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两部重要的经典著作,然其文简而意奥,一般读者很难读懂,故历来解说纷纭。本书博采诸子及史籍,将各种引证与诠释相应地集于原句之下。对于初学者来说,借此可晓《周易》《老子》的大意;对于研究者,则可省去大量翻检之劳,对研究两书的思想及其研究史极有帮助。
周易古义卷一(上经)易《论语·述而篇》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左传》昭二年晋侯使韩宣子来聘,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吾今乃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礼记·祭义篇》昔者圣人建阴阳天地之情,立以为《易》。易抱龟南面,天子卷冕北面;虽有明知之心,必进断其志焉,示不敢专,以尊天也。又《经解篇》洁静精微,《易》教也。《易》之失贼。其为人也,洁静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也。《管子·山权数篇》《易》者,所以守凶吉成败也。《庄子·天下篇》《易》以道阴阳。《荀子·大略篇》善为《易》者不占。《汉书·艺文志》易曰:“宓戏氏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至于殷、周之际,纣在上位,逆天暴物,文王以诸侯顺命而行道,天人之占可得而效,于是重《易》六爻,作上下篇。孔氏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故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乾《大戴礼记·保傅篇》《春秋》之元,《诗》之《关雎》,《礼》之冠婚,《易》之乾巛,皆慎始敬终云尔。《释名·释天》天,《易》谓之乾。乾,健也;健行不息也。乾:元,亨,利,贞。《论衡·刺孟篇》夫利有二:有货财之利,有安吉之利。惠王曰:“何以利吾国?”何以知不欲安吉之利,而孟子径难以货财之利也?《易》曰:“利见大人。”“利涉大川。”“乾:元,亨,利,贞。”《尚书》曰:“黎民亦有利哉!”皆安吉之利也。初九:潜龙勿用。《左传》昭二十九年史墨曰:“龙,水物也。水官弃矣,故龙不生得。不然,《周易》有之:在《乾》之,《姤》曰:‘潜龙勿用。’其《同人》曰:‘见龙在田。’其《大有》曰:‘飞龙在天。’其《夬》曰:‘亢龙有悔。’其,《坤》曰:‘见群龙无首,吉。’《坤》之《剥》曰:‘龙战于野。’若不朝夕见,谁能物之?”《新书·容经篇》龙也者,人主之辟也。亢龙往而不返,故《易》曰“有悔”。悔者,凶也。潜龙入而不能出,故曰“勿用”。勿用者,不可也。《淮南子·人间训》古者,五帝贵德,三王用义,五霸任力。今取帝王之道而施之五霸之世,是由乘骥逐人于榛薄,而蓑笠盘旋也。今霜降而树谷,冰泮而求获,欲其食,则难矣。故《易》曰“潜龙勿用”者,言时之不可行也。故“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终日乾乾,以阳动也;夕惕若厉,以阴息也。因日以动,因夜以息,惟有道者能之。树达按:《艺文志》班氏自注云:“淮南王安聘明《易》者九人,号九师法。”此盖其遗说矣。《后汉书·鲁恭传》恭议奏曰:“《易》曰:‘潜龙勿用。’言十一月、十二月阳气潜藏,未得用事。虽煦嘘万物,养其根荄,而犹盛阴在上,地冻水冰,阳气否隔,闭而成冬。故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言五月微阴始起,至十一月坚冰至也。”阮籍《通易论》《易》之为书也,本天地,因阴阳,推盛衰,出自幽微以致明著。故《乾》元初‘潜龙勿用’,言大人之德隐而未彰,潜而未达,待时而兴,循变而发。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左传》昭二十九年见“初九”条。《论衡·刺孟篇》见“乾元亨利贞”条。《意林》四引《风俗通》《易》云:“利见大人。”大人与圣人,其义一也。《蜀志·刘封传》孟达与封书曰:“陛下大军,金鼓以震,当转都宛、邓。若二敌不平,军无还期。足下宜因此时早定良计。《易》有‘利见大人’,《诗》有‘自求多福’,行矣。今足下勉之。”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淮南子·人间训》见“初九”条。《汉书·王莽传》上张竦为陈崇草奏称莽功德云:“开门延士,下及白屋;娄省朝政,综管众治。亲见牧守以下,考迹雅素,审知白黑。《诗》云:‘夙夜匪解,以事一人’《易》曰:‘终日乾乾,夕惕若厉。’公之谓矣。”……
杨树达(1885—1956),中国语言文字学家。字遇夫,号积微。有《积微居甲文说》、《积微居金文说》等书,杨树达对《汉书》用力极勤,成《汉书窥管》。
信仰与社会 本书特色 道风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成立于1995年,今年是一个喜庆年。在这十年中,研究所鼎力推动汉语学术研究,在中国现代学术舞台上扮演了一个同类学术...
