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国的历史故事我们可以借鉴到世界发展进程中的细小枝节,地球总是朝同一个方向转动的,那就是关于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步伐都是相近的,这样就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或以得到丰富的外国历史知识,又可受到精神的、文学的熏陶。
名师导读,引领你步入名著的殿堂,倾听大师的声音。
名师评阅,精心批注,引导你阅读之外的认识。
名师把关,注重延伸阅读,侧重理解方面的训练。
本书采用“历史故事”的形式,从丰富多彩的历史实际中选取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典型人物、事件,以事件,人物为切入点,以平实、流畅的语言,清晰地描述人类的昨天,再现人类社会向前奋进的历史;歌颂人类创造的一切美好的事物,鞭挞愚昧落后、腐败黑暗,传播人类世世代代创造的伟大精神和文化财富。
取火不求神
*初,原始社会的人类好像野兽一样,一群群地住在深深的洞穴中。他们采集植物的根茎和野果子,捕捉小动物,靠生吃这些东西过日子。那时候,原始人和大自然斗争的本领还很小,他们常常挨饿,还要躲避猛兽的伤害。实在弄不到食物的时候,甚至还会发生人吃人的事情。原始人并不甘心过这样的苦日子,他们认识着周围的世界,增强自己改造自然的本领。生活也在改善者,不过实在慢得很,几千年、几万年也看不出什么大的变化
可是,自从原始人发现了火,又学会使用火以后,他们生活的面貌就改变得比较快乐。火对人类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一点从许多古老的传说中也能看出来。中国古代流传着燧人氏钻木取火教人熟食的故事。希腊神话中也有一个给人类带来光明的神,他叫普罗米修斯。
传说,是普罗米修斯从主神宙斯那里盗取了天火,送给人类以后,人类才学会了用火。普罗米修斯却因此触怒了宙斯。宙斯吩咐威力神和暴力神,用铁链把他牢牢地锁在高加索的悬崖绝壁上。每天派一只鹫鹰去啄食他的肝脏。可是,肝脏无论被吃掉多少,马上又长了出来。普罗米修斯忍受着无休止的痛苦,始终不肯屈服。后来,力大无比的英雄海格立斯射死了鹫鹰,才把他解救出来。
这是一个神话。火当然不是普罗米修斯从天上偷下来的。自然界本来就存在着火。但是,在一百多万年以前,火还是一种使人类祖先感到害怕的自然现象。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取火的神话,反映了古代人对于认识和掌握火的渴望,表现了他们对英雄无私无畏精神的崇敬。
人类是在和大自然的长期斗争中,学会使用火的。
起初,原始人吃够了火的苦头。大火烧毁了他们生活的森林,害得他们四处奔逃。有不少人甚至葬身火海。但是,坏事也能变成好事。一场大火过后,原始人找到许多烧死的野兽。他们毫不费力地填饱了肚子,还有了一个重大发现:烤熟的肉比生肉好吃得多。火的余烬使人感到暖烘烘的,大家都舍不得离开它。火能取暖,这是人们对火的又一个认识。这样,年纪大的人试着把火种引进山洞。他们慢慢懂得,把火种放到枯枝败叶上,会燃起更大的火。丢进去的柴越多,火烧得越旺。火堆使阴冷的洞穴又暖又亮。更使原始人惊喜的是,有了火,和人类抢洞穴的野兽也不敢闯进来了。
人类就这样逐渐学会了用火取暖、照明、烧烤食物和驱赶野兽。世界上*早使用火的人,是生活在大约170万年前的中国元谋猿人。1965年,几位年轻的地质工作者在云南省北部元谋县,发现了这种猿人的化石和他们烧剩下的大量的炭屑。原始人在使用火的时候,也逐渐学会了保存火种。5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已经具有管理火和保存火种的能力。
人类制造火,大约是从旧石器时代中期开始的。在打制石器的时候,石头相互撞击,经常会发出火花。一次、二次、千百次,也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偶然,有人用黄铁矿或赤铁矿打击燧石,进出的火花落在干燥的树叶堆上竟然点着了它。人们受到了启发,找来同样的石块,一次又一次地试验,终于学会了用撞击法取火。到了旧石器时代的末期,人们又发现了摩擦取火,用两块木头相互摩擦,发出火来。这就使火的使用更加方便和广泛了。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把神话变成了现实,他们不必再像普罗米修斯那样历尽艰辛、舍身盗火了。
火的制造是一个伟大的发明,恩格斯把这看做是“人类历史的开端”。
有了火,就能经常吃到熟食,这不但增强了人类的体质,促进了人脑的发达,而且扩大了人类食物的来源。许多豆类,生吃有毒,熟食对人体有益。生鱼很难下咽,用火烧熟就变成美味的食品。
火的使用帮助人们更密切地合作。原始人成群结队外出打猎,有时候会遇见非常凶猛或数量很多的野兽,一群人很难对付。火就成为一种求援的信号。火光、浓烟把更多的人召唤来参加围猎。这种用火作信号的联络办法,人类曾经长期采用。中国古代,在万里长城上修筑了烽火台,每座相隔一定距离。发现敌人入侵,一座台燃起火把,邻近的一些台上也跟着立即举火报警。这样,就可以很快告诉全线士兵做好准备。直到现在,人们在遇到危难的时候,还常常用火作为一种报警、求救的方法。
*重要的是:有了火,金属的发现和冶炼成为可能了。人类*先学会了炼铜,用铜制造工具。后来,人们无意中把铜矿和锡矿一块儿冶炼,得到了一种更坚硬的合金,这就是青铜。在发现金属铁以前,青铜成了人类用来做工具和武器的*好材料。人们广泛使用青铜的时期,叫做青铜器时代。
铜矿、锡矿比较稀少,所以青铜器也不能大量制造。铁矿差不多到处都有,可是冶炼它需要很高的温度。所以人们先发明了炼铜,然后才学会了炼铁。
学会制造青铜器和铁器以后,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和石器时代根本不能相比了。特别是铁器的使用,很快改变了人类生产的面貌,推进了古代社会的进步。所以恩格斯把古代民族所经历的铁器时代称为“英雄时代”。
由石器时代过渡到青铜器和铁器时代,火的发明和使用是关键。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火的发明对人类的发展有着多么大的功劳啊!
