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以为,所谓敦煌道教文学,当指藏经洞所出的与道教思想、行仪有关的全部作品。具体包括道教经典、道教行仪(实用文书)以及相关的宣教作品、道士女冠与普通信士的文学作品。它们既与敦煌的地方文化有关,同时也深受中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影响,并且大多数的作品是从敦煌以外的地区传人敦煌并得以保存的。职是之故,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敦煌所出的全部道教文献(包括经典文献与世俗文献),同时参以传世文献,然后进行比较、归类与分析,力求还原出汉一(赵)宋之间的道教史,特别是道教文学史的某些实相。
在研究方法上,除了注重文学特点外,笔者还想结合道教史、社会史、艺术史、文化史等多学科的知识,以文献考辨为中心,对敦煌道教文献涉及的具体文学问题作全面的清理。当然,学术界谈得比较透彻的论题,本人将不再涉及;而没有涉及或谈得不够深入的地方,则是笔者重点研讨的对象。有鉴于此,本书的主体内容包括七章:**章是《从敦煌本宋文明<通门论>论道经文体》。以往的道教文学研究,多是以现代文体学的范畴,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进行检讨。其实,道教经典有自己的文体分类,弄清其来源和特色,有助于我们了解道教活动的本质及其对文学形式的利用;第二章至第四章分别是《敦煌道教讲经仪式考论》、《敦煌道教“唱导,,考》、《敦煌道教斋文愿文考》,这三章着重探讨道教行仪与文学的关系。以前的敦煌文学研究,基于变文作品多与佛教相联系的事实,对佛教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过全面的分析。实际上,道教也十分重视行仪的运用,所以这方面的研究亟待加强;第五章是《敦煌道教之音乐文学》,这同样也是目前敦煌学界有所忽视的课题。但是,由于相关的材料极其有限,笔者只好先进行概要性的描述;第六章为《敦煌道教之譬喻文学》。这是考虑到敦煌道典及道教在具体的弘法宣教中,对譬喻的运用较为普遍,且与佛典关系密切之缘故。对此进行检讨,可以看出当时佛、道两教之间的互动关系;第七章是《敦煌道经小说举隅》。先前的研究,多关注于《叶净能诗》,本人则将视角转向敦煌所出的道典,从中可以发现一些重要而有趣的故事。
《敦煌道教文学研究》将从从敦煌本宋文明《通门论》论道经文体、敦煌道教讲经仪式考论、敦煌道教“唱导”考等方面进行系统的介绍。何谓道教文学?何谓敦煌道教文学?本文是以问题为中心,通过个案研究来审视敦煌道教文献的文学价值,而不是有关敦煌道教文学的通史。笔者以为,所谓敦煌道教文学,当指藏经洞所出的与道教思想、行仪有关的全部作品。具体包括道教经典、道教行仪(实用文书)以及相关的宣教作品、道士女冠与普通信士的文学作品。它们既与敦煌的地方文化有关,同时也深受中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影响,并且大多数的作品是从敦煌以外的地区传人敦煌并得以保存的。职是之故,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敦煌所出的全部道教文献(包括经典文献与世俗文献),同时参以传世文献,然后进行比较、归类与分析,力求还原出汉一(赵)宋之间的道教史,特别是道教文学史的某些实相。
在研究方法上,除了注重文学特点外,笔者还想结合道教史、社会史、艺术史、文化史等多学科的知识,以文献考辨为中心,对敦煌道教文献涉及的具体文学问题作全面的清理。当然,学术界谈得比较透彻的论题,本人将不再涉及;而没有涉及或谈得不够深入的地方,则是笔者重点研讨的对象。有鉴于此,《敦煌道教文学研究》的主体内容包括七章:**章是《从敦煌本宋文明<通门论>论道经文体》。以往的道教文学研究,多是以现代文体学的范畴,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进行检讨。其实,道教经典有自己的文体分类,弄清其来源和特色,有助于我们了解道教活动的本质及其对文学形式的利用;第二章至第四章分别是《敦煌道教讲经仪式考论》、《敦煌道教“唱导,,考》、《敦煌道教斋文愿文考》,这三章着重探讨道教行仪与文学的关系。以前的敦煌文学研究,基于变文作品多与佛教相联系的事实,对佛教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过全面的分析。实际上,道教也十分重视行仪的运用,所以这方面的研究亟待加强;第五章是《敦煌道教之音乐文学》,这同样也是目前敦煌学界有所忽视的课题。但是,由于相关的材料极其有限,笔者只好先进行概要性的描述;第六章为《敦煌道教之譬喻文学》。这是考虑到敦煌道典及道教在具体的弘法宣教中,对譬喻的运用较为普遍,且与佛典关系密切之缘故。对此进行检讨,可以看出当时佛、道两教之间的互动关系;第七章是《敦煌道经小说举隅》。先前的研究,多关注于《叶净能诗》,本人则将视角转向敦煌所出的道典,从中可以发现一些重要而有趣的故事。
李小荣,男,1969年12月生,江西宁都人。1986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获得文学硕士、博士学位(南开大学1996年、复旦大学1999年),并完成两站博士后研究(浙江大学2001年、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现任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兼任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研究领域为古典文献学、敦煌学、古代文学和宗教文学,尤长于敦煌佛教文献与佛教文学之研究,已在《文学遗产》、《文史》、《敦煌研究》、《普门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七十余篇,出版有《变文讲唱与华梵宗教艺术》(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敦煌密教文献论稿》(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弘明集)(广弘明集)述论稿》(巴蜀书社2005年)、《敦煌佛教音乐文学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等专著。
人类今天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在互动交流中繁衍生息。然而,这样的生存境况并非没有张力存在。对于一些道德的争议问题,当人
随易趣谈录 本书特色 《随易趣谈录》由王政挺所著,谈易经、谈卦象、谈历史、谈书法,乃至乾端坤倪、现代哲学、风流人物无所不谈,语言幽默,引人入胜。中心是对易理的体...
