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纳西学的崛起(代序)
两年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的一位朋友在看到我的
小文《纳西学发凡》后,决定将它投稿于该所一本相关专业杂
志发表。谁知该杂志的一位“权成”竟说什么“纳西学何有
之?”听到这一信息反馈,我心怅然,既忿然于这位权威的傲
慢,同时也感慨纳西学学科建设的迟滞。
感愤之余,我并没有停止思考与行动。在从中国社会科学院
调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及分党组书记后,我利用工
作之余穿行于首都北京与全国各地,尤其是昆明、丽江、迪庆等
地纳西学学者及纳西族官员、实业家之间,决定组织一套纳西学
丛书。在我的设计中,这套丛书包括30部国内外较有影响的纳
西学学者的学术专集。
正如广大读者将从这套丛书中了解到的那样,纳西学的发展
历程艰难备至。它的起步一般可以锁定在19世纪60年代至20
世纪30年代初。那时的纳西学以西方学者、传教士、军事人员
游历纳西族地区,并收藏东巴经典,翻译有关文献片断,发表有
关介绍文章为主要特点;从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末,纳西
学粗具规模,刘半农、董卓宾、李霖灿、陶云逵、罗常培等内地
学者开始关注纳西族历史、语言、文字研究,纳西族学者杨仲
鸿、方国瑜、赵银棠亦接踵于后进行多领域的探索,无论是其田
野调查、文物收藏,还是专题性的研究都成果迭出。在国外学者
中,被誉为“西方纳西学之父”的洛克以独居纳西族地区28年
的传奇经历,以丰富的纳西文物收藏与传播,以深刻而全面的纳
西文化诠释在纳西学领域渐入佳境;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60
年代中期,洛克在国际纳西学界独领风骚,并影响育成了欧、
美、日等国的一批纳西学新秀。这一时期,与之失去联系的我国
纳西学界仍在踽踽前行,和志武、周汝诚、和发源等先生成为传
递薪火的骨干力量;60年代至70年代末,尽管仍有雅纳特、杰
克逊等活跃于学界,但一代宗师洛克的去世使西方纳西学跌入低
谷,国内的纳西学更是遭受浩劫,纳西文化生态遭受全面破坏,
这是纳西学的全球性低迷时期;从80年代初至21世纪初年,纳
西学进入全面复兴时期, 《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的翻译出
版、国际纳西学学会的成立、国际东巴文化艺术学术研讨会的举
办等盛事都集中出现于这一时期。
对纳西学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学问这一问题,我已在《纳
西学发凡》一文中作过这样的表述:“纳西学,就是以纳西族为
研究对象的学科。在实践上,它贯穿古今;在空间上,它横跨东
西。它既包括对纳西族的本体性研究,也包含这种研究本身。就
前者而言,有关纳西族的生存环境、存在历史、生活方式、精神
信仰、组织制度、艺术创造、技术成就等都无不纳入其视野之
中;就后者而言,有关纳西族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学者与成果、
历史与活动、机构与组织都囊括于其内。”对于这一判断,我至
今认为比较科学、正确,它同时也被学术界所接受。因此,编纂
这套纳西学丛书的冲动之一,就是为了进一步为纳西学立名、正
名,并全面、系统展示纳西学的内涵。当然,这只是就至今为止
的情况而言,继续丰富、发展它的使命已经历史地落在后来学者
的肩上。
当这套丛书即将问世之际,纳西族社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
史时期。一方面,固守万古的民族保守性已经被击破,发达的交
通已突破铁甲山的阻绝、金沙江的割断,使“丽江口袋底”的
神话不再;快捷的通讯将古麽些人的后裔编织进全球现代信息网
络之中,靠古老的象形文字及口传心授维持独立的知识系统已难
以为继;农民转变为市民、乡村开发成城市的社会转型风驰电
掣;以追求超额利润为目的的一库八站建设将一改玉璧金川的原
生形态;每年400万的游客正在改变着丽江的一切;不断变化的
行政区划,使纳西族的生存空间从汉时的六江流域退居三江并流
区,继而兰州立县、拖支并维、迪怒建州、行署改市、丽江县裂
身为二。从自然到社会分错杂然,到处都在发生急剧变化;由社
会而主体光怪陆离,一切都在解构与重组。这便是纳西学今天所
面对的现实,这也是纳西学学科的生长点。或许过于苛刻,但纳
西学必须回答纳西文化生死存亡的问题,决不能陶醉于古乐、古
城、古文字带来的荣耀,更不能沉迷于现代社会的犬马声色、
“安乐死亡”。
纳西族社会的阵痛或许正是纳西学的荣幸。阵痛
‘纳西学,就是以纳西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在实
践上,它贯穿古今;在空间上,它横跨东西。既包括
对纳西族的本体性研究,也包含这种研究本身。它起
步于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初,源于西方学者、
传教士、军事人员对纳西族地区的游历…
本论集论文有: 《滇川藏纳西东巴文化及源流考
察》、 《纳西东巴骨卜和象形文骨卜书》、 《由纳西
象形文保存的河图洛书》、 《纳西象形文舞谱的现状
及其新生前景》…
戈阿干,原名和崇仁,纳西族,1936年生于云南省丽江市。1957~1962年就读于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自中学时代始就对东巴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搜集整理纳西族传统民歌,并有作品入选《
威廉·戴蒙(William Damon),当今世界研究人类发展最杰出的学者之一,被誉为“影响世界的50位心理学家之一”,儿童心理学权威巨著《儿童心理学手册》(全...
