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条辨通俗讲话

温病条辨通俗讲话

作者:刘景源 著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年:2008-09-01

评分:5分

ISBN:9787802314771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温病条辨通俗讲话 内容简介

《温病条辨》内容博大精深、体系纵横交织,初学者往往难以掌握其要领。刘景源教授集其四十余年研读该书并用之临床的心得体会,采取“以三焦为纲,以温热病、湿热病为目”的执简驭繁的分类方法,分别对上、中、下三焦中的温热病与湿热病进行分类讲评。以卫气营血辨证作为温热病的辨证纲领分别对原书的条文进行归类,把上、中、下三焦温热病的条文都按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进行分类重新排列,分别讲述这四类证候群的证治规律;以三焦辨证作为湿热病的辨证纲领,分别对原书的条丈进行归类,把上、中、下三焦湿热病的条文都按湿重于热、湿热并重、热重于湿进行分类重新排列,分别讲述这三类证候群的证治规律。本书采取了讲课的口语形式,力求通俗生动。

温病条辨通俗讲话 本书特色

《温病条辨》一书是清代的著名温病学家吴瑭(字配珩,号鞠通)继承了《黄帝内经》及张仲景、喻嘉言、叶天士等前辈学者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历经数十年临床实践而著成的一部温病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用之书。它对温病的病因病机、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多种温病的辨证论治都作了较详实的阐述,书中的诸多方剂在临床实践中都确有效验。刘景源教授集其四十余年研读该书并用之临床的心得体会,采取“以三焦为纲,以温热病、湿热病为目”的执简驭繁的分类方法,分别对上、中、下三焦中的温热病与湿热病进行分类讲评。

温病条辨通俗讲话 目录

**讲《温病条辨》评介
一、《温病条辨》的作者及成书的时代背景
二、《温病条辨》的体例及编写特点
三、《温病条辨》的主要内容及其学术思想的核心
第二讲学习温病学应当掌握的几个问题
一、温病的概念
二、温病的特点
三、温病的病因
四、温病的发病
五、温病的病机
六、温病的分类
七、温病与伤寒
第三讲温热病的辨证纲领与治疗原则
一、温热病的辨证纲领——卫气营血辨证
二、温热病的治疗原则
第四讲上焦篇·温热病
一、温病概述
二、卫分证候
三、气分证候
四、营分证候
五、血分证候
第五讲中焦篇·温热病
一、中焦温病的分类
二、气分证候
三、营分证候、血分证候
第六讲下焦篇·温热病
一、营分证候、血分证候
二、后遗诸证
附:温热病传变规律简表
第七讲湿热病的辨证纲领与治疗原则
一、湿热病的辨证纲领——三焦辨证
二、湿热病的治疗原则
三、湿热病的治疗禁忌
四、湿热病的转归
第八讲上焦篇·湿热病
一、湿热病的病种与治则
二、湿重于热证候
三、热重于湿证候
附:寒湿伤阳
第九讲中焦篇·湿热病
一、湿重于热证候
二、湿热并重证候
三、热重于湿证候
四、湿热黄疸诸证
五、湿热痹诸证
六、湿热疟疾诸证
七、湿热痢疾诸证
第十讲下焦篇·湿热病
一、湿重于热证候
二、湿热并重证候
三、湿热疟疾诸证
四、湿热痢疾诸证
方剂索引

温病条辨通俗讲话 作者简介

刘景源,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1943年生,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人。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曾任教于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古典医著教研室、温病教研室,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工作近四十年,曾讲授《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温病学》、《中医内科学》等课程,在温病学领域造诣尤深。
曾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首席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经典课程示范教学项目《温病学》主讲教授,教学光盘已在国内外发行,受到广泛好评。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中医药交流与合作中心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指导专家、《中国临床医生》杂志顾问。
曾应邀到美国、法国、捷克、日本等10余个国家与国内多个省、市讲学及主持国际中医、针灸专业人员水平考试,进行学术交流。历年来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4部。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