……
西藏艺术 内容简介 中国西藏基本情况丛书。西藏,无论是人口相对稠密的城镇、乡村,还是荒无人烟的草原,无论是崇山峻岭的山口,还是碧波荡漾的湖畔,到处都闪耀着艺术的...
中国名茶谱 本书特色 这本书的作者杨多杰是一位茶博士,主持了诸多茶的节目。本书讲述了中华大地上各种名茶的历史地理形貌滋味,以及与其相关的故事。本书的特点在于,作...
如果你关键时刻犹豫不决,总是担心自己会搞砸;如果你明明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仍然发挥失常;如果你过分追求完美,反复纠结,导致进展停滞;如果你沉浸于过去的失误,跳不出...
铁砚斋学字杂缀 本书特色 在博大精深的汉字大厦中,文字学研究尚在艰难蹒跚,期待着登堂入室的辉煌。本书内容是作者对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字的研究结果的论述。铁砚斋学字杂...
园林卷子 本书特色 关于园林的图书很多,本书选择从中国古画入手,来探究园林的本来面貌。与传统的“以画读园”的图书不同,该书采用散文的笔法...
读书杂志句法观念研究 内容简介 贵州师范大学张先坦博士数月前就将其新作《(读书杂志)句法观念研究》的书稿寄来我处,随后,其师白兆麟教授又从美国打来越洋电话,命我...
精彩摘录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颜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引自第12页这是个很枯寂的人,一天关在房里,就是那“一花一世界”里
中国古代丧葬 本书特色 《中国古代丧葬》不仅介绍了古代的思想观念、礼制风俗、丧葬观念和礼俗,而且还叙述了古代社会的演进过程。在书中,你可以了解:由于我国古代厚葬...
留住祖先的声音:陕北方言成语3000条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故宫出版社出版★ 全书1401页,汇集大量精彩、鲜活、生动的陕北方言成语,在祖先的声音里寻觅中...
2003-2012-风暴微言大全集-格言-选段精编版-10年全景版 本书特色 1. 火热微博全景收录 2. 10年时鲜热语全面展示 3. 辣语、牛语、超现实语全...
作品目录再版赘言前言壹 典型遗存分析从王湾看仰韶村西阴村史前遗存分析三里桥仰韶遗存的文化性质与年代论庙底沟仰韶文化的分期
知识分子与人民币时代《文化人的经济生活》续篇 内容简介 知识分子的经济生活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21世纪开始以来,我国知识分子的待遇明显提高。反思整个20...
简明文言文知识手册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对通假字、古今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及文言句式等作了详细说明,并收入了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
哈密维吾尔族刺绣与传统服饰文化 本书特色 ★ 16开软精装,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 全书内容丰富,专业性强,装帧设计精美,是从知识普及及实际运用角度出发对哈密维吾...
花嫁喜事 本书特色 婚姻是什么,政治家、思想家、社会学家、风俗学家会从自己的立场作出不同的诠释,而一般老百姓的理解就很简单,很直白——婚姻不就是结婚吗,...
湖南乡土丛谈 本书特色 王佩良博士撰写的《湖南乡土丛谈》,就是一部普及湖湘文化的好书。该书以时间为经,以重大文化事件或历史名人为纬,撰写了一百三十余篇精致短文,...
太平经今注今译(上下)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杨寄林是文献学与古籍整理研究资深专家★ 底本《太平经合校》是对道教原始经典进行全面整理的...
格温•施特劳斯,作家,是九位姑娘之一的孙辈。创作过诗集与少儿读物,屡屡获奖。2005年以来,施特劳斯一直居住在法国南部。
汉语方言地理学:入门与实践 本书特色 《汉语方言地理学:入门与实践》可作为中文系本科生、研究生汉语方言学课和方言研究课的补充读物,也可用作汉语方言地理学的参考教...
近代文化研究-第三辑 本书特色 郑师渠主编的《近代文化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主要刊登各种阐述中国近代文化问题的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