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有多少精美的散文像珍珠般在熠熠生辉!《百花散文书系》不敢说已将它们串成珠联,但它们在这里总已不再是散珠而更便于阅读、欣赏了吧。所选篇章侧重于抒情、叙事性散文;题材大至社会、人生,小至离情、花草;风格既有雄浑、酣畅,亦有委婉、含蓄;广采博取、兼容并包,《百花散文书系》不说是“聚珍”本,但所收作品总还不乏光彩可供借鉴吧。百花散文书系包括《古代散文丛书》、《现代散文丛书》和《当代散文丛书》,都按不同作者选集分册出版。
《唐弢散文选集》:百花散文书系·当代部分
剑桥沉思录
剑桥位于伦敦北面五十英里。汽车在开阔的公路上疾驰,我一面和亲自驾车的卜立德教授(Prof.D.E.Poliard)闲谈,一面向车窗外面眺望。这一带是平原,除了因成熟迟早而呈现颜色深浅的麦田外,几乎都是长着蔓草的野地,一望无际。远处出现茂密的树林,一座接着一座,交错重叠地将地平线切断。据说伦敦是很少见到太阳的,现在它却通过云层洒下熹微的光亮,好象有意要对远客表示一点温存。空气清新极了。我觉得这个地方似曾相识,什么时候已经来过。对了!我突然想起:这是庚斯博罗(T.Gainsborough,1727-1788)或者康斯太勃尔(J.Constable1776-1837)的风景画,一种恬静安谧的气氛使我陶醉,如果不是坐在卜立德教授现代化的小卧车里,我怀疑自己进入了画家的笔底,不知何时开始已经成为淳朴的大自然的一部分了。
从路边的计程牌看出,十英里,五英里,三英里,剑桥已在眼前。车子驶过剑河上面的拱桥,从达尔文博物馆拐弯,不久便在一座楼房的入口处停下,这里是纽南姆学院(NewnhamCollege)的大门。第二十八届欧洲汉学会议将在附近小礼堂(LittleHall)开幕,代表们就住宿在这个学院里。
剑桥大学是英国*高学府之一,与牛津齐名,它一共有三十个学院,整个剑桥城就为大学——或者说三十个学院服务。每个学院都是独立的实体,各有一套行政和编制,名义属于剑桥大学,向校本部注册。剑桥大学按照旧例不招女生,直到本世纪六十年代,几个新设的学院如丘吉尔学院、达尔文学院实行男女同学,老资格的王家学院学生起而响应,别的几个跟着效法,这个风气有所转变。纽南姆原是达尔文孙子的庄园。达尔文学院成立以后,它不招收普通大学生,接纳的是具有大学毕业程度的研究生,纽南姆专供女研究生住宿和活动。暑假开始,研究生回家或到欧洲大陆旅行,宿舍空着,正好出租以供各种学术会议的使用。
我住入西楼二十三号,在第四层。这一层有八个房间,一室一人,小而精致。每个房间结构不同,但都有壁橱、衣柜、书架,沙发和盥洗设备。全层另有三个浴室,一个厨房,可随意使用。同住的有欧洲汉学会秘书长法国施博尔(舟人)、欧洲华人学会理事长黄祖瑜、李学勤和我,还有几位来自波兰和西德的客人。我的房间面向西南,有两个窗,可以看到街对面的楼房,宅旁的花园和草地。英国一般楼房高四、五层,红砖砌成,尖顶,有大烟突,长窗上端作圆穹形,也有方形小窗,窗棂一律漆成白色。伦敦新造的高楼大厦除外,我在沿途看到的旧建楼房,外表都是这个格式,我想,这大概是英国人的习惯和爱好吧。
当晚会见主人剑桥大学东方学系英国鲁唯一(M.Loewe)先生,欧洲汉学会会长瑞典马悦然教授(Prof.N.G.D.MaimQvist)。并结识和会晤了不少新朋友和老朋友。英国的李约瑟教授、美国的拉铁摩教授也参加了,熟人有法国的儒尔曼教授(Prof.R.Ruhlmann)、苏联的索罗金博士(Dr.v.F.Sorokin)。还有许多华侨或华裔学者,例如来自法国的法国国家科学院比较法学研究导师钱志豪博士、用三十年时间完成《红楼梦》法文全译本的李治华教授、来自比利时的史椄云教授、瑞典的黄祖瑜教授、荷兰的马大任教授,……汉学硕彦,济济一堂。尤其可喜的是近年涌现出来的一批年轻汉学家,也都踊跃参加,他们多半是研究现代中国的。就研究项目而言,现代中国逐渐取替古代中国,这是当前汉学界一个引入注目的动向。这次会议的讨论中心原定两个:一是国家机器,二是道教。出于年轻成员们的要求,后来又增添了现代中国的项目。在文学论文方面,收到的提纲就有:谈易卜生对中国话剧发展的影响,论戴望舒与“现代派”,评王蒙近年来的小说创作,介绍中国朦胧诗派和关于“朦胧诗”的讨论。马悦然教授是已故著名汉语音韵学家高本汉(B.Karlgren)的入室弟子,本身也是汉语音韵学家,他为研究川康语音,曾在四川乐山住过两年。这次却也另选科目,作了题为《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的报告。毫无疑问,汉学会议是学术会议,这些专家们也确乎是爱好文学的,但这里还有个总的背景:人们迫切地希望了解今天的中国,尤其是通过文学作品了解中国的社会和人民。我从潜在的气氛中深深地觉触了这一点。
剑桥的夜是安静的,但我感到兴奋和激动。
……
唐弢(1913—1992)原名唐端毅,曾用笔名风子、晦庵、韦长、仇如山、桑天等,1913年3月3日出生于浙江省镇海县现在于江北区甬江街道畈里塘村,后为纪念唐弢先生将甬江镇中心小学改名为唐弢学校。唐弢是我国著名作家、文学理论家、鲁迅研究家和文学史家,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唐弢一生写了大量的散文、杂文、时评,并以《晦庵书话》的形式记录了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出版活动。唐弢是鲁迅研究学科的奠基人之一和海内外公认的权威学者,曾参加过1938年版《鲁迅全集》的编辑工作,还编辑出版了《鲁迅全集补遗》、《鲁迅全集补遗续编》,辑录、考订了鲁迅佚文。他的一系列关于鲁迅创作的著述,在鲁迅研究史上享有很高声誉。唐弢又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在史料、史论方面有重要贡献,他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3卷本)、《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是学习现代文学的重要著作,被列为高等院校文科通用教材。
托斯卡纳的群山 本书特色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坎迪斯和费伦茨为托斯卡纳群山的古老农舍抛弃了纽约的生活。坎迪斯是画家,费伦茨是作家。他们俩四海为家,浪迹天涯;*后在...
