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在借鉴前人和他人同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文字学、考古学以及历史学的各项研究成果,对《易经》文本解读和研究的一次大胆尝试。书中对《易经》自西周到东汉所经历的遭际和嬗变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提出了与传统大异其趣的诠释,其独辟蹊径的思路和结论,对传统研究具有一定的颠覆性,读来令人解颐。作为一家之言,《易经揭秘》一书,在百家争鸣中应当占有一席之地,相信会给广大《易经》爱好者以参考和启发。
易》的历史演变过程
《易经》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历来被奉为“大道之源”,“群经之首”,在中国古典文献中地位之尊贵名声之显赫没有任何一部典籍能与之相比。春秋时期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晚年喜“易”并作《易传》,为传承《易经》这部以“仁”为主线,充满唯物主义哲学理念,并含纳政治、军事、行政等各个方面的上古时期的百科全书留下了一个两千多年的《易经》情结,《易经》之梦。在秦汉准确地说是汉代留下的《史记》《汉书》《左传》《说文》等重要古籍中对《易经》都有涉及,足见其影响之大,根基之深,被奉为“大道之源”并非徒有虚名。
但是《易经》的身份却被称作是一部卜筮之书,俗称“卦书”。这多少与它的尊贵地位有些不太相符。占卜是偶然与必然的概率有其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奉为至尊的地位毫无疑问它不能体现其价值,只能算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生成的文化,它对社会的影响会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科技成果的突破逐渐减弱。
多有学者认为《易经》的内容涵盖的是哲学、政治、军事、自然科学等多类学科集一身的反映一个历史时期的综合性著作,余敦康教授在《易学今昔》中对《周易》的本质做了如下的论述“…卜筮不过是他死的躯壳,哲学才是他的本质,…《周易》是一部科学著作,其蕴涵的科学思维不仅对古代的科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与现代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吻合,…《周易》是一部史学著作,其中保存了多方面的古代珍贵史料,特别是反映了殷周之际的历史变革,…”(《易学今夕》05.6**版)余教授对《周易》,准确地说是对《易经》本质的论述,代表的是易学界,学者的普遍的看法,是金玉之论。
但是《易经》的占卜与它的身份总是给人一种扑朔迷离的感觉,不相符的感觉。尤其是当我们在史书中查看它的来历的时候,发现有关《易经》与《易传》的记述疑点颇多相互矛盾,为此有必要对这些疑点和矛盾进行论证进而解开《易经》之谜。
一、《易经》与“八卦”的阴阳理论学说没有必然联系。所谓《周易》的卜筮理论是西汉专制的封建皇权为打造“受命于天”的神话。精心为《易经》设计的外套,其目的是掩盖《易经》中“以民为本。以仁为本”的唯物主义的思想。
认识《易经》离不开中国的传统文化“八卦”。只有对“八卦”的生成过程及其内涵做深入的解剖才能正确地给《易经》定位,才能揭开《易经》的**层神秘面纱。
“八卦”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传说为伏羲氏始作,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具有哲学理念的文化遗产。《易传·系辞下传》第二章对八卦的起源做了简要的介绍“古者包栖氏之王天下也,仰者观象于天,俯者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可见上古的初民作八卦伊始就不是空穴来潮,是通过观察宇宙,观察人的生存环境,对天象中出现的各种现象:闪电、雷鸣、风、雨,人和人的生存环境,地上能看到的各种事物进行总结归纳的结果,并用八个符号(也可以称为汉字*早的初文)来表示其含义,它的名称即是符号也是所指事物,三位一体并无其他附加的表述文字。
“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说的是“八卦”*初的功能是卜筮。方法是,用“草棍”卜筮出天意“用以决疑”。这和今天在体育比赛中采用“抽签分组,掷币猜先”没有区别,是偶然与必然的结果,没有复杂的理论支持,体现的完全是“天意”。
但是,在《史记》中并没有关于运用八卦占卜的记录,只是在留侯世家中记载张良善“八推”。在先秦典籍中也没有明确运用《易经》占卜的记述。“八卦”与“八推”有没有关系在学术方面目前没有论述,也从来没有引起过注意,但是按照文字演化规律的推断,这两个字肯定是有联系,将在后面详细的论述。
用八卦的环形排列表示方向和方位,是我们祖先的一大发明。其功能相当于现代的地图。
系辞下传第五章“万物出乎震,东方也。离者也…南方之卦也,…乾西北之卦也,坎者…正北方之卦也,…艮,东北之卦也,…”系辞的作者虽然将乾、坤、坎、震、离、兑、艮、巽与八卦的卜筮功能混为一谈,但是他所提供的*重要的信息是方位概念,即我们所见到的文王八卦方位图,也被称为后天八卦图(见图一)。
现在我们先看看这八个字在殷周时期的含义是什么:
“震”:上边的“雨”在甲骨文时代(以下同)的本意是“雷”,雷在上古时期的初民心中与闪电一样有
杨德存,男,1950年出生,北京市人。1968年下乡插队,1979年返城,并参加
中国圣贤智慧 本书特色《中国圣贤智慧》是采撷四书五经智慧、精髓、谋略,囊括圣祖哲学、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齐家、治国、济世、修养、人生等智慧。把历经两千多年而...
