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论文有:《东巴象形文字的三个阶段》、《论东巴教的发源地》、《东巴文化与东巴文学》、《洛克的东巴圣地之行》等。
纳西学,就是以纳西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在实践上,它贯穿古今;在空间上,它横跨东西。既包括对纳西族的本体性研究,也包含这种研究本身。它起步于1 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初,源于西方学者、传教士、军事人员对纳西族地区的游历…… ” 本书论文有: 《白地神川——东巴文化的圣地》、《东巴象形文字的三个阶f殳》、 《论东巴教的发源地》、《东巴文化与东巴文学》、 《洛克的东巴圣地之行》……
于纳西学的崛起(代序) 白庚胜
两年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的一位朋友在看到我的小文《纳西学发凡》后,决定将它投稿于该所一本相关专业杂志发表。谁知该杂志的一位“权威”竞说什么“纳西学何有之?”听到这一信息反馈,我心怅然,既忿然于这位权威的傲慢,同时也感慨纳西学学科建设的迟滞。
感愤之余,我并没有停止思考与行动。在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调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及分党组书记后,我利用工作之余穿行于首都北京与全国各地,尤其是昆明、丽江、迪庆等地纳西学学者及纳西族官员、实业家之间,决定组织一套纳西学丛书。在我的设计中,这套丛书包括30部国内外较有影响的纳西学学者的学术专集。
正如广大读者将从这套丛书中了解到的那样,纳西学的发展历程艰难备至。它的起步一般可以锁定在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初。那时的纳西学以西方学者、传教士、军事人员游历纳西族地区,并收藏东巴经典,翻译有关文献片断,发表有关介绍文章为主要特点;从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末,纳西学粗具规模,刘半农、董卓宾、李霖灿、陶云逵、罗常培等内地学者开始关注纳西族历史、语言、文字研究,纳西族学者杨仲鸿、方国瑜、赵银棠亦接踵于后进行多领域的探索,无论是其田野调查、文物收藏,还是专题性的研究都成果迭出。在国外学者中,被誉为“西方纳西学之父”的洛克以独居纳西族地区28年的传奇经历,以丰富的纳西文物收藏与传播,以深刻而全面的纳西文化诠释在纳西学领域渐入佳境;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洛克在国际纳西学界独领风骚,并影响育成了欧、美、日等国的一批纳西学新秀。这一时期,与之失去联系的我国纳西学界仍在踽踽前行,和志武、周汝诚、和发源等先生成为传递薪火的骨干力量;60年代至70年代末,尽管仍有雅纳特、杰克逊等活跃于学界,但一代宗师洛克的去世使西方纳西学跌入低谷,国内的纳西学更是遭受浩劫,纳西文化生态遭受全面破坏,这是纳西学的全球性低迷时期;从80年代初至2l世纪初年,纳西学进入全面复兴时期,《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的翻译出版、国际纳西学学会的成立、国际东巴文化艺术学术研讨会的举办等盛事都集中出现于这一时期。
对纳西学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学问这一问题,我已在《纳西学发凡》一文中作过这样的表述:“纳西学,就是以纳西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在实践上,它贯穿古今;在空间上,它横跨东西。它既包括对纳西族的本体性研究,也包含这种研究本身。就前者而言,有关纳西族的生存环境、存在历史、生活方式、精神信仰、组织制度、艺术创造、技术成就等都无不纳入其视野之中;就后者而言,有关纳西族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学者与成果、历史与活动、机构与组织都囊括于其内。”对于这一判断,我至今认为比较科学、正确,它同时也被学术界所接受。因此,编纂这套纳西学丛书的冲动之一,就是为了进一步为纳西学立名、正名,并全面、系统展示纳西学的内涵。当然,这只是就至今为止的情况而言,继续丰富、发展它的使命已经历史地落在后来学者的肩上。
当这套丛书即将问世之际,纳西族社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一方面,固守万古的民族保守性已经被击破,发达的交通已突破铁甲山的阻绝、金沙江的割断,使“丽江口袋底”的神话不再;快捷的通讯将古麽些人的后裔编织进全球现代信息网络之中,靠古老的象形文字及口传心授维持独立的知识系统已难以为继;农民转变为市民、乡村开发成城市的社会转型风驰电掣;以追求超额利润为目的的一库八站建设将一改玉璧金川的原生形态;每年400万的游客正在改变着丽江的一切;不断变化的行政区划,使纳西族的生存空间从汉时的六江流域退居三江并流区。继而兰州立县、拖支并维、迪怒建州、行署改市、丽江县裂身为二。从自然到社会分错杂然,到处都在发生急剧变化;由社会而主体光怪陆离,一切都在解构与重组。这便是纳西学今天所面对的现实,这也是纳西学学科的生长点。或许过于苛刻,但纳西学必须回答纳西文化生死存亡的问题,决不能陶醉于古乐、古城、古文字带来的荣耀,更不能沉迷于现代社会的犬马声色、“安乐死亡”。
