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尔克是伟大的神学诗人,而他的散文也带有诗性的特征,《里尔克散文选》收录了里尔克*重要的散文和随笔,分为四个部分,即美术评论、文学评论和书评、随笔和散文诗以及部分书简。如果说里尔克的诗歌是晦涩难懂的,那么他的散文和随笔,或许能使我们更清晰地了解他对于美和艺术的看法,以及他对于上帝(存在)的沉思。
《塌鼻子男人》显示出罗丹是怎样通过一个面孔走他的道路的,《初期的人》则证明了他对躯体有无限的主动权。“雕像的*高大匠”,这个称呼,是中世纪的工匠们毫无嫉妒心地认真承认对方的价值互相使用的,对他是很适合的了。这个《初期的人》是跟真人一样大的裸体雕像,在它身上的任何一个部位,生命不仅同样有力,而且到处都似乎把表现力提高到同样的高度。在面孔上存在的,那同样的一种忧伤的觉醒之痛苦以及同时对这种忧伤的思念,都在这个躯体的*小的部位上记了下来;每个部位都有一张按它的方式说出来的嘴。*锐利的眼睛也不能从这个雕像上发现有比较缺少生气、不确切、不清晰的地方。仿佛有力量从大地深处升涌上来透进这个男子的血管里。这是一棵树的剪影,这棵树还面临着三月的暴风,感到担心,因为它要在夏季结出的丰硕的果实,已不再蕴藏在根部,而是已经慢慢地上升,储到树干里来,他担心的就是会有大风在树干四周狂吹。
这座雕像也在其他的意义上有其重要性。它表明在罗丹的作品中姿态的诞生。成长起来而逐渐发展到这种伟大和力的姿态,在这里像泉水一样涌出,轻轻地沿着这个躯体流下来。这种姿态,从初期时代的昏暗中觉醒,似乎在它的发育成长中,走过这件作品的遥远的长途,就像走过一切世纪一样,远远地超越过我们,走向未来的时代的人们。它慢腾腾地在高举的双臂中展开;这双臂还如此吃力,一只臂膀的手已经又放在头顶上休息了。可是它不再入睡,它在养精蓄锐;高高地在头脑的顶峰之上,在那寂静之处,它准备进行工作,跨世纪的工作,不可预料也无终止的工作。而在其右脚上已有等待跨出**步的迹象。
关于这个姿态,人们可以说,它像封闭在一个坚实的蓓蕾里休憩着。
由于一个思想的炽热和一场意志中的风暴:它打开了,而产生出那座名为《约翰》的雕像,这座雕像有着说话的激动的双臂,有着仿佛感到背后有别人跟来的那种人的伟大的脚步。这个人的躯体不再是未经考验过的:沙漠灼痛过他,饥饿使他受过苦,一切焦渴考验过他。他都坚持过来,变得坚强。他那消瘦的苦行僧身体像一根木头柄,插上他那跨步的大叉。他行走着。他行走得像所有广大的世界都在他心中,像要由他的行步把它们分发出去。他行走着。他的手臂在说明这个行走,而他的手指也叉开来,仿佛是在空中划着行步的记号。
这个《约翰》是罗丹作品中*初的行走者。接着又有许多跟上来。《加莱的市民们》来了,他们开始他们的沉重的行走,而一切行走都似乎是替《巴尔扎克》的伟大的挑战的步伐做准备。
可是,立像的姿态也发展下去,它闭合,它像燃烧的纸一样卷缩,它变得更强烈,更紧凑,更激动。原定放在《地狱之门》上方的夏娃雕像就是如此。它的头深深地垂到双臂的暗中,双臂缩到胸口,像一个冷得发抖的女人。背变成圆形,颈项差不多弯成水平,那种前屈的姿势就像要去听听它自己的肚子,肚子里有一个异样的未来的生命开始在蠕动。仿佛这个未来的生命的重力对这个妇女的心神产生作用,把她从思想不集中的生活中吸引下来,引向母性的深重、恭顺的奴仆般的劳务。
一而再、再而三地,罗丹在裸体制作中回到这种向内弯曲的姿势,这种向自己的深处使劲倾听的姿势,他称之为《沉思》的那座绝妙的雕像就是这样;那座令人难忘的《心声》,雨果诗歌中*轻微的声音,在诗人的纪念碑上几乎隐匿在愤怒的声音下面的雕像也是如此。从没有一个人的肉体如此向他的内部集中过,如此被他自己的灵魂弯曲过而又被自己的血液的弹力拉住。在这深深地弯向侧面的躯体上面,脖颈是怎样稍许挺起、伸出、支撑住那个向遥远的生命的声音倾听的头,这给人如此强烈的伟大的感受,使人不会想起还有什么更感动人的、更深刻化的姿态。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它没有手臂,罗丹认为在这种场合手臂是他的课题中太容易解决的一个问题,他认为手臂是不属于身体的一件东西,身体想把自己裹在自身里面,不用借外界的助力。人们可以想起杜赛,她在邓南遮的一部戏剧里,痛苦地遭到遗弃,没有臂膀还想拥抱,没有双手还想抓住。在这一场里,她的身体学会了远远超过了她的身体的爱抚表情,这一场属于她的演技中令人难忘的绝技。它给人带来一种印象:手臂是一种多余的东西,一种装饰品,是富人和无节制者的物品,人们可以把它扔掉以便成为完全赤贫。