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当代法国思想文化译丛”的其中一册,是莫里斯·梅洛-庞蒂的作品。内容包括:可见的与自然:哲学探究;反思与探究;探究与辩证法;探究与直觉;交错与交织等。本书内容丰富,观点新颖,分析透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本书为“当代法国思想文化译丛”的其中一册,是莫里斯·梅洛-庞蒂的作品。内容包括:可见的与自然:哲学探究;反思与探究;探究与辩证法;探究与直觉;交错与交织等。本书内容丰富,观点新颖,分析透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反思与探究
知觉信念及其模糊性
我们看到事物本身,世界就是我们看到的那个东西:这种说法表达了自然人和睁着眼的哲学家所共有的一种信念,它们反照出我们生命中沉默“看法”的深层根据。但这种信念的怪异之处在于,如果人们以论题或陈述的方式说出它,如果我们思忖我们是什么,看是什么以及事物或世界是什么,人们就陷入了难题和矛盾的迷宫。
圣。奥古斯丁对时间所说的——时间是每个人都非常熟悉的,可是我们中的任何人都无法向他人解释清楚它——完全可以应用到世界上面。[不断地,哲学家发现]“自己必须重新看待和重新定义那些基础*坚实的概念;创造新的概念,以及表达它们的新词;进行一场真正的理智革新,根据这种革新,
……
莫里斯?梅洛-庞蒂莫里斯?梅洛-庞蒂,莫里斯?梅洛-庞蒂,(Maurice Merleau-Ponty 1908年3月14日~1961年5月3日)目录〔隐藏〕生平与著作哲学思想知觉为先身体性语言学与艺术艺术艺术与主体间性心理学理论社会学理论肉体与互文 生平与著作哲学思想 知觉为先身体性语言学与艺术 艺术艺术与主体间性心理学理论社会学理论肉体与互文编辑本段〕生平与著作庞蒂系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早年毕业于巴黎的路易大帝中学(lycée Louis-le-Grand),进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与萨特为同学,1930年获得哲学教师的学衔。先在沙特尔教书,再返回巴黎高师任导师。1945年,凭《行为的结构》(La structure du comportement)、《知觉现象学》(Phénoménologie de la Perception)两部重要著作获得博士学位。1945至48年,在里昂大学讲授哲学。1949至52年,在索尔本大学索尔本大学的入口讲授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学。从1952年直至逝世,在法兰西学院任哲学教授,为历来最年轻担任该职者。1945年10月萨特等人创立《现代》(Les Temps modernes)杂志,庞蒂从创刊至1952年12月,担任该杂志的政治版编辑。死于心脏停搏,享年53岁。〔编辑本段〕哲学思想知觉为先John Locke自约翰?洛克(John Locke)以机械论主导了有关知觉的理论,其中以行为主义为代表。打从写作《行为的结构》、《知觉现象学》的时期起,庞蒂已力图阐明这种机械论的谬误。他认为知觉是主动的,是向真实世界──胡塞尔(Edmund Husserl)所谓“生活世界”(Lebenswelt)──原初开启。知觉为先的理论,正建基于这种原初开启。根据胡塞尔的现象学,“所有意识都是对某物的意识”,暗示了思(actes de pensée,胡塞尔所谓“Noesis”)与所思(objets intentionnels de la pensée,胡塞尔所谓“Noema”)的区别,将思与所思的对应关系作为意识分析的基础。终其一生,胡塞尔的遗稿始终对庞蒂的思想影响甚大,研究过胡塞尔的遗稿后,庞蒂看到胡塞尔的后期思想与前期思想有矛盾之处,有许多现象都不能以纳入“思与所思”的框架,尤其是身体(既是主体,也是客体)、主观时间(对时间的意识既非“思”、也非“所思”)、他者(在胡塞尔的早期思想中“他者”的概念会导致唯我论)等现象。因此,“思”与“所思”的区别并非不可动摇的基础,只能说是较高层次的分析。据此,庞蒂并不主张“所有意识都是对某物的意识”,却提出“所有意识都是知觉意识”。现象学的发展由此转捩,一切都以“知觉为先”来重新考量。身体性笛卡儿笛卡儿以对感知的研究作为出发点,梅洛-庞帝逐渐认识到身体不只是一件物事、一个科学研究的对象,它同时也是经验的永恒前提,由向世界知觉性的开放和倾注(investissement)形成。他指出,对知觉的分析中必须将意识同身体的内在关系纳入考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知觉为先即是经验为先,因为处在知觉覆盖下的是一个动态和建设性的空间。因而,他的工作建筑了一个分析,同时对知觉的身体性以及身体的意向性进行了揭示,这同笛卡尔灵肉两分的二元本体论截然相反。然而虽然一些重要的分歧将他们二者相分离,庞蒂还是审慎地继续着后者的哲学。如此,他开创了一项对于个体在世界中的化身的研究,试图提出在一个纯然的自由主义和纯然的决定论之间的中间选择,作为一个“为我之身”和“为人之身”间的解理面。〔编辑本段〕语言学与艺术身体性内在地具有一个表现性(expressivité)尺度,这在自我的建构中显得非常根本。