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在我的《新中国经济理论史》(国家“九五”规划重点图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基础上修撰而成的。1.体例结构做了重大调整。《新中国经济理论史》是一种发展流程的体例结构,重在整理、描述经济思想的发展线索和过程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思想史纲》则采用专题研究的体例和结构,在发展流程背景下着重经济思想的理论形态、发展转型、学术形式及研究方法变革、中西经济思想融合等节点的提炼和分析,使思想史的发展有一种学科框架的勾勒。2.经济思想的资料整理及发展过程描述延续到21世纪初叶。《新中国经济理论史》考察研究1949~1999年50年中国经济思想发展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思想史纲》考察研究1949~2009年60‘年中国经济思想发展史。即在前书基础上延续了10年。由于处在改革开放及现代化过程中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较快,所以以10年为一个时段对经济思想作及时的整理和研究可以促进思想资源的积累,催生新的思想,发展出新的分析技术和理论结构。3.理论分析的修正和更新。由于是整理、研究当代经济思想史,思想、理论、学说和观点等都是处在变化过程中,所以对这些要素的整理和研究也是一个动态过程。从2009年回顾1949~2009年的经济思想史,一些理论分析需要作出修正或更新,一些政策思想需要作出新的解读,一些思想发展状态需要作出特殊的描述,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思想史纲》的修撰要求。关于本书的研究方法,还是依循我对现代经济思想史研究的一些考虑。通常,经济思想史比较习惯的写法是以人物(和与人物密切相关的学派)来安排章节,即按照时间顺序将一些重要的、次重要的、不甚重要的经济学者(或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罗列一番,再加上作者的点评。这是一种习惯的写法,古代经济思想史、近代经济思想史基本上都是这样写的,外国经济学说史著作很多也是这样写的,也有学者用这种方法来写中国现代政治经济学史或现代经济思想史(如对领袖人物的经济思想的研究)。我觉得,用这种办法来写现代经济思想史不是很合适。首先,现在乃至当代的经济思想、经济理论的发展虽然已有了一个过程,但毕竟还未沉淀,有些理论的发展还在延续,有些观点仍在发生变化,有些结论有待于修正……经济学者的重要性或“等级”也还需要经历一个“历史选择过程”,因而很难用对待历史人物的方法处理;其次,按人物编史的信息容量有限,罗列的人物不可能很多,每一个人物所涉及的知识范畴和学科领域也不可能很广,因此这种体例很难吸纳大量的思想素材,不可能全面反映该时期经济思想发展的面貌;再次,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发展过程中,罕见能建立完整理论体系的经济学者,也尚未形成有完整理论体系的学派,因而仅靠人物编排的套路无法构成一段完整的历史。整理研究现代经济思想,我的方法是,除了极少数情况,一般只论及学术观点而不一一对应原作者。也就是说,某一观点是谁提出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某一时期针对某一问题产生了若干种有代表性或有理论价值的观点,或者对某一理论的研究达到了怎样一种学术水平。与这种方法相适应,本书对所引用和参考的文献资料除篇幅较长者外,一般不一一对应注释,而在书末给出每一章详尽的参考资料目录,该章的观点都会对应。而且,思想资料、理论观点经过我的整理或处理,也不适宜直接注释。这种注释方法也是国际上学术著作多有采用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思想史纲(1949~2009)》: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思想史纲(1949~2009)》是在我的《新中国经济理论史》(国家“九五”规划重点图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基础上修撰而成的。1.体例结构做了重大调整。《新中国经济理论史》是一种发展流程的体例结构,重在整理、描述经济思想的发展线索和过程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思想史纲》则采用专题研究的体例和结构,在发展流程背景下着重经济思想的理论形态、发展转型、学术形式及研究方法变革、中西经济思想融合等节点的提炼和分析,使思想史的发展有一种学科框架的勾勒。2.经济思想的资料整理及发展过程描述延续到21世纪初叶。《新中国经济理论史》考察研究1949~1999年50年中国经济思想发展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思想史纲》考察研究1949~2009年60‘年中国经济思想发展史。即在前书基础上延续了10年。由于处在改革开放及现代化过程中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较快,所以以10年为一个时段对经济思想作及时的整理和研究可以促进思想资源的积累,催生新的思想,发展出新的分析技术和理论结构。3.理论分析的修正和更新。由于是整理、研究当代经济思想史,思想、理论、学说和观点等都是处在变化过程中,所以对这些要素的整理和研究也是一个动态过程。从2009年回顾1949~2009年的经济思想史,一些理论分析需要作出修正或更新,一些政策思想需要作出新的解读,一些思想发展状态需要作出特殊的描述,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思想史纲》的修撰要求。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思想史纲(1949~2009)》的研究方法,还是依循我对现代经济思想史研究的一些考虑。通常,经济思想史比较习惯的写法是以人物(和与人物密切相关的学派)来安排章节,即按照时间顺序将一些重要的、次重要的、不甚重要的经济学者(或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罗列一番,再加上作者的点评。这是一种习惯的写法,古代经济思想史、近代经济思想史基本上都是这样写的,外国经济学说史著作很多也是这样写的,也有学者用这种方法来写中国现代政治经济学史或现代经济思想史(如对领袖人物的经济思想的研究)。我觉得,用这种办法来写现代经济思想史不是很合适。