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在借鉴前人和他人同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文字学、考古学以及历史学的各项研究成果,对《易经》文本解读和研究的一次大胆尝试。书中对《易经》自西周到东汉所经历的遭际和嬗变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提出了与传统大异其趣的诠释,其独辟蹊径的思路和结论,对传统研究具有一定的颠覆性,读来令人解颐。作为一家之言,《易经揭秘》一书,在百家争鸣中应当占有一席之地,相信会给广大《易经》爱好者以参考和启发。
易》的历史演变过程
《易经》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历来被奉为“大道之源”,“群经之首”,在中国古典文献中地位之尊贵名声之显赫没有任何一部典籍能与之相比。春秋时期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晚年喜“易”并作《易传》,为传承《易经》这部以“仁”为主线,充满唯物主义哲学理念,并含纳政治、军事、行政等各个方面的上古时期的百科全书留下了一个两千多年的《易经》情结,《易经》之梦。在秦汉准确地说是汉代留下的《史记》《汉书》《左传》《说文》等重要古籍中对《易经》都有涉及,足见其影响之大,根基之深,被奉为“大道之源”并非徒有虚名。
但是《易经》的身份却被称作是一部卜筮之书,俗称“卦书”。这多少与它的尊贵地位有些不太相符。占卜是偶然与必然的概率有其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奉为至尊的地位毫无疑问它不能体现其价值,只能算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生成的文化,它对社会的影响会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科技成果的突破逐渐减弱。
多有学者认为《易经》的内容涵盖的是哲学、政治、军事、自然科学等多类学科集一身的反映一个历史时期的综合性著作,余敦康教授在《易学今昔》中对《周易》的本质做了如下的论述“…卜筮不过是他死的躯壳,哲学才是他的本质,…《周易》是一部科学著作,其蕴涵的科学思维不仅对古代的科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与现代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吻合,…《周易》是一部史学著作,其中保存了多方面的古代珍贵史料,特别是反映了殷周之际的历史变革,…”(《易学今夕》05.6**版)余教授对《周易》,准确地说是对《易经》本质的论述,代表的是易学界,学者的普遍的看法,是金玉之论。
但是《易经》的占卜与它的身份总是给人一种扑朔迷离的感觉,不相符的感觉。尤其是当我们在史书中查看它的来历的时候,发现有关《易经》与《易传》的记述疑点颇多相互矛盾,为此有必要对这些疑点和矛盾进行论证进而解开《易经》之谜。
一、《易经》与“八卦”的阴阳理论学说没有必然联系。所谓《周易》的卜筮理论是西汉专制的封建皇权为打造“受命于天”的神话。精心为《易经》设计的外套,其目的是掩盖《易经》中“以民为本。以仁为本”的唯物主义的思想。
认识《易经》离不开中国的传统文化“八卦”。只有对“八卦”的生成过程及其内涵做深入的解剖才能正确地给《易经》定位,才能揭开《易经》的**层神秘面纱。
“八卦”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传说为伏羲氏始作,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具有哲学理念的文化遗产。《易传·系辞下传》第二章对八卦的起源做了简要的介绍“古者包栖氏之王天下也,仰者观象于天,俯者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可见上古的初民作八卦伊始就不是空穴来潮,是通过观察宇宙,观察人的生存环境,对天象中出现的各种现象:闪电、雷鸣、风、雨,人和人的生存环境,地上能看到的各种事物进行总结归纳的结果,并用八个符号(也可以称为汉字*早的初文)来表示其含义,它的名称即是符号也是所指事物,三位一体并无其他附加的表述文字。
“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说的是“八卦”*初的功能是卜筮。方法是,用“草棍”卜筮出天意“用以决疑”。这和今天在体育比赛中采用“抽签分组,掷币猜先”没有区别,是偶然与必然的结果,没有复杂的理论支持,体现的完全是“天意”。
但是,在《史记》中并没有关于运用八卦占卜的记录,只是在留侯世家中记载张良善“八推”。在先秦典籍中也没有明确运用《易经》占卜的记述。“八卦”与“八推”有没有关系在学术方面目前没有论述,也从来没有引起过注意,但是按照文字演化规律的推断,这两个字肯定是有联系,将在后面详细的论述。
用八卦的环形排列表示方向和方位,是我们祖先的一大发明。其功能相当于现代的地图。
系辞下传第五章“万物出乎震,东方也。离者也…南方之卦也,…乾西北之卦也,坎者…正北方之卦也,…艮,东北之卦也,…”系辞的作者虽然将乾、坤、坎、震、离、兑、艮、巽与八卦的卜筮功能混为一谈,但是他所提供的*重要的信息是方位概念,即我们所见到的文王八卦方位图,也被称为后天八卦图(见图一)。
现在我们先看看这八个字在殷周时期的含义是什么:
“震”:上边的“雨”在甲骨文时代(以下同)的本意是“雷”,雷在上古时期的初民心中与闪电一样有
杨德存,男,1950年出生,北京市人。1968年下乡插队,1979年返城,并参加
劝学篇 内容简介 《劝学篇》是清代地方封疆大吏中洋务派健将张之洞代表作。张之洞作为洋务派殿军,既抨击清代冥顽不化的保守派官僚,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同时又反对维...