她在这一瞬间给人的印象是,好像她并没有失去一件重要的东西;倒不如说是像这样的一个人,他把他的杯子送掉,以便从小溪中喝水,或者像一个光着身子,在完全赤身裸体之中还有点儿束手无策的人。在罗丹的没有手臂的立像场合,情况就是如此;它并不缺少任何必要的东西。人们站在它们面前,就像面对着完整的、完美的东西,它们不容许加上任何补充。认为一件作品是未完成的那种感觉,不是来自单单的观看,而是来自过于详细的考虑,来自狭隘的迂腐想法,认为手臂是附属于身体的一部分,一个没有手臂的身体,就不能算是完整的,无论如何也不能。不久以前,人们对于从画面的边上切断的印象派画家的树也曾同样表示反对;但人们很快就习惯于这种印象,人们至少是对于画家,学会了理解和相信:一件艺术品的完整不一定有必要跟通常的物品恰好完整相合,与此无关,在绘画内部会产生新的统一,新的联合、新的关系和平衡。在雕刻中也并无异样。艺术家的权限,就在于从许多物中创造出一物,从一物的*小的部分创出一个世界。在罗丹的作品中有好些手,独立的、小小的手,它们不属于任何一个躯体,它们是充满生气的。这些手,它们挺直着,愤怒、恼火,这些手,它们的五个竖立的手指似乎在狂吠,像冥府看门狗的五个脖颈。这些手,有行走的和睡着的手,还有些醒着的手;犯罪的、带有遗传素质的手,还有些疲倦的,什么也不再想望的,躺在某处角落里,像病兽一样,知道无人能帮助它们的手。可是,手已经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一个三角洲,有许多来自远方的生命洪流汇合到这里,以便倾注到行动的大江里。有一部手的历史,实际上,手有它们自己的文化,有其特殊的美;人们承认它们有这些权利,就是可以有自己的发展,自己的愿望、感情、脾气和爱好。可是罗丹,通过他给予自己的教育,知道人体纯粹是由生命的舞台组成,这种生命,到处都可以有其个性而变成伟大,而且有这种力量,给这种广泛振荡的面的任何部位赋予一个整体的独立性和充实。正如在罗丹看来,只有当一个共同的(内的或外的)活动发动人体的全部四肢和全力,人体才是一个整体,因此,在他看来,另一方面也要有不同的人体各部分由于内在的必然性互相凑合,顺序构成一个有机体。一只手,如果放在另一人体的肩上或大腿上,就不再完全属于它原来所属的躯体,由它和它所接触或抓住的对象,就产生一件新的物品,多生出另一件没有任何名字也不属于任何人的物品;现在,问题就在于这件有其确定界限的物品。这个认识就是罗丹的群像配置的原则;由此出现了那种闻所未闻的人像的结合、形象的相连,那种无论如何也不互相分离的结合。他并不从互抱在一起的人像出发,他没有许多模特儿,由他将他们排列整理而放在一起。他从接触得*紧的部位开始,以此作为他的作品的*高点;哪里有什么新的东西出现,他就从那里开始,对那伴随着新物的生成而来的充满神秘的现象,献出有关他的工具的全部知识。可以说,他是在这个处所发出电光之处工作,他只看着整个躯体上的被电光照着的部分。被命名为《接吻》的那个少女和男子的伟大的群像所具有的魅力,就在于对生命的聪明合理的分配;人们有这种感觉,仿佛从这里的所有的接触面上,有强波,有美、预感和力的战栗透进这两个躯体里面。因此,达到这种效果:人们认为在这两个躯体上面到处都看到这个接吻的喜悦;这个接吻像升起的太阳,它的光到处普照。可是,更令人惊奇的,是那另一个接吻,在它的周围,像一座花园的围墙一样,屹立着那座名叫《永久的偶像》的作品。此座大理石像的复制品之一,是欧仁·卡里埃的收藏品,在他住宅的静静的暮色之中,这鲜明的石头,在那里就像总在重复同样动作的喷泉,重复那具有魔力的同样的升落动作的喷泉。一个少女跪着。她的美丽的身体温柔地向后倚靠。她的右臂伸向身后,她的手像摸索一样摸到她的脚。在没有任何通向外界之路这三条线之中,她的生命及其秘密就一同关闭在里面。在她这样跪着时,她下面的石头把她举起来。在这个少女由于懒散,由于梦想,或是由于孤寂而陷入的姿态之中,人们突然认为看出一种古老的神圣的姿态,就是远古的残酷祭礼中的女神所陷入的那种姿态。这个女人的头稍许向前垂下;带有一种宽容、高贵和忍耐的表情,仿佛从静夜的高处,她俯视着那个把他的头,像埋在许多花中一样埋在她的胸口的男子。他也跪着,但比她低,低低地跪在石头里。他的双手放在背后,仿佛是毫无价值的无用的物品。右手是张开的,可以看到手心。从这座群像上显露出一种充满神秘的伟大。人们不敢(正如对罗丹的作品常是如此一样)给它赋予一种意义。它有无数的意义。各种思想像影子一样掠过它的上面,而在每个思想背后,又升起新的谜一样的意义,显得澄明而无可名状。
落花生 本书特色 《落花生》收录了多篇许地山的经典散文,分别来自《空山灵雨》、《缀网劳蛛》等多部散文集,展现了许地山晓畅通达的文风及对生活细致深沉的感悟,并有许...
