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会心便是契会于心,是将执著的分别之情超越,融会入一乘的心地,在无言之中冥合真谛。会心无所不在,无处不在。我们在父母温暖的怀抱、情人的深情之眼、苦难者虔诚的仰望中都可体验会心.甚至一朵花的温柔之开放、凄凉之凋零都有会心在焉,有会心的人读了本书必能契会于心,知道那真理不在远处.如六祖所说:“密在汝边!”恬淡自然,蕴涵佛理,这是林清玄作品的特色,他的文字如清澈的山泉、和熙的清风,散发着淡淡的自然气息。字里行间那富有禅意的世界,让人感觉到感恩与善良,也让人内心充满宁静与关爱.他别样的文字,犹如混沌世间的一片净土,一缕莲花的清香。
《林清玄说禅之一会心不远》在文字中见禅意,在禅意中品味人生。美丽的辞藻总是短暂的,只有真正的思想才可以恒久。一切佛法的写作都是在帮人找钥匙。——林清玄
《林清玄说禅之一会心不远》能契会于心,知道那真理不在远处.如六祖所说:“密在汝边!”恬淡自然,蕴涵佛理,这是林清玄作品的特色,他的文字如清澈的山泉、和熙的清风,散发着淡淡的自然气息。字里行间那富有禅意的世界,让人感觉到感恩与善良,也让人内心充满宁静与关爱。他别样的文字,犹如混沌世间的一片净土,一缕莲花的清香。会心便是契会于心,是将执著的分别之情超越,融会入一乘的心地,在无言之中冥合真谛。会心无所不在,无处不在。我们在父母温暖的怀抱、情人的深情之眼、苦难者虔诚的仰望中都可体验会心.甚至一朵花的温柔之开放、凄凉之凋零都有会心在焉,有会心的人。
1 童年的自己不久前返乡陪母亲整理儿时的照片,看到一张里面有我的照片,认了半天竟认不出自已是那一个。那是因为我们家依大排行,兄弟就有十四个之多,年纪相差极微,长相也接近,以致连自己都看不出小时候的“我”了。拿去问母亲,她戴起老花眼镜端详了有一会儿,说:“我也看不出哪一个是你呢!”然后她指着照片里理光头站在一起一般高的三个毛孩子说:应该是这三个其中的一个。”母亲抬起头来看看我,再看看照片,感慨地说:“经过三十年,真的认不出来了呢!”我拿着照片,从房间走到门口廊下有阳光的地方去看,想确定哪一个是真正的我,仍然没有结果,使我坐在摇椅上发呆了。正好哥哥姐姐回来,我问他们说:“来看看哪一个是小时候的我?”哥哥指出是右边的那个,他的理由是我的额头是家族中最大的,那个头最大的应该是我。姐姐的意见不同,她认为是左边的那个,理由是我是家中男孩皮肤最白的,所以那最白的是我。奇怪的是,我觉得中间的那个小孩最像我,因为看起来忧郁而害羞,我小时候的个性正是那样。 我们正在讨论的时候,弟弟跑出来,说:“哪一个是你都没有关系,因为都过去了,赶快进来吃饭吧!”念小学五年级的侄儿听到热闹也跑来,大笑说:“哈!哈!叔叔连哪一个是自己都分不清呢!真好笑。”是呀!为什么经过了三十年的时间,连自己是哪一个也分不清呢?长夜里,坐在我幼时的书桌前,想到人的变化实在很大,例如住在乡下的时日,偶尔会遇到小学同学,如果不互报姓名,几乎无从分辨。站在生命的恒河岸边,我们的身心有如河水,是不停地向前流去的,是每一刻都在变化的,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那不断变化的外表中,我还知道有一个我并未失去,其他的——例如我的身体——早就流逝了。这就使我想起《华严经》的《菩萨开明品》中说的:“分别观肉身,此中谁是我,若能如是解,彼达我有无。此身假安立,往处无方所,谛了是身者,于中无所著。于身善观察,一切皆明见,知法皆虚妄,不起心分别。”我们的身体看起来是那样真实明确,实际上是无时不在变灭的,我们对于身体的执著,往往使我们失去明察,如果能看到身心的虚妄,就不会起分别心,也不会执著了。在《华严经》的《十行品》里也说:“菩萨观去来今一切众生所受之身,寻即坏灭,便作是念:奇哉!众生愚痴无智于生死内受无数身,危脆不停,速归坏灭,若已坏灭。若今坏灭,若当坏灭而不能以不坚固身,求坚固身。”“不坚固
林清玄,高雄旗山人。
8岁立志成为作家,17岁正式发表作品,才情敏慧,广受文坛瞩目。
30岁囊括台湾地区最高文艺奖项数十种,其中有:中山文艺奖、金鼎奖、联合报散文首奖……
32岁遇见佛法,入山修行,深入经藏。
35岁出山,四处参学,写成“身心安顿系列”,成为90年代最畅销的作品。
40岁完成“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书之一。同时创作“现代佛典系列”,带动佛教文学,掀起学佛热潮。获颁杰出孝子奖。
45岁录制《打开心内的门窗》《走向光明的所在》有声书,被誉为有声书的典范。世新大学选为十大杰出校友。
50岁完成“人生寓言系列”三西篇,被选为青少年最佳读本。
52岁完成写作奥秘三部曲,《林泉》《清歌》和《玄想》,被选为中小学生优良读物。
53岁出版《老先觉的话》,再度被选为中小学生优良读物。
他从少年到壮年,出版过一百多本著作,随着阅历的广大,体验的深刻,作品不断提升境界。
他从文学到佛学,悲智双运,情境相容,不断创造新局,自成一家之言,被誉为“台湾文化的良心”。
他的文字魅力风靡华人世界,作品多次被编人中国内地、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以及新加坡的中文课本,获颁全球华人文化薪传奖。内地艺文界将其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内丹解码-李西月西派内丹学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追述了内丹清修派和双修派的发展历程,对内丹学基本理论作了全面扼要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对李西月内丹双修理论中涉及的性命...
