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在我的《新中国经济理论史》(国家“九五”规划重点图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基础上修撰而成的。1.体例结构做了重大调整。《新中国经济理论史》是一种发展流程的体例结构,重在整理、描述经济思想的发展线索和过程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思想史纲》则采用专题研究的体例和结构,在发展流程背景下着重经济思想的理论形态、发展转型、学术形式及研究方法变革、中西经济思想融合等节点的提炼和分析,使思想史的发展有一种学科框架的勾勒。2.经济思想的资料整理及发展过程描述延续到21世纪初叶。《新中国经济理论史》考察研究1949~1999年50年中国经济思想发展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思想史纲》考察研究1949~2009年60‘年中国经济思想发展史。即在前书基础上延续了10年。由于处在改革开放及现代化过程中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较快,所以以10年为一个时段对经济思想作及时的整理和研究可以促进思想资源的积累,催生新的思想,发展出新的分析技术和理论结构。3.理论分析的修正和更新。由于是整理、研究当代经济思想史,思想、理论、学说和观点等都是处在变化过程中,所以对这些要素的整理和研究也是一个动态过程。从2009年回顾1949~2009年的经济思想史,一些理论分析需要作出修正或更新,一些政策思想需要作出新的解读,一些思想发展状态需要作出特殊的描述,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思想史纲》的修撰要求。关于本书的研究方法,还是依循我对现代经济思想史研究的一些考虑。通常,经济思想史比较习惯的写法是以人物(和与人物密切相关的学派)来安排章节,即按照时间顺序将一些重要的、次重要的、不甚重要的经济学者(或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罗列一番,再加上作者的点评。这是一种习惯的写法,古代经济思想史、近代经济思想史基本上都是这样写的,外国经济学说史著作很多也是这样写的,也有学者用这种方法来写中国现代政治经济学史或现代经济思想史(如对领袖人物的经济思想的研究)。我觉得,用这种办法来写现代经济思想史不是很合适。首先,现在乃至当代的经济思想、经济理论的发展虽然已有了一个过程,但毕竟还未沉淀,有些理论的发展还在延续,有些观点仍在发生变化,有些结论有待于修正……经济学者的重要性或“等级”也还需要经历一个“历史选择过程”,因而很难用对待历史人物的方法处理;其次,按人物编史的信息容量有限,罗列的人物不可能很多,每一个人物所涉及的知识范畴和学科领域也不可能很广,因此这种体例很难吸纳大量的思想素材,不可能全面反映该时期经济思想发展的面貌;再次,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发展过程中,罕见能建立完整理论体系的经济学者,也尚未形成有完整理论体系的学派,因而仅靠人物编排的套路无法构成一段完整的历史。整理研究现代经济思想,我的方法是,除了极少数情况,一般只论及学术观点而不一一对应原作者。也就是说,某一观点是谁提出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某一时期针对某一问题产生了若干种有代表性或有理论价值的观点,或者对某一理论的研究达到了怎样一种学术水平。与这种方法相适应,本书对所引用和参考的文献资料除篇幅较长者外,一般不一一对应注释,而在书末给出每一章详尽的参考资料目录,该章的观点都会对应。而且,思想资料、理论观点经过我的整理或处理,也不适宜直接注释。这种注释方法也是国际上学术著作多有采用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思想史纲(1949~2009)》: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思想史纲(1949~2009)》是在我的《新中国经济理论史》(国家“九五”规划重点图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基础上修撰而成的。1.体例结构做了重大调整。《新中国经济理论史》是一种发展流程的体例结构,重在整理、描述经济思想的发展线索和过程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思想史纲》则采用专题研究的体例和结构,在发展流程背景下着重经济思想的理论形态、发展转型、学术形式及研究方法变革、中西经济思想融合等节点的提炼和分析,使思想史的发展有一种学科框架的勾勒。2.经济思想的资料整理及发展过程描述延续到21世纪初叶。《新中国经济理论史》考察研究1949~1999年50年中国经济思想发展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思想史纲》考察研究1949~2009年60‘年中国经济思想发展史。即在前书基础上延续了10年。由于处在改革开放及现代化过程中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较快,所以以10年为一个时段对经济思想作及时的整理和研究可以促进思想资源的积累,催生新的思想,发展出新的分析技术和理论结构。3.理论分析的修正和更新。由于是整理、研究当代经济思想史,思想、理论、学说和观点等都是处在变化过程中,所以对这些要素的整理和研究也是一个动态过程。从2009年回顾1949~2009年的经济思想史,一些理论分析需要作出修正或更新,一些政策思想需要作出新的解读,一些思想发展状态需要作出特殊的描述,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思想史纲》的修撰要求。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思想史纲(1949~2009)》的研究方法,还是依循我对现代经济思想史研究的一些考虑。通常,经济思想史比较习惯的写法是以人物(和与人物密切相关的学派)来安排章节,即按照时间顺序将一些重要的、次重要的、不甚重要的经济学者(或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罗列一番,再加上作者的点评。这是一种习惯的写法,古代经济思想史、近代经济思想史基本上都是这样写的,外国经济学说史著作很多也是这样写的,也有学者用这种方法来写中国现代政治经济学史或现代经济思想史(如对领袖人物的经济思想的研究)。我觉得,用这种办法来写现代经济思想史不是很合适。