李锐反”左”文选 目录 关于防“左”的感想与意见关于毛泽东功过是非的一些看法毛泽东晚年“左”的错误思想初探庐山会议的教训“大跃进”失败教训何在?感慨万千读三峡旧...
榆下怀人 本书特色 本书是记述作者黄裳自20世纪40年代起收集当代作家、艺术家手迹的散文集。作者自青年时起收集的“时贤”手迹,到上世纪8...
收获60周年纪念文存:珍藏版:人生访谈卷:已经忘却的日子 不合时宜 本书特色 《已经忘却的日子 不合时宜》是一部随笔集,是《收获》60周年纪念文存(珍藏版)人生...
龙卷风:“小人物”沉浮自述(火凤凰文库) 本书特色 序我的家乡属华北大平原地区。每逢秋末初春,地净土干,经常平地起旋风。忽见败叶尘土离地旋转,旋风来矣。初形成时...
《中国传统祭祀仪式的道德整合机制》内容简介:德性养成与个体生活世界的内在特征密切相关,个体在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因袭了“积累起
《Go并发编程实战》内容简介:本书全面介绍了Go语言的特点、安装部署环境、工程规范、工具链、语言语法、并发编程模型以及在多个编
魍魉世界(上下册)-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张恨水卷 本书特色 张恨水著的《魍魉世界(上下)》是一部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描写了抗战时期陪都重庆区老先生一家人的境遇...
东坡集 本书特色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 苏辙合称三苏。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苏轼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
然后.我就一个人了 本书特色 ★直木奖得主山本文绪,*真实心灵疗愈日记★《涡虫》《蓝另一种蓝》之后,再掀疗愈风潮★“五月天”阿信倾情推荐★对自己严厉还是温柔,都...
魔法师:纳博科夫与幸福 本书特色 纳博科夫《天赋》的主角梦想写一本实用手册:如何幸福。在本书中,莉拉则用热情洋溢的魅力给这个梦想插上了翅膀。沉浸在《说吧,记忆》...
飞翔的俄罗斯 内容简介 当您翻开此书,十六个伟大而离贵的灵魂在您的眼前的飞翔,在您的心中,闪亮、温馨着的是他们的智慧、悲悯,对人类的美与恶的解析,对世界未来的预...
中国册页 本书特色 本书用汉字的各种表达形式,呈现了一个中国人自由地潜游于祖国深处的状态。中国的空间、深刻的地理感、强烈的个人性,野心勃勃地涵纳于书页之间。宏观...
李敖快意恩仇录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陆根记——漂洋过海,乃怀陆根,我虽不往,一往情深。小寒纪——十五二十,时我少年,陷身孤岛,一片小寒等。李敖快意恩仇录...
《美食的十万个为什么》内容简介:你知道吗 臭臭的食物为什么吃起来香? 吃辣为什么会上瘾? 方便面为什么是弯的呢? 为什么南北方
聆听树声 内容简介 《聆听树声》收入了一百二十三篇散文、随笔。采用的是编年体的方式,《聆听树声》提供的是比较轻捷、硬性的路数,只选千把字的短制,只选非虚构的文字...
中国诗学-第二十五辑 内容简介 《中国诗学》第25辑收录《辑补校订25首》等文献学论文,《编年体例的阐释学价值》诗论论文,《中国中古早期诗歌中的互文性》等诗歌史...
施蛰存 心理小说新文艺/中国现代文学大师读本 本书特色 吴立昌编的《施蛰存心理小说》是一部短篇小说集,是“新文艺·中国现代文学大师读本”的之一。施蛰存的小说,宛...
在每一个时代,都有一种统治的权威性学说或工艺制度,但大家必须无条件地承认,唯有违反或超过这种权威的探索和研究,才能保证继续进步。所以权威是不可以没有,权威主义则...
欢喜地 本书特色 《欢喜地》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该诗集为“诗建设书系”第4本(前三本为胡澄诗集《两种时光》、飞廉诗集《不可有悲哀》、野外诗社十周年选本《野外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