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情感:社会学的理论》内容简介:人类是地球上*具情感的动物。人类的认知,行为以及社会组织的任何一个方面几乎都受到情感驱动。在人际互动和群体中,情感是隐藏在对他人的社会承诺背后的力量。不仅如此,情感也是决定社会结构形成的力量,但同时,情感有时也是摧毁社会结构和变革社会文化的集体活动的动力来源。因为情感在人类事件中拥有如此核心的位置,我们应该可以发展出一套通行的理论,用以解释为什么在个体中和群体中会产生特定的情感,并且特别关注在社会关系以及更大范围内的社会文化模式中情感导致的后果。作为通行的理论,应该能够解释情感力量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例如,情感使得人们与他人建立友谊,对社会结构做出承诺,或者参与导致集体恐惧的恐怖行为。因此,在建构理论时应找到一组可以理论他的共同基点,并由此来解释情感在人类事务中的所有维度。《人类情感》一书旨在建构这样一个能够经受多方面研究资料检验的普遍的理论,这些资料包括实验室研究,自然情境下的个案研究,以及情感怎样影响关键历史事件的历史学阐释等。《人类情感:社会学的理论》对学习情感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和当代社会学理论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来说,是必读资料,同时,《人类情感:社会学的理论》对心理和文化研究领域的学生和研究者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读物。
插图:第二,在四种基本情感中,有三种情感是负性的,并且这三种负性情感在社会团结增强之前发生(并且,如果把表1.1中出现的其他负性情感计算在内,负性情感所占的比例还会进一步增加)。恐惧、愤怒和悲伤等情感自身不能够把人们联系在一起,因此,如果情感被用于塑造类人猿以及人类的社会联系,那么,由情感的负性体验偏差所造成的障碍必须被克服(Turner,2000a)。自然选择对这个问题的一种解决途径,就是通过把负性情感与满意一高兴联合起来,生成新的有助于社会联系的情感。例如,惊奇、希望、好转、感激、自豪、崇敬、平静、平和、喜爱、得意、困惑、怀旧、渴望、希望、敬畏、崇拜等情感都能够潜在地促进社会联系的塑造,减轻负性情感所固有的非联系性力量。然而,还有一些其他的较危险的情感,比如,复仇与正义也是由愤怒与高兴的复合而产生,这些情感能够激发暴力行为,破坏社会联系。自然选择对负性情感优势的第二种解决途径是改造类人猿以及人类的神经解剖结构,以减弱两种负性情感各自具有的影响力的方式联合两种负性情感,产生的新情感具有较少的破坏性。当然,正如表1.3中所列出的,尽管两种负性情感相互制约,两种负性情感复合产生的新情感依然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例如,由较多的失望一悲伤与较少的恐惧、愤怒复合所生成的不满、郁闷、凄凉、懊悔、忧郁等情感,这些情感将促进社会联系重建的支持性行为。另外,负性情感之间的其他一些复合可被用于惩罚那些破坏社会联系或侵犯道德秩序的人。由此,负性情感的复合使得这些情感转换为对社会秩序的建立具有潜在意义的情绪反应。即使如此,还有一些情感,比如嫉妒、憎恶、敌对、背叛、妒忌、怀疑等情感也损害社会联系。基本情感的第二次复合那么,既然基本情感的第一次复合不能够完全减弱负性情感对社会秩序的破坏性,由此,我认为自然选择将进一步配置人类(或者我们最近的类人猿祖先)的神经解剖结构以生成我所称之为第二次复合的情感,即所有三种负性基本情感的复合(Turner,2000)。正如表1.4所列举的,我把羞愧、内疚、疏离看作是三种基本负性情感复合的产物。其中,失望一悲伤占主导地位。羞愧是一种使自我感到渺小和无价值的情感,这种情感一般产生于当个体感到他或她无法胜任或者实现社会规范所期望的行为时。羞愧感最初主要是源自对自我感到失望一悲伤,接下来是对自我的愤怒,以及对自我不能完成
乔纳森·特纳(Jonathan H.Turner)自1968年从康奈尔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毕业后,长期在加州大学河边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社会学系任教曾担任社会学系主任,1997年后成为该校的杰出社会学教授,是美国当代资深的理论社会学家,特纳在社会学的多个领域都有突出建树,尤其以社会学理论研究见长,其研究成果在世界社会学界都有广泛的影响。还曾担任《社会学视角》(Sociological Perspectives)和《社会学理论》(Sociological Theory)杂志的主编。自1980年以来,特纳先后出版了28本学术专著,主编4本书,发表学术论文共计140多篇。近几年来。特纳在情感社会学研究领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学术成果,先后出版了《情感社会学》、《人类情感的起源》等多部有关情感社会掌的研究论著。
孙俊才,女,1975年生,心理学博士、先后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主要从事情绪心理学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研究,在《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等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译著一部2008年获得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称号。现为曲阜师范大学讲师。
文军,男,1969年生,社会学博士。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同时兼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和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市高校社会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主要从事理论社会学、城市社会学、社会工作等领域的研究.曾先后在《社会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出版著(译)作12部(含合著)。2003年入选上海市“曙光学者”培养计划,2004年入选教育部首批“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信息论基础 本书特色 杨孝先等的《信息论基础》自2002年的1999级开始已经有9届学生使用,他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并评论称此讲义对定理给予的证明,...
