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国的历史故事我们可以借鉴到世界发展进程中的细小枝节,地球总是朝同一个方向转动的,那就是关于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步伐都是相近的,这样就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或以得到丰富的外国历史知识,又可受到精神的、文学的熏陶。
名师导读,引领你步入名著的殿堂,倾听大师的声音。
名师评阅,精心批注,引导你阅读之外的认识。
名师把关,注重延伸阅读,侧重理解方面的训练。
本书采用“历史故事”的形式,从丰富多彩的历史实际中选取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典型人物、事件,以事件,人物为切入点,以平实、流畅的语言,清晰地描述人类的昨天,再现人类社会向前奋进的历史;歌颂人类创造的一切美好的事物,鞭挞愚昧落后、腐败黑暗,传播人类世世代代创造的伟大精神和文化财富。
取火不求神
*初,原始社会的人类好像野兽一样,一群群地住在深深的洞穴中。他们采集植物的根茎和野果子,捕捉小动物,靠生吃这些东西过日子。那时候,原始人和大自然斗争的本领还很小,他们常常挨饿,还要躲避猛兽的伤害。实在弄不到食物的时候,甚至还会发生人吃人的事情。原始人并不甘心过这样的苦日子,他们认识着周围的世界,增强自己改造自然的本领。生活也在改善者,不过实在慢得很,几千年、几万年也看不出什么大的变化
可是,自从原始人发现了火,又学会使用火以后,他们生活的面貌就改变得比较快乐。火对人类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一点从许多古老的传说中也能看出来。中国古代流传着燧人氏钻木取火教人熟食的故事。希腊神话中也有一个给人类带来光明的神,他叫普罗米修斯。
传说,是普罗米修斯从主神宙斯那里盗取了天火,送给人类以后,人类才学会了用火。普罗米修斯却因此触怒了宙斯。宙斯吩咐威力神和暴力神,用铁链把他牢牢地锁在高加索的悬崖绝壁上。每天派一只鹫鹰去啄食他的肝脏。可是,肝脏无论被吃掉多少,马上又长了出来。普罗米修斯忍受着无休止的痛苦,始终不肯屈服。后来,力大无比的英雄海格立斯射死了鹫鹰,才把他解救出来。
这是一个神话。火当然不是普罗米修斯从天上偷下来的。自然界本来就存在着火。但是,在一百多万年以前,火还是一种使人类祖先感到害怕的自然现象。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取火的神话,反映了古代人对于认识和掌握火的渴望,表现了他们对英雄无私无畏精神的崇敬。
人类是在和大自然的长期斗争中,学会使用火的。
起初,原始人吃够了火的苦头。大火烧毁了他们生活的森林,害得他们四处奔逃。有不少人甚至葬身火海。但是,坏事也能变成好事。一场大火过后,原始人找到许多烧死的野兽。他们毫不费力地填饱了肚子,还有了一个重大发现:烤熟的肉比生肉好吃得多。火的余烬使人感到暖烘烘的,大家都舍不得离开它。火能取暖,这是人们对火的又一个认识。这样,年纪大的人试着把火种引进山洞。他们慢慢懂得,把火种放到枯枝败叶上,会燃起更大的火。丢进去的柴越多,火烧得越旺。火堆使阴冷的洞穴又暖又亮。更使原始人惊喜的是,有了火,和人类抢洞穴的野兽也不敢闯进来了。
人类就这样逐渐学会了用火取暖、照明、烧烤食物和驱赶野兽。世界上*早使用火的人,是生活在大约170万年前的中国元谋猿人。1965年,几位年轻的地质工作者在云南省北部元谋县,发现了这种猿人的化石和他们烧剩下的大量的炭屑。原始人在使用火的时候,也逐渐学会了保存火种。5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已经具有管理火和保存火种的能力。
人类制造火,大约是从旧石器时代中期开始的。在打制石器的时候,石头相互撞击,经常会发出火花。一次、二次、千百次,也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偶然,有人用黄铁矿或赤铁矿打击燧石,进出的火花落在干燥的树叶堆上竟然点着了它。人们受到了启发,找来同样的石块,一次又一次地试验,终于学会了用撞击法取火。到了旧石器时代的末期,人们又发现了摩擦取火,用两块木头相互摩擦,发出火来。这就使火的使用更加方便和广泛了。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把神话变成了现实,他们不必再像普罗米修斯那样历尽艰辛、舍身盗火了。
火的制造是一个伟大的发明,恩格斯把这看做是“人类历史的开端”。
有了火,就能经常吃到熟食,这不但增强了人类的体质,促进了人脑的发达,而且扩大了人类食物的来源。许多豆类,生吃有毒,熟食对人体有益。生鱼很难下咽,用火烧熟就变成美味的食品。
火的使用帮助人们更密切地合作。原始人成群结队外出打猎,有时候会遇见非常凶猛或数量很多的野兽,一群人很难对付。火就成为一种求援的信号。火光、浓烟把更多的人召唤来参加围猎。这种用火作信号的联络办法,人类曾经长期采用。中国古代,在万里长城上修筑了烽火台,每座相隔一定距离。发现敌人入侵,一座台燃起火把,邻近的一些台上也跟着立即举火报警。这样,就可以很快告诉全线士兵做好准备。直到现在,人们在遇到危难的时候,还常常用火作为一种报警、求救的方法。
*重要的是:有了火,金属的发现和冶炼成为可能了。人类*先学会了炼铜,用铜制造工具。后来,人们无意中把铜矿和锡矿一块儿冶炼,得到了一种更坚硬的合金,这就是青铜。在发现金属铁以前,青铜成了人类用来做工具和武器的*好材料。人们广泛使用青铜的时期,叫做青铜器时代。
铜矿、锡矿比较稀少,所以青铜器也不能大量制造。铁矿差不多到处都有,可是冶炼它需要很高的温度。所以人们先发明了炼铜,然后才学会了炼铁。
学会制造青铜器和铁器以后,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和石器时代根本不能相比了。特别是铁器的使用,很快改变了人类生产的面貌,推进了古代社会的进步。所以恩格斯把古代民族所经历的铁器时代称为“英雄时代”。
由石器时代过渡到青铜器和铁器时代,火的发明和使用是关键。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火的发明对人类的发展有着多么大的功劳啊!
