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家的队伍中,有许多队员都是来自乡村,但在批评家的队伍中,更多的队员是来自于城市。究其缘由,大约是作家更易于野生野长,所谓的自学而成才,如许多人说的那样,好像作家果真不需读太多书似的。而乡村那块土地,也正好是*易野生野长的去处,是块很难找到图书馆的地方。这样,从今天日益大将起来的批评家的队伍里看,来自乡村的批评家比例偏低,也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了。
好在,来自都市的批评家,也还钟爱乡村文学。
什么是灵光?时空的奇异纠缠,遥远之物的独一显现,虽远,犹如近在眼前。静歇在夏日正午,沿着地平线那方山的弧线,或顺着投影在观者身上的一截树枝,直到此时此刻。成为显像的一部分——这就是在呼吸那远山、那树枝的灵光。
——本雅明
序言
在作家的队伍中,有许多队员都是来自乡村,但在批评家的队伍中,更多的队员是来自于城市。究其缘由,大约是作家更易于野生野长,所谓的自学而成才,如许多人说的那样,好像作家果真不需读太多书似的。而乡村那块土地,也正好是*易野生野长的去处,是块很难找到图书馆的地方。这样,从今天日益大将起来的批评家的队伍里看,来自乡村的批评家比例偏低,也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了。
好在,来自都市的批评家,也还钟爱乡村文学。
好在,批评家的队伍里,总是还有来自乡村的学者和热爱现当代文学的批评家。现供职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青年学者梁鸿,就是这样一个,完全的生于乡土,长于乡土,而学于学院,成于学院。因为都是河南人,河南人又多重乡情,也就自然地有了过往,渐次地熟悉,终于到了人家一声一声地叫我“阎老师”,我听起来像叫大哥一样自然随意。但真正对粱鸿由熟悉,到了解,再到对这样的晚辈有了尊敬,是忽然有着一天。不仅听说她是完全地生长于乡村,而且同我家乡的弟弟、妹妹一样,从小都割草喂猪,下地干活,而且直到初中毕业,到县城读师范学校之前,还没有离开过家乡那隅乡镇。
于是,师范毕业,就又回到乡村做了小学教师。在教了三年书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
后记
本雅明在论及传统艺术的价值时,使用了一个非常感性的理论术语——“灵光”(aura),“什么是灵光?时空的奇异纠缠,遥远之物的独一显现,虽远,犹如近在眼前。静歇在夏日正午,沿着地平线那方山的弧线,或顺着投影在观者身上的一截树枝,直到‘此时此刻’成为显像的一部分——这就是在呼吸那远山、那树枝的灵光。”毋庸讳言,在哈代的英国乡村、福克纳的南方小镇、马尔克斯的马孔多村庄,在鲁迅的绍兴、沈从文的湘西、莫言的高密东北乡、阎连科的耙耧山脉、毕飞宇的王家庄、王安忆的上海胡同那里,都可以感受到这一“灵光”的存在,它由乡村的尘土、阳光与原野,由生命、神话与历史中折射出来,经过心灵,凝聚为精神的故乡,激发着人类*为深沉的情感悸动。
对于当代而言,充满“灵光”的文学正在消逝,这一“灵光”不仅仅指文学中乡愁、大地、天空及与之相关的神韵的消失,而是指心灵在逐渐丧失对这一“风景”的感受力。这是一个时代的世界观的转变,“灵光”的消逝使许多被遮蔽的矛盾真实地呈现出来,使我们看到了复杂、喧嚣、共生的当代现实,但是,却也使我们丧失了从文学中寻找悠远、广邀情感的乐趣与美感。与此同时,在世俗化的、消费的、娱乐的语境中,“灵光”已经是一个被污染的,没有独特价值的词语,是可以无限复制的情感、格调与时尚的象征。
文摘
**辑重回历史维度
对“常识”的必要反对:当代文学“历史意识"的匮乏与美学误区
1985年,北京大学教授黄子平、陈平原与钱理群提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概念,在对这一概念的阐释中,作者极力强调以“整体论”的历史思维重新思考“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这个概念中蕴含着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论特征就是强烈的‘整体意识’。一个宏观的时空尺度——世界历史的尺度,把我们的研究对象置于两个大背景之前:一个纵向的大背景是两千多年的中国古典文学传统,当我们论证那关键性的‘断裂’时,断裂正是一种深刻的联系,类似脐带的一种联系,而没有断裂,也就不成其为背景;一个横向的大背景是本世纪的世界文学总体.格局,不单是东、西方文化的互相撞击和交流,而且包括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文学在本世纪的崛起”①。“整体意识”,既是指时间上的世纪论,更多意义上是指历史视野上的“整体观”,要把当代政治、文化与事件作为20世纪民族思维整体改变的过程来看,而非绝对的“转折论”与“对错论”。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对其中的文学作品、文学现象进行重新评价,从一种惯常的“时间”思维转化为“空间”思维。
梁鸿,女,200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化研究、文艺思潮研究。发表学术访谈著作《巫婆的红筷子》 (春风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学术专著《外省笔记:20世纪河南文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曾在《文艺理论与批评》、《当代作家评论》、《文艺争鸣》、《南方文坛》、《上海文学》、《山花》等学术期刊杂志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在《中国图书商报》、《中华读书报》、《金融时报》等报刊发表专栏文章多篇,曾获2008年度当代作家评论奖。现任职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
梁鸿,女,200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化研究、文艺思潮研究。发表学术访谈著作《巫婆的红筷子》 (春风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学术专著《外省笔记:20世纪河南文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曾在《文艺理论与批评》、《当代作家评论》、《文艺争鸣》、《南方文坛》、《上海文学》、《山花》等学术期刊杂志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在《中国图书商报》、《中华读书报》、《金融时报》等报刊发表专栏文章多篇,曾获2008年度当代作家评论奖。现任职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
MOSSAD摩萨德秘史 内容简介 摩萨德成立于1951年,是以色列负责情报搜集、政治行动和反恐怖的情报机构,素有以色我的中央情报局之称,其地位比美国中央情报局还...
