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通过观察搜集外部世界的信息,是一个正常人的基本能力。但是,
本章介绍的教育研究中的观察,是指运用于教育研究之中的一种特定的
研究方法。教育研究中的观察法是搜集非言语行为资料的初步方法。它
是指人们依据一定的研究目的,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利用某种
量表有计划地观察学校教育情境中的教育现象,从而搜集信息资料并依
据这些资料进行研究的一种研究方法。本章将讨论教育研究中观察法的
特点、适用场景、类型等内容。
**节教育观察法的起源及其特点
一、教育观察法的起源与发展
教育中的观察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是从别的学科中借鉴过来的。早
在2O世纪二三十年代,观察法就在其他学科广泛运用。如自然科学实验
中的观察、动物学研究、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些观察等,都被用来作为研
究的方法,从事本学科的研究,并取得显著成果。如苛勒1913年到1917
年在长达4年的时间内,在喀麦隆腾奈列夫岛上对大猩猩的观察研究。
1914年,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新几内亚进行田野研究工作,在
梅鲁岛和特洛布里恩群岛与土著居民共同生活了两年多,采用了包括观
察法在内的人类学研究。
由于观察法在其他学科的成功,诱发了人们不断把观察法引进教育
研究领域的尝试。但是,这期间,教育中对观察法的运用,还只是零星
的、没有取得“正统地位的”试验。事实上也没有取得可以骄傲的成就。
这样的摸索、尝试,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终于迎来了它的新时代。此
时,观察法已经开始大量在教育研究领域中施展身手了。其中,有我们
将在下面专篇介绍的贝尔斯(R.F.Bales)。1950年,贝尔斯开发了“交
互作用分析”的12类编码的行为表,用以对教育情境中的人物进行系统
的行为观察,但当时,主要是针对社会活动小组的观察研究。据英国课
堂研究专家霍普金斯(David Hopkins)1993年在《教师课堂研究指南》
中指出,“这种完全依赖观察表、编码量表和项目清单的研究方法来自北
美,但是系统课堂观察在英国也有强大的传统力量”。o
二、教育观察法的特点
教育研究中观察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获得的资料可靠性较高;
有时,还可以获得一些意料之外的资料。具体归纳有如下三点:
1.非言语行为 一
观察法就搜集非言语行为为资料而论,明显地优越于调查研究、实
验法或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在发现一个人对某个特定问题的意见方面,
是优越于观察法的。不过,在问到回答者关于他自己的行为时,会遇到
各种各样的困难,包括故意否认一定的行为,或者回忆不起来。而在观
察研究中,在场的观察人员则可随时发觉不断发展变化的行为。观察人
员可做现场笔记,将行为的突出特征记录下来,甚至可以用录像将其整
个行为过程录下来。在调查研究中,所有关于行为的资料(除了发生在
访谈过程中的极少数行为外),都是间接的或第二手的。
观察允许深入研究整个的人,调查人员常在预备性研究中运用观察
方法。一个研究人员常常计划进行一项调查,却不熟悉他的回答者,从
而不清楚究竟什么问题是适应的或必需的。通过一次初步的观察研究,
研究人员就会发现研究所需的适当特征,包括回答者自己可能不知道的
某些行为。同样,观察法,尤其是非结构式观察法,是个非常灵活的方
法,观察人员可集中关注那些重要的变量。
教育研究中观察人员常常同观察对象们一起生活相当长一段时间,
因此,他们之间的关系,往往比在调查中访谈员与回答者之间建立的短
暂而又过于正式的关系更为亲密和随和。这种直接的关系使研究者有机
会更详尽地发现被观察者真正喜好的是什么。
当然,这样也存在一种危险性,即观察人员和他的观察对象之间由
于频繁的接触,往往容易产生过度的爱憎等情感,这种感情的萌发,可
能破坏观察人员的客观性。因此,一个局外人看得很明显的某些事,观
察人由于同被观察者过于密切的接触,可能注意不到,甚至拒绝相信某
些他们所做的事情。这种情况的出现,就会影响观察问题的信度和效度,
值得注意。
2.天然环境
教育研究中观察法的另一主要优点是行为发生在它的天然环境里。
观察法的一些支持者认为,同其他主要的资料搜集技术相比,观察法较
少反应性。实验法严重地依赖人工环境,调查法则依赖对一套有限问题
的言语回答,这两种方法都会恰恰在它们所试图研究的资料中产生偏误,
以致资料成为该方法的产品,而不单纯是对一种现存经验现实的测量了。
观察法不像调查或实验那样是有限的、人工的。尽管如此,也并不能排
除观察法产生偏误的可能性。有一具陌生人(观察者)在场,人的活动
和资料的记录中便会有偏误存在,所有这些,使得在观察中存在着偏误
的现实可能性。
3.纵贯分析
在教育研究中使用观察法,不必像访谈员那样与被调查者每天的活
动和职务争夺宝贵的时间以进行访谈,也不像实验人员那样必须强使被
试处于一个异己的,有时是敌视的或不舒服的实验室环境中,观察人员
能够在受观察者的天然环境中进行研究,从而通常能够进行比调查或实
验为期较长的研究。这个优点是显而易见的。调查对象对很久以前发生
的事件可能记忆不清,而观察人员是在事件正发生的当时对它们进行研
究的。这样,在观察中,观察人员能有充足的时间对趋势进行观察研究,
从而能够说明偶然事件和平常事件之间的区别。
在教育研究观察法的优点的另一面,也存在其不足之处,对此作以
下四点分析。
1.缺乏控制
观察发生在天然环境里的行为时,由于是在天然环境中,观察研究
者往往对可能影响观察效果的外部变量难以控制。
观察法由于其方法简便、灵活,能够深入包括大范围的问题,往往
获得大量的资料。这种资料常常难于以系统的方式进行编码和分类。就
这点而论,有些类似调查研究中开放性问题的答案。在这两种情况下,
研究人员均可能面临上百甚至上千的誊抄材料,详细地说明逐日发生的
事情,却无法充分地综合资料,以得出同假设有关的结论。
常微分方程 第四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常微分方程》的新修订本。考虑第三版出版逾十年,修订本需适应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变化。由于目前高等院校中“常微分方程”课程教...
