的变化而变化。而花所处的环境不同,也有不同的风姿,根据烟云、雾霭、朝暮、阴晴、风雨、霜雪、虹霓等自然条件和环境的不同,可以呈现出不同的风采,给人新鲜奇妙的美感。中国古代赏花文化往往体现在古代诗词中,如宋代郑刚中《题异香花俗呼指甲花》中写道:“小比木犀无蕴藉,轻黄碎蕊乱交加。邦人不解听谁说,一地再为指甲花。”可以说,每一首咏花的古诗都是一个赏花的审美角度。在中国古代的赏花理论著作中,《梅品》代表了中国赏花理论的精髓。《梅品》将人们观赏的梅著大致分为村梅、园梅、盆梅、瓶梅四类。村梅是山村野外零星独生的梅树,它崖头俯探,水畔横倚,自然生发未经修剪,具有一种纯天然的美。古人踏雪寻梅,多数寻觅的是这种梅树。陆游《卜算子》词中有“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所写的正是这种意境。园梅是花园中之梅。人们辟地建园,逶迤数里,繁花千树,花开时如霞似雾,远近飘香,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香雪海”。《梅品》中所论的梅应为园梅。作者在序言中说:他先得荒圃一处,内有古梅数十株,后又辟地10亩,陆续移栽了江梅、缃梅、红梅共三百余株,并构堂、建轩、筑径、开涧,在堂轩之上缀以楹联、匾额,使小艇游巡于溪涧……这当然是一所经过精心策划而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梅园了。清朝康熙帝有“缤纷开万树,相对惬良辰”诗句咏邓尉之梅,近代文人林纾有一篇散文《记超山梅花》,写得情景交融,都是描述园梅的。植于盆景之中的梅花盆景,就是盆梅。这种盆梅,全按人的意愿,修剪捆扎成型,虽百年老桩亦可缩龙成寸,陈列于几案之上,供人朝夕赏玩。但往往有人为造作、尽失天真的弊病。清人龚自珍的《病梅馆记》,描写因匠人之过分造作而成病梅的情况,虽属托物喻人、借梅讽世,然而其见解用之于艺梅,也正合复归自然之道。围绕瓶梅,中国古人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花卉审美经验,如梅花插瓶宜古、宜拙、宜疏、宜斜,当选单一品种,如能与瓶及放置之环境调和尤妙。瓶梅为插花艺术的一类,瓶梅插花有其特定的审美要求。梅品有两个寓意,一是品梅,二是表示梅的品位。品字,是品味、品赏的意思。既是品赏,必有高下优劣的评判,也有品者的主观审美趣味和素养。《梅品》首先指出最适合参与赏梅活动的人有:林间吹笛者、膝上横琴者、石枰下棋者、扫雪煎茶者、美人淡妆簪戴者等,可以看出,上述这一人群,多属知识阶层,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在品者中,作者嘉许的人和事是:王公旦夕留盼,诗人搁笔评量,妙伎淡妆雅歌等,王公显贵是社会上层,诗人是名士文人,歌伎是有一定技艺的艺人。而憎嫉的人有:丑妇、俗子、庸僧、猥妓、奸鄙的主人、暴发户等,这是一群粗俗的下等人,或为附庸风雅的有钱人,他们往往在赏花时张挂上红色的帷幕,在花径里喝道行车,使乐人吹拉弹唱,这类人自然不能真正去欣赏梅花的高雅风韵。作者还描绘了花树之巅缀以铃索,微风徐来之际,铃声叮叮作响,有如闻天乐之妙趣。反之,生长在简陋巷陌和污浊水沟边的梅,树下有动物粪便,枝上晾晒衣物,这一类梅树便失去了品赏的意义了。《梅品》对审美环境尤为注重,从天到地一一列举。《梅品》认为,淡淡的阴、微微的雪、轻轻的烟、薄薄的寒、细细的雨和清晨的旭日、傍晚的落霞还有明朗的夜月,这些才是赏梅的最佳环境因素。反之,如狂风暴雨、烈日苦寒就绝非赏梅的适宜环境了。对梅林周边的环境事物也十分讲究,如清溪畔、小桥边、竹旁松下、明窗疏篱,这些都给赏梅配上了优美的环境烘托。作者厌恶赏花时在树头张挂起有色的屏幕,随便在树枝上晾晒衣物,树下堆有污秽之物等,认为这只能有损人们的审美情绪。《梅品》中要求梅树的品种丰富多样,花色红白相间,深浅有变化,栽植得疏密有致,成行者有序列之美,散植者有自然之趣。树龄上讲求有绿苔纷披的古树,也要有烟尘不染的新株,这样能使人在领略到苍老古拙的韵味的同时,又能感受到一种健壮清新、蓬勃向上的精神。
沈泓,曾是军人,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作协会员。在海内外200多家报刊发表作品1000多万字,5篇报告文学在全国性评奖中获一二等奖,出版过长篇小说《深圳闲人》、长篇报告文学《沈泓婚恋书系》5部、《寻找逝去的年画丛书》9部、《中国民俗文化丛书》6部、《收藏创富丛书》7部、《中国民间收藏智库丛书》4部、《宝石鉴赏与收藏丛书》5部、《新收藏品投资指导丛书》10部等系列丛书和个人专著50多部,著作入选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博览会等国际书展。
应用文写作 本书特色 王宏艳主编的《应用文写作》根据新颁布实施的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 号)文件要求,遵循应用文写作科学规律和各...