首先,现在乃至当代的经济思想、经济理论的发展虽然已有了一个过程,但毕竟还未沉淀,有些理论的发展还在延续,有些观点仍在发生变化,有些结论有待于修正……经济学者的重要性或“等级”也还需要经历一个“历史选择过程”,因而很难用对待历史人物的方法处理;其次,按人物编史的信息容量有限,罗列的人物不可能很多,每一个人物所涉及的知识范畴和学科领域也不可能很广,因此这种体例很难吸纳大量的思想素材,不可能全面反映该时期经济思想发展的面貌;再次,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发展过程中,罕见能建立完整理论体系的经济学者,也尚未形成有完整理论体系的学派,因而仅靠人物编排的套路无法构成一段完整的历史。整理研究现代经济思想,我的方法是,除了极少数情况,一般只论及学术观点而不一一对应原作者。也就是说,某一观点是谁提出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某一时期针对某一问题产生了若干种有代表性或有理论价值的观点,或者对某一理论的研究达到了怎样一种学术水平。与这种方法相适应,《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思想史纲(1949~2009)》对所引用和参考的文献资料除篇幅较长者外,一般不一一对应注释,而在书末给出每一章详尽的参考资料目录,该章的观点都会对应。而且,思想资料、理论观点经过我的整理或处理,也不适宜直接注释。这种注释方法也是国际上学术著作多有采用的。
第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思想主流理论形态演变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的时代特征一、1949—1965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特征1949~1965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研究有两条发展线索,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经典著作的学习和研究;二是对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引入和研究。在理论特色上,前者着重于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把握和阐释;后者着重于概念的演绎和推理,特别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定义和观点上的争论。这一时期理论研究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规范性和极强的思辨色彩。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的课题比较集中,主要涉及以下一些方面。(一)政治经济学的对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理论界开始注意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对象问题。最初是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论述,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定义为生产关系。1952年,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人们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此后,这一观点被普遍接受,并逐渐趋于极端,脱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抽象地讨论生产关系。1959年,学术界提出了生产力也应纳入政治经济学对象的观点,认为不应机械地割裂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联系,在任何历史发展阶段,不存在离开生产力而单独存在的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总是彼此矛盾而又互相统一,作为生产的内容和形式而构成社会的物质基础。因此,政治经济学不是单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必须结合生产关系性质,同时分析和综合各个社会经济形态的生产力性质,并且进一步研究生产力性质与生产关系性质彼此间的区别点和结合点。这一观点提出后,在理论界引起了一场大讨论,中心问题是政治经济学对象应不应当包括生产力以及作为政治经济学对象的生产关系应当包括哪些内容。当时较多的观点并不同意将生产力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认为政治经济学不研究生产力的结构和运动规律,而是把生产力作为生产关系运动发展的物质基础,作为物质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衰落的物质条件,作为生产关系及其作用的结果来研究。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力的目的,不是为了说明生产力本身的运动规律,而是为了阐明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在讨论中,也有论者提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方式,而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体。关于这个问题的论争几经起伏,并在20世纪70年代末重又掀起高潮。(二)社会主义基市经济规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
赵晓雷,1955年5月出生于上海,籍贯浙江丽水缙云。经济学博士,上海财经大学牧授,博士生导帅,财经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教师,曾获孙冶方经济利学奖。蔓要举术研究领域为理沦经济学及经济思想史。
《弦语嫣然》内容简介:本书是网络红人玉面小嫣然专为古筝初学者及业余爱好者量身定制的流行曲谱,包含了比较火爆的电影、电视剧主
白领犯罪--证券交易中的黑色内幕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苏珊·夏皮罗揭示出“金融大鳄”——公开招股公司代理人、股票买卖者、证券经纪人、投资顾问、会计及律师等是如何滥...