文体与翻译-(第二版) 本书特色 在《文体与翻译》中,“作者把功能文体教学与翻译教学结合了起来,使高年级翻译教学的目的、目标十分明确而具体,使理论有了很强的可操...
《止于至善——我读《大学》《孟子》》内容简介:本书是作者读《大学》和《孟子》的心得笔记,是对《大学》和《孟子》逐章逐句的解
《葡萄为何愤怒》内容简介:本书是日知文丛之一种,作者为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师杨靖,书中所收主要为作者在《上海书评
作品目录序言 夏中义 第壹章 创作个性与,又学转型的误读 ——读傅雷《论张爱玲的小说》 第贰章 毕竟是『半个』知青 ——读胡兰
1分钟速记英语单词-(含光盘) 本书特色 本书搜集并汇总了大量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以及考试中常考的词汇,内容丰富,并且按照英文字母顺序进行排列,方便读者有条理、有计...
法语TEF考试冲刺教程 下册 本书特色 《法语TEF考试冲刺教程(下册)》是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法语TEF考试冲刺教程 下册 目录 Lecon 31T...
耶鲁大学办学史研究 本书特色 《耶鲁大学办学史研究》一书通过对耶鲁大学300年办学历程的研究,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其由一所规模很小的宗教教派学院成长为世界一流大学的...
法国新版STEAM课程专业早教游戏 本书特色 7大类、156组steam早教游戏,让孩子不知不觉变得很厉害。 用专业的方式与孩子做游戏,既有乐趣,又有效率。法国...
初级会计学-(第8版) 本书特色 初级会计学是会计学专业的入门课程,本书根据初学者的认知规律,对教材结构和内容进行了精心的组织和安排,既强调会计理论的学习,又强...
《哈佛制造:一场关于MBA的浮华盛宴》内容简介:建校百年以来,哈佛商学院已经成了全球商界独一无二最具影响力的机构。该校毕业生
心-日汉对照全译本 本书特色 小说以徐缓沉静而又撼人心魄的笔致,描写了爱情与友情的碰撞、利己之心与道义之心的冲突,凸现了日本近代知识分子矛盾、怅惘、无助、无奈的...
当代课程问题=Contemporary Issues in Curriculum 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了美国当代杰出的教育学家和课程研究专家,针对新时代的教育特点...
陈希孺,数理统计学家。1934年2月11日生于湖南望城。195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阅读教学教什么 本书特色 《阅读教学教什么》是根据国培标准设计的参与式语文培训教材,在教材结构上有所创新,包括理论、课例、共同备课这3个工作坊,以及光盘资源,设...
语文新课程标准必读.青少版:三个火枪手 本书特色 本书是大仲马的成名作,是一部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的杰出通俗小说。小说将宫廷争斗、风流韵事与三个火枪手的冒险经历巧妙...
中外大学比较 本书特色 《中外大学比较》分为三个篇章。上篇为西方大学历史发展篇,分别对大学的起源——中世纪大学、近代大学的先驱——德国柏林大学、现代大学的兴起—...
泰戈尔诗选-语文必读名著-名师1+1导读方案 本书特色 《泰戈尔诗选(名师1+1导读方案)》以著名作家肖复兴为代表的作家编委会+以中语会理事长陈金明为代表的语文...
初中生满分作文思维导图 本书特色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北师大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委会规划课题成果展示。记忆1幅思维导图=背诵10篇范文;灵...
大学数学公式手册 内容简介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四载春秋已逝。回首大学生活,*令我感到自豪的是我的数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今年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我数学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