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作品精选”以蔡仲德先生编纂的《三松堂全集》(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为底本,其中有些标点、句式的用法与现在的规范有所不同,为保持原著面貌,均末作改动(《中国哲学简史》则采用新近的赵复三译本)。另外,各书中使用了许多“底”字,作为助词的“底”字在大多数情况下与“的”宇没有区别,但在当时的语言习惯中,表示定语与中心词之间是领属关系时,“底”一般不通用为“的”,请读者根据文意加以区别。
各书中的一些译名也与现在一般通用的有所不同,如“海格尔”今译为“黑格尔”,“圣多玛”今译为“圣托马斯”等,斯宾诺莎的《致知篇》今译为《知性改进论》,黑格尔的《心的形态学》今译为《精神现象学》等,本次出版也未作改动。
**章清末帝制时期
1895年12月4日(农历乙未年十月十八)我生在河南省唐河县祁仪镇祖父的家里。祖父名玉文,字圣征,有三个儿子。我的父亲行二,名台异,字树侯。伯父名云异,字鹤亭。叔父名汉异,字爽亭。父亲后来成了清光绪戊戌(1898年)科进士。伯父、叔父都是秀才。在祖父教育下,我们这一家就成为当地的书香之家,进入了“耕读传家”的行列。
听家里传说,祖上是从山西省高平县来到河南省唐河县做小生意的,后来就在唐河县的祁仪镇落户了。祖父曾经去考过秀才,本来是可以录取的,不知道怎么跟当时的县官闹了点别扭,有人劝祖父去疏通,祖父不肯,就没有录取。祖父从此就不再去应试了,一生没有取得任何功名。可是他的诗做得很好。他做的不是应付科举的试帖诗,而确实是一种文学作品,传下来的几十首诗,编为《梅村诗稿》。他的诗有一种冲淡闲适之趣。当时邻县的新野县有位名士赵一士,为这部诗稿题了一首诗:
身处人间世,
心怀太古春。
风流伊上叟,
击壤作尧民。
是以邵雍的《击壤集》来相比的。
我的伯父也能做诗,他把他自己的诗编为《知非斋诗集》。父亲也能做诗,有《复斋诗集》。我的一个姑母也能做诗,可惜十几岁就去世了,留下的诗,家里的人编为《梅花窗诗草》。
我们这一门有一种做诗的家风。我有一个偏见,认为做诗必须有一点天赋才行。宋代的严羽说:“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沧浪诗话·诗辨·五》)这两句话说的是实际情况。有些人学问很大,可以下笔千言,但写出来的诗并不是诗,尽管可以完全符合格律,也可以分成一行一行地写出来,但就是不是诗。
我祖父大概有一千五百亩土地,在我们那一带还不算大地主。在清朝末年,我们那一带土地很集中,大地主有两万多亩土地。有几千亩土地的地主很不少。祖父带着他的子孙生活,家里经常有二三十口人吃饭,也算是个封建大家庭了。
照这个大家庭的规矩,男孩子从七岁起上学,家里请一个先生,教这些孩子读书。女孩子七岁以后,也同男孩子一起上学,过了十岁就不上学了。在我上学的时候,学生有七八个人,都是我的堂兄弟和表兄弟。我们先读《三字经》,再读《论语》,接着读《孟子》,*后读《大学》和《中庸》。一本书必须从头背到尾,才算读完,叫做“包本”。有些地方读“四书”不仅要背正文,还要背朱(熹)注,不过我们的家里没有这样要求。
当时一般的私塾,叫学生读一些记诵典故和词藻以备作八股文、试帖诗之用的书,如《幼学琼林》、《龙文鞭影》之类,我们的家里也没有这样要求。在我们家的私塾中倒读过一本新出的书,叫做《地球韵言》,这是一种讲地理的普及读物。地理在当时也算是一种“新学”。我们家的那个私塾,也算是新旧兼备了。照我们家里规定的读书顺序,于“四书”读完之后,就读经书。首先读《诗经》,因为它是韵文,学生们读起来比较容易上口。我于读完《诗经》之后,就随母亲到武昌去了。
我的父亲成进士以后,以知县任用,分发到省里去。照清朝的传统的办法,分发到哪一省,是由吏部抽签决定的。在清朝末年,这个朝廷公开卖官,一个人捐给朝廷多少钱,就可以得到一个什么官,当时称为“捐官”。即使是由科举得来的官,在吏部分发的时候,也可以出一笔钱,不由抽签,而由自家指定,愿意到哪一省,就到哪一省去。除了本人原籍那一省之外,其余的省可以自己指定,称为“指省”。我的父亲以母老为辞,不愿到边远地方去,用“指省”的办法,分发到湖北。因为湖北是河南的邻省,唐河县跟湖北省枣阳县是邻县,唐河这条河在襄樊入汉江,一直通往汉口。我们家乡这一带,按政治区域说属于河南,按经济区域说属于湖北。我们那一带的贸易往来和货物出入,都是通过唐河、汉江,到汉口的,所以汉口、武昌这些地名,对我们那一带人说都是很熟悉的。我的父亲是哪一年往汉口、武昌去的,我现在记不清楚了,只记得他是一个人先去的,去了以后还回来过一次,那一次他是到襄樊出差,公事完毕后到家里看看。当时父亲在武昌还没有得到固定的差使,只是一个人在那里候补。所谓“候补”,就是等着哪一个县的县官有了缺,去补那个缺。补上了缺,称为“得缺”。本来这些有资格候补的人,都是科举出身的,后来因为有捐官,所以候补的人越来越多了,可是缺还就是那么些,所以“得缺”越来越困难。朝廷又开了一种卖官的办法,就是候补的人可以再花一笔钱,买到一个优先补缺的权利,称为“遇缺先”。没有“遇缺先”特权的人,就成了“遇缺后”了。所以《官场现形记》写的那些情况都是有的。
