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以为,所谓敦煌道教文学,当指藏经洞所出的与道教思想、行仪有关的全部作品。具体包括道教经典、道教行仪(实用文书)以及相关的宣教作品、道士女冠与普通信士的文学作品。它们既与敦煌的地方文化有关,同时也深受中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影响,并且大多数的作品是从敦煌以外的地区传人敦煌并得以保存的。职是之故,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敦煌所出的全部道教文献(包括经典文献与世俗文献),同时参以传世文献,然后进行比较、归类与分析,力求还原出汉一(赵)宋之间的道教史,特别是道教文学史的某些实相。
在研究方法上,除了注重文学特点外,笔者还想结合道教史、社会史、艺术史、文化史等多学科的知识,以文献考辨为中心,对敦煌道教文献涉及的具体文学问题作全面的清理。当然,学术界谈得比较透彻的论题,本人将不再涉及;而没有涉及或谈得不够深入的地方,则是笔者重点研讨的对象。有鉴于此,本书的主体内容包括七章:**章是《从敦煌本宋文明<通门论>论道经文体》。以往的道教文学研究,多是以现代文体学的范畴,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进行检讨。其实,道教经典有自己的文体分类,弄清其来源和特色,有助于我们了解道教活动的本质及其对文学形式的利用;第二章至第四章分别是《敦煌道教讲经仪式考论》、《敦煌道教“唱导,,考》、《敦煌道教斋文愿文考》,这三章着重探讨道教行仪与文学的关系。以前的敦煌文学研究,基于变文作品多与佛教相联系的事实,对佛教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过全面的分析。实际上,道教也十分重视行仪的运用,所以这方面的研究亟待加强;第五章是《敦煌道教之音乐文学》,这同样也是目前敦煌学界有所忽视的课题。但是,由于相关的材料极其有限,笔者只好先进行概要性的描述;第六章为《敦煌道教之譬喻文学》。这是考虑到敦煌道典及道教在具体的弘法宣教中,对譬喻的运用较为普遍,且与佛典关系密切之缘故。对此进行检讨,可以看出当时佛、道两教之间的互动关系;第七章是《敦煌道经小说举隅》。先前的研究,多关注于《叶净能诗》,本人则将视角转向敦煌所出的道典,从中可以发现一些重要而有趣的故事。
《敦煌道教文学研究》将从从敦煌本宋文明《通门论》论道经文体、敦煌道教讲经仪式考论、敦煌道教“唱导”考等方面进行系统的介绍。何谓道教文学?何谓敦煌道教文学?本文是以问题为中心,通过个案研究来审视敦煌道教文献的文学价值,而不是有关敦煌道教文学的通史。笔者以为,所谓敦煌道教文学,当指藏经洞所出的与道教思想、行仪有关的全部作品。具体包括道教经典、道教行仪(实用文书)以及相关的宣教作品、道士女冠与普通信士的文学作品。它们既与敦煌的地方文化有关,同时也深受中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影响,并且大多数的作品是从敦煌以外的地区传人敦煌并得以保存的。职是之故,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敦煌所出的全部道教文献(包括经典文献与世俗文献),同时参以传世文献,然后进行比较、归类与分析,力求还原出汉一(赵)宋之间的道教史,特别是道教文学史的某些实相。
在研究方法上,除了注重文学特点外,笔者还想结合道教史、社会史、艺术史、文化史等多学科的知识,以文献考辨为中心,对敦煌道教文献涉及的具体文学问题作全面的清理。当然,学术界谈得比较透彻的论题,本人将不再涉及;而没有涉及或谈得不够深入的地方,则是笔者重点研讨的对象。有鉴于此,《敦煌道教文学研究》的主体内容包括七章:**章是《从敦煌本宋文明<通门论>论道经文体》。以往的道教文学研究,多是以现代文体学的范畴,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进行检讨。其实,道教经典有自己的文体分类,弄清其来源和特色,有助于我们了解道教活动的本质及其对文学形式的利用;第二章至第四章分别是《敦煌道教讲经仪式考论》、《敦煌道教“唱导,,考》、《敦煌道教斋文愿文考》,这三章着重探讨道教行仪与文学的关系。以前的敦煌文学研究,基于变文作品多与佛教相联系的事实,对佛教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过全面的分析。实际上,道教也十分重视行仪的运用,所以这方面的研究亟待加强;第五章是《敦煌道教之音乐文学》,这同样也是目前敦煌学界有所忽视的课题。但是,由于相关的材料极其有限,笔者只好先进行概要性的描述;第六章为《敦煌道教之譬喻文学》。这是考虑到敦煌道典及道教在具体的弘法宣教中,对譬喻的运用较为普遍,且与佛典关系密切之缘故。对此进行检讨,可以看出当时佛、道两教之间的互动关系;第七章是《敦煌道经小说举隅》。先前的研究,多关注于《叶净能诗》,本人则将视角转向敦煌所出的道典,从中可以发现一些重要而有趣的故事。
李小荣,男,1969年12月生,江西宁都人。1986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获得文学硕士、博士学位(南开大学1996年、复旦大学1999年),并完成两站博士后研究(浙江大学2001年、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现任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兼任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研究领域为古典文献学、敦煌学、古代文学和宗教文学,尤长于敦煌佛教文献与佛教文学之研究,已在《文学遗产》、《文史》、《敦煌研究》、《普门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七十余篇,出版有《变文讲唱与华梵宗教艺术》(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敦煌密教文献论稿》(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弘明集)(广弘明集)述论稿》(巴蜀书社2005年)、《敦煌佛教音乐文学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等专著。
每天学点美学 本书特色 从苏格拉底叹息着说“美是难的”,到美学国度的“哥德巴赫猜想”,再到众多美学家对美的亲身实践和探索,无不给人们一种错觉,那就是美是一种非常...
