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改革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讨论会的论文选编.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建设工程丛书——晚清史论丛的第二辑。该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政治史研究室与河北师范大学于2007年8月在承德联合举办。本论文集选取的47篇论文,从不同角度具体探讨了晚清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中外关系体系及思想文化的变迁.以及清末的改革运动,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晚清中国现代化历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改革和变迁是晚清中国历史的两个显著特点。本论文集为2007年8月6日至8日在承德召开的“晚清改革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讨论会的论文选编,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建设工程丛书——《晚清史论丛》的续编,书中选取的47篇论文,从不同角度具体探讨了晚清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中外关系体系及思想文化的变迁,以及清末的改革运动,对于我们更好认识晚清中国现代化历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晚清改革与社会变迁》为套装上下册。内容简介: “晚清改革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讨论会的论文选编,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建。设工程丛书——晚清史论丛的第二辑。该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政治史研究室与河北师范大学于2007年8月在承德联合举办。本论文集选取的47篇论文,从不同角度具体探讨了晚清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中外关系体系及思想文化的变迁,以及清末的改革运动,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晚清中国现代化历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历史研究的史料边际,首先是整体的规模、范围与系统。史学为综合的学问,须先广博而后专精,由博返约,读完书然后再做研究,所谓“通学在前,专精在后,先其大体,缓其小节,任何一门学问,莫不皆然,此乃学问之常轨正道。”可是,这样的常轨正道在晚近史的领域,却显得悬的过高,相当奢侈,甚至强人所难了。中国文化发达甚早,为了维系千差万别的广大地域的统一,巧妙运用文言分离的功能,极其重视文字的功效,与之相关的发明多而且重要。中国古代典籍号称汗牛充栋,浩如烟海,从世界范围看,此言不虚。法国汉学家葛兰言当年即因为治上古社会史没有材料而转向中国。可是与晚近比较,古代史的资料显得相当有限。四库全书共收书3500余种,存目6800余种,禁毁书约3100余种,合计也不过13000余种。其中相当一部分为乾隆以前清人著述(仅存目书即约十居四五)。关于清代的著述,《清史稿·艺文志》和武作成编述《清史稿·艺文志补编》,共收录清人著述20000余种,王绍曾主持编纂的《清史稿·艺文志拾遗》,在《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之外,著录清代著述54000余种。而据李灵年、杨忠主编《清人别集总目》和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仅诗文集一项,即达40000余种之多。除去乾隆以前重合部分,也已经超出修四库之前中国书籍的一倍。换言之,清代典籍的数量大大超过历代的总和。后记2006年8月,首届“晚清国家与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在苏州大学举行,那次会议的论文业已结集为《晚清国家与社会》一书,作为“晚清史论丛”的第一辑于2007年8月,也即第二届晚清史会议在河北承德召开之际出书。第二届会议系由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政治史研究室共同主办,会议的主题是“晚清改革与社会变迁”,共有海内外学者100余人出席,收到论文70余篇,《晚清改革与社会变迁》编选的论文,就是这次会议论文的结集。中国的晚清之际,世界业已进入一个飞速变革的新时代。作为后发国家的中国也身不由己地卷入这一亘古未有的大变局之中。在《晚清国家与社会》一书的《前言》中我们曾经这样说过:晚清国家与社会,既是研究的范围,也含有方法论的意义。对象和方法本来就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如果没有政治史的框架,没有宏观的对于整体的全局的把握,晚清史的研究就会失去方向;但没有社会史的考察,许多具体问题,甚至一些重大问题,则难以解决。国内晚清史研究既要积极借鉴国外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同时亦不能人云亦云,为国外的研究模式所囿;尤其是晚清史作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我们必须而且也应该有自己的问题意识,并有所超越,有所创新,走我们自己的研究道路。入选《晚清改革与社会变迁》的61篇论文,大致按总论、政治军事及其制度的变革、对外交往、经济、思想文化及其他的顺序编排,实际仍是按照上述宗旨,力图在晚清国家与社会的框架内,于政治史和社会史研究相结合的角度,将晚清史的研究进一步深化。这其中,既有老一辈学者的回顾与展望,也有中青年学者的心得与创获;既有台、港及海外华人学者对相关问题的深入检视,也有日、韩等国学者目光独具的他者视角
中国近代政治史研究室正式组建于1978年,其前身为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刘大年所主持的“中国近代史组”,主要任务是研究晚清和民国初年(1840~1919)的中国社会与中国政治。1999年,因学科调整,原中国通史研究室并入,本研究室的研究范围亦相应扩大,即包含了整个明清史(主要是清史)在内,但研究重点仍在晚清和民初。2002年,晚清史学科被确定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为姜涛研究员被确定为本室主要研究方向。 本研究室于相关研究领域在国内长期处于领先水平,在海外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刘大年、罗尔纲、张海鹏等知名学者的带领下,每年均有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研究论著问世,研究领域主要有中国近代政治史理论与方法、太平天国、清末新政、边疆治理、人口与社会结构、晚清著名政治人物与政治集团、满族史及满汉关系等,已经发表了一批影响深远的研究成果,久为国内外同行所注目。本研究室有研究人员11人,其中研究员6人(博士生导师3人),副研究员2人,助理研究员3人,学术梯次合理。现任主任为崔志海研究员。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之前身为河北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迄今已有57年的建系历吏,先后涌现出张恒寿、王树民、胡如雷、苑书义等著名历史学家。历史学素为学校最重要的学科之一,现为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教育部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学院现有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国古代史专业两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历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历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拥有一个省级重点学科、两个校级重点学科;并设有历史学系和燕赵文化研究中心、黑城学研究中心和避暑山庄学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学院现有教授24名,副教授20名,讲师4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30名,博士研
国立云南大学教授文集-(一) 本书特色 《国立云南大学教授文集(1)》共收入教授文集一百二十一篇,分为坚持抗战、思想文化、政治建设、国内经济、国际经济、教育评论...