首先,现在乃至当代的经济思想、经济理论的发展虽然已有了一个过程,但毕竟还未沉淀,有些理论的发展还在延续,有些观点仍在发生变化,有些结论有待于修正……经济学者的重要性或“等级”也还需要经历一个“历史选择过程”,因而很难用对待历史人物的方法处理;其次,按人物编史的信息容量有限,罗列的人物不可能很多,每一个人物所涉及的知识范畴和学科领域也不可能很广,因此这种体例很难吸纳大量的思想素材,不可能全面反映该时期经济思想发展的面貌;再次,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发展过程中,罕见能建立完整理论体系的经济学者,也尚未形成有完整理论体系的学派,因而仅靠人物编排的套路无法构成一段完整的历史。整理研究现代经济思想,我的方法是,除了极少数情况,一般只论及学术观点而不一一对应原作者。也就是说,某一观点是谁提出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某一时期针对某一问题产生了若干种有代表性或有理论价值的观点,或者对某一理论的研究达到了怎样一种学术水平。与这种方法相适应,《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思想史纲(1949~2009)》对所引用和参考的文献资料除篇幅较长者外,一般不一一对应注释,而在书末给出每一章详尽的参考资料目录,该章的观点都会对应。而且,思想资料、理论观点经过我的整理或处理,也不适宜直接注释。这种注释方法也是国际上学术著作多有采用的。
第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思想主流理论形态演变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的时代特征一、1949—1965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特征1949~1965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研究有两条发展线索,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经典著作的学习和研究;二是对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引入和研究。在理论特色上,前者着重于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把握和阐释;后者着重于概念的演绎和推理,特别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定义和观点上的争论。这一时期理论研究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规范性和极强的思辨色彩。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的课题比较集中,主要涉及以下一些方面。(一)政治经济学的对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理论界开始注意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对象问题。最初是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论述,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定义为生产关系。1952年,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人们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此后,这一观点被普遍接受,并逐渐趋于极端,脱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抽象地讨论生产关系。1959年,学术界提出了生产力也应纳入政治经济学对象的观点,认为不应机械地割裂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联系,在任何历史发展阶段,不存在离开生产力而单独存在的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总是彼此矛盾而又互相统一,作为生产的内容和形式而构成社会的物质基础。因此,政治经济学不是单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必须结合生产关系性质,同时分析和综合各个社会经济形态的生产力性质,并且进一步研究生产力性质与生产关系性质彼此间的区别点和结合点。这一观点提出后,在理论界引起了一场大讨论,中心问题是政治经济学对象应不应当包括生产力以及作为政治经济学对象的生产关系应当包括哪些内容。当时较多的观点并不同意将生产力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认为政治经济学不研究生产力的结构和运动规律,而是把生产力作为生产关系运动发展的物质基础,作为物质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衰落的物质条件,作为生产关系及其作用的结果来研究。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力的目的,不是为了说明生产力本身的运动规律,而是为了阐明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在讨论中,也有论者提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方式,而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体。关于这个问题的论争几经起伏,并在20世纪70年代末重又掀起高潮。(二)社会主义基市经济规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
赵晓雷,1955年5月出生于上海,籍贯浙江丽水缙云。经济学博士,上海财经大学牧授,博士生导帅,财经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教师,曾获孙冶方经济利学奖。蔓要举术研究领域为理沦经济学及经济思想史。
在《新金融秩序》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一套以保护各国财富为目的的全新风险管理基础架构:而所谓的国家财富其实就是维持着千百亿
约翰•R.诺夫辛格阿拉斯加安克雷奇大学国际金融学讲席教授,世界行为金融学领城的主要专家之一,其观点时常见诸《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财富》《商业周刊》等财经媒...
