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充满矛盾和苦恼。禅宗洞彻宇宙实相和人生
真谛,从不思议处着手,清静自心,灵光独耀,彻证
寂照本性,完成生命的觉醒。依之实践,能从根本上
解脱一切烦恼与痛苦。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时时觉照,
净化心地,不妄想、执著,不迷妄、颠倒,心灵就能
获得大解脱、大自在,从而使人生充满快乐。
禅,起源于印度。它是梵语“禅那”的略称,意
谓静虑,后来取用“禅”的梵文原音,加上一个译意
的“定”(定即精神统一)字,便成为中国佛学惯用的
禅定或坐禅。在佛学中,禅定是大小乘共通行持修证
的方法,而禅宗,则是释迦牟尼佛教的心法,与中国文化精神结合,形成
的佛教宗派。
禅宗在佛教中被称为教外别传的法门。据佛典记载,释迦在灵山会上,
手拈一花,默然不语,众皆不解,唯有大弟子摩诃(意译为大)迦叶会心
一笑,释迦便将心法付嘱摩诃迦叶。这便是禅宗的发端。到了第二十八代
菩提达摩大师,渡海东来,寓止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
之测。后来神光向达摩求道,在大雪中伫立,积雪过膝,然达摩仍说其是
小德小智,不能传以真乘。*后,神光取一利刃,自断左臂,置于祖前。达
摩知此人可继承大业,于是传以法器,取名“慧可”,是为第二代祖师。
中土禅宗四传到弘忍时,门下出了两大才俊,这就是被称为“南能北
秀”的慧能和神秀。禅宗两大派各有特点。慧能一派讲顿悟;神秀禅法与
慧能相对,重渐修,主张通过知识的长期积累,以达到悟道的境界。神秀
在北方盛弘北宗禅,但北宗禅在中国仅传数代便式微了。慧能南归故乡广
东弘法,后世的禅宗皆是慧能所传。
真正意义上的禅宗创派祖师慧能,是佛教中土化中横空出世的巨擘。他
*伟大的创见是“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使佛性向传统文化的人性回归,奠
定了人人皆可成佛的理论基石。他区分顿和渐,对传统的观点作出新解,法
无顿渐,人有利钝,从而创立了顿悟之法。修行上,他强调无修之修,把
禅化为自然无为的日常生活,对传统的禅定和一行三昧作了全新的解释。
禅宗的基本主张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文
字不过是语言的符号,世人一味囿于佛经的文字,依文解义,总是想用迷
悟对立的心来追求所谓佛,迷失了自在的本心。学佛,不宜拘于文字之末,
应该体验和实践佛法的根本精神。这是所谓“教外别传”的本旨,也是我
国禅宗的特色。其实,历来的禅林高僧对于佛教经典都是非常重视的。禅
宗的不少公案机锋都借经文中的成句,化用经文的意旨来展开。因此,要
真正全面深入地理解、领会禅宗思想,就必须探讨大乘经典对禅宗思想的
影响。
禅宗从形成到成熟的过程中,主要吸收了佛教中的“般若”与“涅磐”
思想,兼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思想,如以“五戒”、“十善”会通儒
之“五常”。禅宗讲“顿悟”、“豁然”,道家讲“朝彻”、“见独”;禅宗说墙
壁瓦砾是“古佛心”,道家说蝼蚁、梯稗是“道”,等等,从而形成了一个比
较完整的哲学思想体系。一般认为,*能代表中国佛教的就是禅宗。
禅宗是一种生命学说。它确立了生命的价值就存在于现实人生,人要顺
应生命的本然,实现“觉悟的人生”。禅以为“真如”是宇宙的实体,世界
的本原,是万有之中的真善美。禅认为真如遍在,这种属于宇宙生活巨流
的意识充盈于万物之中,在自然之中可以感受到息息搏动、充盈饱满的生
命活力。人若能与真如相契,就能彻底消除一切尘念、百般烦恼,达到绝
对自由的生命境界。禅宗探索和建构一种理想人格,指示一个与人生密切
结合的理想境界。
日本禅者铃木大拙认为:禅本质上是洞察人生命本性的艺术,指出从奴
役到自由的道路。禅能把蓄积于我们每个人身上的所有生命能量完全而自
然地释放,有效地消除压抑和扭曲,找到适当的活动渠道,使我们免于疯
狂和畸形;调动所有蕴藏在我们心中的创造性与仁慈的冲动,使我们快乐
和互爱。
禅宗认为众生虽有佛性,但因一切众生,无始至今,为杀盗淫妄,愚痴
贪嗔,迷却自性,“日月常明,只为云盖覆;上明下暗,不能了见日月星辰”
(《坛经》)。只要灭诸妄念,离诸系缚,即可超凡入圣,由染转净。经常保
持清净的心态,就可与道相应,获得解脱。禅就是以“见一切法,心不染