《星期日泰晤士报》2015年度畅销书Goodreads 2015年度历史与传记类好书《天生幸存者》是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是三位母亲及其新生婴儿在大屠杀中挣扎求存的...
岳村政治(签名本) 本书特色 《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是著名学者、微博大V于建嵘的代表作品,是一部具有极强可读性和现实意义的当代学术经典。解读...
编辑是一门正在消逝的艺术 本书特色 《编辑是一门正在消逝的艺术》汇编数十位出版大家的从业经历,从编辑生涯、作者交往、选题策划、职业规范以及出版业的未来等多个角度...
记者与真相-普利策金奖的故事 内容简介 作为表彰新闻界的*高奖,普利策奖以其强大的公信力赢得了超越国界的影响力。每年4月份颁奖的这段时间,普利策奖都会成为全世界...
第三届丰子恺研究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 本书特色 由杭州师范大学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三届丰子恺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5月14-15...
新时期人与文化的反思 内容简介 《二十世纪中国学术论辩书系》是一套熔资料性、思想性、学术性、可读性于一炉的大型系列书籍,是二十世纪关于中国哲学、历史、文学、艺术...
《大国大城》内容简介:限制户籍解决不了城市病,让农民工返乡治愈不了乡村隐痛! 基于本土实证,以经济视角谏言社会问题,著名经济
☆编辑推荐:关于埃及的故事,你听过多少?也许你见过欧洲教堂中的马赛克镶嵌画,一美元纸币背面的全知之眼;也许你听过拿破仑命文艺界描绘的胜利凯旋,考古发掘后玄之又玄...
《股票投资入门10堂课》内容简介:本书首先介绍了股票市场的常识和基本概念等基础知识,以及交易软件操作要领;之后详细介绍了看盘
芷兰斋书跋初集 本书特色 《芷兰斋书跋初集》主要收录作者韦力所收藏的重要明清精椠名抄40余部,在向读者展示善本秘籍的同时,在版本著录与鉴定上,承继书志学的优良传...
周晓虹,男,1957年生于杭州。自1977年起先后考入南京医学院医学系、南开大学社会学系和南京大学历史学系,并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当代中国研究院...
人论二十五种-刘再复作品-03 本书特色 《人论二十五种》:为这深切的爱,为那些纯净的灵魂;鞭辟入里,写尽人性之荒谬与病态;掷笔三叹,叹尽身心的破碎与荒疏。人论...
《互联网时代媒介生态创新研究》内容简介:内容,正在成为“互联网+”时代产业融合发展的“黏合剂”。一方面,随着所有产业加速向线
办事的艺术 本书特色 本书借鉴和汲取了我国古代处世智慧的精华,并结合当今社会人际关系的特点和规律,全面、详尽地介绍了办事的尺度和分寸、办事语言的运用,以及如何寻...
访法札记-对法国社会治理的观察和思考 本书特色《访法札记》 本书主题是有关法国劳工群体特别是农民的利益表达机制及其对社会稳定的影响,着重记录了法国如何应对现代...
《人力资本经营思维》内容简介:未来已来。数字技术变革将业务与人力资本融为一体,企业越来越依赖人的创造力,人力资本已成为企业
《找灵魂》补遗-百家小集10 本书特色 邵燕祥在编著《沉船》《人生败笔》过程中,检点旧卷宗,有从1940年代到1970年代发表或未获发表的文学习作,其中...
《隐秘的女皇》内容简介:从蜀地孤女到临朝称制,刘娥究竟是如何攀升到权力之巅的? 对于宋代的历史发展有何影响?又带给今人什么样
第1篇 误读的《华为的冬天》篇首语 怒向误解第1章 《华为的冬天》不知“华为的冬天”…………………(5) 1. “华为的冬天”早已来临2. 《华为的冬天》: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