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研究古代文人思想时,往往喜欢界定某人为某家。其实,在文人中,特别是在后来的文人中,是很难找到纯粹的儒家人物,或道家人物,或其他各家人物的。绝大多数的古代文人,对他们前辈的思想采取的是兼收并蓄的态度,他们对这些思想的运用,又显得特别灵活,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采用不同的思想来指导、调节自己的生活和心态。我经常想,中国能够出现儒、释、道三家鼎立的局面,实在是中国人的一大幸事,有了这三家,才使得中国人在生活中进退自如,游刃有余,使他们处处都能找到安身立命之处。
人们在研究古代文人思想时,往往喜欢界定某人为某家。其实,在文人中,特别是在后来的文人中,是很难找到纯粹的儒家人物,或道家人物,或其他各家人物的。绝大多数的古代文人,对他们前辈的思想采取的是兼收并蓄的态度,他们对这些思想的运用,又显得特别灵活,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采用不同的思想来指导、调节自己的生活和心态。我经常想,中国能够出现儒、释、道三家鼎立的局面,实在是中国人的一大幸事,有了这三家,才使得中国人在生活中进退自如,游刃有余,使他们处处都能找到安身立命之处。
**章学习篇
**节烦恼即菩提
世俗的烦恼和佛教的智慧(菩提)是一对相对的概念,有了佛家的智慧,就不会有世俗的烦恼;摆脱不了世俗的烦恼,就说明他没有佛家的智慧。然而后来的人们把这一对概念等同起来,提出了“烦恼即菩提”的观点。关于这一观点的内容解释,连佛教内部也众说纷纭。下面,我们先介绍有关这一观点的各种解释,再讨论它的现实意义。
一、对“烦恼即菩提”的解释:美玉藏顽石,莲花出淤泥“烦恼即菩提”是佛教中的一个有名的命题,关于这一命题的含义,解释颇多。
**种解释认为,真相无二,万物为一,所以“烦恼”和“菩提”是一回事,不必把它们区别开来,故曰“烦恼即菩提”。这一看法的代表人物是六祖惠能。据《祖堂集》卷二说,神龙元年,朝廷派使者薛简前去迎请六祖惠能,惠能不肯进京,薛简便要求惠能说法,以便自己返京向皇上交差,二人有这么一段对话:
师云:“道无明暗,明暗是代谢之义。明明无尽,亦是有尽,相待立名故。经云:‘法无有比,无相待故。’”薛简曰:“明譬智慧,暗喻烦恼。学道之人,若不用智慧照生死烦恼,何得出离?”师云:“烦恼即是菩提,无二无别故。以智慧照烦恼者,是二乘人见解,有智之人终不如此。”薛简曰:“何者是大乘人见解?”师云:“《涅槃经》云:‘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别,无别之性即是实性。
处凡不减,在圣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心体,湛然常寂,妙用恒沙。”
这段话讲得比较难以理解,大致意思是说,一般人总认为佛法的智慧就是智慧,世俗的愚昧就是愚昧,把二者区分得十分清楚,包括小乘佛教的人也是如此。而大乘佛教的人却不是这样,他们认为万物之间没有什么差别,所谓的智慧和愚昧是一样的。这_观点实际上是超越了是与非的界线,达到了庄子所说的万物一齐的境界。只有摆脱了是非、善恶的纠缠,人才能获得自由。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身处烦恼事之中而无烦恼可言。实际上,超越了是非的人,即是获得佛家智慧的人,他本身已经没有烦恼了。
第二种意见的代表人物是先后做过神秀、惠能弟子的神会。他认为,烦恼也好,菩提也好,都来自同一个人性,因此说“烦恼即菩提”。《神会语录》记载了他与给事中房绾的一次问答:给事中房绾问“烦恼即菩提”义。神会答曰:“今借虚空为喻,如虚空本来无动静,不以明来即明,暗来即暗。此暗空不异明(空),明空不异暗空,明暗自有去来,虚空元无动静。烦恼即菩提,其义亦然。迷悟虽即有殊,菩提心元来不动。”
白天的天空一片光明,夜晚的天空一片黑暗,黑暗和光明虽然不同,但承受黑暗和光明的天空却还是那片天空,不会有丝毫的改变。人性也是如此,不悟时人性是愚昧的,悟后人性是聪明的,愚昧和聪明虽然不同,但人性还是那个人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烦恼即菩提”了。
……
张松辉,男,1953年生,河南唐河人。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职于湖南大学文学院、岳麓书院。已出版《老子研究》、《庄子考辨》《〈论语〉〈孟子〉疑义研究》、《先秦两汉道家与文学》、《汉魏六朝道教与文学》、《唐宋道家道教与文学》、《元明清道教与文学》、《儒释道与文人》、《十世纪前的湖南宗教》九部学术专著,出版《老子译注》、《新译冲虚至德真经》、《新译庄子》、《新译无能子》、《新译坐忘论》、《新译妙法莲华经》、《新译杜牧诗文集》七部译著。
日本哲学史 本书特色 纪念学界老前辈,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史学家、宗教学家朱谦之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是我们学术界一件有重要意义的事情。我有幸在朱先生生前能不断得到他...