神秘与反思 内容简介 为使国人更多和更深地了解基督教文化,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在2006年编辑出版的六本书的基础上,2008年又把*新的一些研究成果汇集成四本书...
禅宗讲述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禅源、早期的禅宗、四祖道信与牛头法融、五祖弘忍、六祖慧能、禅门宗风、禅宗丛林、禅宗文化八章。禅宗讲述 目录 总序**章禅源**节禅的...
逍遥游.德充符-禅说庄子 本书特色 逍遥游:秉大道之德而逍遥德充符:德行充沛的人生的境界本书由讲稿整理而成,语言幽默通俗。作者阐述哲理时多引用自身经历以及生活中...
闲暇(文化的基础) 本书特色 越是反复细读皮珀这本书,越是感觉这实乃一本充满真知灼见的智慧之书,他以言简意赅的笔调点出我们早已忽略多时的生活道理:如何追求并擅用...
人性的解读 内容简介 本书从哲学的角度对人的特性、生活和工作的忌讳以及为人处世应该采取的态度等方面进行了较详实的阐述,并用历史的典故和现实的例子使你在轻松的欣赏...
中国学术史讲话 本书特色 《中国学术史讲话》是杨东莼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著作中,杨先生高屋建瓴,俯瞰中国五千年文化传承,仔细而精谨地梳理出中国学术的源流和变...
本文集所选文章基本上出自作者《全集》十卷,所选文章能够展示伽达默尔富有代表性的思想,并且还兼顾到其思想的各个方面。作者简
人生的智慧 本书特色 《人生的智慧》取自叔本华的《附录和补遗》,它实际上是独立成书的。这本书以简洁优雅的文笔,从世俗的角度探讨了人生应遵循的原则,阐述了生活的本...
张绪通解读鬼谷子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解读鬼谷子哲学思想的文化随笔。它从总论到分篇阐述了《鬼谷子》所包涵的深邃文化精神和哲学价值并以现代实例印证。张绪通解读鬼谷...
中西文化与审美价值诠释 内容简介 关于中西文化的分延与差异,自近代以来,有不少的学者曾试图来加以分析比较,从梁漱溟,到林语堂,到西方学人罗素,多曾经就中西文化发...
守护本尊图文大百科 本书特色 购买紫图任何图书,可加买:《李居明虎年运程》或:《神之雫1》任一本,即可抽奖赢大礼!推荐购买::息灾本尊图文大百科:唐卡中的财神 ...
伦理学卷-当代哲学经典 本书特色 本项目依托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和社会学学院的师资力量和学科优势,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和社会学学院学...
圣经密码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宗教经典的文化人类学诠释,透过宗教和神学的面纱,《圣经》将展示人类怎样波澜壮阔的历史;穿越原始和蒙昧的迷雾,《圣经》会透露先民何种的...
恐惧与颤栗 本书特色 克尔凯郭尔(1813·1855),19世纪著名宗教哲学家,存在主义的创始人。 本书借《圣经》中亚拍拉罕和以撤的故事,论述了信...
曾子研究-附《大戴礼记》曾子十篇注释 本书特色 罗新慧所著的《曾子研究——附大戴礼记曾子十篇注释(中国上古社会和政治研究丛书)》考察了曾子对于孔子仁学的发展以及...
荒漠甘泉—附《黑门山路》 本书特色 本书被译成21种文字,全球销量已超过1000万册。这是一部帮助了无数处于困难中人们的书,被喻为《圣经》第二,征服了教内外亿万...
伦理十讲(伦理的现实问题研究及方法讲演录) 内容简介 本书是曾钊新教授就人生、婚恋、读书、风气、科研、品格等问题,与在读博士生“对话”的记录。围绕着学问、学位及...
庄子 本书特色 《庄子》成书于战国中晚期,《汉书·艺文志》记载其共有五十二篇,但根据晋代郭象的注本流传至今的只有三十三篇,即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一般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