画说论语--画说经典 本书特色 本书图文并茂,语言风趣,通俗易懂,便于小朋友们理解与欣赏。对小朋友们来说,这是一本有趣且生动的书,能大大提高他们的兴趣,且助其初...
道德情操论 本书特色 《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的伦理学著作,主要阐明了道德情感的本质、道德评价的性质和斯密以“公民的幸...
康德著作全集:第1卷:前批判时期著作 I:1747~1756 内容简介 本书对德国哲学家康德的著作进行介绍,对其1747至1756年的作品进行翻译与介绍,致力于...
直指修道上易犯的錯誤和迷思!曲解修道的真義,以自我為中心來解釋修道,並以修道來加強我慢,這是修道上的唯物。我們對修道的觀
菜根谭【大开本】 本书特色 《菜根谭》成书于明万历年间,距今有近四百年的历史。“菜根”,一词本出自北宋学者汪信民的一句,“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洪应...
黄老师开解:拨开去雾-问难一 本书特色 佛法大乘的根本在般若,小乘的根本在业力,面般若与业力实际上是空而不空,不空而空,二而不二,不二而二的中道实相,所以小乘“...
藏外佛教文献 第二编 总第十四辑 本书特色 《藏外佛教文献:第2编(总第14辑)》:散佚在大藏经外的佛教典籍集成、佛教、文献学研究的园地、用研究班方式精心整理、...
东亚儒学探索 本书特色 源起于将近三千年前的中国儒家传统,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其中潜藏了诸多重大哲学议题,不论是中国本土的历代儒者,还是东传日韩的异...
《资本论》缩编本 本书特色 《资本论》是“工人阶级的圣经”,科学而又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述了资本产生、发展、运行的基本规律和发展趋势,有着伟大的...
康德与尼采美学之比较研究 本书特色 作为现代西方哲学的真正开创者,康德(而不是鲍姆加登)是美学学科的真正开创者,他为美学学科找到了一个先天原则,使之取得了独立存...
论内心生活-伟大的思想-35-[英汉双语]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关于信心与毅力、绝望与拯救的灵修名篇,凝聚了圣徒们历经艰辛、不畏挫折的属灵智慧,旨在指导心怀基督的...
本部论文以佛教石造像及墓葬壁画为中心,在对目前中国北方考古发现的东魏北齐佛教石造像标本,以及东魏北齐壁画墓的考古发掘资料
东山讲堂文集12--学持戒:黄老师开讲 内容简介 黄胜常先生新著《学持戒》是继他注解《未曾有说因缘经》后又一部力作,可说是该经的演绎和副篇,是一部教人学佛做人坚...
周易全鉴 本书特色 《周易全鉴》:读《周易》,哲学家知辩证思维,史学家观历史兴衰,政治家学治世方略,军事家悟兵法谋略,企业家得经营方法。观宇宙万象,通幽明之故,...
中国佛教发展史略述 本书特色 本书分为五章,对古代印度的社会与宗教;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汉代至清代佛教的兴衰变迁;二十世纪中国佛教的现状与思考;以及亚...
论语导读-国学大讲堂 节选 近几年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习、讨论和历史评估,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国学”成为流行语。所谓国学,一般...
卜筮(上下) 本书特色 《古今图书集成术数丛刊》是以《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申所收的古代中国术数类部分为底本,经数年精心校勘而成。共有卜筮、星命、...
不过是向死而生 本书特色 古往今来,人类无数次追问自己,我们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既简单又复杂。有的人碌碌一生,尚未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的人皓...
西部现代化境域中的四川少数民族宗教问题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在介绍四川主要少数民族传统、宗教习俗的基础上,阐释了它们在现代化进程中演变的现状、路径和趋向,分析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