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渭松
1937年生于浙江海宁,浙江大学中文系
教授。主要著作有《墨子直解》、
nbsp; 言
近几年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习、讨论和历史评估,成为一个
热门话题,“国学”成为流行语。所谓国学,一般认为是指以儒学为
主体的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深厚的民
族土壤孕育出了博大精深东方文化,作为世界三大文化系统之一,中
华文化具有独特的价值,它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灵魂。
在六千余年的发展史上,我们的祖先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成就,
曾长期居于世界前列。博大而深邃的国学,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凝
聚了先哲们优秀的、具有恒久、普适价值的思想智慧。
明清之际,由于诸多原因,中国社会没能完成适时的转型,逐渐
落后于西方。鸦片战争的失败,更使中华面临几千年未有之空前变
局,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一直到新文化运动,无数志士仁人为救
国于危难,有意无意地把寻找救世良方的目光投向西方,投向西学,
传统文化遭到空前的冷落甚至猛烈的批判,连中医中药等物质文化财
富也受到牵连。国学几乎成为落后、愚昧的代名词,被指斥为近代衰
落与灾难的罪魁祸首。
改革开放以后,中华民族的历史开启了新的一页,民族复兴的伟
大潮流势不可挡。但当西风拂面之时,媚外的思潮也暗流涌动。好莱
坞大片被热捧,屈原、司马迁蜗居墙隅。莘莘学子们的托福、GRE高
分令命题者咋舌,而浅显的文言文却译得啼笑皆非。长期以来忽视传
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恶果日益显露。
马克思说,人民创造历史必须“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同样不能抛开传统文化遗产。中华民族要实现伟
大复兴,必须有凝聚力。凝聚力的基础是人民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
心,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根本来源于对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明确
认知。
值得欣慰的是,在精深博大的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精
神资源。生生不已的变易之道,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富贵不淫、贫
贱不移的大丈夫气概,民为邦本的政治哲学,正德、利用、厚生相统
一的精神物质兼顾的文明观,等等,都是救治“现代病”的良药,开
启今人智慧、滋养今人心灵的营养。
国学不腐更不会朽,它是清新而流动的活水,亘古常青,生机
盎然。有鉴于此,我社组织学术界的一流专家,编辑了这套《国学
大讲堂》。
学习国学必先学习元典。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元典。所谓元典,指
较早产生并对本民族文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著作。元典是一种文化
开始独立存在的标志,它塑造了该文化的核心内涵。中华元典大多出
现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因为时代久远,这些先秦典籍大多
文字古奥,令人望而生畏;无法探幽致远,自然谈不上反思和扬弃。
为此,我们决定首先出版《中华元典导读书系》,作为这套“大讲
堂”丛书的**辑。
本书系涵盖文学、历史、哲学、科学等多方面,分册导读,重点
在“导”,力求用较短的篇幅,使广大读者对这些元典有较为全面的
认识,既能发掘文化瑰宝,又可辨别、扫除障眼的糟粕。
本套丛书的作者,都是学有专长的权威长者,在国内外享有盛
誉,相信通过他们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阐释,广大读者会有多方面
的收获。
由于编辑时间相对仓促,失误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谅解并不