乐府 本书特色 乐府是中国文学中的瑰宝,它以奔放的想像、新鲜的活力表现出心灵的真实感动,并影响后来的文学创作,导向中国文学国度中灿烂的风景诗词。它的影响源远流长...
2011-中国随笔年度佳作 本书特色 文学名家——对历史人格的精神拾遗对逝去人物的缅怀追忆对周围景物的深切体验对普通民众的人文关怀文学名家——对历史人格的精神拾...
团购:林海音经典作品珍藏版4册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林海音为文坛的“女中豪杰”和台湾文学的“祖母级人物”,1998年获“世界华文作家...
少年书剑在津门 本书特色 故乡是一部读不厌的书,那页页行行,写着我和俦侣们的青春——它经历的路程,它焕发的风华,它遭受的苦难,它蕴含的情怀…… 《少年...
李氏家族 本书特色 一直以来,李佩甫都在研究“土壤”。“平原”是生他养他的地方,也是他的写作领地。在一些时间里,李佩甫的写作方向一直着力于“人与土地”的对话,或...
磨坊信札 本书特色 本书是都德的成名之作,并一举奠定了他在十九世纪法国文坛的地位。虽然书中有些传说、故事,但作者以充满诗情画意的笔调去描绘普罗斯旺地区的人情风物...
《局部·我的大学》内容简介:游走层叠的艺术时空,聚焦艺术史上的规范与偏离 本书是陈丹青视频节目《局部》第二季的讲稿,围绕纽约
行走人间:陈忠实的人生感知与生活体验:肖像印签版 本书特色 书中收录整理了《我的文学生涯》《三十年,感知与体验》《我的*次投稿》《晶莹的泪珠 》等以陈忠实的个人...
心仪:about foreign writers 本书特色 我们应该相信,人世间还有这样沉默清寂的作家,他们的吟哦和记录纯粹了自己的心灵,更是他人生命得以温暖的...
莎斋闲览-吴小如八十后随笔 本书特色 《莎斋闲览:吴小如八十后随笔》这部随笔,大部分是吴小如八十至九十岁间的作品,以及一部分八十岁前未入集的文章。这些文章短小精...
《欺凌自杀》内容简介:我四处走访自杀孩子的父母,是想了解那些受到欺凌的孩子的感受。因为被害者已经不在人世,我们无法直接去倾
吴门烟花 本书特色 《吴门烟花》: 苏州“ 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之地”, 这场红楼大梦, 就是从苏州做起的。苏州既在“ 红尘”, 就有欢乐哀愁的身世,就有讲不完的...
《我身边的恶魔(独家首发)》内容简介:◎这是美国家喻户晓的积案最多的连环杀手泰德·邦迪的故事。◎作者安·鲁尔被誉为“美国最
张承志文集(精装本12卷)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在文学的江湖上,张承志就像一个传说,他在蒙古草原的牧民经历、他的坚定信仰和理想主义精...
心里的锁-中国当代优秀轻文学作品选集-2 本书特色 当代奇书三年获三奖十年数百万曾获奖:第六届全国优秀少儿图书奖(2003年)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2004年)香...
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人不能忘却的记忆 本书特色 赤胆忠心,热血传奇,一部令人荡气回肠的革命史民族大义,家国情怀,一部令人热血沸腾的抗战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
周大新,1952年生于河南邓州,1970年从军,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人民文学奖、冯牧文学奖、茅盾文学奖、老舍散文奖、“中国好书”...
《基金投资入门与进阶指南》内容简介:本书从零基础起步,针对基金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进行全面、细致的讲解,让
《远航》内容简介:很快就要靠岸了,欢迎的人群中,会有送行时挥手的那个少女吗? ★作者将自己历年来创作的古体诗词、现代诗文、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