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丛书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中国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十大思想家的生平以及他们的思想理念,萃取了他们的人生智慧,力求尽善尽美地将他们的思想特质呈现在世人面前,使之对现代人有所启发。思想家们的思想影响着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的礼乐文化、政治文化、制度文化、伦理道德、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甚至治国安邦的总体思路,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国古代十大思想家:朴素唯物论者王夫之》:知与行是中国古典哲学认识论的基本范畴。知指知识、知觉、思想、认识;行指行为、行动、践履、实践。古人讨论知行问题,多从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关系立论,但也包含有一般认识论的意义。直到王夫之,知行才成为比较纯粹的认识论范畴。在中国,知行范畴出现很早。《左传·昭公十年》(公元前533年)有“非知之实难,将在行之”的说法。古文《尚书·说命》有“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的思想。这就是传统的知易行难。中国哲学史上长期争论的知行问题,焦点不在知易行难,而在知识的来源以及求知的过程、途径和方法。春秋末期的孔子首先对知识的来源做了回答。他认为有“生而知之者”,有“学而知之者”。“生而知之”的观点有知行分离倾向,“学而知之”的观点则表明重视后天学习。同时期的老子提出“不行而知”的观点,说“不出户,知天下”,否认感觉和行在认识中的作用。战国时期的墨子提出“闻之见之”,肯定感觉经验是认识的来源;并提出“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主张以行测知。不过他所说的“行”也只是一种简单的选取活动。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生而知之”的先验论,提出“良知”“良能”说,赋予“知”以人性论的含义,将“知”明确界定为天赋的道德知识和道德能力,使智德与智慧完全同一。苟子则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学而知之”的经验论,强调人的一切知识都来源于感官对外物的接触,系统的知识来源于学习和经验的积累。他还把“行”引进认识论,对知行关系作了深入探讨。他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苟子的知行观是先秦认识论的*高成就。西汉董仲舒提出天意决定论,认为人的认识能力和认识内容都是天赋的,认识的目的就是知“天意”。东汉王充坚决反对先验论,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人的知识和技能来源于“日见日为”的亲身践履,并主张用“效验”来考察知识、言论的虚实和真伪。隋唐佛学的知行观在中国知行观的历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华严宗偏重宗教义理,表现出重知轻行的倾向:天台宗主张止观兼习,定慧双修,表现出知行并重的倾向;禅宗提出“定慧等学”,表现出知行合一的倾向。隋唐佛学的知行观对宋明理学的知行观产生了深刻影响。宋元明清时期出现了多种系统的知行理论,知行问题成为当哲学论争的一个重要侧面。宋代程朱学派首先提出知先行后。如程颐说:“须是识在所行之先”“知了方行得”“人力行,显要知”,始终把知放在首要的地位。朱熹继承和完善了这种理论,提出学问不外乎致知、力行两件事。他经常知行并提,反对“只说践履,不务穷”。同时,他注意到了知行相须互发,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关系。他说:“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行。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朱熹明确提出了“论重,行为重”。陆九渊也主知先行后说,认为认识“不过切己反”,发明本心固有之善。王守仁则提出“知行合一”。反对将知行分作两件去做。因此,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就是“致良知”,就是以代行,合行于知,因而本质上同程朱一样,仍然是知先行后,重知轻行。在反省理学、反思传统的基础上,王夫之建立了由行先知后、知行相资、行可兼知、知不可兼行等基本思想组成的比较完备的知行统一说。……
作者:(德国)彼得•昆兹曼(PeterKunzmann)法兰兹-彼得•布卡特(Franz-PeterBurkard)法兰兹•魏德曼(FranzWiedmann)...
本书是一部西方哲学史,在英美各大学,均被采用为教本。此书主要分为三部分:希腊哲学、中古哲学和近代哲学。其中“1860年后欧美
奥维德的爱情哲学 本书特色 《外国哲学名家丛书:奥维德的爱情哲学》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奥维德的爱情哲学 内容简介 《外国哲学名家丛书:奥维德的爱情哲...
易学基础教程 内容简介 本书由原北京大学教授、著名易学泰斗、国际易学联合会会长、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院长朱伯篦先生主编,多位易学专家学者共同撰写,清晰勾勒了...
章太炎讲国学-方家讲坛 本书特色 章太炎一生多次讲演国学,其中影响*大的有四次,即日本东京讲学、民国初年北京讲学、1922年上海讲学、晚年苏州讲学。讲演稿形式不...
国学入门 本书特色 吾中国文化之定义,具于《白虎通》三纲六纪之说,其意义为抽象理想*高之境,犹希腊柏拉图所谓Idea者。——陈寅恪国学入门 内容简介 学问者,天...
戴震与章学诚是清代学术史与思想史上两大高峰,他们的出现,在作者看来代表了清代儒家智识主义的兴起,是儒家学术思想由“尊德性
《海德格尔存在哲学》主要讲述了:信仰的真正的生存意义便是:信仰=再生。我们必须事先把存在的本质当做值得思的东西加以深思,在
木犁书系/我思文丛:直观 本书特色 “风雨文丛”,是一批德高望重,极有影响的前辈学者(以现当代文学研究为主)学术随笔自选集,或是对现当代文坛的风风雨雨作些梳理和...
科学元典丛书宇宙之谜 本书特色 ·它是20世纪初的一部现象级畅销书,被译为20多种文字,为作者赢得了排山倒海般的巨大声名。 ·它既如史诗般荡气回肠,又如檄文般酣...
成书于西晋的郭象版删改本,是今日唯一《庄子》传本。《庄子复原本注译(套装共3册)》复原的是早于郭象版的两种《庄子》版本:成书
北京百家佛寺寻踪 本书特色 全彩页,收录有实地拍摄的照片近500幅,有百家佛寺地址和快速检索目录,可辅助进行人文旅游。北京百家佛寺寻踪 内容简介 北京的佛寺无论...
尼采恣情,克尔凯郭尔羞涩;尼采崇生命的强力,克尔凯郭尔惜生命的脆弱;尼采纵情审美的人生,克尔凯郭尔纵身上帝的深渊;尼采对
哲学卷-生生之境-顾城海外遗集 本书特色 本书由三部分组成:一为顾城、谢烨及德国朋友的谈话;二是顾城于1993年7月10日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所做的《没有目的的“...
信修.悔愿篇-佛教故事大全 本书特色 《佛教故事大全》,史上*全面的佛教故事结集,收录佛教故事近500篇。 台湾佛光山5位佛子倾心编撰。 《信修·悔怨篇》,以近...
中华经典藏书-孔子家语 本书特色 《孔子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古书。《孔子家语》的内容十分丰富,无法在这里一一缕述。相信读者细读这本书后,会对...
美学原理美学纲要 内容简介 《外国文艺理论丛书》的选题为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由当时的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组织全国外国文学专家数十人共同研究和制定,所选收的作品,上自...
神奇圣人王阳明-2 本书特色 王阳明参透世事人心,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创立阳明心学,终成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个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之一;曾国藩研习阳明...
后哲学的哲学问题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近几年的论文辑录,也加上了少数几篇20世纪90年代的旧作,主题多半与“海德格尔”和“形而上学批判”相关。除几篇旧...
广州道书考论 内容简介 在漫长的岁月积淀与历史传承中,广州不仅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风格鲜明、多姿多彩的人文遗迹和历史景观,也留下了许多意蕴深长、可歌可泣的民间故事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