大概在光绪三十年左右,我父亲终于在武昌得到一个固定的差使。那时候,在武昌做两湖总督的是张之洞,他办了一些洋务,一些新政,其中有一样是办新式教育,在武昌办了一所外语学校,叫“方言学堂”。学校的监督(相当于后来的校长)由当时的一位大名士梁鼎芬担任。我父亲被委派为会计庶务委员(相当于后来的总务长)。梁鼎芬当时是武昌府知府,方言学堂监督是他的兼职,他大概也不经常到校办公,所以我父亲实际也管除了教务以外的学校各种事情。有了这个比较固定的差使,一个月有比较固定的收入,于是写信回来同祖母商议,叫我母亲带我和弟弟景兰、妹妹淑兰(沅君)三人上武昌安家。当时唐河老家这个大家庭的人,听到这个消息,都觉得是一种空前未有的头等大事。因为在地主阶级中,家眷向来是不出门的。当时我听见大家庭中的人纷纷议论,原则上同意我母亲带着我们去,可是路怎么走,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讨论。那时候京汉铁路已通,我们可以先坐马车到驻马店,再在驻马店上火车到汉口。我父亲上一次回家又去武昌时就是这样走的。可是有人说不行,因为像样的人家的妇女坐火车,起码坐二等,三等就男女混杂,不成体统。坐船倒可以,可以自家包一条船走,跟别人不混杂。可是船家必须很可靠才行。商量来,商量去,终于决定坐船。我有一个姑母,家住唐河河岸附近,她有个佃户有船,坐这个佃户的船,*可靠了,就决定托她向佃户说好,包他的船到汉口。这个姑母家离我家有三十多里,先到她家里,再到河边去上船。这条船是内河运货的小船,在船舱里只能坐着,不能站起来。一上船,船家就告诉我们船上的许多禁忌,特别是说话,有些字像“翻”字、“滚”字都不能说。上船后,走了两三天到襄樊。到襄樊的头一天晚上,船家又来告诉,说明天进汉江,这是大河,跟我们家乡小河不同,在小河里说句把错话还不要紧,在大河里可不能说错话。进了汉江,一路顺利,大概一个星期就到汉口了。船先停在汉口,派人到武昌给父亲送信。父亲来了,说武昌房子什么都预备好了,不过要过长江,若是下了这条船,再上渡船,又下渡船,太麻烦,*好就开这条船到武昌。船家一听说要他开船过江,吓得惶恐万状,说他这船从来没有进过大江。经过说服,他勉强答应了,但是嘱咐大家,把窗子都关上,一句话都不要说。渡过长江,搬到租的房子里边。从乡下来的大人小孩,一到这房子里边,都不舒服极了。
在武昌租的房子,外边只有一条很窄的巷子,里边只有一个天井。说它是天井,倒也名副其实,站在院子里看天,真像《庄子》所说的井底之蛙,坐井观天。我母亲尤其觉得不习惯,院子没有内外之分,很不成体统,不像个样子。后来搬到黄土坡,天井比较大一点,大门外还有一条比较宽阔的马路,院子还是没有内外之分。不过母亲不久也就看惯了,习以为常了。
当时*大的问题,是我们这几个孩子上学的问题。经常听见父亲和母亲讨论这件事情。如果我要再大几岁,父亲就要我上方言学堂了。父亲很重视学外文。方言学堂的学生也受到很优厚的待遇,除了管吃管住外,每月还发几两银子,作为零用。据说将来出路也很好,一定可以在外交界大小混个事。可是我岁数不到,没有办法。附近也有小学,当时父亲和母亲商量,还是以不上小学为好。因为父亲相信,在学新知识以前,必须先把中文学好。他认为,没有一个相当好的中文底子,学什么都不行。再者我们都是外省人,小孩到小学里人地生疏,言语不通,他们很不放心。因此他们决定一个办法,叫母亲在家监督我们读书。母亲小时候上过几年学,认识一些字,有些字只能读其音,不能解其义。……
冯友兰(一八九五-一九九○),字芝生,河南省唐河县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赴美,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一九二八至一九五二年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一九五二年起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魅力毛泽东 本书特色 作者饱蘸心血和感情,写出了毛泽东经天纬地的救世雄才,高山仰止的情操风范,以及独步天下的文思诗情……魅力毛泽东 内容简介 本书从政治、军事、...