《不再迷航》内容简介:本书对地物导航、天文定位、地磁导航的方法进行逐一介绍,并重点解读了现代导航与定位方法。书中结合图表对
《秦崩》内容简介: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嬴政和汉帝国的创建者刘邦,像是隔代的两位开国君主,其实仅相差三岁,他们都是从战国衰世走出
《杜甫诗选评》内容简介:杜甫是站在盛唐诗歌巅峰上的伟大诗人,为中国的人文精神树立了忧国忧民的百世楷模,为中国的诗歌艺术树立
《华为访谈录2》内容简介:华为是如何发展到今天的?任正非是一个怎样的人?关于这两个问题,有各种各样的来自各个方面的解答,唯独
《国外著名大学》内容简介:本书挑选了国外著名的101所大学,分别对它们的历史沿革(如何成为著名大学)、教师学术薪金水平及学科、
欧美经济学史 内容简介 本书系“集合将近二十年来之讲演而成”,遵循“与其重于古,不如详于今”之原则,自重商主义述起,依次讲解重商主义与重农主义、英国经济思想、美...
《货币政策实施:理论、沿革与现状》的价值正在于它是试图揭开货币政策实施“黑箱”的发轫之作。提倡货币政策实施的“新观点”,其
《我的第一本人生规划手册》内容简介:全书主要讲述了如何基于自身的情况,来快速定位自己的人生规划的不同阶段位置,制定接下来中
国际政治经济学概论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内**部系统论述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著作。主要介绍国际政治经济学这一新兴边缘学科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分析国际社会行为主体的对外政...
《美国本科名校申请一本通(第2版)》内容简介:《美国本科名校申请一本通(第2版)》凝聚6名业内名师10年美国Top 30名校申请经验,
《视觉传达作品案例》内容简介:本书集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动漫设计、影视后期制作等多类视觉传达作品于一体,全方位的展示了
《中国方案1.0》内容简介: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上发表的主旨演讲,向世界描绘了站上新起点的中国经济,也为擘画全球
《中国书学史》内容简介:本书系作者祝嘉于1941年写成,全书共分十四章,上自唐虞以前,下至晚清末年。史料翔实,搜罗详尽,不但有
作品目录江村经济著者前言致谢序布·马林诺斯丛第一章 前言第二章 调查区域第三章 家第四章 财产与继承第五章 亲属关系的扩展第
《中国能源国际合作报告(2019/2020):厚积薄发的中国能源发展》内容简介:本报告在整理和分析2019年和2020年中国能源国际合作的
《战争中没有女性》内容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有超过一百万女性参战。她们是15-30岁的年轻女孩,却担任起被视为“男人的岗
民主财政论 内容简介 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布坎南在公共选择理论发展中所作出的开拓性贡献,已经得到靠前上的认可。在他的著作中,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
《股权融资:创业与风险投资》内容简介:本书从创业者的视角介绍了风险投资行业,从风险投资的商业模式、管理模式、业态生态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