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套别具个性的散文随笔荟萃,作者是时下外国文学研究领域中的十位代表性人物,他们既是各自学术领域的专家,又在散文随笔写作方面颇有建树。
之所以命名为“蓝调”,是因为丛书的写作风格与蓝调音乐的率性发挥颇有相似之处。这些学者常年浸淫在外国文学和文化中,严谨缜密的思维和自由潇洒的漫笔交互影响,使得他们笔下挥洒的既是对外国文化的一种私人诠释,又是优游放浪的诗性释放,适合在山光水色中伴着咖啡或香茗悠闲地阅读消遣,而这正与蓝调布鲁斯音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蓝调文丛”的亮相,必将为读者奏响一阙声部丰富而余韵悠长的蓝色乐章。
本书是著名德语文学研究专家叶廷芳继《美的流动》与《遍寻缪斯》之后的第三本散文随笔集,是他的又一本“业余所得”。近十来年作者较广泛地考察了中欧和南欧一些国家盛行于十七世纪的巴罗克文学与艺术(包括建筑),写了数篇长文与短文,其中一部分收入本书。巴罗克一词源出自葡萄牙文,为“不圆的珍珠”之意。恰恰是这种有缺陷的珍珠,至二十世纪成了“璀璨的珍珠”,说明美是随着时间而流动的,故被作者用来作为本书的书名,以与《美的流动》称姐妹。全书分三辑:**辑为“文苑点击”;第二辑“专业偶得”;第三辑是作者国外的记叙或抒发。作者文化视野开阔,又富文采,故本书能将知识性、学术性和文学性熔于一炉,读起来既生动流畅,又耐咀嚼。
格:卡夫卡的梦魇
一个夏日.乘火车从柏林南下.经过一整夜的奔驰.终于在
旭日东升时抵达中欧名城布拉格。
初到这个风情万种的城市,首先.不禁为她的建筑——宏伟
的宫殿、巍峨的城堡、峻拔的教堂、古老的大桥——所吸引,但
苦于时间有限.不能从容地一一去观赏,只得坐上一辆旅游车.
跟着分别用英语和德语讲解的导游小姐参观了不到两个小时即告
交差。因为我来这里的目的主要是考察卡夫卡的遗迹。而卡夫卡
和他的家庭先后在这个城市住过、工作过和学习过的地方不下十
五六处.这对我来说既刺激,又犯愁,因为人地生疏,又无向导。
好在他的一些主要遗址都在老市区.而且都在老城广场附近。广
场中央矗立着捷克民族英雄胡斯巨型雕像.东边是有名的彼得教
堂.一对高耸挺拔的塔尖直刺苍天,像威严的卫士守卫着跟前的
英雄。西南角是高大的钟楼,游人可以登上去纵览布拉格全城风
光也可以从地上观赏自鸣钟两旁十二个木偶在打钟前探出头来
向人们致意和钟鸣以后公鸡的喔啼…可见卡夫卡童年时代的周
围地理环境相当优越,如果再提一下那条贯穿全城的妖娆妩媚的
伏尔塔瓦河,则更令人向往。但从卡夫卡的回忆文字中,几乎看
不到对此作过美好的描写。相反,布拉格留给他的记忆是”恶浊”
的“可怕”;他看到的是他的同胞“莫名其妙地被人拖着、拽着“:
他惊呼“那里每天有多少危险威胁着那些惶恐的心灵!”(致密伦
娜信)甚至慨叹:“我在布拉格过的是什么生活啊!”(致布洛德
信)…我沿着他昔日上学时所经由的街道(即他觉得每天有“幽
灵尾随着”他的地方)走了走.这里阳光明媚.直到小学所在的
“肉市”、“小街”也不算局促。回来时经过卡夫卡所上的中学和
他父亲后来的商店所在地“金斯基宫“.它位于帕里兹卡大街,这
是一条通往老城广场的*宽阔、也*繁华的大街,这里更找不到
当年卡夫卡的感觉了。但附近有一家离广场很近的”黑光剧院”
正进行为期四个月的关于卡夫卡的展览.门口一条十分醒目的巨
幅标语横跨大街上空,上面写着:卡夫卡——幻想。我兴致勃勃
地走了进去,但不禁感到悚惧:只见剧场里的所有座椅全都空
着.光线很暗.四周橱窗里陈列着各种怪模怪样的造型艺术品,
显然是根据卡夫卡的思维特点和审美特征“幻想”出来的。这里
我被唤起一些卡夫卡的感觉。但”这就是卡夫卡吗?!”离开时我
暗暗问自己。
从这个展览出来,沿着广场西北边缘擦过一处他父母1 914
年以后住过的住所(现已面目全非),再跨过一条街道就到了卡夫
卡的出生地——迈瑟尔
小街l/2 7号(现5
号).位于一座古式三
层平顶楼当时被称为
”钟楼”的底层边门,世
界文学奇才卡夫卡当
年就是在这里呱呱坠
地的。毫不奇怪,这里
成了卡夫卡在家乡布
拉格留下的所有文物
中唯一辟为永久性纪
念地的场所.也是我久
慕不已的地方。我以
为.在这里我也将像昔
日参观波恩的贝多芬
故居。萨尔茨堡的莫扎特故居或魏玛的歌德、席勒故居那样。没
有三四个钟头出不来.不想这回我不到十分钟就告辞了:里面实
在没有像样的展品!除了几本卡夫卡自己的著作供出售外.再有
的就是几件汗衫之类供穿戴的东西.印上“卡夫卡”几个字.让
游人买去当纪念品。无怪乎*近刚从那里回来的捷克文学老专家
杨乐云女士也深有感触.她甚至直截了当地向捷克同行建议:你
们应该认真地在这里办个纪念馆。
由于民族、语言和超前意识等原因,卡夫卡生前在他的故乡
布拉格始终感到孤独.想离开而不得。如今他在全世界名声大
噪.从而为布拉格增了光。想不到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他的这座
美丽的故乡城市,依然未能弥补他生前的心寒。我仿佛看到.当
年某些蒙在这位不幸的犹太人心灵上的偏见的阴影.今天仍然蒙
在他身上。这样看来,当年他的同乡里尔克二十来岁时就义无反
顾地一走了事,倒是对了!