《养性延命录》,梁陶弘景撰,二卷。上卷叙教诫、食诫、杂诫、祈禳等项,下卷述服气疗病、导引按摩、房中术及养性延命的理论与方
庄子的快活 本书特色 《庄子的快活》是作者王蒙汇通文史哲,从现代人的视角出发,结合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开掘《庄子》中至今仍有重要意义和价值的生命智慧和生活态度。《...
在他跟這些苦行道場比丘的對話裡,我們聞到一股深沉的寧靜和信念,洋溢在古代傳統的教法裡。每一位師父強調佛陀教法的某個特別層
论语-(中日文对照)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中日文对照的《论语》,包括《论语》原文、原文的日语读法、中文今译和日文今译四部分,方便于对照阅读。中文今译采用杨伯峻先...
超级总裁:鬼谷子 本书特色 读破春秋大智者,造就今生大智慧。鬼谷子—您不得不了解的国学巨著。由心怡编著的《超级总裁——鬼谷子》用深入浅出和轻松幽默的文...
基斯洛夫斯基为故事里的人物设置了极端的困境,让他们面对永恒的道德难题和棘手的选择,挑战古老的十诫,伴随彻底的绝望和撕心裂
心性灵明之阶-早期全真道情欲论诗学研究 内容简介 道教历来对人的心性问题很重视,提出“万法以人为主,人则以心为宗;无主则法不生,无心则身不立...
物演通论:自然存在、精神存在与社会存在的统一哲学原理 内容简介 哲学大概总归要处于两难境地的吧。在思想史早期,哲学倾向于凭借感性直观表象来否证感性;而今,哲学又...
佛说四十二章经浅释 本书特色 《佛说四十二章经》,东汉时传入中国,是**部从印度传到中国的重要经典。此经是一部“佛的语录”,充分反映了佛说法的全部过程,文字简约...
王国维儒学论集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经学概论、论性、释理、原命、孔子之学说、孔子之美育主义、子思之学说、孟子之学说、孟子之伦理思想一斑等。王国维儒学论集...
中国哲学教程(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内容简介 《中国哲学教程》是高师思政专业“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之一。它以历史发展为线索,以重大哲学流派为专题,专门介绍了...
阿奎那自然神学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 托马斯·阿奎那是西方历史上一位系统全面地阐述自然神学的内容、特征和方法的思想家,他的自然神学学说在历史上对哲学和神学的发展产生...
论语的智慧(超值典藏19.9元) 本书特色 《论语的智慧(超值典藏)》:以经典诠释智慧以人性温暖人心,穿越千年的时光感悟先贤的睿智,《论语的智慧》终极传递的是一...
为什么要扯淡 内容简介 《为什么要扯淡》由盖瑞·l.哈德卡斯特尔、乔治·a.赖施所著,是扯淡理论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是扯淡理论的*新研究成果。比2008年全美非虚...
精气易发微-彝文献精气易八卦历法数理研究 内容简介 《精气易发微》是彝族先民教化师“耄史”世袭创作而全民教化传承下来的易理哲学诗文。《精气易发微》是彝族先民婚丧...
开悟之旅-铃木大拙禅论集之 二 本书特色 《铃木大拙禅论集之二》以开悟为主要目标,综述公案的参究。在铃木大拙看来,公案参究是一种求悟的手段,是现代禅修的要件,更...
中国人的品德 本书特色 民国学界**牛人道德拷问 自早年求学北大时创办《新潮》、领导五四学生运动以来,傅斯年即享有盛名。他不是政治家,也无意追逐权位,虽然并不是...
伦理学卷-当代哲学经典 本书特色 本项目依托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和社会学学院的师资力量和学科优势,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和社会学学院学...
中华处世秘笈-中华藏书百部-(上中下册) 本书特色 《中华藏书百部:中华处世秘笈(全新校勘图文珍藏版)(套装上中下册)》由中国书店出版社出版。中华处世秘笈-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