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通过观察搜集外部世界的信息,是一个正常人的基本能力。但是,
本章介绍的教育研究中的观察,是指运用于教育研究之中的一种特定的
研究方法。教育研究中的观察法是搜集非言语行为资料的初步方法。它
是指人们依据一定的研究目的,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利用某种
量表有计划地观察学校教育情境中的教育现象,从而搜集信息资料并依
据这些资料进行研究的一种研究方法。本章将讨论教育研究中观察法的
特点、适用场景、类型等内容。
**节教育观察法的起源及其特点
一、教育观察法的起源与发展
教育中的观察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是从别的学科中借鉴过来的。早
在2O世纪二三十年代,观察法就在其他学科广泛运用。如自然科学实验
中的观察、动物学研究、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些观察等,都被用来作为研
究的方法,从事本学科的研究,并取得显著成果。如苛勒1913年到1917
年在长达4年的时间内,在喀麦隆腾奈列夫岛上对大猩猩的观察研究。
1914年,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新几内亚进行田野研究工作,在
梅鲁岛和特洛布里恩群岛与土著居民共同生活了两年多,采用了包括观
察法在内的人类学研究。
由于观察法在其他学科的成功,诱发了人们不断把观察法引进教育
研究领域的尝试。但是,这期间,教育中对观察法的运用,还只是零星
的、没有取得“正统地位的”试验。事实上也没有取得可以骄傲的成就。
这样的摸索、尝试,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终于迎来了它的新时代。此
时,观察法已经开始大量在教育研究领域中施展身手了。其中,有我们
将在下面专篇介绍的贝尔斯(R.F.Bales)。1950年,贝尔斯开发了“交
互作用分析”的12类编码的行为表,用以对教育情境中的人物进行系统
的行为观察,但当时,主要是针对社会活动小组的观察研究。据英国课
堂研究专家霍普金斯(David Hopkins)1993年在《教师课堂研究指南》
中指出,“这种完全依赖观察表、编码量表和项目清单的研究方法来自北
美,但是系统课堂观察在英国也有强大的传统力量”。o
二、教育观察法的特点
教育研究中观察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获得的资料可靠性较高;
有时,还可以获得一些意料之外的资料。具体归纳有如下三点:
1.非言语行为 一
观察法就搜集非言语行为为资料而论,明显地优越于调查研究、实
验法或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在发现一个人对某个特定问题的意见方面,
是优越于观察法的。不过,在问到回答者关于他自己的行为时,会遇到
各种各样的困难,包括故意否认一定的行为,或者回忆不起来。而在观
察研究中,在场的观察人员则可随时发觉不断发展变化的行为。观察人
员可做现场笔记,将行为的突出特征记录下来,甚至可以用录像将其整
个行为过程录下来。在调查研究中,所有关于行为的资料(除了发生在
访谈过程中的极少数行为外),都是间接的或第二手的。
观察允许深入研究整个的人,调查人员常在预备性研究中运用观察
方法。一个研究人员常常计划进行一项调查,却不熟悉他的回答者,从
而不清楚究竟什么问题是适应的或必需的。通过一次初步的观察研究,
研究人员就会发现研究所需的适当特征,包括回答者自己可能不知道的
某些行为。同样,观察法,尤其是非结构式观察法,是个非常灵活的方
法,观察人员可集中关注那些重要的变量。
教育研究中观察人员常常同观察对象们一起生活相当长一段时间,
因此,他们之间的关系,往往比在调查中访谈员与回答者之间建立的短
暂而又过于正式的关系更为亲密和随和。这种直接的关系使研究者有机
会更详尽地发现被观察者真正喜好的是什么。
当然,这样也存在一种危险性,即观察人员和他的观察对象之间由
于频繁的接触,往往容易产生过度的爱憎等情感,这种感情的萌发,可
能破坏观察人员的客观性。因此,一个局外人看得很明显的某些事,观
察人由于同被观察者过于密切的接触,可能注意不到,甚至拒绝相信某
些他们所做的事情。这种情况的出现,就会影响观察问题的信度和效度,
值得注意。
2.天然环境
教育研究中观察法的另一主要优点是行为发生在它的天然环境里。
观察法的一些支持者认为,同其他主要的资料搜集技术相比,观察法较
少反应性。实验法严重地依赖人工环境,调查法则依赖对一套有限问题
的言语回答,这两种方法都会恰恰在它们所试图研究的资料中产生偏误,
以致资料成为该方法的产品,而不单纯是对一种现存经验现实的测量了。
观察法不像调查或实验那样是有限的、人工的。尽管如此,也并不能排
除观察法产生偏误的可能性。有一具陌生人(观察者)在场,人的活动
和资料的记录中便会有偏误存在,所有这些,使得在观察中存在着偏误
的现实可能性。
3.纵贯分析
在教育研究中使用观察法,不必像访谈员那样与被调查者每天的活
动和职务争夺宝贵的时间以进行访谈,也不像实验人员那样必须强使被
试处于一个异己的,有时是敌视的或不舒服的实验室环境中,观察人员
能够在受观察者的天然环境中进行研究,从而通常能够进行比调查或实
验为期较长的研究。这个优点是显而易见的。调查对象对很久以前发生
的事件可能记忆不清,而观察人员是在事件正发生的当时对它们进行研
究的。这样,在观察中,观察人员能有充足的时间对趋势进行观察研究,
从而能够说明偶然事件和平常事件之间的区别。
在教育研究观察法的优点的另一面,也存在其不足之处,对此作以
下四点分析。
1.缺乏控制
观察发生在天然环境里的行为时,由于是在天然环境中,观察研究
者往往对可能影响观察效果的外部变量难以控制。
观察法由于其方法简便、灵活,能够深入包括大范围的问题,往往
获得大量的资料。这种资料常常难于以系统的方式进行编码和分类。就
这点而论,有些类似调查研究中开放性问题的答案。在这两种情况下,
研究人员均可能面临上百甚至上千的誊抄材料,详细地说明逐日发生的
事情,却无法充分地综合资料,以得出同假设有关的结论。
小学语文资料包 本书特色 《小学语文资料包(权威版本)》集基础性、知识性、系统性和实用性为一体,适合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既可以作为学生日常完成课后作业...