庄子-Vo1.83 本书特色 庄周编著的《庄子》是传统文化中*伟大不朽的经典之一,在中国文化的建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庄子的文章不仅极富思想性,而且...
知识论读本[哲学元典选读丛书] 内容简介 知识论乃哲学的入门之学。作为一切知性活动的奠基性事业,它本身也已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探险历程。本书按照历史发生的顺序,精心...
海德格尔对当代哲学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他无疑属于20世纪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本年鉴承担着两项主要任务:1.它应该在国际的讨
复杂性科学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考察复杂性科学兴起的历史背景、孕育和产生的过程、迄今的主要成果,论述复杂性科学在科学发展史上的地位——代表科学整体作为系统的一种...
藏传佛教历史悠久,迄今已有1300余年。藏传佛教是古老的藏、蒙等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经典、寺庙建筑、雕塑、绘画、金石工
道教生态伦理思想研究(精装) 内容简介 本书从道教生态伦理的哲学和宗教信仰基础、道教生态伦理的规范和准則、道教生态伦理在实践中的表现样态三方面展开研究,力图开创...
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历代基督教经典思想文库) 本书特色 康德的宗教观反映了一位哲学家在科学至上、理性至上的启蒙时代的处境中的宗教体验。他意识到现实中的宗教和教...
南怀瑾著作选集(全15册) 本书特色 ★ 16开箱装,东方出版社出版★ 南怀瑾,国学大师,国民党元老李石曾赞美南老师『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
知识分子论 本书特色 爱德华·W.萨义德所著的《知识分子论》比较系统地对知识分子问题做了分析研究。全书从知识分子的考源开始推及知识分子的历史变迁,阐述了当代中国...
德性源流(中国传统道德转型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为2007年8月第2次印刷。中国传统德性理论有无属于自己的特殊结构样态?中国传统德性思想转型于何时?中国传统德性...
思辨的禅趣-《坛经》视野下的世界秩序 内容简介 关于禅趣,很多人都会想到林林总总的机锋公案,然而那些讲解机锋公案的读物往往言人人殊,莫衷一是。本书则着力于贯通禅...
现代哲学概观-外一种:哲学纲要 本书特色 哲学底目的,是用艺术底精神,把日常生活底经验,和科学的研究底结果,组织的综合统,来树立毫无矛盾底全的体系底世界人生观。...
哲学的政治-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疏证 本书特色 “盛世必修典”——或者说,太平盛世得乘机抓紧时日修典。对于现代之后的中国学术来说,修典的历史使命当不仅是续修中国古代...
吕西斯(精装) 本书特色 什么是朋友?什么才会相互友爱?是相似者,还是相反者?……重读柏拉图的《吕西斯》,与苏格拉底一起追问,认识自己的灵魂样式,深入理解人世政...
慧灯之光:柒 本书特色 对于初学者,本论是一块叩开佛教宝库之敲门砖;对于实修者,本论是一把获取窍诀宝典的金钥匙;对于有志于深读细研佛法经论者,本论也堪称佛教经论...
一行禅师释佛 内容简介 在世界范围内,一行禅师将佛法成功地融入日常生活,使佛教大乘的人世精神得到充分体现,他的语言是诗的语言,他的佛法是生活佛法,一行禅师对佛法...
《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是南怀瑾先生在太湖大学堂第一次讲座的辑录,是关于如何实证佛法的基本阐述。在此次讲述中,南先生结合
老子与百姓生活 内容简介 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阶段,我们在制作电视节目时惊喜地发现,很多电视观众越来越热衷于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大家是想...
从唯美主义到意识流-西方文论经典-(第四卷) 内容简介 由高建平、丁国旗主编的《西方文论经典(第4卷从唯美主义到意识流)》系《西方文论选》第四卷,收入自19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