……
认知与第二语言教学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集中了该领域多位著名专家,内容融合了认知科学和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并且在理论上重新审视了认知的变量,如注意、工作记忆、短期记...
普通语言学概要-第三版 内容简介 《普通语言学概要(第3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是供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课“语言学概论”使用的教材...
美国心灵(关于这个国家的对话) 内容简介 本书为美国著名电视人比尔莫耶斯对41位美国知名人士的访谈,这些人包括哲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小说家、医生、科学家、...
《灰色的狂欢节》内容简介:新世纪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迎来了一场资本与形式的狂欢,却似乎也褪不去精神贫血的灰色底调,本书围绕
世界当代性文化 本书特色 这本《世界当代性文化》从时间范围看,主要指20世纪,有些地方也要涉及一些19世纪中后期的事情。从地区范围来看,主要是指除中国大陆以外的...
爱尔兰凯尔特神话故事-大师插图本 本书特色 ★ 得到徐志摩盛赞的爱尔兰文学名家经典代表作。本书作者詹姆斯·斯蒂芬斯与叶芝、詹姆斯·乔伊斯同为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
「劇本會一直不斷地改變,就像有生命的生物。」一刀未剪,說出電影來不及說的故事!令人毛骨悚然的秘密,完整鋪陳《寄生上流》的細膩轉折,抽絲剝繭看2019第一神片,奉...
俗语--汉语知识丛书 内容简介 汉语知识丛书是商务印书馆推岀的雅俗共赏的知识性读物。它由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撰写,既有一般的汉语知识介绍,又有语言学方面的科研成果;...
庄子 本书特色 1926年,由王云五、朱经农主编的《学生国学丛书》开始陆续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一套隶属在王云五做总主编的《万有文库》之下,为中学生和社会普及层...
词史 本书特色 北大文学史四讲 凡大师治学,必举重若轻、治大国若烹小鲜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黄侃《文心雕龙札记》刘毓盘《词史》 二十世纪...
帝都梦华-中华古都文化大观 本书特色 宋词编著的《帝都梦华--中华古都文化大观》一书以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中极具魅力的古都文化为专门论述题材,以生动的阐述,精美绝...
达.芬奇笔记 本书特色 《达·芬奇笔记》精选自达·芬奇遗留的大批原始手稿,原来的笔记手稿非常随意,多半写在凌乱的稿纸上,没有排序,也没有编码,有的甚至以左手反写...
东巴文化真籍 本书特色 ★32开精装,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2001年9月1版1印★全书通过复刻古东巴壁画,将云南丽江东巴文化完整呈现出来★东巴文化不仅在形貌上神...
读库-1006 本书特色 ◎ 本书卖点 1.欧美研究中国史**人史景迁的精装中文简体版作品(同系列品种,附后,将陆续出版);2.以深厚的史学功底,付诸精彩的文学...
中国文化的重建 本书特色 断裂的时代,如何重建我们的文化,碎片化时代,如何看清中国的未来史学大家英时先生为今天的中国找灵魂 中国文化的重建 内容简介 断裂的时代...
温州民俗(明信片) 节选 温州民俗(明信片) 相关资料 浓缩老城市风情风貌 “品温州”系列明信片面世一张张展示温州民俗、温州老行当和温州童戏的绘画,浓缩了温州老...
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宋代卷) 本书特色 刘坚、蒋绍愚编著的《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宋代卷)无疑是从事宋代语法研究的重要语料,尤其是在反映宋代口语方面具有重要...
湖湘-湖湘文化讲演录 本书特色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湖湘文化有着千年的渊源,其其次是湖湘人湖湘士人的人格,湖湘知识群体中*具人格。*令人瞩目的是湖湘知识群体...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7辑 本书特色 本书是第7辑《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书中具体收录了:《义无反顾地跨进这门槛——漫谈文史工作者的识与德》、《地方精英、学生与...
德国文化漫游 本书特色 ·凝聚德意志之魂的九大城市,通往德国内心深处的入口歌德说:“每当想到德意志民族,我常感到痛苦,这个民族的个体都如此值得称颂,但作为整体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