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家的队伍中,有许多队员都是来自乡村,但在批评家的队伍中,更多的队员是来自于城市。究其缘由,大约是作家更易于野生野长,所谓的自学而成才,如许多人说的那样,好像作家果真不需读太多书似的。而乡村那块土地,也正好是*易野生野长的去处,是块很难找到图书馆的地方。这样,从今天日益大将起来的批评家的队伍里看,来自乡村的批评家比例偏低,也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了。
好在,来自都市的批评家,也还钟爱乡村文学。
什么是灵光?时空的奇异纠缠,遥远之物的独一显现,虽远,犹如近在眼前。静歇在夏日正午,沿着地平线那方山的弧线,或顺着投影在观者身上的一截树枝,直到此时此刻。成为显像的一部分——这就是在呼吸那远山、那树枝的灵光。
——本雅明
序言
在作家的队伍中,有许多队员都是来自乡村,但在批评家的队伍中,更多的队员是来自于城市。究其缘由,大约是作家更易于野生野长,所谓的自学而成才,如许多人说的那样,好像作家果真不需读太多书似的。而乡村那块土地,也正好是*易野生野长的去处,是块很难找到图书馆的地方。这样,从今天日益大将起来的批评家的队伍里看,来自乡村的批评家比例偏低,也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了。
好在,来自都市的批评家,也还钟爱乡村文学。
好在,批评家的队伍里,总是还有来自乡村的学者和热爱现当代文学的批评家。现供职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青年学者梁鸿,就是这样一个,完全的生于乡土,长于乡土,而学于学院,成于学院。因为都是河南人,河南人又多重乡情,也就自然地有了过往,渐次地熟悉,终于到了人家一声一声地叫我“阎老师”,我听起来像叫大哥一样自然随意。但真正对粱鸿由熟悉,到了解,再到对这样的晚辈有了尊敬,是忽然有着一天。不仅听说她是完全地生长于乡村,而且同我家乡的弟弟、妹妹一样,从小都割草喂猪,下地干活,而且直到初中毕业,到县城读师范学校之前,还没有离开过家乡那隅乡镇。
于是,师范毕业,就又回到乡村做了小学教师。在教了三年书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
后记
本雅明在论及传统艺术的价值时,使用了一个非常感性的理论术语——“灵光”(aura),“什么是灵光?时空的奇异纠缠,遥远之物的独一显现,虽远,犹如近在眼前。静歇在夏日正午,沿着地平线那方山的弧线,或顺着投影在观者身上的一截树枝,直到‘此时此刻’成为显像的一部分——这就是在呼吸那远山、那树枝的灵光。”毋庸讳言,在哈代的英国乡村、福克纳的南方小镇、马尔克斯的马孔多村庄,在鲁迅的绍兴、沈从文的湘西、莫言的高密东北乡、阎连科的耙耧山脉、毕飞宇的王家庄、王安忆的上海胡同那里,都可以感受到这一“灵光”的存在,它由乡村的尘土、阳光与原野,由生命、神话与历史中折射出来,经过心灵,凝聚为精神的故乡,激发着人类*为深沉的情感悸动。
对于当代而言,充满“灵光”的文学正在消逝,这一“灵光”不仅仅指文学中乡愁、大地、天空及与之相关的神韵的消失,而是指心灵在逐渐丧失对这一“风景”的感受力。这是一个时代的世界观的转变,“灵光”的消逝使许多被遮蔽的矛盾真实地呈现出来,使我们看到了复杂、喧嚣、共生的当代现实,但是,却也使我们丧失了从文学中寻找悠远、广邀情感的乐趣与美感。与此同时,在世俗化的、消费的、娱乐的语境中,“灵光”已经是一个被污染的,没有独特价值的词语,是可以无限复制的情感、格调与时尚的象征。
文摘
**辑重回历史维度
对“常识”的必要反对:当代文学“历史意识"的匮乏与美学误区
1985年,北京大学教授黄子平、陈平原与钱理群提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概念,在对这一概念的阐释中,作者极力强调以“整体论”的历史思维重新思考“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这个概念中蕴含着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论特征就是强烈的‘整体意识’。一个宏观的时空尺度——世界历史的尺度,把我们的研究对象置于两个大背景之前:一个纵向的大背景是两千多年的中国古典文学传统,当我们论证那关键性的‘断裂’时,断裂正是一种深刻的联系,类似脐带的一种联系,而没有断裂,也就不成其为背景;一个横向的大背景是本世纪的世界文学总体.格局,不单是东、西方文化的互相撞击和交流,而且包括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文学在本世纪的崛起”①。“整体意识”,既是指时间上的世纪论,更多意义上是指历史视野上的“整体观”,要把当代政治、文化与事件作为20世纪民族思维整体改变的过程来看,而非绝对的“转折论”与“对错论”。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对其中的文学作品、文学现象进行重新评价,从一种惯常的“时间”思维转化为“空间”思维。
梁鸿,女,200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化研究、文艺思潮研究。发表学术访谈著作《巫婆的红筷子》 (春风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学术专著《外省笔记:20世纪河南文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曾在《文艺理论与批评》、《当代作家评论》、《文艺争鸣》、《南方文坛》、《上海文学》、《山花》等学术期刊杂志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在《中国图书商报》、《中华读书报》、《金融时报》等报刊发表专栏文章多篇,曾获2008年度当代作家评论奖。现任职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
梁鸿,女,200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化研究、文艺思潮研究。发表学术访谈著作《巫婆的红筷子》 (春风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学术专著《外省笔记:20世纪河南文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曾在《文艺理论与批评》、《当代作家评论》、《文艺争鸣》、《南方文坛》、《上海文学》、《山花》等学术期刊杂志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在《中国图书商报》、《中华读书报》、《金融时报》等报刊发表专栏文章多篇,曾获2008年度当代作家评论奖。现任职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
•苗炜“反成功主义”叙事杰作。•很多读书人和文艺青年都知道三联有个闷骚苗师傅。但只有读过《寡人有疾》,人们才会意识到他作为
19、20世纪美国生态文学批评 本书特色 在全球共同面对生态危机之时,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生态文学的出现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书追溯19、20世纪的美...