著”的实践方法,破除妄执,息除诸缘,于相而离相,于念而无念,以便
洞彻宇宙人生,与万物为一。
禅宗注重个体的直觉体验和自性灵照,主张道由心悟,肯定只要自识本
心,在行住坐卧中即可悟道成佛。它把对宇宙人生的体悟放在生命本身之
中,尤其注重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启迪,在大自然的陶冶中获取超悟。它尊
重直观的感性功能,在自身的感性体悟中获得超越,坚决地摒弃逻辑的、理
性的概念、判断和推理。禅宗追求一种本自天然、自由自在的修行生活,“道
流,佛法无用功处,只是平常无事,屙屎送尿,着衣吃饭,困来即卧”。禅
的这种纯任自然,不加造作的修行生活,从入世中见到出世,在现实人生
中成就正觉,不离世间成就出世间道的生活态度,垂范了“一不积财,二
不积怨,行也方便,睡也安然”的自然人生。
禅的*终目标是开悟体验。在这里,人之自性与宇宙之心冥然合一,生
命本体与宇宙本体、生命情调和宇宙意识融化在一起。人的整个心灵都处
在一种高层次的生命状态中,满足、平和,无拘无碍,自由自在。开悟使
人获得全新的生命,大千世界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格调:山更青,水更绿,花
更美,鸟声更动人,山溪更为清澈。这时的生命,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
是生命的极致。禅门的修学悟道,或历千难而不得,或经诸师而不悟,却
因某种特殊的因缘际会,刹那叩启了智慧之门,洞悉人生与宇宙的真谛。
在中国佛教中,禅宗之所以*具生机活力,呈现出蓬勃兴旺的态势,是
因为它是一个能动的载体,兼之大师辈出的结果。从人皆有佛性,不假外
求的理论出发,强调个体的主体性,遂有超佛越祖,乃至呵佛骂祖的极端
方式;从借教悟宗到教外别传,从不立文字到不离文字,从文字禅到看话
禅到默照禅到念佛禅,修禅的方式也不断丰富和发展。至于各家对学人的
接引方式即门庭施设上,亦有区别,大致来说,云门宗有“涵盖乾坤,截
断众流,随波逐浪”的“云门三句”;法眼宗有“法眼六相”;临济宗有“四
料简”、“四宾主”、“四照用”、“三玄三要”;曹洞宗有“宝镜三昧”、“五位
君臣”;沩仰宗有“三种生”、“九十七圆相”;黄龙派有“黄龙三关”;杨岐
派有“颂古”、“看话”等等.
“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禅宗常常以灯比喻佛法禅
旨和智慧。传灯意味着传法,灯灯相传,光明不断。五灯即五家的灯
录。《五灯会元》的意思是:本书是将五家的灯录汇集在一起的禅宗
经典。全书二十卷,宋杭州灵隐寺僧普济,取《景德传灯录》、《天圣
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联灯会要》及《嘉泰普灯录》等五种
佛教灯录,删除重复,叙录简要而成。全书按五家七宗禅分卷叙述,
禅门分派源流了然,堪称禅宗集大成的著作。宋居士沈净明在序中说:
“…遂阅华严大经、传灯诸录,深信此道不从外得。切见禅宗语要,
具在五灯。”由此可见是书的价值。
《五灯会元》卷帙浩繁,洋洋百万字,虽经普济删削,仍嫌芜杂。
加上文字中有很多唐宋时的方言俗语,就是古文有一定基础的人,读
来也相当困难。为了帮助热爱中国文化和禅宗的读者阅读这部佛家经
典,我们精心编选了这部选本。编选的内容,以精彩隽永、意味深长、
可读性强为原则,尽量选取禅师的经典故事、逸闻轶事、富于智慧的
禅机妙语、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警句禅言…总之,这是一本精华译本。
翻译力求准确,并兼顾确切传达出禅的精神。至于禅语、禅诗,大多
是借题发挥,其解释经典虽然不能避免断章取义,但又有着生动、灵
活,充满生活情趣和文学意象等特点。所以,只要能读懂的经典禅语,
尽量予以保留;禅诗偈颂,因其意蕴深厚,情味悠长,翻译之后,恐
有“画虎不成反类犬”之嫌,通常都保留其原貌。
张恩富序于巴蜀中学东山坡无心阁
2005年8月3日
镜清道恁禅师
越州镜清寺道□顺德禅师六岁时就不食荤腥,亲人、亲戚强要他
吃干鱼,他吃下随即就呕吐。他便向父母请求出家,在本州开元寺受
戒。道□云游到福建,拜谒雪峰禅师。雪峰问:“何处人?”道□答:
“温州人。”雪峰道:“这么说与一宿觉是同乡人。”道忿问:“你说的一
宿觉是什么地方人?”雪峰道:“你该好好吃一顿棍棒,今天暂且放
过你。”
一日,道□禅师问雪峰:“古代高德大师,难道不是以心传心?”
