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国学,通常指我国几千年固有的传统文化之学术研究。在这本影响深远的经典之作中,作为我国*早的一批国学大师,章太炎以通俗易懂、简略概括的方式,通过国学概论、国学略说两大主题对我国传统经学、史学、诸子、文学进行了精到而系统的简述。行文典丽古雅,使读者真正了解到国学并非西学的替代,并从中感受到寄托在国学身上的,凸现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民族精神。正如章太炎所说:“国学很不容易讲,有的也实在不能讲,必须自己用心去读去看。”
国学很不容易讲,有的也实在不能讲,必须自己用心去读去看。即如历史,本是不能讲的;古人已说(一部十七史从何处说起),现在更有二十四史,不止十七史了。即《通鉴》等书似乎稍简要一点,但还是不能讲;如果只像说大书那般铺排些事实,或讲些事实夹些论断,也没甚意义。所以这收都靠自己用心去看。我讲国学,只能指示些门径和矫正些近人易犯的毛病。
——章太炎
**篇国学概论
**章概论
国学的本体
一、经史非神话
在古代书籍中,原有些记载是神话,若《山海经》、《淮南子》中所载,我们看了,觉得是怪诞极了。但此类神话,在王充《论衡》里已有不少被他看破,没有存在的余地了。而且正经正史中本没有那些话。如盘古开天辟地、天皇、地皇、人皇等,正史都不载。又如“女娲炼石补天”,“后羿射日”那种神话,正史里也都没有。经史所载,虽在极小部分中还含神秘的意味,大体并没神奇怪离的论调.并且.这极小部分的神秘记载,也许使我们得有理的解释。
《诗经》记后稷的诞生,颇似可怪。因据《尔雅》所释“履帝武敏”,说是他的母亲,足蹈了上帝的拇指得孕的。但经毛公注释,训帝为皇帝,就等于平常的事实了。
《史记·高帝本纪》说高祖之父太公,雷雨中至大泽,见神龙附高祖母之身,遂生高祖。这不知是太公捏造这话来骗人,还是高祖自造。即使太公真正看见如此,我想其中也可假托。记得湖北曾有一件奸杀案:“一个奸夫和奸妇密议,得一巧法,在雷雨当中,奸夫装成雷公怪形.从屋脊而下,活活地把本夫打杀。”高祖的事,也许是如此。他母亲和人私通,奸夫饰做龙怪的样儿,太公自然不敢进去了。
从前有人常疑古代圣帝贤王都属假托;即如《尧典》所说“钦明文思安安,克明俊德……”等等的话,有人很怀疑,以为那个时候的社会,哪得有像这样的完人。我想,古代史家叙太古的事,不能详叙事实,往往只用几句极混统的话做“考语”,这种考语原*容易言过其实。譬如今人做行述,遇着没有事迹可记的人,每只用几句极好的考语。《尧典》中所载,也不过是一种“考语”,事实虽不全如此,也未必全不如此。
《禹贡》记大禹治水,八年告成。日本有一博士,他说:“后世凿小小的运河,尚须数十年或数百年才告成功,他治这么大的水,哪得如此快?”因此,也疑禹贡只是一种奇迹。我却以为大禹治水,他不过督其成,自有各部分工去做;如果要亲身去,就游历一周也不能,何况凿成!在那时人民同受水患,都有切身的苦痛,免不得合力去做,所以“经之营之,不日成之”了。《禹贡》记各地土地腴瘠情形,也不过依报告录出,并不必由大禹亲自调查的。
太史公作伍帝本纪》,择其言尤雅驯者,可见他述的确实。我们再翻看经史中,却也没载盘古、三皇的事,所以经史并非神话。
其他经史以外的书,若《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确有可疑者在。但《竹书纪年》今存者为明代伪托本,可存而不论,《穆天子传》也不在正经正史之例,不能以此混彼。后世人往往以古书稍有疑点,遂全目以为伪,这是错了!