红楼男性 本书特色 “红楼人物百家言”是一套有关人物人物评论的资料汇编,共6种7册,其中,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四位主要人物单独成册,其他人物列入“红楼...
和服 本书特色 和服在日本也叫吴服,听到这个名字,中国人就不禁会想到三国时代的吴国。没错,正是当时日本与东吴的商贸往来,将纺织品和制衣经带到了日本。如今,和服作...
《北京那些事儿》内容简介:本书选译自奥野先生二十世纪三五十年代有关北京的随笔文集,记录了他先后三次在北京学习、工作和访问的
世界禅者铃木大拙阐释禅学第一书高海阳博士首次对照日、英双语翻译阅读东方禅之本质回归思想的清凉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古代文化精要 本书特色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在各个方面均领先于世界,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淀成具有独特个性的文化形态,成为全世界文化学者普遍关注的焦点...
新华反义词词典 本书特色 本词典是一部详细辨析现代汉语反义词的词典,共收反义词850组,其中双音词710组、成语140组,每一组都标明词性,在释义方面进行对比。...
《零基础学理财,五步迈入新中产》内容简介:5个进阶式财富里程碑+变现技巧 (1)5个财富里程碑:5万、10万、30万、60万到100万 (
读库-1006 本书特色 ◎ 本书卖点 1.欧美研究中国史**人史景迁的精装中文简体版作品(同系列品种,附后,将陆续出版);2.以深厚的史学功底,付诸精彩的文学...
现代汉语应用规范手册 内容简介 一部以国家正式颁布实施的有关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为依据,针对语言文字应用中出现的读错、写错、用错的现象进行分析、评改的工具书。是李行...
江南淘书记乙编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讲述爱书人在全国各地、海外淘书以及在淘书中获得极大乐趣的故事。淘书,淘的就是一个过程,是生命里一点点美丽的惦记。作者还从所淘的...
中华美德书 内容简介 本书力求做到选材广泛,涵盖古今代表篇什;追求体例新颖,导读、原文、赏析三信一体;注重风格优美,解释深入浅出,突显美学趣味,富有欣赏价值。相...
梦与中国文化 内容简介 上编的重点是,中国古代占梦迷信的历史演变,历代占梦书的流传与考证,种种占梦术的秘密。过去我们没有直接看到《梦林玄解》一书,本书根据《梦林...
中国古村落:张壁村 本书特色 晋中盆地,历史上晋商的兴衰之地,绵山北麓,隐蔽着古堡式的张壁村。村里村外皆砖墙叠砌,地下有长达三千余米的立体古代军事地道网,“明修...
中国俗文化丛书 中国人的美食-饺子 本书特色 虽说饺子如今在人们的生活中早已不算“节日食品”了,超市里各种各样的饺子应有尽有,但作为一种民俗,人们对除夕晚上那顿...
中国古代科举-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政治经济制度系列 本书特色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政治经济制度系列:中国古代科举》风格独特,内容丰富,脉络清晰,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快速识别形似字 本书特色 形似字是人们容易误读误写的字,作者开创性地采用韵文注释的编撰体例,使得极易出错的形似字能被迅速掌握,让读者既享受了读书的乐趣,也增加对...
《卤味制作秘籍》内容简介:俗话说“一家卤肉万家香”,卤味自古以来就是中华厨房里的经典菜品。对很多人来说,即便原本没有胃口,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内容简介 在中华民族的漫漫历史长河中产生、演变和积淀而成的丧葬习俗,既表现为繁复多样的礼仪形式,又具有丰富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围绕死者而展开的...
李家浩卷-安徽大学汉语言文字研究丛书 本书特色 《安徽大学汉语言文字研究丛书:李家浩卷》收录了李家浩教授在说文解字、战国文字、出土战国文字资料研究、古文字资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