《源于先秦的现代汉语复合词研究》内容简介:本书属于汉语词汇语义学研究范畴。汉语本源双音合成词的形成有两个渠道:一为历史传承
《多余的话》内容简介:《多余的话》是瞿秋白在就义前夕写下的几篇回顾、自省的文章,总标题后引《诗经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
揭益寿、常金海、杨柏林主编的《中国农业发展模式创新与农业现代化》以创新农业发展模式为主题,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探索、
《你好,时装》内容简介:这是一本讲解手绘水彩时装画技法的教程。全书共有8章,第1章讲解了手绘水彩时装画的基础知识,第2~3章介绍
营销策划季-地产是个什么东西 本书特色 地产,人人在侃,没人真懂!误导与吹嘘,盲目与诡诈,一切跌回原点时,地产,到底是什么?真正揭穿地产的实质!不信玄虚、拒绝膨...
本书的作者鲁比尼教授被全球金融界视为世界上第一个准确预测到经济危机的学者,而当年他的预言最终也一一变成了现实。本书给出了
《基于BIM的Revit机电管线设计案例教程》内容简介:本书以一栋已经完工并交付使用的二层公共卫生间案例为导向,介绍了基于BIM的Rev
《现代外语教学与研究(2020)》内容简介:本书是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研究生英语教学研究分会的论文集,从教改新思路与新教学大纲、
《企业赢利系统》内容简介:本书为“T型商业模式系列”图书的第三本,以三个公式来阐述企业赢利系统的第一层次的内容。它们分别是:
《新零售的创新与变革》内容简介:本书从新技术、新模式、新策略的角度出发,以企业应当如何通过新技术、新模式与新策略实施转变以
《这样学习才高效》内容简介:如何从“倒数”逆袭为年级前列?如何从普通高中考入985? 如何从985保送进北京大学?如何才能实现考试
《高效人生的12个关键点》内容简介:这本书为我们指出了核心问题之所在。就博恩·崔西所特有的风格而言,这绝对不是一本只会对你说
《百马人生,跑向纽约》内容简介:勇敢开始,全力以赴,终会遇见更好的自己。“百马推手”田同生与女儿田十川再度携手,用清新的文
金融调控权研究 本书特色 《金融调控权研究》编著者刘蕾。《金融调控权研究》以金融调控权为研究对象,采用历史研究、比较研究、规范研究等方法,对金融调控权的概念、合...
姚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制度转型和经济增长。2016年当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2008...
《消费品工业发展报告(2019—2020)》内容简介:本书是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在对我国消费品工业长期持续跟踪研究的基础上
《出纳实务》内容简介:本书全面地讲述了出纳工作的理论知识与实务工作内容。全书共8个项目,其中包括“出纳员岗位描述”“出纳员基
《3分钟轻松亲近陌生人》内容简介:在很多人的意识中,陌生人是某种敌对意味的代名词。其实,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回避陌生人。将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