二、经典诸子非宗教
经典诸子中有说及道德的,有说及哲学的,却没曾说及宗教。近代人因为佛经及耶教的《圣经》都是宗教,就把国学里的“经”,也混为一解,实是大误。“佛经”、“圣经”的那个‘经”字,是后人翻译时随意引用,并不和“经”字原意相符。经字原意只是一经一纬的经,即是一根线,所谓经书只是一种线装书罢了。明代有线装书的名目,即别于那种一页一页散着的八股文墨卷,因为墨卷没有保存的价值,别的就称作线装书了。古代记事书于简。不及百名者书于方,事多一简不能尽,遂连数简以记之。这连各简的线,就是“经”。可见“经”不过是当代记述较多而常要翻阅的几部书罢了。非但没含宗教的意味,就是汉时训“经”为“常道”,也非本意。后世疑经是经天纬地之经,其实只言经而不言天,便已不是经天的意义了。
中国自古即薄于宗教思想,此因中国人都重视政治。周时诸学者已好谈政治,差不多在任何书上都见他们政治的主张。这也是环境的关系:中国土地辽广,统治的方法,急待研究,比不得欧西地小国多,没感着困难。印度土地也大,但内部实分着许多小邦,所以他们的宗教易于发达。中国人多以全力着眼政治,所以对宗教很冷淡。老子很反对宗教,他说:“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孔子对于宗教,也反对。他虽于祭祀等事很注意,但我们味“祭神如神在”的“如”字的意思,他已明白告诉我们是没有神的。《礼记》一书很考究祭祀,这书却又出自汉代,未必是可靠。
祀天地社稷,古代人君确是遵行,然白天子以下,就没有与祭的身分。须知宗教是须普及于一般人的,耶稣教的上帝,是给一般人膜拜的;中国古时所谓天,所谓上帝,非人君不能拜;根本上已非宗教了。
九流十家中,墨家讲天、鬼,阴阳家说阴阳生克,确含宗教的臭味,但墨子所谓天,阴阳家所谓“龙”、“虎”,却也和宗教相去很远。就上讨论,我们可以断定经典诸子非宗教。
三、历史非小说传奇
后世的历史,因为辞采不丰美,描写不入神,大家以为是记实的。对于古史,若《史记》、《汉书》,以其叙述和描写的关系,引起许多人的怀疑:
《刺客列传》记荆轲刺秦王事,《项羽本纪》记项羽垓下之败,真是活龙活现。大家看了,以为事实上未必如此,太史公并未眼见,也不过如《水浒传》里说武松、宋江,信手写去罢了。实则太史公作史择雅去疑,慎之又慎。像伯夷、叔齐的事,曾经孔子讲及,所以他替二人作传。那许由、务光之流,就缺而不录了。项羽、荆轲的事迹,昭昭在人耳目,太史公虽没亲见,但传说很多,他就可凭着那传说写出了。《史记》中详记武略,原不止项羽一人;但若夏侯婴、周勃、灌婴等传,对于他们的战功,只书得某城,斩首若干级,升什么官,竟像记一笔账似的,这也因没有特别的传说,只将报告记了一番就算了。如果太史公有意伪述,那么《刺客列传》除荆轲外,行刺的情形,只曹沫、专诸还有些叙述,豫让、聂政等竟完全略过,这是什么道理呢?《水浒传》有一百零八个好汉,所以施耐庵不能个个描摹,《刺客列传》只五个人,难道太史公不能逐人描写吗?这都因荆轲行刺的情形有传说可凭,别人没有,所以如此的。
“商山四皓”一事,有人以为四个老人哪里能够使高祖这样听从,《史记》所载未必是实。但须知一件事情的成功,往往为多数人所合力做成,而史家常在甲传中归功于甲,在乙传中又归功于乙。汉惠免废,商山四皓也是有功之一,所以在《留侯世家》中如此说,并无可疑。
史书原多可疑的地方,但并非像小说那样的虚构。如刘知几《史通》曾疑更始刮席事为不确,因为更始起自草泽时,已有英雄气概,何至为众所拥立时,竟羞惧不敢仰视而以指刮席昵?这大概是光武一方面诬蔑更始的话。又如史书写王莽竟写得同骏子一般,这样愚騃的人怎能篡汉?这也是因汉室中兴,对于王莽当然特别贬斥。这种以成败论人的习气,史家在所不免,但并非像小说的虚构。
考《汉书·艺文志》已列小说于各家之一,但那只是县志之类,如所谓《周考》、《周纪》者。*早是见于《庄子》,有“饰小说以干县令”一语。这所谓“小说”,却又指那时的小政客不能游说六国侯王,只能在地方官前说几句本地方的话。这都和后世小说不同。刘宋时有《世说新语》一书,所记多为有风趣的魏晋人的言行,但和正史不同的地方,只时日多颠倒处,事实并非虚构。唐人始多笔记小说,且有因爱憎而特加揄扬或贬抑者,去事实稍远。《新唐书》因《旧唐书》所记事实不详备,多采取此等笔记。但司马温公作《通鉴》对于此等事实必由各方面搜罗证据,见有可疑者即删去,可见作史是极慎重将事的。*和现在小说相近的是宋代的《宣和遗事》,彼记宋徽宗游李师师家,写得非常生动,又有宋江等三十六人,大约《水浒传》即脱胎于此书。古书中全属虚构者也非没有,但多专记神仙鬼怪,如唐人所辑《太平广记》之类,这与《聊斋志异》相当,非《水浒传》可比,而且正史中也向不采取。所以正史中虽有些叙事很生动的地方,但决与小说传奇不同。
治国学的方法
一、辨书籍的真伪
对于古书没有明白哪一部是真,哪一部是伪,容易使我们走入迷途,所以研究国学**步要辨书籍的真伪。
四部的中间,除了集部很少假的,其余经、史、子三部都包含着很多的伪书,而以子部为尤多。清代姚际恒《古今伪书考》,很指示我们一些途径。
先就经部讲:《尚书》现代通行本共有五十八篇,其中只有三十三篇是汉代时的“今文”所有,另二十五篇都是晋代梅颐所假造。这假造的《尚书》,宋代朱熹已经怀疑他,但没曾寻出确证,直到清代,才明白地考出,却已雾迷了一千多年。经中尚有为明代人所伪托,如《汉魏丛书》中的《子贡诗传》系出自明丰坊手。诠释经典之书,也有后人伪托,如孔安国《尚书传》、郑氏《孝经注》、《孟子》孙爽疏……之类,都是晋代的产品。
……
章太炎,名炳麟,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改名绛,号太炎。浙江余伉人。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被称为近代最后一位古文经学大师。早年接受西方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和生物进化论,在他的著作中阐述了西方唯识宗和西方哲学、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新思想、新内容。其思想又受佛教唯识宗和西方近代主观唯心主义影响,在文学、历史学、语言学等方面,均有成就。一生著作颇多,约有四百万字。著述除刊入《章氏丛书》、《续编》外,遗稿又刊入《章氏丛书三编》。
思想与文化。第四辑 内容简介 本书分“思与辨”、“历史之维”、“形上之域”、“伦理与文化”、“知识与默会之知”、“政治与社会”、“传统与现代”等十个专题,收录了...