泰戈尔,印度诗人、思想家。生于孟加拉数一数二的名门中,是印度四种阶级中最高身份的婆罗门。泰戈尔家是当时孟加拉的学问艺术中心,其父亲为宗教思想家,是婆罗摩尼的指导...
牛虻 本书特色 这是一个关于信仰、幻灭、革命、浪漫和英雄主义的故事。我是一只快乐的牛虻,无论是活着还是死亡。1955年著名导演亚历山大·法英文姆密尔将本书改编为...
历史的丰碑:洞穿宇宙第一人哥白尼 本书特色 《历史的丰碑·洞穿宇宙第1人:哥白尼》中讲到哥白尼是第1位站在宇宙的高空俯瞰了我们这个星球的人。他动摇了几千年的信念...
中学语文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 本书特色 《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系列教材:中学语文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的编写体现了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对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的指导,密...
大森林里的小木屋-纽伯瑞儿童文学奖 本书特色“小木屋”系列作品,可以说就是罗拉前半生的自传,书中的主角罗拉也就是真实罗拉的化身。从拓荒女孩到驰名世界的儿童文学作...
《银行数字化转型路线图:一套系统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内容简介:本书深入分享银行数字化转型方法和实践的专著。书中重点剖析了银行
新新中国的形象 本书特色 这套丛书共由10本组成,每本都是各位评论家在九十年代以来所作研究成果的精选结集,它们包括:王彬彬《一嘘三叹论文学》、王干《灌水时代》、...
你是不是经常在日常积极向上和日常丧之间摇摆?你是不是经常等到deadline到来前才发现自己还什么都没做?你是不是经常明知还有很多很多工作没做完,却仍然一直在刷...
木偶奇遇记-双色版 本书特色一、表现传统社会风貌 《木偶奇遇记》中有很多内容反映了19世纪意大利民间传统的社会风貌。比如,第十章中有关木偶戏院的场景描写,还有第...
房屋建筑钢结构设计-钢结构(下册)(第二版) 本书特色 本书是关于介绍“房屋建筑钢结构设计”的教学用书,具体包括了:结构形式和结构布置、结构形式和结构布置、多层...
作品目录第一章 小米勒去旅行第二章 意想不到的事第三章 欢迎光临词汇之城第四章 词汇市场的混乱第五章 矮子警官希里夫特第六章
语文-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材解读 本书特色 四位一体,解读教材1.精讲教材显性知识,全面夯实教材基础2.细解教材隐形知识,透彻解读重点难点3.学考对接高效演练...
《健身与健康教育(全彩图解版)》内容简介:本书介绍了运动、身体活动和减少久坐方面的指导性原则,讲解了从心肺健康、肌肉健康、
论摄影 本书特色 《论摄影》出版于一九七七年,轰动一时,引起广泛的讨论,并荣获当年的全国图书批评界奖,至今仍被誉为“摄影界的《圣经》”。《论摄影》不仅是一本论述...
现代仓储管理与实务-(第2版) 本书特色 在“互联网 物流”时代下,编者将现代仓储理论、实务与案例有机结合,通过线下资源与线上资源相结合...
数学分析(上下册) 本书特色 《数学分析》的核心内容是微积分——微分学与积分学的统称。在微分学中我们主要研究微分、导数及其应用,其中心问题是如何求事物(现象)的...
三年级语文下-R-黄冈小状元满分冲刺微测验 本书特色 《黄冈小状元作业本》适用于随堂训练和留作课后作业使用。同步课时,巩固基础。《黄冈小状元达标卷》适用于单元测...
这里不平静-非洲诗选 内容简介 音乐是非洲的一项主要出口产品,诗与歌的亲缘性可以从收集于此的诗里一再听到。这些诗是根据以下宽泛的主题来安排:1、风景和变化;2、...
我们都可以成为研究者-打开教师成长的节点 本书特色 《我们都可以成为研究者:打开教育成长的节点》:“教师学习与发展共同体”系列丛书从原点出发档案袋伴我学课堂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