唐代士大夫与佛教-周秦汉唐文化工程.学术研究文库(增补本) 本书特色 本书是迄今为止海内外研究该课题的惟一专著修订增补本。附录《佛教文化》讲稿,概述了佛教理论、...
穷通宝鉴-白话评注-(全二册) 本书特色 《穷通宝鉴》为命学经典著作之一,原名《拦江网》,取“横江置网,一网打尽”之意。原书未署作者姓名和著作年代,但从书中大多...
后身体:文化、权力和生命政治学 内容简介 自尼采和福柯以后,身体日渐成为当代理论的一个焦点。成为刻写历史痕迹的一个媒介,文化、权力、政治在这里展开了歧异的纷争。...
籀庼遗著辑存-孙诒让全集 内容简介 瑞安孙诒让先生(一八四八-一九○八),字仲容,号籀庼,与德清俞曲园樾、余杭章太炎炳麟并为清末国学之殿。先生一生著述甚丰,万心...
穷人的美德(陀思妥耶夫斯基天才犯罪论集) 本书特色 陀思妥耶夫斯基从《地下室手记》(即本书中间部分的内容,被认为是存在主义的开篇之作)就开始探索并发现了人的精神...
神药之殇-道教丹术转型的文化阐释 内容简介 道教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诠释意义,在过去是长期被忽略或低估的问题。这可能主要源于三个方面,一是面对近代命运中国人所...
在浮世-丰润心灵的人生小语 本书特色 《白象丛书·问道系列:在浮世》是了解生命真相的智慧,究竟解脱人生痛苦的方法。这是认识佛法的启蒙之音。它能勘破无明时代的文明...
理想国篇译注与诠释-(共二册)-古希腊文-中文对照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柏拉图和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一样,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
庄子四讲 本书特色 《庄子四讲》是由中华书局出版的一本研究道家理论的书籍。庄子四讲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由瑞士汉学家毕来德撰写,面向西方读者介绍庄子思想的小书,...
康德哲学原著选读 内容简介 编选者是加拿大哲学教授华特生(147-1939)。他从康德四部书——《纯粹理性批判》、《道德的形而上学基础》、《实践理性批判》、《判...
技术哲学概论 内容简介 本书的书名为《技术哲学概论》,显然,其内容也就是对技术从哲学的角度概而论之。 本书用了一定篇幅讨论了技术认识论,其中主要是技术的概念问题...
佛说死亡-人民.联盟文库 本书特色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根本问题,讨论佛教的生死观,既是对古代佛教的人生观做一个历史性的总结,也是为发展当前的终极关...
孝经-中国式家庭关系 本书特色 《孝经》在儒家经典中,是字数*少的一部。其经文部分,只有1778个字。然而早在汉代,《孝经》便已成为经学的入门参考读物。长期以来...
基督教文化160问 本书特色 基督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是西方文明之源一一两希文明(希伯来文明和希腊文明)的结晶。它构成了两方社会两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和特色,并...
本书作者为文史大家,其谈文学,多从文化思想入手,注重高屋建瓴、融会贯通。本书三十余篇,上起古诗三百首,下及近新文学、有考
基督教的礼仪节日 内容简介 基督教的礼仪节日是基督教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流变在不断汲取古代多个民族宗教文化因子的过程中由自发性走向了制度化。16世纪的宗...
《康德和观念论》一书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汤姆•罗克莫尔关于观念论和认识论研究的代表作品,作者在书中对哲学史上的观念论——柏拉图
慧灯之光:捌 本书特色 慧灯之光——心灵之光, 慈爱之光智慧之光来自真正善知识的心灵食粮,慈诚罗珠堪布精心撰写的佛学经典论著。《慧灯之光》以其对大小乘显密经典全...
中国哲学与文化:第十四辑:No.14:朱熹哲学:The philosophy of Zhu xi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主题论文: 朱熹哲学、新叶林、编后语、稿约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