而昭现这个事实是《行为的结构》一书中的一个重要成就,并且这一结论在他其后的工作中不断地经受着重新审视。而随着这个表现性的矿脉,他检视了一个化身的主体是如何能够实现超越生物层面的活动,例如智力活动或是文化生活。因此他认真地研究了作为文化核心的语言,特别是考察了思想和意义的表达,并以对语言的习得以及身体的表现性的分析,以及对于语言的病理学,甚至于对于绘画、电影、文学以及诗歌对于语言的使用的考量,来丰富这一视角。费丁南?德?索绪尔费丁南?德?索绪尔可以注意到,这个对语言的关注从一开始就包含了对于艺术表达方式的考察,如《行为的结构》中有一段关于le Greco的文字(219页起),预示了他在1945年《塞尚的怀疑》中发展出的观点,以及其后《知觉现象学》中的考察。在这个意义上说,他在索邦大学担任儿童及教育心理学教职阶段的工作并不是一个对其哲学和现象学关注的间断,而更多地是其反思的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如他在索邦大学的授课纲要所示,他在这个时期通过儿童语言习得的研究、通过在费丁南?德?索绪尔的语言学工作中寻求的支持,以及借由调解心理学、语言学和社会人类学的对话而对于“结构”这一概念的工作,维系了一个现象学和其他心理学工作之间的对话。艺术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梅洛-庞蒂对于各种艺术类型(视觉、造型、文学、诗歌等)的关注并不依靠于对美的探询,或是意旨于建立对于艺术的规范性标准。因此在他的著作中很难找到解析名著、艺术作品或者艺术家真谛的理论尝试。他的目标首要地是通过那些对艺术家、诗人以及作家的工作的关注而丰富起来的关于表达(langage)的思考,分析那些不变的作为表现性基础的结构。然而应该同时指出的是,虽然并没有直接建立对于艺术的规范性标准,他还是明确地保持了对原初表达(expression première)和重新表达(expression seconde)的区分。这种区分首先出现在《知觉的现象学》(207页脚注二)并且时常以“被言说的语言”(langage parlé)及“为言说的语言”(langage parlant)的说法被重提。被言说的语言(或次级表达)直接来源于我们的语言积累,来自我们获得的文化遗传,也来自大量符号和意义的关联。而为言说的语言(或初创表达)则是意义的定形,是思想迸发之时、意义到场之时的语言。而梅洛庞蒂更为感兴趣的是为言说的语言,即原初表达。它也在对于表达(expression)的产生和接受的工作中引起了他的持续关注,这是一个对于行为、意向、知觉以及自由和外因之间关系的综合分析。《玩牌的人》玩牌的人,保罗?塞尚对于绘画作品这一主题,庞蒂称画家在创作的时候能够首先酝酿出一个想法然后将其具体化,或者从对材料的处理中释放出某种思想或情感。然而在这二者中,画家的艺术行为都孕育了一种表达,在这种表达中某种意义被呈型。以这个发现为起点,他试图解释那些刻画表现性特征的不变结构,同时将他在《塞尚的怀疑》中所赋予价值的意义的词义限定(la surdétermination du sens)纳入考虑。在需要考量的结构中,对风格这一概念的研究在《间接语言及沉默之声》(Le langage indirect et les voix du silence)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虽然同安德烈?马尔罗有一些共识,但他对于后者在《沉默之声》(出版于普雷亚德(Bibliothèque de la Pléiade)丛书,汇集了出版于1947年至1950年间的四卷《艺术的心理学》)中对风格的三种概念的阐述表示异议。梅洛庞蒂认为马尔罗在这部作品对风格的探讨中,时而使用一个非常主观的视角同化成艺术家的个体性投射,时而却使用截然相反的一个非常形而上学、甚至对于他来说神秘主义的视角,在此风格被联系到一个表述绘画的精神的“超艺术”的概念,而它最后被简化为对绘画风格或艺术流派的指称。庞蒂认为,正是对这种风格概念的运用使得马尔罗割裂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的客观性和他所处时代的绘画的主观性,而这正是梅洛庞蒂反对的。根据他的看法,更重要的是考虑基本的问题,认识到风格的存在首先是知觉优先的一个要求,这也说明了将历史性和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é)维度纳入考虑的必要性。艺术与主体间性不论是他关于身体性还是关于语言的工作都为理解表现性而揭示了个体植根于所生存的世界的重要性,而这种植根交织着历史性和主体间性的维度,正是他尽力所要阐释的。作为对于历史和主体间性的探讨之基础,他指出个体在此既非主体,因为他是一个已然成型的社会文化和语言网络的一部分;同时个体也并非其产物,因为通过对其之使用,个体介入并影响着这些既有结构,包括有关语言的制度化。他在被任命法兰西学院教职时重新提出的材料中指出,这可以作为他对这些现象进行研究时所采用的模型。
文化精神烛照下的广东: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文化精神烛照下的广东: 目录 **章 改革开放与广东文化的变迁一、从“文化沙漠”到“文化北伐”再到“文化广东”(一)“...
