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家的队伍中,有许多队员都是来自乡村,但在批评家的队伍中,更多的队员是来自于城市。究其缘由,大约是作家更易于野生野长,所谓的自学而成才,如许多人说的那样,好像作家果真不需读太多书似的。而乡村那块土地,也正好是*易野生野长的去处,是块很难找到图书馆的地方。这样,从今天日益大将起来的批评家的队伍里看,来自乡村的批评家比例偏低,也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了。
好在,来自都市的批评家,也还钟爱乡村文学。
什么是灵光?时空的奇异纠缠,遥远之物的独一显现,虽远,犹如近在眼前。静歇在夏日正午,沿着地平线那方山的弧线,或顺着投影在观者身上的一截树枝,直到此时此刻。成为显像的一部分——这就是在呼吸那远山、那树枝的灵光。
——本雅明
序言
在作家的队伍中,有许多队员都是来自乡村,但在批评家的队伍中,更多的队员是来自于城市。究其缘由,大约是作家更易于野生野长,所谓的自学而成才,如许多人说的那样,好像作家果真不需读太多书似的。而乡村那块土地,也正好是*易野生野长的去处,是块很难找到图书馆的地方。这样,从今天日益大将起来的批评家的队伍里看,来自乡村的批评家比例偏低,也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了。
好在,来自都市的批评家,也还钟爱乡村文学。
好在,批评家的队伍里,总是还有来自乡村的学者和热爱现当代文学的批评家。现供职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青年学者梁鸿,就是这样一个,完全的生于乡土,长于乡土,而学于学院,成于学院。因为都是河南人,河南人又多重乡情,也就自然地有了过往,渐次地熟悉,终于到了人家一声一声地叫我“阎老师”,我听起来像叫大哥一样自然随意。但真正对粱鸿由熟悉,到了解,再到对这样的晚辈有了尊敬,是忽然有着一天。不仅听说她是完全地生长于乡村,而且同我家乡的弟弟、妹妹一样,从小都割草喂猪,下地干活,而且直到初中毕业,到县城读师范学校之前,还没有离开过家乡那隅乡镇。
于是,师范毕业,就又回到乡村做了小学教师。在教了三年书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
后记
本雅明在论及传统艺术的价值时,使用了一个非常感性的理论术语——“灵光”(aura),“什么是灵光?时空的奇异纠缠,遥远之物的独一显现,虽远,犹如近在眼前。静歇在夏日正午,沿着地平线那方山的弧线,或顺着投影在观者身上的一截树枝,直到‘此时此刻’成为显像的一部分——这就是在呼吸那远山、那树枝的灵光。”毋庸讳言,在哈代的英国乡村、福克纳的南方小镇、马尔克斯的马孔多村庄,在鲁迅的绍兴、沈从文的湘西、莫言的高密东北乡、阎连科的耙耧山脉、毕飞宇的王家庄、王安忆的上海胡同那里,都可以感受到这一“灵光”的存在,它由乡村的尘土、阳光与原野,由生命、神话与历史中折射出来,经过心灵,凝聚为精神的故乡,激发着人类*为深沉的情感悸动。
对于当代而言,充满“灵光”的文学正在消逝,这一“灵光”不仅仅指文学中乡愁、大地、天空及与之相关的神韵的消失,而是指心灵在逐渐丧失对这一“风景”的感受力。这是一个时代的世界观的转变,“灵光”的消逝使许多被遮蔽的矛盾真实地呈现出来,使我们看到了复杂、喧嚣、共生的当代现实,但是,却也使我们丧失了从文学中寻找悠远、广邀情感的乐趣与美感。与此同时,在世俗化的、消费的、娱乐的语境中,“灵光”已经是一个被污染的,没有独特价值的词语,是可以无限复制的情感、格调与时尚的象征。
文摘
**辑重回历史维度
对“常识”的必要反对:当代文学“历史意识"的匮乏与美学误区
1985年,北京大学教授黄子平、陈平原与钱理群提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概念,在对这一概念的阐释中,作者极力强调以“整体论”的历史思维重新思考“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这个概念中蕴含着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论特征就是强烈的‘整体意识’。一个宏观的时空尺度——世界历史的尺度,把我们的研究对象置于两个大背景之前:一个纵向的大背景是两千多年的中国古典文学传统,当我们论证那关键性的‘断裂’时,断裂正是一种深刻的联系,类似脐带的一种联系,而没有断裂,也就不成其为背景;一个横向的大背景是本世纪的世界文学总体.格局,不单是东、西方文化的互相撞击和交流,而且包括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文学在本世纪的崛起”①。“整体意识”,既是指时间上的世纪论,更多意义上是指历史视野上的“整体观”,要把当代政治、文化与事件作为20世纪民族思维整体改变的过程来看,而非绝对的“转折论”与“对错论”。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对其中的文学作品、文学现象进行重新评价,从一种惯常的“时间”思维转化为“空间”思维。
梁鸿,女,200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化研究、文艺思潮研究。发表学术访谈著作《巫婆的红筷子》 (春风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学术专著《外省笔记:20世纪河南文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曾在《文艺理论与批评》、《当代作家评论》、《文艺争鸣》、《南方文坛》、《上海文学》、《山花》等学术期刊杂志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在《中国图书商报》、《中华读书报》、《金融时报》等报刊发表专栏文章多篇,曾获2008年度当代作家评论奖。现任职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
梁鸿,女,200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化研究、文艺思潮研究。发表学术访谈著作《巫婆的红筷子》 (春风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学术专著《外省笔记:20世纪河南文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曾在《文艺理论与批评》、《当代作家评论》、《文艺争鸣》、《南方文坛》、《上海文学》、《山花》等学术期刊杂志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在《中国图书商报》、《中华读书报》、《金融时报》等报刊发表专栏文章多篇,曾获2008年度当代作家评论奖。现任职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
看罢西游不成精 本书特色 漫步西游路,别样悟人生。本书以北京味儿的语言,北京式的幽默,北京人的心智,对《西游记》这部家喻户晓的奇书予以新颖锊,创造性地将神话与现...
