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全球化时代的东方美学”,主要是对东方美学的理论形态、东方美学在世界美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东方美学形成的文化语境等方面进行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对印度、伊斯兰阿拉伯、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美学特点,从其国家、地区和民族文化的深层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考察;简明地阐述了在全球文化不断趋向交流融合的今天,东方美学与艺术如何以它深刻的思想智慧、特殊的理论形态和广泛的艺术实践,为西方美学和艺术的发展提供思想资源和实践力量。中篇——“东方美学中的‘他者…’,主要在东方与西方、传统和现代的文化语境中,对近代以来曰本在接受西方美学和文艺理论过程中的情境进行了分析;对日本近代几位有影响的艺术理论家、美学家如:西周、芬诺洛萨、冈仓天心等如何致力于东西文艺理论、东西美学内在品质的化合,即近代精神与传统神髓结合的艰辛历程进行了追述;对中日近代“美学”、“美术”等一些重要概念形成过程进行了梳理;对“美学”、“美术”作为中日近现代文艺学、美学、美术学的一个规范学术话语和一个学科名称,进行了考证。下篇——“东方美学中的‘日本桥’的作用”,主要对近代日本作为输入西方美学和文艺理论的“中间人”对中国现代形态的美学和文艺学的影响作了详实的分析和考察。该篇首先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的方法,以影响的结构性倾向为切入点考察和分析了促成日本近现代文艺学、美学对中国现代形态文艺学、美学产生影响的主要特征,其中包括日本近现代文艺学、美学如何促成中国现代文艺学、美学的奠基;如何影响中国文艺学、美学学科体系的建构;如何影响中国文艺学、美学研究者掌握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等。
在全球文化不断趋向交流融合的今天,东方美学与艺术以它深刻的思想智慧、特殊的理论形态和广泛的审美实践,为西方美学和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实践力量。越来越多的世界级的学者和艺术家以向往的目光看待东方美学和艺术。东方美学,是东方各国家、各民族和地区在独立自存文化背景下形成的美学思想,是一个开放的概念,经历发“轴心时代”的“历时性创化”、“中心时代”的“共时性吸收”和正在经历着“全球化时代”的“现在——未来性重建”。这里既有延续和断裂,又有继承、互渗、融合和重建。东方美学研究的提出就包含了传统文化现代性转化的研究和跨文化比较研究两种路向上的综合建构。而这种综台建构又必然建基于历史性与民族性两个维度上的思考。
《东方美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全球化时代的东方美学”,主要是对东方美学的理论形态、东方美学在世界美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东方美学形成的文化语境等方面进行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对印度、伊斯兰阿拉伯、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美学特点,从其国家、地区和民族文化的深层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考察;简明地阐述了在全球文化不断趋向交流融合的今天,东方美学与艺术如何以它深刻的思想智慧、特殊的理论形态和广泛的艺术实践,为西方美学和艺术的发展提供思想资源和实践力量。中篇——“东方美学中的‘他者…’,主要在东方与西方、传统和现代的文化语境中,对近代以来曰本在接受西方美学和文艺理论过程中的情境进行了分析;对日本近代几位有影响的艺术理论家、美学家如:西周、芬诺洛萨、冈仓天心等如何致力于东西文艺理论、东西美学内在品质的化合,即近代精神与传统神髓结合的艰辛历程进行了追述;对中日近代“美学”、“美术”等一些重要概念形成过程进行了梳理;对“美学”、“美术”作为中日近现代文艺学、美学、美术学的一个规范学术话语和一个学科名称,进行了考证。下篇——“东方美学中的‘日本桥’的作用”,主要对近代日本作为输入西方美学和文艺理论的“中间人”对中国现代形态的美学和文艺学的影响作了详实的分析和考察。该篇首先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的方法,以影响的结构性倾向为切入点考察和分析了促成日本近现代文艺学、美学对中国现代形态文艺学、美学产生影响的主要特征,其中包括日本近现代文艺学、美学如何促成中国现代文艺学、美学的奠基;如何影响中国文艺学、美学学科体系的建构;如何影响中国文艺学、美学研究者掌握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等。
上篇全球化时代的东方美学回归东方走向世界——全球化时代的东方美学一、“轴心时代”的东方美学“轴心时代”(Axial Age)这个概念是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1883—1969)在他的《人的历史》一书中提出来的。他说:“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间所发生的精神过程,似乎建立了这样一个轴心。在这时候,我们今日生活中的人开始出现。让我们把这个时期称之为‘轴心时代’。在这一时代充满了不平常的事件。在中国诞生了孔子和老子,中国哲学的各种派别的兴起,这是墨子、庄子以及无数其他人的时代。在印度,这是优波尼沙和佛陀的时代;如在中国一样,所有哲学派别,包括怀疑主义、唯物主义、诡辩派和虚无主义都得到了发展。在伊朗,袄教提出它挑战式的论点,认为宇宙的过程属于善与恶的斗争;在巴勒斯坦,先知们奋起:以利亚、以赛亚、耶利米、第二以赛亚。希腊产生了荷马、巴门尼德、赫拉克利特、柏拉图、修昔底德和阿基米德。这些名字仅仅说明这个巨大的发展而已,这都是在几世纪之内单独地也差不多同时地在中国、印度和西方出现的。”在轴心时代的东方,诞生了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这些相互隔绝的地区和国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四大文化模式。