儒学传统与时代-新儒学与新世纪 内容简介 《儒学传统与时代(新儒学与新世纪)》主要内容包括:新儒家的精神方向、如何了解儒家学问、儒家精神与道德宗教、儒学的时代性...
城市名片(美创造财富的文化报告)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城市系统与新人文精神;城市品牌及财富创造的人文关怀;创造城市品牌的美学原则;城市美:世界城市名片等。城...
张世英讲演录-提高人生境界 本书特色 张先生会通中西……以哲人的思考、诗人的语言来阐释人对世界的态度,人怎样生活在世界上。追求一种做学问的离远的境界。——《光明...
郭象与魏晋玄学(第三版) 本书特色 《郭象与魏晋玄学(第3版)》:中国文库·哲学社会科学类郭象与魏晋玄学(第三版) 内容简介 1912年11月31日,梁启超先生...
新安学系录 内容简介 道之广大无穷也,充塞天地,流行古今。惟圣人生知安行,徒容中道,固无待于学,然不敢自以焉胜,日干夕惕,近取还稽,而学亦未曹赓也。考诸载籍,其...
对一些重要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论述,尤其是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论述,多有独到之处。对古希腊哲学思想的
列子 本书特色 《列子》内容简介:诸子百家之学,源远流长,实为中华文化与精神之活水源头。揆诸当今形势,中华文化之复兴,既要植根于传统,又须着眼于世界。当代诸子之...
西方哲学史-上卷 内容简介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是一部很有特色的讨论西方哲学史的著作。其叙述年代从希腊文明的兴起一直到现代的逻辑分析哲学。罗素这部西方哲学史的全...
中西哲学的歧异与会通 本书特色 本书以一种现代解释学的方法,从诸如现象学、舍勒哲学、存在主义哲学、日常语言哲学、施特劳斯哲学、后现代主义哲学、社群主义哲学、阿佩...
李叔同说佛-经典珍藏版-附赠《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本书特色 李叔同的一生就像一个传奇。他是那样的扑朔迷离、又是那样的深不见底。《李叔同说佛》这本书就像一扇打开其...
《明通鉴》是继司马光《资治通鉴》和毕沅《续资治通鉴》所作的明代编年史。在本书以前,有明末谈迁的《国榷》,清季陈鹤的《明纪
北大逻辑课 本书特色从古时起,很多智慧之士已经意识到了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逻辑思维的重要性,逻辑思想在中国的先秦时代被叫做“名辩之学”。时至今日,我们更加不能轻视逻...
本书原名Japan:AnAttemptatInterpretation,是小泉八云研究日本文化的集大成之作,他亦自称为研究日本的最后一份答卷。作者以令人
《唐物(鉴真和空海)》内容简介:鉴真与空海为唐代中日两国之高僧,对佛教东传以及中日两国的文化、政治、经济乃至科技交流作出了
十三经概览 内容简介 2000多年来,儒家文化已经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对塑造中华民族人格心理有着重要作用,产生着深远影响,是人生修养的重要思想资源。十三经...
Betweentheseventhandninthcenturies,theChinesemindbecamepreoccupiedwithaconceptof...
承洛启闽:道南学派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 世纪之交,我们站在时代的入口,亟待着文化价值系统的重构,并深感任重道远;而重新阐释和挖掘中国传统哲学的意义世界,促使其精神...
孟子译注 本书特色 孟子名轲,表字无传,战国时邹国人。孟轲是鲁国贵族之后,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孟轲主要由母亲抚养成人。孟母很重视对孟子的教育,历史上广泛...
鬼谷子:精装典藏本:无障碍阅读版 本书特色《鬼谷子》,又名《捭阖策》。据传是由鬼谷先生后学者根据先生言论整理而成。该书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鬼谷子》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