大师小讲 社会学基本概念 本书特色 韦伯的思想一直是人文社科领域谈论的热点。有学者说:“谁掌握了对韦伯的阐释权,谁就有望执学术研究的牛耳。”正由于此,韦伯与马克...
不能忘却的记忆-广东抗战档案史料图录 本书特色 ★ 8开精装,裸脊锁线配精美护封,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广东...
有关第三帝国的研究比任何历史时期都要深入,但迄今为止,集中营系统的整体历史仍是一片空白。没有人展现集中营漫长的完整发展画卷,也没有人讲述其中之人的酸甜苦辣、悲欢...
萧萐父卷-师道师说-中国文化书院八秩导师文集 本书特色 在一定意义上,像萧先生这样全面的知识人,将成绝响。萧先生学贯古今中西,诗词歌赋皆通,我很佩服他。他对真理...
爱与痛的边缘:青少年使用社会化媒体调查研究 本书特色董金权、洪亚红*的《爱与痛的边缘——青少年 使用社会化媒体调查研究》是在7次问卷调查...
李银河文集009:一爷之孙 内容简介 “目前,中国正处于一个社会和文化急剧变化的现代化过程当中,传统的超核心家庭关系正在不可挽回地逝去,核心家庭化的过程将在今后...
中国国民素质危机 内容简介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历史与文化源远流长,未曾发生过中断,这就使得中国具备了一个典型传统社会的品格;中国又是一个有过两千年专制制度的社...
《另一片海》内容简介:★与翁贝托·埃科齐名的意大利作家、世界闻名的文化哲学家马格里斯重要小说作品,跨越两片海域的“生活在别
传播的观念 内容简介 在跨学科和跨文化的学术背景下,作者通过翔实的理论背景分析,系统评析了传播学的基础观念,深入剖析了传播媒介如何建构传播关系、传播技术的社会应...
版本目录学研究 本书特色 《版本目录学研究(第1辑)(繁体版)》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版本目录学研究 内容简介 简介《版本目录学研究(第1辑)(繁体版)》由国...
社会科学与您同行(全八册) 内容简介 《社会科学与您同行》系列丛书是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系列丛书分为哲学、经济学、国际政治学、法学...
新知文库骗局:历史上的骗子.赝品和诡计 本书特色 “福摩萨亲王”何许人也?划分猿和人的重要化石“皮尔当人”竟然是“拼接款”?波兰村姑为何要冒充俄罗斯末代沙皇尼古...
中国的类书.政书和丛书 内容简介 一类书1什么是类书?2类书的出现和发展3类书的作用4历代都有哪些重要类书?5结束语二政书1“三通”、“九通”、“十通”2“会要...
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关键概念-第二版 本书特色 《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关键概念(第2版)》包含60篇左右的论文,每一篇都讲述一个重要概念,这些概念是从事当代人类学研究需...
《博伽梵往世书》成书约在公元前几十年到公元10世纪期间,主体是诗,也有散文,采用对话格式,全书不是按照时间逻辑展开的,而是故事套故事,对话套对话,共分为12篇,...
近代传教士出版研究 本书特色 胡国祥所著的《近代传教士出版研究》的研究采用了“明确概念,回归主题”的研究方法。**章从“出版”一词的来源和使用情况两方面来考订其...
少数民族卷-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一编 本书特色《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少数民族卷》主要内容包括:云南民族调查报告、海南岛之苗人、凉山夷族的奴隶制度、车里摆夷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
李慎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首席专家。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评审委员会国际问题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