雪峰道:“也不立文字语句。”禅师问:“如不立文字语句,老师如何
传授?”雪峰沉默良久,禅师向他礼谢辞行。雪峰道:“再问我一句
转语岂不好?”禅师道:“就向和尚请问一句转语。”雪峰问他:“只
是这么吗?还有别的讲解么?”禅师答道:“和尚这么就行了。”雪峰
又问道:“对于你怎么样?”禅师答道:“辜负死人!”
禅师初住在越州镜清禅院,阐发雪峰之佛旨,学习的人奔向这里
聚集。副使皮光业,是皮日休之子,他认为禅师言辞锋利,学问弘博,
多次去问难禅师。他回去对人道:“道□禅师之高论,人们不能窥视
到他的极处。”
一新到僧人参见禅师,禅师拿起拂子。僧人道:“早向往道忽禅
师,还有这个在。”禅师道:“道□今日失败了。”僧人问:“学人如鸡
在壳里叫,请禅师如母鸡啄壳。”禅师道:“还能活吗?”僧人道:“如
不能活,会遭人怪笑。”禅师对他道:“也是个草包。”
道□禅师问一僧人:“*近离开何处?”僧人答:“三峰。”禅师
又问:“夏天在何处?”僧人答道:“五峰”。禅师喝道:“饶你三十棒。”
僧人不解地问:“我过在何处?”禅师道:“因为你出一禅院,又入一
禅院。”
一次,禅师和众僧一起除草,浴头和尚请禅师沐浴,禅师头也不
回,如此三请,禅师举锄头作出打的架势,浴头便走了。禅师招呼他
道:“来!来!”浴头回首,禅师道:“以后遇到行家,要分明告诉他。”
浴头后来到保福从展禅师处,将前面的话告诉了从展禅师,话未说完,
从展用手掩住他的口。浴头回来,又把这事告诉了道□禅师。道□禅
师道:“这么说,量他也不是行家。”
道□禅师问一僧人:“门外什么声?”僧人答:“雨滴声。”禅师
道:“众生颠倒认识,迷失自己而追逐外物。”僧人问:“和尚怎么样?”
禅师答道:“到了不迷失自己。”僧人又问:“到不迷失自己,意旨如
何?”禅师道:“悟人犹容易,脱体就很难。”僧接着问:“如何是相
同相状?”禅师将火钳插向炉中。僧再问:“如何是不同相状?”禅
师又将火钳插向一边。(法眼在一旁道:“发问不合禅理。”)
有一僧人引一童子到禅师处道:“此童子常爱问人佛法,请和尚
测验看看。”禅师就让童子去沏茶。童子沏茶来,禅师喝了,递茶盏
茶盘给童子。童子近前接过,禅师却缩手问:“还道得出么?”童子
道:“请问来。”(法眼在一旁道:“和尚要吃茶么?”)僧人问:“此童子见
解如何?”禅师答道:“也只是一个两生持戒之僧。”
报恩怀岳禅9币
有僧问漳州报恩院怀岳禅师道:“十二时辰中每一时辰如何行
动?”禅师答:“动就死。”僧人问:“不动又如何?”禅师道:“仍是
守古坟冢之鬼。”
又有僧问:“如何是学人悟人处?”禅师反问道:“有什么缠缚着
你?”僧人道:“不能悟人怎么办?”禅师问道:“过错在谁呢?”僧
人又问:“如何是报恩的一灵物?”禅师又反问道:“吃这么多酒糟干
什么?”僧人再问:“还露出手脚吗?”禅师答道:“这里是什么处所?”