杨正文,纳西族,1943年7月出生于香格里拉县自地东巴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受东巴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对东巴教和东巴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和感情。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先后从事过文工队创作、中学教师、群众艺术馆研究员、地方志编辑等工作,历任教研组长、调研部主任、州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 《迪庆方志》主编、《迪庆州志》副主编等职。任迪庆纳西学会会长。1994年被评为新闻出版系列副编审。
《书里书外》内容简介:张元济先生是近现代著名出版家,商务印书馆灵魂人物。本书为作者三十余年从事张研及出版史研究,在报刊上发
(精)从远古走来的渔猎文明:黑龙江鱼皮 兽皮 桦树皮历史文化特展 本书特色 ★16开精装,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三皮文化”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
很老很老的童话 本书特色 很老很老的童话,究竟有多老?也许连你的爷爷奶奶都不知道。王子和公主从来不是一帆风顺,巫师和巨人都是必须面对的难题。出发吧,勇敢的年轻人...
文化古城旧事 本书特色 文史大家邓云乡还原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北平生活,那时的北平是文化都城,书中记录了文化人荟萃的学府往事,介绍了文化人常去的帝都旧景,回忆了...
中国字体变迁史简编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主要探讨汉字字体变迁的历史、基本规律和艺术价值,下编研究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真书等不同汉字字体的形态特...
回归群星 本书特色 作者通过造访世界各地的文物古迹,广泛搜集文献资料,虚心请教各国专家学者,论证了一个独特而新颖的观点。即原始时代,在地球之外存在着一种智能高度...
精彩摘录新教中的加尔文教和茨温利派敌视圣像(“你不可为自己制造我的神像”,出,廿4),而天主教则对圣经做出了不同的解释(
人类的传说 本书特色 作为人类史前活动踪迹的*好记录,《人类的传说》以它丰富的想象力和意味深长的推理,以大量美丽的画面,给今天的人们留下了一个充满奇幻的想象空间...
天毛伸一,blayn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生于日本兵库县,从学生时代起就背包走遍亚洲各国,大阪市立大学商学部毕业后去了美国。2001年,以个人名字作为企业名创立公司...
山海经 本书特色 "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经典的价值和魅力在流光岁影里永不褪色,先贤圣哲的智慧光芒照耀着我们的现代生活.为在古代经典与现代经验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
邢福义学术论著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桂岳书系之一。全稿收录著名语言学家刑福义的论文50余篇,内容涉及语法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汉语词类和词的研究、汉...
娱乐时代-当代中国文化百态 本书特色 “男色”究竟是谁制造的?“伪娘”的性别身份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网络泛恶搞时代中的恶搞现象该怎样分析?《中国好声音》的文化产...
《MCU工程师炼成记:我和MSP430单片机》内容简介:大多数电子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在从学生到工程师的这个角色转换的过程中是比较盲目的
汉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 本书特色《汉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所探讨的问题是汉魏到陈隋之间(公元前206-公元617)韵部演变的历史。书中具体包括了:周秦韵部与...
无障碍读国学-三字经 内容简介 《无障碍读国学: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
白娘子传说 本书特色 雨心、碎风、流泪、梦缠……烙印了千古爱情的青白两色,在如血的夕阳中寻不见灰灭的古塔,浩渺的西湖,何时梦回千年?本书为“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中...
百年中国女性形象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珠海出版社2002年1版1印★ 百年中国女性形象变迁的过程,也是她们作为一个群体在时代发展中由传统而现代的过程,是中...
天津的园林古迹 本书特色 2004年12月23日是天津设卫筑城600年的纪念日。这对居住在这座城市和曾经客居在这方土地上的人们具有极大的探求魅力,即使曾到此一游...
李开复博士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院长李开复博士于2009年创立创新工场,曾任谷歌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微软全球副总裁、苹果交互式...
午夜的幽光:关于知识分子的札记 内容简介 本书是这样一部透析知识分子和知识的警世之作。批判、自由、正义、宽容等所有这些知识分子捍卫的价值,在作者的笔下,一一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