吝赐教。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7年11月
第八章《墨子》选读
下面所选读之篇目,侧重于反映本书的重要内容,即墨子以及墨
家的主要学术思想,墨子的重要言论和其行踪,墨家突出的学术研究
成果等。关于“兵书”部分,因其所述为墨家特殊的防御战术,故仅
选二篇,以见其大概。本书之注释体例是:每篇各有“题解”,以释
题并提示篇文概要和当注意之处。篇文一般分为若干段落,在正文之
后,各段有“段意”一项,以阐明段落大意;然后有“注释”一项,
以句为单位逐一注释词语或说明句意。《经》与《经说》,因其体例
特殊,故无“段意”。有些篇章,如《大取》、《耕柱》诸篇,有些条
文因文句甚为简短,无须再作“段意”,故亦从免,特此说明。
修 身
【题解】本篇是从墨家的立场出发,向统治者提出的修养身心之
道,并且指出这是政治与事业成功的根本。从所提出的身心修养的具
体内容看,它与墨家对于自身的要求完全一致。因此,我们也可以把
它看成是墨家自我修养的经验总结。
身心修养的具体要求,大致可以概括成以下三方面:1.要使自
己内心充满爱的情怀;2.在待人处事上,要能爱人敬人,廉洁自奉,
仗义疏财,重信用,明辨是非,要具有反身自问和抵制邪恶的能力;
3.对于事业,既要“志强”,又要“力事”。阅读此篇,我们可以知
道,墨家所以能见义勇为,不辞艰辛,自有其品行修养作为坚实的基
础的。
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①;丧虽有礼②,而哀为本
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③。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
末④;近者不亲,无务来远⑤;亲戚不附,无务外交⑥;事无
终始,无务多业⑦;举物而暗⑧,无务博闻。
【段意】强调修身要注重根本。
【注释】
①陈:同“阵”。指战斗队列。本:根本。②丧:指办丧事。礼:礼
仪。此指丧礼。③士:指有知识者。学:学问、才识。行:品行。④置
本:树立根本。不安:不牢固。无务:不从事。丰:丰满、完美。末:
细枝末节。⑤来:招徕。远:指远地之人。⑥不附:不能亲附。外交:
结交外人。(D事无终始:谓做事有始无终。多业:多种事情。⑧举物:
所举之事。暗:不明。
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必察迩来远①。君子察迩而迩修
者也②;见不修行,见毁,而反之身者也③,此以怨省而行修
矣④。谮慝之言⑤,无入之耳;批扦之声⑥,无出之口;杀伤
人之孩⑦,无存之心。虽有诋讦之民,无所依矣⑧。
【段意】论述君子在其地位上如何进行品行修养,与其可达到的
效果。
【注释】
①是故:犹“因此”。迩 :近。指身近朝廷之臣。必察迩来远,
谓必须明察近身之臣,方能招徕远地之人归附。②迩修:使得近身之臣
修养品行。③见:被。毁:诋毁。反之身:反身自问。句谓君子见其人
不但不修养品行,而且自己被其诋毁,则反躬自问。④此以:因此。怨
省:怨恨消除。行修:谓其人之品行得到修养。⑤谮慝(z爸n t爸):恶意
诽谤。⑥批扦(han):攻击、诋毁。⑦杀伤人之孩:句有误。焕镳师以
为当作“杀伤之刻”,谓杀伤人之惨酷。⑧诋讦 :诋毁、攻击。
依:依恃。
故君子力事日强①,愿欲日逾②,设壮日盛③。君子之道
也:贫则见廉④,富则见义⑤,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
不可虚假⑥,反之身者也。藏于心者,无以竭爱⑦;动于身
者,无以竭恭⑧;出于口者,无以竭驯⑨。畅之四支,接之肌
肤⑩。华发隳颠 ,而犹弗舍者 ,其唯圣人乎 !
【段意】提出品行修养的主要内容,并指出贵在持之以恒。
【注释】
①力事:勤奋于事。②愿欲:愿望、理想。逾:远大。③设壮:不
详。疑为“色庄”之音误。色庄:仪容庄重。《礼记·玉藻》:“立容德,
色容庄。”《论语·先进》: “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何晏
《论语集解》云:“色庄者,不恶而严,以远小人。”此指庄敬的品行与
仪容。盛:完美。④见(xidn):同“现”。廉:廉洁。⑤富则见义:指
分财物于人。墨家以爱人利人为义。⑥四行:廉、义、爱、哀四种品行。
《加尔文文集:罗马书注释》内容简介:“新教传统”指的是由16世纪初德国的路德和法国的加尔文等一大批基督教改革家倡导、西欧中欧
美国佛教:亚洲佛教在西方社会的传播与转型 本书特色 本书的作者李四龙教授任职于北京大学宗教学系,是一位年轻有为的佛教学者。师从名家,学养深厚,思想深刻,著述颇丰...
