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研究古代文人思想时,往往喜欢界定某人为某家。其实,在文人中,特别是在后来的文人中,是很难找到纯粹的儒家人物,或道家人物,或其他各家人物的。绝大多数的古代文人,对他们前辈的思想采取的是兼收并蓄的态度,他们对这些思想的运用,又显得特别灵活,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采用不同的思想来指导、调节自己的生活和心态。我经常想,中国能够出现儒、释、道三家鼎立的局面,实在是中国人的一大幸事,有了这三家,才使得中国人在生活中进退自如,游刃有余,使他们处处都能找到安身立命之处。
人们在研究古代文人思想时,往往喜欢界定某人为某家。其实,在文人中,特别是在后来的文人中,是很难找到纯粹的儒家人物,或道家人物,或其他各家人物的。绝大多数的古代文人,对他们前辈的思想采取的是兼收并蓄的态度,他们对这些思想的运用,又显得特别灵活,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采用不同的思想来指导、调节自己的生活和心态。我经常想,中国能够出现儒、释、道三家鼎立的局面,实在是中国人的一大幸事,有了这三家,才使得中国人在生活中进退自如,游刃有余,使他们处处都能找到安身立命之处。
**章学习篇
**节烦恼即菩提
世俗的烦恼和佛教的智慧(菩提)是一对相对的概念,有了佛家的智慧,就不会有世俗的烦恼;摆脱不了世俗的烦恼,就说明他没有佛家的智慧。然而后来的人们把这一对概念等同起来,提出了“烦恼即菩提”的观点。关于这一观点的内容解释,连佛教内部也众说纷纭。下面,我们先介绍有关这一观点的各种解释,再讨论它的现实意义。
一、对“烦恼即菩提”的解释:美玉藏顽石,莲花出淤泥“烦恼即菩提”是佛教中的一个有名的命题,关于这一命题的含义,解释颇多。
**种解释认为,真相无二,万物为一,所以“烦恼”和“菩提”是一回事,不必把它们区别开来,故曰“烦恼即菩提”。这一看法的代表人物是六祖惠能。据《祖堂集》卷二说,神龙元年,朝廷派使者薛简前去迎请六祖惠能,惠能不肯进京,薛简便要求惠能说法,以便自己返京向皇上交差,二人有这么一段对话:
师云:“道无明暗,明暗是代谢之义。明明无尽,亦是有尽,相待立名故。经云:‘法无有比,无相待故。’”薛简曰:“明譬智慧,暗喻烦恼。学道之人,若不用智慧照生死烦恼,何得出离?”师云:“烦恼即是菩提,无二无别故。以智慧照烦恼者,是二乘人见解,有智之人终不如此。”薛简曰:“何者是大乘人见解?”师云:“《涅槃经》云:‘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别,无别之性即是实性。
处凡不减,在圣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心体,湛然常寂,妙用恒沙。”
这段话讲得比较难以理解,大致意思是说,一般人总认为佛法的智慧就是智慧,世俗的愚昧就是愚昧,把二者区分得十分清楚,包括小乘佛教的人也是如此。而大乘佛教的人却不是这样,他们认为万物之间没有什么差别,所谓的智慧和愚昧是一样的。这_观点实际上是超越了是与非的界线,达到了庄子所说的万物一齐的境界。只有摆脱了是非、善恶的纠缠,人才能获得自由。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身处烦恼事之中而无烦恼可言。实际上,超越了是非的人,即是获得佛家智慧的人,他本身已经没有烦恼了。
第二种意见的代表人物是先后做过神秀、惠能弟子的神会。他认为,烦恼也好,菩提也好,都来自同一个人性,因此说“烦恼即菩提”。《神会语录》记载了他与给事中房绾的一次问答:给事中房绾问“烦恼即菩提”义。神会答曰:“今借虚空为喻,如虚空本来无动静,不以明来即明,暗来即暗。此暗空不异明(空),明空不异暗空,明暗自有去来,虚空元无动静。烦恼即菩提,其义亦然。迷悟虽即有殊,菩提心元来不动。”
白天的天空一片光明,夜晚的天空一片黑暗,黑暗和光明虽然不同,但承受黑暗和光明的天空却还是那片天空,不会有丝毫的改变。人性也是如此,不悟时人性是愚昧的,悟后人性是聪明的,愚昧和聪明虽然不同,但人性还是那个人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烦恼即菩提”了。
……
张松辉,男,1953年生,河南唐河人。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职于湖南大学文学院、岳麓书院。已出版《老子研究》、《庄子考辨》《〈论语〉〈孟子〉疑义研究》、《先秦两汉道家与文学》、《汉魏六朝道教与文学》、《唐宋道家道教与文学》、《元明清道教与文学》、《儒释道与文人》、《十世纪前的湖南宗教》九部学术专著,出版《老子译注》、《新译冲虚至德真经》、《新译庄子》、《新译无能子》、《新译坐忘论》、《新译妙法莲华经》、《新译杜牧诗文集》七部译著。
生死思考-一位资深临床医师对生命最后时日的理性见证 本书特色 雄踞澳大利亚畅销书榜十年,感动整个澳洲。畅销全球22个国家,中国大陆首次出版。真实、震撼、温情,告...