钱文忠解读百家姓-2-独家超值赠送同名讲座DVD 本书特色本书经由学术明星钱文忠教授在在央视《百家讲坛》的同名讲座演讲稿整理而成,接续**部,四字一讲,共分17...
新华汉语词典-最新修订版-大字本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共收条目60000余条,包括字、词、词组、成语、熟语等,基本反映现代汉语★...
廉洁论 本书特色 从“廉以正身”、“廉以立信”、“廉以服人”、“廉以正国”等方面入手,选择占代若干位杰出的“公务员”廉洁为官执政的事迹,阐释“廉洁”思想对为官从...
古代汉语同步辅导-(三) 本书特色 《古代汉语(3)同步辅导》:名校名师联手打造,系统归纳重点难点,精选典型同步练习,紧密联系考研,跻身更高层次。古代汉语同步辅...
文史知识趣问趣谈 内容简介 全书主要内容共分为10章,约230篇释文,全面介绍了我们在历史上的交往礼俗、熟语探源、器物述奇、官场杂拾、宗教谈片、皇家掠影等等。文...
趣味考据(三) 内容简介 《趣味考据》已经出了两集。一些读者喜欢这样的书,是因为多数作者能够将自己好学深思,“孜孜真积力久”,“是用多少工夫积累”而体会到的“趣...
世纪文库--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姻和母系家庭 内容简介 《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姻和母系家庭》一书是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经典名著。纳西族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民族,在...
字误百解 本书特色 《字误百解》:咬文嚼字文库·慧眼书系给一双善于咬文嚼字的慧眼字误百解 内容简介 《咬文嚼字文库》是一套开放性的丛书。它以语言文字的研究和运用...
读库1004 本书特色 《读库》为“京城著名文化名人”张立宪主编的综合性人文社科读物,取“大型阅读仓库”之意,一般每两月推出一期。丛书侧重对当今社会影响很大的文...
美國歷史學會費正清獎得獎作品超越以《菊與刀》為代表的日本研究視角,將視野延伸到整個東亞,探討日本「戰敗」與東亞「戰後」框架的再形塑,揭開轉型正義中不能避談的乙丙...
增广贤文-国学经典启蒙读本 本书特色 古代汉语将汉字分为“平”、“上”、“去”、“入”四声,诗、词、曲、赋、对联等韵文所押韵的字的声调,即可分为“平韵”、“上韵...
雷海宗,字伯伦,生于1902年,河北永清县人。雷先生博闻强识、学贯中西,被称为“通中外,贯古今,兼宏微,融史哲”的史学大师。雷先生于1927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
《老挝:在革新中腾飞》内容简介:本书主要介绍老挝人民革命党在苏东剧变后是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革新路线、不断加强党的建
张祖乐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作家。豆瓣阅读第五届征文大赛职业组首奖、柠萌影业选择奖获得者。另一长篇作品正在进行影视改编。
知中 山水 本书特色正如全书导语所言,山水之间,就是中国。在**本《知中zhichina·山水》特集里,我们试图从「山水」这一地理和人文的概念入手,探索有关中国...
周祖谟文字音韵训诂讲义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是着名的语言学教授周祖谟在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经典讲义。其中创见颇多,而又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至今也为不易之言。周...
拉封丹寓言 本书特色 100幅精美版画,插图黄金时代的杰作插画大师比林赫斯特精心绘制拉封丹寓言 内容简介 本书与《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并称世界三大寓言。寓...
大道哲学全书:文化悖论—关于文化价值悖缪及其超越的理论研究 本书特色 哲学是个人的事,更是国家民族的事。因为哲学不仅与个人修身养性有关,更凝聚着国家民族的智慧,...
民间常用对联3000副 本书特色 本书分为五部分,包括春联、行业联、生活联、致贺联、祭祀联,在各类对联中,又按民俗张贴位置划分成若干小类,在每个小类中,选取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