水月镜之谜 本书特色 “当代中国首届侦探小说大赛”征集了1949-1998年期间公开发表的,包括台湾澳地区的侦探小说创作及翻译作品一千余部,*终评出包括十七部翻...
粤派评论视野中的打工文学 本书特色 ★16开精装,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打工文学”是当代极具冲击性和辨识性的一种粤派文学类型,它的发生和发展是广东乃至中国当代文...
《吕氏春秋》经典故事 内容简介 大家都知道《吕氏春秋》,它为秦始皇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提供思想武器。可你知道吗,诸如领导、组织、沟通、协调、激励等影响管理进程的因...
舒伯特降B大调第五交响曲-D485-(含CD) 本书特色 《舒伯特降B大调第五交响曲》:看得越多,听得越多。奥伊伦堡的“总谱+CD”系列收录了选自巴洛克、古典和...
历史·观念·文本:现代中国文学思问录 本书特色 《历史·观念·文本:现代中国文学思问录》包括:两份杂志一段传奇;作为舆论事件的新文化运动;观念的激流;历史的碎影...
创新思维法 本书特色 本书可用作中小学开设的有关“创新”内容的课程教材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课外阅读读物。创新思维法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激发青少年...
红楼梦是怎样写成的-修订典藏版 本书特色 《蔡义江红学系列:红楼梦是怎样写成的(修订典藏版)》是一部居于红学学术前沿、对一系列重大问题都提出了新见的著作,它所涉...
神经网络动态分析和优化(英文版) 内容简介 《神经网络动态分析和优化(英文版)》以霍普菲尔德网络和弹性网络为重点,集中介绍了神经网络算法的动态特性和控制方法,显...
经典情节20种-(第二版) 本书特色 *好的故事萦绕在人们心头,让读者几十年都难以忘却。这些故事的情节通过情感与智力的途径与读者紧紧联系起来,从而让故事充满力量...
英文原版5-Gullivers Travels(格列佛游记) 内容简介 Lemukl Gulliver,a surgeon on a merchant ship...
札迻 内容简介 孙诒让(1848-1908)字仲容,号籀庼,浙江瑞安人。十九岁(清同治六年)中举,曾官刑部主事。因淡于荣利,称病家居著述达四十年。主要著作有札迻...
中国学者论美国中国学 内容简介 简介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大的中国学研究基地之一,很多问题的探讨处于世界中国学的前沿,所以对它的研究是了解这个国家中国学的需要,也是...
史不语 本书特色 这是作者近年来读史札记的汇编。《论语· 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在以孔子为至圣先师的时代,孔子所不语的,即儒家士大夫所不谈论不称道不...
还原指砚斋(二十世纪红学最大公案的全面清点)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深入细致的考证,揭示了有关脂观斋的两份“证言”——《枣窗闲笔》与刘铨福题跋,都不具备台法性和有效...
魏晋南北朝小说史-(全二册) 目录 《魏晋南北朝小说史上下》序(陈大康)绪论**章先秦两汉小说概说**节先秦两汉小说观第二节影响小说产生的因素第三节《汉书.艺文...
美与当代生活方式:“美与当代生活方式”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目录 一、现代生活的美学思考 阿诺德·伯林特(美国)/美和现代生活方式阿列西·爱尔亚维克(斯洛文尼亚...
马克思与浪漫派的反讽(论马克思主义神话诗学的本源)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与浪漫派反讽》一书是西方英语学界一部研究马克思思想与德国浪漫派联系的经典著作。本书的角度相...
近年來國內最炙手可熱的繪本作家。1998年8月首度出版個人的繪本創作,1999年以《向左走‧向右走》、《聽幾米唱歌》和《月亮忘記了
张道真英语语法练习:普及版 内容简介书名:张道真英语语法练习(普及版)作者:邹孜彦 出版日期:2004年3月1日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ISBN号: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