十九世纪欧洲思想史-(第一.二卷) 本书特色 举世公认的十九世纪欧洲思想史、哲学史、科学史的名著。著者毕生的学术工作致力于人类知识的统一,即将科学和艺术这两种文...
本书是迄今为止中国学者撰写的唯一一部禅宗通史著作,全面叙述从印度禅学到清末禅宗的流变历史,时间跨度两千多年。本书以系统阐
卡尔.巴特神学研究 本书特色 巴特发动了四世纪基督教神学的**场革命,是领导教会抵抗纳粹的教会领袖,是“新新教”的奠基人,是无可争议的“20世纪基督教教父”和“...
高僧大德说观音 本书特色 观世音信仰是中国人在吸收外来宗教之后的创新之举,是佛教中国化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观世音信仰以其大慈大悲的奉献精神、往生...
本书原著为法国著名藏学家石泰安先生所著。该书通过对西藏地区的史实、说唱艺术的研究,揭开了古老的西藏文明历史的一幕,再现了
在此刻-寻真问道的不二法门 本书特色 这是了解生命真相的智慧,究竟解脱人生痛苦的方法。这是认识佛法的启蒙之音。它能勘破无明时代的文明包装,开释浮躁世间的人心归向...
形而上学 本书特色 《经典通读》,一套将经典学术巨著进行全新通俗化编译的丛书,旨在引领读者轻松快速阅读学术经典,从而普及对人类影响深远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名家...
中国哲学简史 本书特色 当代大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干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受聘担任讲座教授,讲授中国哲学史,其英文讲稿后经整理写成《中国哲学简史》,于194...
周易经传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上下两编共十五章组成,上编七章集中讨论《周易》古经(本书简称为《易经》),下编八章集中讨论《易传》。在上编七章中,主要涉及了卦爻象...
罗素回忆录:来自记忆里的肖像 内容简介 出生于英国贵族家庭的伯特兰公认的当代思想巨人,集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与社会活动家于一身。罗素一生中共写作了《物的分析...
釋尊說法大部分結集在《阿含》中,阿含聖典是大小乘諸宗的根本,是一切佛法的源頭。本書是由諸方紛紛爭聘的阿含學老師楊郁方執筆
本书是陈寅格集,主要内容包括寒柳堂集、金明馆业稿初编、金明馆业稿二编、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登稿
法国汉学家的道教研究:以代表性论著为中心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以时间为轴线,分三个历史阶段勾画了自明清之际至20世纪法国汉学家对道教的认识过程,涉及明清之际法国来...
《实用主义》是一部塑造美国气质的书,是一本决定美国人行动准则的书,是美国的半官方哲学,几乎影响了整个世界。本书提供实用主
儒家宪政主义传统-第二辑 本书特色 《儒家宪政主义传统》收录五篇论文,为此命题提供思想史的初步论证。《儒家宪政主义传统》着力探讨中国历史上两个立完时刻儒家之理念...
中国古代十大思想家:朴素唯物论者王夫之 内容简介 本丛书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中国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十大思想家的生平以及他们的思想理念,萃取了他们的人生智慧,力求尽善尽...
心:行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兼具思辨性和艺术特色的散文作品,作者由浅入深,逐步讲述了对禅学智慧的感悟——如何才能没有烦恼,营造清净、悠然的氛围,不迷失自己,让身...
希腊哲学史-第三卷-(修订本) 本书特色 《希腊哲学史》1-4卷,由著名哲学史家汪子嵩、范明生、陈村富、姚介厚等负责撰写、三代学人共同奋斗28载完成的皇皇巨著,...
苏格拉底与政治共同体-《王制》义疏:一场古老的论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从一场古代的大论争来读《王制》。这场论争就是:哲学对政治共同体有何作用?也就是说,理论对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