沈颢,诗人、作家。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前媒体人。2019年出版个人诗集《人间情书》。
向阳湖文化研究 目录 总序一总序二论坛论“干校文化”“五七”干校述论由“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想到的历史是公正的也是智慧的向阳无湖,干校无文——兼议“干校文化”中...
楼廊闲话 本书特色 钱穆先生与钱夫人胡美琦关于人生问题的闲谈笔录,大陆首次发行。“尘世无常性命终将老去,天道好运人文幸得绵延”钱夫人心向学术,以维护先生健康为己...
中国古代瓷器 本书特色 瓷器的发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划时代的标志,也是人类发明史上的重要成果之一。中国是当之无愧的瓷器的故乡,堪称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为人类文...
古代汉语字典 内容简介 汉字是世界上*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人类文字史上从古代一直沿用至今的*博大精深的文字。它既是记录汉语的符号,又是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栽...
北平风俗类征-(上下册) 本书特色 1、本书是关于旧京风俗的集大成者。2、问世七十余年来**次校点重出。3、装帧精美,封面有名家题字、篆刻,极具收藏价值。北平风...
书人为伍 本书特色 姚峥华书人系列随笔集《书人?书事》《书人小记》《书人依旧》《书人肆记》为业界称道,《书人为伍》是该系列的延续。作者以其工笔素描的特有笔法,温...
李开复博士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院长李开复博士于2009年创立创新工场,曾任谷歌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微软全球副总裁、苹果交互式...
浦沢直树:1960年1月2日出生,毕业于明星大学经济系,是日本青年漫画画坛的主力画手之一。自幼喜欢绘画,在大学时期更沉醉于漫画与音乐创作。毕业后,凭《RETUR...
国音沿革六讲 本书特色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193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属于《百科小丛书》中的一册。全书共六章,分别论述了周秦、两汉...
日本香文化(增订版) 本书特色 作者将精益求精的工匠态度、对中国文化学习与传播的信念、对促进中日文化交流的愿望,凝聚在新版《日本香文化》中,希望通过这本介绍日本...
多元现代性反思-欧洲.中国及其他的阐释 内容简介 多元现代性的核心,是假定存在着不同文化形式的现代性,它由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政治状况塑造而成。这些不同形式的现...
《跑赢:成功不止一种定义》内容简介:本书以作者丁俊云的生活阅历为蓝本,从其独特而深邃的人生视角来分享一个现代女性的成长感悟
中国传统蒙学全书 内容简介 这套《中国传统蒙学全书》精选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声律启蒙》、《幼掌琼林》、《龙文鞭影》、《四字鉴略...
中国古代家谱与年谱 本书特色 《中国古代家谱与年谱/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年谱的起源与发展、谱主与编者、年谱...
房龙讲历史 本书特色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著作文笔优美,知识广博,其中不乏真知灼见,读他的书都将受益匪浅。他为世人留下的主要著作大约有30多部,每部书都由他自己...
性别与文化-女性词作美感物质之演进 本书特色 词向来被视为女性化的文学体式,女性词尤其受到读者的青睐,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本书是叶嘉莹研究评论历代女性...
婚丧喜庆一本全-(上.下) 本书特色 《婚丧喜庆一本全(上下)》编著者杨茜彦、清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个礼仪之邦,在五千多年的文化传承中,产生和形成了许多人生...
拉祜语366句会话句:少数民族语汉英日俄对照 本书特色 拉祜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是与彝、傈傈、纳西、哈尼语并列的一种独立语言。杨春编著的这本《拉祜语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