道德与宗教的两个来源 本书特色《道德与宗教的两个来源》中,柏格森秉持其“创化论”观点,描述了在“生命冲力”推动之下的宇宙的产生、生物的出现、物种的分化直至道德与...
《莲花生大师传》以光怪陆离的故事和绚丽多彩的民间传记形式,记述了佛教传入藏区的历史情况,是一份了解藏族历史和研究藏民族群
讨论阴阳五行的文章和书籍虽然已有不少,有一阵子似乎还成为时髦。可是,读者只要细读一下此书所收的文章,就会发现它跟大部分其
儒学评论:第三辑 本书特色 《儒学评论》汇集了当前对儒学和孔子研究方面的论文,代表了目前儒学研究的*新成果和较高的水平。本书是《儒学评论》的第三辑,其研究内容包...
柏拉图及其 思想-严群文集之一 本书特色 本书是我国著名哲学家严群先生文集之一,包括四个部分:一、柏拉图,二、论柏拉图之爱迪亚斯,三、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之伦理思...
明心禅:藏式禅修 本书特色 禅修是识认并意识到每一时刻俱生完满一种方法。它不是培育或发现你不曾拥有的东西,而是要意识到你已拥有的一切。一个人俱生的完满性带来的觉...
释然的修行 本书特色 释然是个刚刚经过了成人礼的小和尚,对他来说,佛法和尘世全部一股脑儿摆在了尚未准备充足的自己面前。于是,烦恼也就接踵而至。但是释然要学着去分...
圣经百科辞典 本书特色 ★ 16开布面精装,辽宁人民出版社2015年6月出版★ 主编梁工师承朱维之教授攻读圣经文学,被授予国际华裔圣经研究“前辈”学者称号★ 由...
基督教与古典文化是思想史上的一个永恒话题,基督教和希腊哲学的相遇在四世纪达到了顶峰,这种相遇主要体现在巴西尔、纳西盎的格
金刚经注疏 本书特色 本书为古籍整理点校类图书。《金刚经》与《心经》是作为大乘佛教基础的般若系经典的精华,是中国佛教各个宗派共同依据的经典,历来广为流传,对中国...
智慧之门--呻吟语 内容简介 《呻吟语》是一部古今罕见的修身持家治国平天下的指南性书籍。《呻吟语》成书后,先以手钞本形式在一定范围内流传,梓版始于万历21年(1...
分析学后编-明证法之分析 本书特色 吕穆迪先生译亚里斯多德逻辑著作集之一——这套书还包括《形上学(附〈范畴集〉〈句解》、《分析学前编》、《亚里斯多德〈分析学前编...
狄德罗经典文存 内容简介 (1713—1784)18世纪法国伟大的哲学家、启蒙思想家。他博大精深的思想与当代其他启蒙思想家一起,汇成一股强大的反映新时代特点的思...
华林·第3卷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印度早期佛教的部派比丘考索”、“唐宋时期道教的投简”、“梵汉本《遗日摩尼宝经》词语札记”、“论两晋佛教僧侣的文学创作”等40...
伦理学 内容简介 这本《伦理学》,无论是从体系框架看,还是从章节内容看,都可以说是一本与原书《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有显著不同的新书。本书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劝勉录 本书特色 ★ 和《沉思录》、《忏悔录》齐名的著作,流传近两千年。首次出中文版!★ 联接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不朽作品,“沙漠教父”们的智慧之源。★ 劝勉大众超...
憨山大师佛学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 憨山大师是我国晚明佛教四大高僧之一,曾在晚明佛教的复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书把大师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憨山大师...
亚里土多德的宇宙哲学 本书特色 罗素的伤口对人类道德文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书正是这一贡献的总结,其内容包括:道德的准则、自由之路,不幸之源、幸福之路、爱情与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