有僧问禅师:“牛头未参见四祖时如何?”禅师答道:“万里一片
云。”僧又问:“见后又如何?”禅师答道:“寥廓空寂。”
又有一僧来问禅师:“黑云一暗下来,谁正被雨淋?”禅师答道:
“峻峭处先倾倒。”僧又问:“教义不掉,如何举阐?”禅师道:“山不
自称,水无间断。”僧又问:“佛未出世时如何?”禅师问他:“你怎
得知?”僧接着问:“拨尘见佛时如何?”禅师道:“什么年中能见到?”
安国弘瑶禅师
有僧问福州安国院弘□明真禅师道:“十二时辰中,如何做才能
摆脱生死?”弘□禅师答道:“执钵不须看众乐,踩冰如何步摇摆。”
僧人又问:“学人拟问宗门教义,禅师还准许吗?”禅师道:“只管问。”
僧正要问,禅师便喝他出去了。
又有僧问:“目前生死,如何免得?”禅师答道:“把将要生与死
的说来!”僧人又问:“知晓的人,为什么道不得?”禅师反问道:“你
父名叫什么?”
有人问弘□禅师:“如何是让人活的剑?”禅师答:“不敢让你瞎
行动。”那人又问:“如何是杀人的刀?”禅师答道:“这个是。”那人
接着问:“不碰触话语锋芒,如何是知音?”禅师答道:“待驴年马月
去!”那人求道:“苦涩处乞请禅师一言。”禅师道:“可费沉吟。”那
人问:“为什么如此?”禅师道:“也许相互熟悉好!”那人又问:“常
居于正位的人,还需要得到人天供养么?”禅师道:“不需要得到。”
那人追问:“为什么不需要得到?”禅师道:“是什么心行?”那人再
问:“什么人需要得到?”禅师答道:“穿衣吃饭的人需要得到。”
金轮可观禅师
一天,南岳金轮寺可观禅师去参拜雪峰义存禅师。雪峰道:“近
前来!”可观禅师近前施礼,雪峰踢他一脚,禅师忽然契悟。可观禅
师侍奉雪峰十二载,又游历各处禅院。做了住持后,上堂时道:“我
在雪峰禅师处,被他踢一脚,直至如今眼都睁不开,不知外面是何境
界?”
一晚,众僧参拜后下堂,禅师召唤众僧,众僧回首。禅师道:“看
月!”众僧抬头看。禅师道:“月似弯弓,少雨多风。”众僧无言以对。
有僧问可观禅师:“古人道:毗卢有师,法身有主,如何是毗卢
之师,法身之主?”禅师答道:“不可床上再安床。”僧人又问:“如
何是日常事?”禅师拍掌三下。僧人道:“学人未领会此意。”禅师道:
“还待什么?”
长生皎然禅师
福州长生山皎然禅师小时出家,长久依附雪峰义存禅师。一日皎
然与众僧砍树时,雪峰道:“砍到树心就停住。”皎然道:“要砍倒。”
雪峰道:“古人以心传心,你为什么说要砍倒?”皎然掷下斧道:“传。”
雪峰打他一拄杖离去。
有僧问雪峰道:“如何是**句?”雪峰沉默良久。那僧把这事
告诉了皎然禅师,皎然禅师道:“此是第二句。”雪峰后来令其僧来,
问道:“如何是**句?”皎然禅师代他答道:“苍天啊!苍天!”
《五灯会元》是中华文化史上_部伟大的禅宗
经典巨著。宋代大儒沈静明认为:禅宗语要,尽在
五灯自六祖慧能始,禅宗更以灯喻佛法智慧,传
灯意味着传法。“—灯能除千年暗,_智能灭万年
愚”。灯灯相传,光明不断,、即是禅宗的要旨。
禅宗所谓禅之至境,乃在“直指人心,见性成
佛”。它注重个体的直觉体验和自性灵照,主张佛
曲心悟,肯定只要自识本心,在行、住、坐。卧中
即可进入无相之境。顿悟成佛。禅宗把对宇宙人生
的体悟在生命本体之中。在对自然万物的观照中,
生命情调和宇宙意识已然融为一体。
本书所记叙的人物事理,多是日常生活中的常
见之情、常见之理。众多佛门高僧以此为观照对象,
用精警的禅语昭示了到达顿悟的日常途径。禅宗认
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大干世界因此而呈现出通
彻透明的境界。
本书收录了古今佛祖.罗汉;观音、居士及佛
故事彩色图片298幅,并附录中华禅院全图,同时,
对南北著名禅寺作了重点介绍。
《黄帝阴符经·黄石公素书释义(竖排版)》内容为:《黄帝阴符经》和《黄石公素书》是两部鲜为人知的道家秘典。书中渗透着古代圣贤
周易古经今注 目录 重订自序3旧序(摘录)7述例11本书引用周易书目13周易古经今注卷首1周易古经通说3**篇 周易琐语7第二篇 周易卦名误脱表19第三篇 周易...