中国现代文学经济生态 本书特色 从经济视角研究文学还是一片未被开垦的“处女地”。经济对文学乃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文学文化都需要经济滋养,离不开“阿堵物”的垫衬...
长大成为科学家:杰出科学家给孩子的智商启示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中外杰出科学家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逸事。包括:永远不向命运屈服、把贫困当作铺路石、好习惯成就未来、...
中国新文学大系:1976~2000:第十二集:中篇小说卷:四 本书特色 《中国新文学大系1976-2000(第12集):中篇小说卷4》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中国...
在中亚工作的中国工人受到恐BU分子袭击,死伤惨重,世界震惊。银翼猎手奉命前往金新月,秘密逮捕恐BU分子头子赛甫拉。金新月地区
中国直销立法中18个核心问题及其解决思路 本书特色 该书作者胡远江是一个对中国直销业观察和研究近14年的青年学者,曾经策划并推动了多次直销学术论坛的召开。为了写...
查姆 本书特色 《查姆》本书稿是用老彝文记载于“彝书”和“贝玛经”中的长篇神话史诗,是彝族古代书面文学的代表性作品。本书稿充分展现了民间文学的口头性、集体性、传...
旷世文人郁达夫 内容简介 1921年,一部名叫《沉沦》的震世骇俗的小说集风行沪上,郁达夫因而声名鹊起。郁达夫风流倜傥,称得上少年情种。他与王映霞之间那一段以激情...
「1.2.3.木頭人」,幾米畫筆一揮,那些小人兒、小貓、小狗、大象、獅子、企鵝們……全都不動了,那些歡聲笑語,涮地──一下子統
与死者协商:玛格丽特.艾特伍德谈写作 内容简介 作家扮演何种角色?先知?艺术的祭司?宫廷弄臣?还是真实世界的见证人 ?玛格丽特·艾特伍德回顾自己童年及写作历程,...
《胡适散文》收录了胡适写的散文作品,包括:归国杂感、贞操问题、不朽、新生活、名教、写在孔子诞辰纪念之后等,既注重审美欣赏
研究具象.广东当代油画十六人展作品集 内容简介 “具象”这个词在中国畅销词典《现代汉语词典》里找不到,在该词典2002年增补本的新词新义里也没有。但至少从20世...
纳尼亚传奇--狮子、女巫、魔衣橱(艾德蒙和白女巫) 本书特色 迪斯尼征服视觉的经典巨制,孩子们挑战极限的魔幻之旅。魔咒,使纳尼亚持续一百年处于冬季;预言,使白女...
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诗传 本书特色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涛人,被誉为“诗仙”,有《李太白集》传世。李白留给后世几百多1诗...
英汉法律用语正误辨析 内容简介 本书从海内外近些年来已经出版、有代表性的七种英汉法律词书中,精选其美中不足或值得商榷的译名共387条(其中英译汉的295条、汉译...
漫说金瓶梅 本书特色 本书以一种客观的态度,把《金瓶梅》置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中来作相对化的理解,既着眼于文学内部的传统与发展,也着眼于其外部所反映的特定社会生...
一隻紅毛獅在草原上睡午覺,突然天上掉下來一個盒子砸在他頭上,他生氣地把盒子咬碎,盒子裡掉出一本書。一本叫做《擁抱》的繪本
卦序与解卦理路 本书特色 《卦序与解卦理路》由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出版。读易慧心智,观象通古今,言几知终至,爻动究天人。卦序与解卦理路 内容简介 简介《卦序与...
大生活系列-对症按摩与足疗养生祛病大全集[全彩典藏版] 目录 Part 1经络养生唤醒你的身体自愈力Chapter 01疏通经络开发人体大药库Chapter 0...
经历 本书特色 邹韬奋(1895-1944),名恩润,江西余江人。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不久参与创办并主编《生活》周刊,后又创办生活书店,成为著名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