卡夫卡,你何不早早逃离布拉格?
1 g96年冬于北京
叶廷芳,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36年生于浙江衢州,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德语专业。留任助教后,于1964年进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德语文学研究至今。先后任文艺理论研究室副主任、中北欧文学研究室主任、本所学术委员;中国作协、剧协会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全国德语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环境艺术学会理事, 全国政协委员。主要著作有《现代艺术的探险者》、《卡夫卡—现代文学之父》、《现代审美意识的觉醒》、《美的流动》(随笔集)、《遍寻缪斯》(散文集)以及学术论文近百篇;有译著《迪伦马特喜剧选》、《溺殇》、《卡夫卡传》、《假尼录》(合译)与卡夫卡作品等多部以及编著《论卡夫卡》、《卡夫卡全集》、《德语国家散文选》、《德语国家短篇小说选》、《德国书话》、《外国名家随笔金库》、《外国百篇经典散文》、《外国文学名著速览》等30余部。此外有相当数量的散文、随笔和有关戏剧、建筑与艺术方面的评论文字。
汉魏六朝文选 本书特色 刘文忠选注的《汉魏六朝文选》选注了贾谊的《过秦论》和晁错的《论贵粟疏》作为代表。精选50家72篇,依丛书体例,文前撰有作家简介,文...
亲历延安岁月-延安电影团摄影纪实 本书特色 刘妮编著的《亲历延安岁月(延安电影团摄影纪实)》以延安电影人的视角,用700余幅图片,从十二个方面,生动地介绍了延安...
《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左权、吉鸿昌、张自忠、戴安澜、蔡炳炎、谢晋元等抗战先辈近100封家书及其背
我与父辈 本书特色 《我与父辈》是卡夫卡文学奖得主阎连科经典之作,以真挚拙朴的文字书写父亲、四叔、大伯几位农民父辈的活着和活着中的柴米油盐、生老病死、亲情伦理。...
洪子诚广东揭阳人,1939年4月生。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从事中国当代文学、中国新诗的教学、研究工作, 1993年起任中文系教授。主要著述有...
我的朝鲜战争-一个志愿军战俘的六十周年回忆-全新修订插图版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金城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2000年版的修订版,修订了大约三分之一篇幅的文字...
在华一年:苏联电影记者笔记(1938-1939) 本书特色 《在华一年》是一部真实记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初期中国军民团结御敌、奋起抵抗侵略的纪实著作。本书被誉为苏...
会议室与山丘 本书特色 ★谈笑风生,深思明辨。谈文学,也是谈生活。把评论写成美文,在批评中呈现性情。 ★著名批评家李敬泽再致理想读者,从众声喧哗的会议室到寂静的...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007:韩邦庆卷 本书特色 本书为《海上文学百家文库》之《韩邦庆卷》。书中收录其代表作《海上花列传》。这部长篇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写清末中国上海十...
书信卷-傅雷文集 本书特色 傅雷以翻译家见知于世,译文信、达、雅三美兼擅,传誉译林,卓然一家。所译皆世界名著,抉择谨严,影响巨大。傅氏学养精深,于美术及音乐理论...
2012-中国最佳诗歌 本书特色 《太阳鸟文学年选:2012中国*佳诗歌》在传统阅读的基础上,打开了文学的多元生存空间,走的是平民化、大众化的阅读路线。它更多的...
世界文学名有名译典藏全译插图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长江名著名译(全译插图本) 本书特色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理想主义光芒的半自传体长篇小说,小说成...
《淘宝开店全攻略》内容简介:本书精选开店各方面应知应会的内容,通过系统的流程讲述,全程图片展示,让学习者掌握开店的流程,让
《动态平衡视域中的英语将来时助动词意义研究》内容简介:英语将来时助动词意义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各个助动词意义之
迪士尼 浦东梦 本书特色 源于1928年,迪士因为米老鼠的创造而名扬天下,由此开创了迪斯尼公司的未来,若干年后,米老鼠也开创了迪斯尼在上海浦东的未来。迪士尼追寻...
跑多远才能回到家 本书特色 本书是当代著名作家徐则臣的散文集,以“出走-归来”为主题,分为故乡、城市、游记三大题材。作者在由江苏老家、到...
青春的绝响 内容简介 本卷收录的是“文革”时期上海诗人的潜在写作。选入本卷的主要有:蔡华俊、陈建华、丁证霖等人的作品,在他们创作的文字里,是他们青春和生命的印痕...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本书特色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令无数人热血沸腾的经典之作,已成为世界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它被视为生活教科书,人生路上的指向标。2.小说...
鹅 鹅 鹅 本书特色《鹅鹅鹅》是80后诗人二冬,继《借山而居》之后的全新力作。全书收录了二冬在终南山上实现诗意栖居后创作的55篇散文作品。内容围绕二冬在山中栖居...
百花散文书系 新现代部分 王统照散文选集 内容简介 古往今来,有多少精美的散文象珍珠般在熠熠生辉!《百花散文书系》不敢说已将它们串成珠联,但它们在这里总已不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