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论文有:《东巴象形文字的三个阶段》、《论东巴教的发源地》、《东巴文化与东巴文学》、《洛克的东巴圣地之行》等。
纳西学,就是以纳西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在实践上,它贯穿古今;在空间上,它横跨东西。既包括对纳西族的本体性研究,也包含这种研究本身。它起步于1 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初,源于西方学者、传教士、军事人员对纳西族地区的游历…… ” 本书论文有: 《白地神川——东巴文化的圣地》、《东巴象形文字的三个阶f殳》、 《论东巴教的发源地》、《东巴文化与东巴文学》、 《洛克的东巴圣地之行》……
于纳西学的崛起(代序) 白庚胜
两年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的一位朋友在看到我的小文《纳西学发凡》后,决定将它投稿于该所一本相关专业杂志发表。谁知该杂志的一位“权威”竞说什么“纳西学何有之?”听到这一信息反馈,我心怅然,既忿然于这位权威的傲慢,同时也感慨纳西学学科建设的迟滞。
感愤之余,我并没有停止思考与行动。在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调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及分党组书记后,我利用工作之余穿行于首都北京与全国各地,尤其是昆明、丽江、迪庆等地纳西学学者及纳西族官员、实业家之间,决定组织一套纳西学丛书。在我的设计中,这套丛书包括30部国内外较有影响的纳西学学者的学术专集。
正如广大读者将从这套丛书中了解到的那样,纳西学的发展历程艰难备至。它的起步一般可以锁定在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初。那时的纳西学以西方学者、传教士、军事人员游历纳西族地区,并收藏东巴经典,翻译有关文献片断,发表有关介绍文章为主要特点;从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末,纳西学粗具规模,刘半农、董卓宾、李霖灿、陶云逵、罗常培等内地学者开始关注纳西族历史、语言、文字研究,纳西族学者杨仲鸿、方国瑜、赵银棠亦接踵于后进行多领域的探索,无论是其田野调查、文物收藏,还是专题性的研究都成果迭出。在国外学者中,被誉为“西方纳西学之父”的洛克以独居纳西族地区28年的传奇经历,以丰富的纳西文物收藏与传播,以深刻而全面的纳西文化诠释在纳西学领域渐入佳境;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洛克在国际纳西学界独领风骚,并影响育成了欧、美、日等国的一批纳西学新秀。这一时期,与之失去联系的我国纳西学界仍在踽踽前行,和志武、周汝诚、和发源等先生成为传递薪火的骨干力量;60年代至70年代末,尽管仍有雅纳特、杰克逊等活跃于学界,但一代宗师洛克的去世使西方纳西学跌入低谷,国内的纳西学更是遭受浩劫,纳西文化生态遭受全面破坏,这是纳西学的全球性低迷时期;从80年代初至2l世纪初年,纳西学进入全面复兴时期,《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的翻译出版、国际纳西学学会的成立、国际东巴文化艺术学术研讨会的举办等盛事都集中出现于这一时期。
对纳西学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学问这一问题,我已在《纳西学发凡》一文中作过这样的表述:“纳西学,就是以纳西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在实践上,它贯穿古今;在空间上,它横跨东西。它既包括对纳西族的本体性研究,也包含这种研究本身。就前者而言,有关纳西族的生存环境、存在历史、生活方式、精神信仰、组织制度、艺术创造、技术成就等都无不纳入其视野之中;就后者而言,有关纳西族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学者与成果、历史与活动、机构与组织都囊括于其内。”对于这一判断,我至今认为比较科学、正确,它同时也被学术界所接受。因此,编纂这套纳西学丛书的冲动之一,就是为了进一步为纳西学立名、正名,并全面、系统展示纳西学的内涵。当然,这只是就至今为止的情况而言,继续丰富、发展它的使命已经历史地落在后来学者的肩上。
当这套丛书即将问世之际,纳西族社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一方面,固守万古的民族保守性已经被击破,发达的交通已突破铁甲山的阻绝、金沙江的割断,使“丽江口袋底”的神话不再;快捷的通讯将古麽些人的后裔编织进全球现代信息网络之中,靠古老的象形文字及口传心授维持独立的知识系统已难以为继;农民转变为市民、乡村开发成城市的社会转型风驰电掣;以追求超额利润为目的的一库八站建设将一改玉璧金川的原生形态;每年400万的游客正在改变着丽江的一切;不断变化的行政区划,使纳西族的生存空间从汉时的六江流域退居三江并流区。继而兰州立县、拖支并维、迪怒建州、行署改市、丽江县裂身为二。从自然到社会分错杂然,到处都在发生急剧变化;由社会而主体光怪陆离,一切都在解构与重组。这便是纳西学今天所面对的现实,这也是纳西学学科的生长点。或许过于苛刻,但纳西学必须回答纳西文化生死存亡的问题,决不能陶醉于古乐、古城、古文字带来的荣耀,更不能沉迷于现代社会的犬马声色、“安乐死亡”。
杨正文,纳西族,1943年7月出生于香格里拉县自地东巴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受东巴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对东巴教和东巴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和感情。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先后从事过文工队创作、中学教师、群众艺术馆研究员、地方志编辑等工作,历任教研组长、调研部主任、州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 《迪庆方志》主编、《迪庆州志》副主编等职。任迪庆纳西学会会长。1994年被评为新闻出版系列副编审。
语言历史论丛-(第一辑) 目录 唐石经《诗经》中的文字校订本帛书《要》笺注两周金文韵读和《诗经》韵部之比较“炎帝神农”说辨伪释“衡”《说文》与《释名》形训和声训...
