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是中国语言学现代化、语法学现代化的开端和研究中国语法学史的逻辑起点。《文通》贯通古今中外,是综合多种分析策略的复杂而深刻的近代型语法范式和语法研究范式,包含了相当广泛的现代语言学观念、要素以及其他我们尚未认识的语法思想和实践。《文通》既是它过去历史的产物,又是其未来发展的源泉,对于中国语言学的研究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文通》拥有众多的研究者和丰硕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专门的学问“《文通》学”,反映了中国语言学尤其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发展史。目前《文通》研究的不足是:缺乏系统性、史料挖掘和释读不全面、研究方法单一。这导致了语言学史失去客观基础,还使《文通》的一些远见卓识长期被埋没,只能由西方语言学理论验证其科学性和合法性。
本文以归纳法穷尽性分析《文通》全文并辅以中、西方传统语言学的素材及相关史料,以系统论的视域和历史还原的客观主义立场,力图再现长时段的历史语境中《文通》文本的概念框架及其在传统和现代之间、中西方语法学史两个维度上的发展和演变沿流。我们不仅关注《文通》对语法事实的描写,更重视对隐匿于其文本背后的语言理论的勾划。
文章以《文通》的语法观和语料观切人,先句法而后词类,*后构拟出《文通》的传信范畴。
**章《(文通)的语法观和语料观》主要考察作者的语法观和语料观,这是知人论世、了解作者语法哲学的重要资源。
第二章《句读视野中的语法分析系统》考察句读论。《文通》以结构、语气、功能、标志给句归类,建立了句类和传信范畴的联系。有的句子是在深层意义讨论的,类似于乔姆斯基的处理,还有一种相当于逻辑学中的二难推理的两商句。《文通》的“读”的内涵与某些法语语法体系中的从句相当,边界与中国传统语言学中的“读”相当。
第三章《词次视野中的语法分析系统》考察词次论。起、语、表是句子的主干;止、转和象静司词是谓语中心语的连带成分,起“足意”的作用;动字司词是介词的宾语;加词是句子的附加成分,体现了句子成分的主干意义和附加意义的区别。主次和宾次是*主要的次,句子主要动词前的名代诸字,作状语的除外,正常语序下是主次,主要动词之后则是宾次。前次位于同次之前,与同次同指一事物,两者意义并列。偏次和正次一般是修饰语和中心语的关系。“词”侧重于功能,“次”侧重于位置。两者的重叠集中体现在主次与起词、宾次与止词上,只有在这两对范畴上,词与次才有可比性。
第四章《实字视野中的语法分析系统》考察实字说。《文通》以意义为主要标准划分词类;其次,实字会考虑其功能和位置,虚字会考虑所联系对象的性质及位置。实字与句法的关系是固定的,非对应关系以“假借”表示。字类假借包括今之文字假借、词的多功能性、词的活用、虚化、兼类等。字类虚实是一个虚实的渐变序列。《文通》含有今之构词法之滥觞,包括四声别类。《文通》的实字有名字、代字、动字、静字、状字五种。
第五章《虚字视野中的语法分析系统》考察虚字说。字分九类是《文通》把汉语语法研究引上了分析型道路的重要手段和标志。实字说主要借鉴了西方传统语法,虚字说则主要得益于中国传统语法。《文通》以后的各种语法书对词的分类在形式上与《文通》大同小异,但各书由于范式不同而带来的概念差异也不可忽视。《文通》的虚字有介字、连字、助字、叹字四种。
第六章《(文通)所反映的古代汉语传信系统》认为中国本土的传信研究是世界上*早的语言传信功能研究,《文通》继承了这一成果,使之系统化和明晰化,建立了一个相当完备的古代汉语的传信系统,并扩充了传信的类别和实例。同时,还把传信和时、语气相结合,表现出若干科学性、前瞻性、创新性和现代性。《文通》的传信概念与今之西方传信范畴并不全同。总之,我们认为,语法学史的研究有两个目标,一是发明、二是发展。发明在于鉴往、发展在于知来,两者是温故知新的关系。我们以读懂《文通》为目标,以《文通》的概念框架及其在语言学史上的沿流为研究对象,做的是发明的工作,似可为汉语研究提供新的事实和根据、视角和方法、思路和方向。
本书是关于研究“马氏文通”的专著,文中以归纳法穷尽性分析《文通》全文并辅以中、西方传统语言学的素材及相关史料,以系统论的视域和历史还原的客观主义立场,力图再现长时段的历史语境中《文通》文本的概念框架及其在传统和现代之间、中西方语法学史两个维度上的发展和演变沿流。我们不仅关注《文通》对语法事实的描写,更重视对隐匿于其文本背后的语言理论的勾划。
第1章《文通》的语法观和语料观
语法观是作者对语法的基本观点和看法,是作者观察和描写的基点和支点。语料是体现语法观和通往语言事实研究的素材。语法观支配着语法学家对语言事实的观察角度和方法的选择,语料则体现了语法学家的语法观和对语言事实的处理方式。作者的生平是知人论世、了解作者语法哲学的重要资源,我们作了一个综述放在附录里。
1.1《文通》的语法观
学界一般侧重于讨论《文通》的普遍语法观、动词中心观等语法观,而《文通》的语法哲学思想是非常丰富深厚的。例如,“言者,心之声也。”表达了语言工具论思想。“物生而动”、“形者,附事物而生。”“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从哲学角度说明名字、动字、静字、数字由先到后的发生顺序。“凡兹诸字,皆所以记心中之声,发于口而为言者也;而所以记心中之感,矢诸口而为声者,则惟叹字。”则表明了非叹字与叹字的语言发生学问题。非叹字与叹字分别起源于“感之猛者”和“感之轻者”,表达了感叹说的语言起源论立场。表示工具的“以”一般位于动词之前,原因是“所赖用而后其行乃发”,表现了以自然事件顺序解释语序的认知观。“使”字的施动,如果是人,“使”是动词;如果是“事势”,“使”是连词。“人”和“事势”的区别是施事性不同。“夫”为叹词,在句末兼表传疑,体现了感叹和传疑相通。“反决”这一术语则体现了否定与反问相通。“心欲其然而恐其不然者,则加弗辞以状之;冀其不然而虞其或然者,则不加弗辞。”反映了心理动词肯定与否定表达的不对称。“故句意正者,状字弗之;而句意反者,弗辞反不加焉。此所谓反比例也。”反映了反问句肯定与否定表达的不对称。
……
汉字形义与器物文化 目录 序绪论汉字形义与器物文化之联系**章 汉字形义与民生用具**节 运斤成风,鬼斧神工——斤斧类汉字的字形字义一、郢匠挥斤——释“斤”二、...