清朝十二王 内容简介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验得失。”中国历史的*后一个王朝——清朝是由满洲人建立起来的。自太祖努尔哈赤始...
梁启超轶事 内容简介 《梁启超轶事(1873-1929)》内容包括:书院应课、会试被黜、还君明珠双泪垂、争欲一见、以先生为颜渊、妻以女弟、任公夫人、扶鸾之戏、闲...
站在世界屋脊的将军 内容简介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前夕,我们读了长篇纪实文学《站在世界屋脊的将军》一书,感到非常振奋。陈明义同志是我们西藏军区尊敬的老首...
亚历山大二世-最后的伟大沙皇 本书特色 “他的一生真像一部小说!”一位同时代的人曾这样写道。在亚历山大颠簸的一生中,既有伟大的变革、战争的胜利,也有唐璜般的韵事...
鲁迅全传(全3册)(藏书票编号本) 本书特色 ★ 16开盒精装,华文出版社2016年8月出版,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精美的版画插图,与内容相得益彰★ 三部共100...
伟人毛泽东丛书-毛泽东家系 本书特色 他 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政治家 他 是伟大的战略家 军事家 他 是伟大的思想家 诗人 他 是伟大的民族英雄 中华民族精...
《我的配音生涯》回顾了苏秀40多年在配音界的艺术工作和生活,同时回忆与邱岳峰、尚华、毕克等老一辈配音大师以及童自荣、李梓、
因缘际会 内容简介 《因缘际会》(Another Life:A Memoir of Other People )是美国著名出版家麦可科达(Michael Kor...
蒋介石传(套装共3册) 本书特色 在中国现代史上,国、共两党“合”“分”几十载,演绎出了多少成败荣辱、多少人生感叹!蒋介石,虽是国共争雄的失败者,但仍抹不掉其在...
李自成(全二册)-中国文库 内容简介 本书是5卷本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第l卷,集中描写李自成所率领的农民军在明崇祯十一年冬天到第二年夏天自潼关突围到重整旗鼓...
本书是公认的图灵最权威传记。艾伦·图灵是现代计算机科学之父,在24岁时奠定了计算机的理论基础。二战期间,他为盟军破译密码,
《半小时漫画经济学:生活常识篇》内容简介:在大多数读者的心目中,经济学都是专业、晦涩的代名词,但陈磊(笔名:二混子)领衔的
《津巴多口述史》内容简介:菲利普·津巴多是当代广为人知的心理学家之一,几乎没有一个学心理学的人不知道他的名字。他设计的斯坦
聂荣臻传 内容简介 在聂荣臻元帅95岁诞辰来临之际,这部传记终于问世了。这使我们深感欣慰。按照聂帅的本意,本可不必再写传记了。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有关部门决定,...
雷锋 本书特色 雷锋,原名雷正兴,因出生在庚辰年(1940年),家人取的乳名“庚伢子”(长沙话)。他在党的阳光沐浴下,由一个孤儿成长为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
幽默大师林语堂 内容简介 林语堂是快乐的智者,是日常里弄的哲学家,他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之外,发酵出快乐的因子,并用笔流传下来。幽默大师林语堂 目录 序………………...
在西方哲学发展史上,尼采是最不能忽略的人物,也是最富有争议的人物之一。由于观点和立场不同,人们对他毁誉不一,对他的思想作出
苦境-中国近代文化怪杰心录 目录 畏庐杂色——林纾的激进与退守一、出身贫寒而刻苦力学二、七上春官却终身不仕三、畏天循分亦狷狂忧国四、不懂外文却译作如林五、从拥护...
编辑推荐她是左翼政治运动活动家、共产党人、女权主义者、苏菲主义信徒,是著名《新左派评论》杂志编辑之一,也是伯特兰•罗素为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