《三分钟漫画汽车史》内容简介:赛雷作品《三分钟漫画汽车史》,每篇3分钟,爆笑解读14个汽车品牌的百年人生: ◆为了实现造飞机的
中国古代寺院生活-中国风俗文化集萃 本书特色 生活在中国这片神奇而又广阔的土地上,处处都可以捕捉或经历到浓烈诡奇的民族传统风俗,五彩斑斓的服饰习俗,千奇百态的居...
《书里书外》内容简介:张元济先生是近现代著名出版家,商务印书馆灵魂人物。本书为作者三十余年从事张研及出版史研究,在报刊上发
《68招玩转视频号》内容简介:《68招玩转视频号》是著名互联网营销专家郑俊雅继畅销书《网络营销168招》《128招玩转抖音》《108招玩
我現在努力所做的,就是在劇場的脈絡下恢復完整的人類身體。我們必須將這些曾經被「肢解」的身體功能重組回來,恢復它的感知能力、表現力以及蘊藏在人類身體的力量。如此,...
中日《三国志》今译与中古汉语词汇研究 内容简介 无论是语内翻译还是语际翻译,对文本的语言作出正确解读,是*重要也是*关键的一项工作。本书从语言学、翻译学、文献学...
日本文化史教程 本书特色 前瞻性与创新性并重符合21世纪日语人才培养需要,引领中国日语教学潮流。代表性与权威性兼顾全国20余所高校参与编写,日语界近百位专家精心...
梅川书舍札记 本书特色 作者陈子善的《梅川书舍札记》是书房一角些列丛书中的一本优秀的散文著作。“书房一角丛书:这套丛书 装帧之美,藏书票之雅,用纸之精,均属上乘...
文学江湖-回忆录四部曲之四 本书特色 多少人都写自传,因为人*关心他自己;可是大部分读者并不爱看别人的自传,因为读者*关心的也是他自己。王鼎钧先生的回忆录不是写...
唐人的诗歌理论 本书特色 本书从5个方面阐述了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深远影响,具体内容包括唐人诗歌理论发展的社会渊源、唐人诗歌理论发展的思想基础、唐人诗歌...
呼唤心灵的革命 本书特色 谷文峰编著的《呼唤心灵的革命》透着强烈的民族忧患,对国民的狭隘意识给予了善意的揭示;装着对社会底层生活的深情关切,对管理思维给予...
汉字王国 本书特色 《汉字王国》是瑞典汉学家林西莉女士,她的瑞典名字是塞西丽亚?林德奎斯特。她上个世纪50年代跟随汉语学家高本汉学习,从那时起就迷上了汉字。她总...
余杭方言 本书特色 《余杭方言》是一部反映和诠释余杭本地方言的著作。是余杭区退休老干部张承模、叶玲玲50多年来研究地方语言的一项丰硕成果。作者经过七年时间的搜集...
蓝色的国度-外国人看中国 本书特色 《蓝色的国度》出版于1901年,立德夫人在这本书里为我们讲述了她在中国10多个省市的经历,以及外国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
邵荣芬语言学论文集 内容简介 这本集子大致由两部分论文组成:一部分是未收入过我的文集的论文;另一部分是从十年前出版的《邵荣芬音韵学论集》中挑选的论文。后者由于已...
中华歇后语鉴赏 本书特色 ★32开精装,金盾出版社出版★歇后语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由起“引子”作用和“后衬”作用的两部分组成,在一定的...
一走就是几万里-《西游记》-风吹哪页读哪页 本书特色 《一走就是几万里:风吹哪页读哪页》是一部对古典名著《西游记》充满趣味与现实意义的解读。在知名媒体人陈思呈眼...
超值全彩白金版:世界经典童话 寓言 神话 民间故事 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经典童话、寓言、神话故事和民间故事,内容广泛,情节动人,意...
服饰版-时光是一纸流砂 本书特色为了能重新展现儿时经历的那些服饰,也为了能让我们的怀旧情感得到满足,更为了符合当下全社会怀旧的浪潮。本书以怀旧为主题,选取了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