韶梦交将魇-红楼探梦-第二卷 本书特色 “红”不红,韶华败尽终入凄凉“梦”非梦,残本难续始知哀伤探“红楼”迷境,点“红楼”谶语。本书可作为读者初品《红楼梦》的引...
曾国藩文选 本书特色 本书为“明清八大家文选丛书”之一。曾国藩是晚清著名古文大家。其文继承桐城派文风而又有新的发展。其文注重反映社会现实,无空疏之病,但又不轻视...
新文学的本原 本书特色 本书从生存现象学的视野,叙述了自康有为导端以至梁启超、陈独秀、胡适、周作人,*后终结于鲁迅的新文化与新文学的本原历程,揭示出文学*本原、...
迟子建,女,1964年元宵节出生于漠河。1984年毕业于大兴安岭师范学校。1987年入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办的研究生班学习,19
中国古典小说的视觉化再生产-从语言本位到影像本位 本书特色 《中国古典小说的视觉化再生产--从语言本位到影像本位》(作者常芳)不是让研究对象处于固定不变的僵化状...
昆明--彩云之南的春天 本书特色 在云南中部,有一片波光浩渺的湖水,俨如高原上镶嵌的一颗璀璨晶莹的明珠,这就是古老的“滇南泽”,因距昆阳城*近,故又名“昆阳湖”...
《自得其乐》内容简介:★衔接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散文大师 汪曾祺,师从沈从文先生的文学大师,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
冯唐17岁作品,青春寻找的故事,结构完整,堪比仲永。读到最后有种莫名的伤感,觉得青春这回事儿实在是难以捉摸。多年后的回忆,
闲话幽默 目录 幽默与滑稽从滑稽到幽默从夸张到幽默从来源说起幽默是啥怎样学会幽默幽默从何而来幽默眼神幽默何以难解笑和幽默难忘的幽默俏皮话的幽默不像的幽默中国人的...
B蒋勋说红楼梦3 目录 第二十一回 贤袭人娇嗔箴宝玉 俏平儿软语救贾琏回到文本拒绝长大的宝玉眷恋两小无猜的童年真实才是真正的救赎好的小说家是佛菩萨宝玉的心理...
明知不該高攀,不該等待,卻還是不住回首;早知不該放手,不該想念,卻還是一再牽掛。梅留雲,俊雅秀美的他是當朝千戶大人,原以
重返艳阳下:阿姆斯特朗自传 本书特色 21世纪*伟大的励志经典! 雄踞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位,并连续上榜41周! 荣膺全球*具权威的英国“威廉·希尔...
名家读名篇 本书特色 【名家读名篇·大师阅读大师】精选自【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文本典藏”栏目【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时间精选全国文学刊物刊发的优秀小...
比较视野中的张贤亮和劳伦斯性爱主题研究 本书特色 《比较视野中的张贤亮和劳伦斯性爱主题研究》即将面世之际,我将深深的谢意献给我的博士导师叶华年教授和孙景尧教授。...
小五义 目录 出版说明/1小五义序/1知非子序/2庆森宝书氏序/3小五义辨/4**回颜按院奉旨上任襄阳王兴心害人/1第二回智化夜探铜网阵玉堂涉险盗盟单/3第三回...
长得帅、头脑好、连运动神经都很发达的骆邵恭,对孪生哥哥骆邵友来说,简直是这辈子最大的敌人,不管是他想要的东西,还是喜欢的
中国文学理论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了形上理论、决定理论与表现理论、技巧理论、审美理论、实用理论等内容。中国文学理论 目录 原序中文版序中国朝代年表**章导论研...
製薬会社に務めるMRの黒野は取引先の紹介で大病院の麻酔医・北條の元に営業に行くも、氷のような冷たい態度であっさり追い返さ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