美貌的诱惑 本书特色 我们也许已经赢得了自由、独立和男女平等,不过,在追求这些目标的同时,我们也感到自己正在失去女性的身份……在这本期待已久的书中,一代女权主义...
圣经的故事(中英双语本) 本书特色 《圣经》是人类历史上一部独一无二的书。它由不同时代的人用不同的语言写成,却极其贯通;它遭到无数的怀疑甚至诋毁,但*终它作为神...
西蒙•赫弗,1960年生,曾在剑桥大学主修英语,后获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英国白金汉大学历史学教授。赫弗在伦敦新闻界服役近35年,曾任《每日电讯报》(Th...
回族历史文化典籍与文献检索研究 本书特色 《回族历史文化典籍与文献检索研究》以回族文化典籍与文献检索为主要研究对象。著者站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线上,运用历...
《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内容简介:40年前,当我刚开始与非营利组织打交道时,在美国社会中政府机构和大型企业占据主导地位,而非营利
《温故(十二)》内容简介:本书讲述了“从此东北国军,士气就日渐低落,所有军事行动,亦陷于被动地位。可说这第二次停战令之结果
中国文献学 本书特色 《中国文献学》是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文献学家张舜徽先生的一部经典著作,也是我国文献学领域的奠基性著作。该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文献学的范围...
契约·神裁·打赌:中国民间习惯法则 本书特色 “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中国历史悠久,国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区、各民族殊风异俗,形形色色,蔚为大观。 对于中...
女人的一个世纪-从选举权到避孕药 本书特色 二十世纪堪称女人的世纪,女人在社会,经济与政治地位上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积极支持妇女参政的斗士卡丽·查普曼·凯...
小威廉·克尔·缪尔(William Ker Muir, Jr.)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政治学教授,对社会和行为科学做出重大贡献,于1979年荣获“哈德利?坎特...
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0-2岁、2-5岁、5-8岁、9岁以上)的性发育特征和身处的不同环境特点,本书为父母们提供了具体的性教育者指导。本书共分五章,作者反复强调的...
威廉·达尔林普尔(William Dalrymple),英国历史学家、作家、播音员、评论员,伦敦皇家学会会员,皇家地理学会会员,皇家天文学会会员,斋浦尔文学节联...
传播学 本书特色 《传播学》由鲁道夫·F·韦尔德伯尔、凯瑟琳·S·韦尔德伯尔、迪安娜·D·塞尔诺编著,学习版是一本非常适合学生学习与阅读的书。内容包含了传播学的...
掌坳村调查-苗族 内容简介 掌坳在苗语中意为“生长八月竹的地方”。掌坳村位于雷山县大塘乡的东端,距县城8公里,到乡政府5公里,省道炉榕线从中穿过,交通极为便利,...
陇上学人文存:第六辑:李定仁卷 内容简介 《陇上学人文存》是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社科院负责编辑出版的省级重大文化建设项目,精选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省人文社会科...
不确定之美-给模糊的赞歌 本书特色 我们真的可以把一切都说的清晰准确吗?即使我们追求科学与精确,也不是所有事情都能非此即彼。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含糊不清,语言就是...
《新青年》图传 本书特色 ☆首部写“天下**刊”《新青年》杂志的传记,一部纸上纪录片。☆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思想文化史*佳读本。☆ 犹如一座博物馆——自由主...
群众与公众 本书特色 《群众与公众》是美国*名社会学家罗伯特·E ·帕克所*的新闻传播学类经典读物,从传播学的角度解读了人们在群体中...
你所不知道的日本-从畅销书看日本社会走向-(全三册) 本书特色 ★ 32开平装,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黄亚南运用扎实的学术底蕴,以及多年在日本学习、生活、工作的...