这四大文化模式直接指示东方各地区、民族、国家后来的文化走向,而东方美学作为东方文化范畴直接凝结于上述各文化系统之中。枝须,找到其在现代气候下能够存活生长的关节点,再对外来文化的合理成分进行理论嫁接,才能培养出美学艺术理论在现时代有生命活力的健康之木。从东方美学的重要代表中国古典美学的生成中,我们或许可以窥见东方美学的一些本质特征,从而把握东方美学的深层结构。中国古典美学的创立者华夏民族的原始初民生活在气候温和的内陆腹地,狩猎、农耕是当时他们的主要生存和生产方式。在这种生存生产方式中自然环境对他们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风调雨顺,初民们则得以生息繁衍,反之,则面临巨大的生存危险,这就造就了初民们与自然环境的一种亲密关系。对于山川草木、星云雷电,他们怀着一种深切的依赖、依恋情感,于是在劳作之余、收获之后,他们围着篝火起舞欢唱,感谢自然的体恤和顾惜。在这些原始的艺术活动中,初民们体味着与自然神灵交往融合的无限安慰和快乐,个体的有限和无助在其中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和消融,这里,孕育着初民们审美意识的最初萌芽。这些原始舞蹈、歌唱逐渐演变成后来的祭祀礼仪,与神灵对话的意识加强了,在对
彭修银,湖北广水人,文学博士,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东方美学、艺术美学研究。近年来在海内外出版学术专著9部,代表性著作有:《美学范畴论》、《中国文人画的美学传统》、《中西戏剧美学思想比较研究》、《中国绘画艺术论》、《中国前卫艺术家群体的文化心态与美学追寻》、《日本近现代绘画史》等。另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学术月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 本书特色 1995年11月29日是个吉祥的日子,曙光初照的拉萨古城美丽宁静,坐落在市中心的大昭寺香烟缭绕,佛灯齐明,彩幡飘舞,一...
中国佛教史清代 本书特色 以确凿无伪的**手原始史料为基础,以清世祖顺治元年(1644)至宣统三年(1911)共二百六十八年间满清一代的佛教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
美国犹太教史 本书特色 《美国犹太教史》是萨纳对其漫长的美国犹太宗教史研究的总结和提炼。作者在《美国犹太教史》中叙述了美国犹太教自殖民地时代开始以来长达300多...
抱朴子内篇全译 目录 前言 畅玄卷一 论仙卷二 对俗卷三 金丹卷四 至理卷五 微旨卷六 塞难卷七 释滞卷八 道意卷九 明本卷十 仙药卷十一 辨问卷十二 极言卷...
《西方死亡哲学》从理论层面上阐释了西方人心中的死亡之谜和西方死亡哲学的基本意涵,而后具体地考察了西方死亡哲学的历史发展进
魏晋思想论 本书特色 本书从社会政治背景、宇宙学说、政治思想、人生观、文艺思潮、清谈思潮中的派别这几大方面描述魏晋思想总貌,以浪漫主义来概括魏晋学术研究、文艺创...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精编版 本书特色 尼采*,储琢佳译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北斗译丛精编版》是尼采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几乎包括了尼采的全部思想。全书以汪洋恣肆的...
德里达的根本性贡献,在于他以一种极端的态度抨击了西方的文化传统,即使这一批判并不像德里达认为的那样有力,至少这一批判本身
威音文库·释经(全六册)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佛经解释文集,主要介绍了心经释义、大般若波罗密多经述要、法华经述要、楞伽经述要、圆觉经述要等内容。威音文库·释经(...
二十世纪法国哲学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的取舍基本上遵循了这个指导思想。也就是说,20世纪法国哲学家,只要他的哲学思想能归人意识哲学或概念哲学,或者与这两大阵营都有...
本书主要包括三层意思:出离心、菩提心和清净心。出离心,就是厌离三有,希求涅槃的心,也名“求解脱心。”学佛的人,若没有真正
本书包含九个章节。从揭示人生和生命的真相开始,介绍佛教对世界的认知,最后落脚到追求幸福人生、做好终极关怀、建设和谐社会。
幽梦影--智慧之门 目录 前言余怀序孙致弥序石庞序四季读独读与共读无善无恶是圣人天下有一物知己,亦可免恨为月忧云花不可以无蝶春听鸟声因时择酒友金鱼紫燕物类神仙入...
瑜珈师地论.声闻地讲录-南怀瑾作品 本书特色 《南怀瑾: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是学佛修持者首要必读的典籍,是印度戒贤大师专为玄奘大师传授的佛法精髓,包括了从开...
列子 内容简介 《列子》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曲籍,属诸家学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列...
先秦儒家孝道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以“先秦儒家孝道研究”为题,就是想以思想史与社会史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先秦时期的社会变迁与儒家孝道思想的形成、发展,认识其本来面目...
《古兰经》、圣训精选系列丛书.美德篇(汉文、阿拉伯文) 本书特色 阿地里江·阿吉克力木主编的《古兰经圣训精选系列丛书(美德篇)》主要摘自《古兰经》和圣训里面关于...
哲学前沿问题专题研究 内容简介 《哲学前沿问题专题研究》看上去是一部学术著作,实际上它是在作者授课讲稿的基础上形成的,严格地说,这不是一部著作,而是一部教材。《...
哲学的文化转向 本书特色 《哲学的文化转向》:《科学与人文研究丛书》,是一套跨越科学与人文两个研究领域的综合性丛书,具有基础性、交叉性、哲理性、现实性、综合性的...
周易古义 老子古义 内容简介 《周易》、《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两部重要的经典著作,然其文简而意奥,一般读者很难读懂,故历来解说纷纭。本书博采诸子及史籍,将各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