避暑山庄春秋 内容简介 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历史上*大的皇家园林,集山光水色宫殿于一体,是中国建筑史上的瑰宝。本书在介绍其风景之美、建筑之雅的同时,特别关注避暑山...
象棋古谱新编——蕉竹斋 内容简介 本书是编于清代的著名象棋古谱,以精妙的残局而被历代棋人视为“秘宝”,成为人们学棋的良师益友,至今仍被棋界奉作提高棋艺的必读书。...
侗族风雨桥建筑与文化 本书特色 《侗族风雨桥建筑与文化》在大量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建筑和民俗学关于侗族风雨桥建筑研究的相关成果,对侗族风雨桥的历史、...
《XML应用入门与提高》内容简介:本书从初学者的角度出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介绍了XML文档应用与开发的相关知识,书中不但提供
智慧点亮人生书系--中国文化知识与趣闻随问随查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本浓缩了中国文化常识的知识宝库,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全书覆盖面大,涉猎面广,具有超...
国学十六讲 本书特色 《国学十六讲》主要收录了章太炎先生1922年及1935年两次具有代表性的公开讲学记录,较系统地展示了国学的概貌,我们在章太炎先生著作的基础...
现代汉语模范字典 本书特色 编字典历来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目前市面上的字典已经很多,我们为什么还要编这一本字典呢?目的就是想以此为促进社会用字符号国家规范。...
你最近一次細細聆聽made in Taiwan的流行音樂是哪一首?在什麼場合、與誰分享、透過什麼媒體?還記得生命不同階段裡,有哪些印記著喜怒哀樂的旋律?流行音樂...
世纪文库--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姻和母系家庭 内容简介 《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姻和母系家庭》一书是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经典名著。纳西族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民族,在...
凯尔特乡野叙事:一八八八 本书特色 1888年,23岁的W.B.叶芝编写了一部爱尔兰传说故事集《凯尔特乡野叙事:一八八八》,用诗人的纯真热情,整理归纳出凯尔特传...
孙中山在说 内容简介 孙中山先生是公认的中国二十世纪**位伟人,他的思想理论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他的很多论述对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着极...
国学发微:外五种 本书特色 《国学发微(外五种)》主要包括《国学发微》、《周末学术史序》、《群经大义相通论》、《两汉学术发微论》、《汉宋学术异同论》、《南北学派...
文化策划教程 内容简介 文化策划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数不胜数、彪炳千秋的辉煌成果,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代,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无论是自觉还是盲目,无论是个人还...
李银河文集003-生育与村落文化 内容简介 费孝通教授对后辈耳提面命时,说过一句带点哲学意味的话:社会学研究要出故事!费孝通说要“出故事”,不是说让我们去编些故...
對於戰後從台灣引揚回日本的四十餘萬日本人而言,每個人都有一個只屬於自己的,一生僅此一回的一一「敗戰物語」。竹內昭太郎,日治時期出生於台灣的日本人。一九四五年時就...
白话文运动的危机 本书特色 ★16开平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当代学者蒋寅、陈丹青作序★本书把汉语当作一个整体来进行思考,把百年来的语言变革运动,放在...
古篆释源 本书特色 《古篆释源》作为一部梳理和探讨汉字源流的参考书,是为了给研究金石之士提供一部以汉字音符为纲目的工具,也是给对汉字字体演变有兴趣的同志...
台灣的著名作家──三毛1943年3月26日出生於重慶,浙江省定海縣人。本名為陳懋平,1946年改名陳平。筆名『三毛』更不知出自何處,只在她的《鬧學記》一篇序文中...
素书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特色 《素书》是中国谋略**书;智慧之禁果,治人之兵法,成功之操典;古读此书,可为帝王者师;张良,得隐士黄石公所传奇《素书》,用之,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