唐宋变革与宋代审美文化转型 内容简介 本课题就是要研究宋代这个历史时期在面临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的情况下,出现的市民审美文化繁荣、审美文化媒介的转型和新隐逸文化典...
新尼采主义-生产(第四辑) 本书特色 存在各种各样的尼采形象,有海德格尔的尼采,施特劳斯的尼采,德勒兹和福柯的尼采。但是,还有一种尼采形象同样至关重要,这就是巴...
竹简学-中国古代思想的探究 本书特色 汤浅邦弘教授是日本的中国出土文献研究领域的代表性学者,著述颇丰。本书收录了汤浅教授*近十年来关于竹简研究的重要论述。全书整...
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哲学类 内容简介 这两篇论文是互相独立的,是由于外界因素而形成的,然而它们又相互补充成为一个关于伦理学基本真理的体...
走出中世纪二集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四部分:**部分,两篇是未刊的随想与短论的缀合;第二部分,十一篇,主要讨论晚清至民国的思想学说史,有两篇首次全文发表;第三部分...
西藏佛教 内容简介 西藏佛教 目录 **章 苯教一 苯教的名称、派系二 原 始苯教三 果苯教第二章 佛光初照一 “神秘之物”的传说二 法王松赞干布三 大昭寺和觉...
对莱布尼茨哲学的叙述3分析和批判 内容简介 《对莱布尼茨哲学的叙述、分析和批判》是费尔巴哈的早期著作,是作者在广泛深入地研究了莱布尼茨著作的基础上写成的,书中含...
本书内容:第一部分五篇,举例说明某一类题材故事与佛教故事之间的关联。重点述中国作者之化洋为土,推陈出新。第二部分一篇,阐
文献学语境中的《德意志意识形态》 本书特色 本书是日本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广松涉编译,1974年由(日本)河出书房新社出版的新编辑版《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中译本。...
尼采超人讲座 本书特色 做个贪求安逸的“末人”?!还是做个气度不凡的“超人”?!尼采认为现代人因为过于崇尚安乐而变得弱不禁风,略微遭受一点困苦,就牢骚满腹,即使...
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及其存在论视域 本书特色 本书把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主要定位为对晚近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批判,突破以往把“意识形态批判”仅...
先秦音乐美学思想论稿 内容简介 本书一不是研究先秦时代的音乐本身,二不是研究先秦时代有关音乐的历史资料,三不是研究先秦时代音乐家们所创造的音乐形象。这些是音乐史...
黄药眠美学文艺学论集 内容简介 为迎接北京师范大学百年校庆,展示著名专家教授的学术成就,校出版社拟出版一套《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文库:黄药眠美学文艺学论集》,这是一...
《王阳明》三部曲,是迄今首部讲述王阳明的多卷本长篇历史小说,也是一部阳明心学入门必备读物。本书百分之九十的内容来自史料,
杭州上天竺讲寺志 内容简介 本书为人们了解和研究杭州佛教历史文化、历代高僧的事迹、著作和思想,了解杭州寺院和名胜,提供很大方便。杭州上天竺讲寺志 目录 《杭州上...
列奥·施特劳斯(LeoStrauss)是一个争议且传奇的人物,一位神秘的政治哲学家。他被认为是20世纪极其深刻的思想家。他对经典文本
傅佩荣《庄子》心得 本书特色 翻开《庄子》一书,**篇是《逍遥游》,而映入眼帘的**个故事,则是“鲲化为鹏”的奇谈怪论。不过庄子好像非常在意这样的故事情节,居然...
佛说兴起行经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异军突起的经典,故事的主人公释迦牟尼是一个反面人物,与其他佛传故事大相径庭。内容有《孙陀利宿缘经》、《头痛宿缘经》、《本枪刺脚因...
圣乐与崇拜 本书特色 华东神学院创办于1985年,设有神学专业和圣乐专业,至今已为中国基督教会培养教牧与圣乐人才1000多位。 谢炳国主编的《圣乐与崇拜》为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