周易新解 本书特色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其中就有《周易》。本书参考大量易学著作,借鉴老子《道德经》中...
理想国 本书特色 只有建立以哲学家为国王的国家才是*理想的国家。这个国家就是存在于天上的模范国家。理想国 内容简介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一篇重要对话录,涉及柏拉...
理解功利主义 本书特色 功利主义,即效益主义是道德哲学(伦理学)中的一个理论。提倡追求“*大幸福”(maximumhappiness)。主要哲学家有约翰·史都华...
李叔同说佛-经典珍藏版-附赠《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本书特色 李叔同的一生就像一个传奇。他是那样的扑朔迷离、又是那样的深不见底。《李叔同说佛》这本书就像一扇打开其...
宽容 本书特色 以理性和宽容代替无知与偏执,改革开放以来影响中国的启蒙经典。典藏《国民阅读经典:宽容》,就是典藏一段历史、一份记忆。宽容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
无障碍读荀子.墨子.韩非子 本书特色 《荀子》汇集了荀子一生的思想精华,内容可谓博大精深,涉及哲学思想、政治理论、治学方法、立身处世、学术论辨、经济军事...
基督教先驱的受难 内容简介 两千多年前,基督教脱离犹太教的母体而生。拉比学者保罗是基督教的立论者和守护者,却又是犹太教的叛徒。这种双重身份预示了基督教不会守在本...
超越自身的自我-一部另类的伦理学史.新脑科学和自由意志神话 内容简介 《超越自身的自我》共十章内容。作者从自己对美国道德教育尝试的调查入手,提出当代美国道德教育...
实用主义美学 内容简介 本书是美国新实用主义美学的代表著作。本书恢复了美国自己的实用主义哲学传统,将实用主义置于争执不下的分析哲学和解构主义之间,使之在调和两者...
易经的智慧-2 本书特色 2012年1月1日,旅游卫视推出全新文化栏目《泰学》,隆重推出曾仕强教授40年研究《易经》之成果,倾心讲述160集鸿篇巨制《易经的智慧...
辜鸿铭可谓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奇人,他精通九种语言,学贯中西,是第一位致力于向西方介绍中国典籍、中国精神的人,他保守的思想
庄子浅注 内容简介 《庄子》以其绮丽诡谲的文辞、夸张怪诞的寓言、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潇洒飘逸的人生态度受到人们的喜爱,百读不厌。本书作者力求用通俗易懂而又不乏文采的...
爱的正念-[插图典藏本] 本书特色 世界**禅宗大德一行禅师潜心60年,首讲经王《法华经》一部备受万世尊崇的佛教经典,一位享誉世界的高僧大德本书绝不仅仅是讲经,...
章太炎思想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本书特色 姜义华同志的《章太炎思想研究》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研究章太炎极其全面而有深度的一部论著。……过去有关他的传记和论文,多...
励志文库:沉思录 本书特色 在当今时代,成功的字眼无时无刻不在敲击着人们敏感的神经。成功,是每个人都孜孜追求的目标。总结一些成功人士、成功企业的思想与智慧,学习...
牛津西方哲学史:第二卷:中世纪哲学:Medieval philosophy 本书特色 倾注英国哲学史泰斗一生学术研究之经验撰写而成的著作,是一套能让哲学本身说话...
谈修养 本书特色 《谈修养》是朱光潜对自己人生经验和智慧的总结,也是作为过来人的他与青年的亲切谈心。《谈修养》由二十余篇文章组成,涉及青年人普遍面对的人生困惑,...
基督教与古典文化是思想史上的一个永恒话题,基督教和希腊哲学的相遇在四世纪达到了顶峰,这种相遇主要体现在巴西尔、纳西盎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